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2023-03-18

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班主任素养

洪江市职业中专学校:易重位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在校的主要监护人和学习楷模,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否正常运行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所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素质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自己在班主任一线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浅谈如何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要具有最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俗话道:“一个学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素养。”同样,我认为,一个班级建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素养。尤其是正处于新课改转型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更需要“新”的理念指导我们平时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上.因为班主任朝夕与学生呆在一起,不仅担负着组织管理学生,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而且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教育,可以称得上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第二父母”。在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的话在学生心目中的份量远远超过父母的谆谆教导,所以班主任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多向学生提供一些职教最新动态消息、传达国家职教会议精神,以便在理念上与外界接轨,走在他人的前列,不至于处于被动状态,跟着人家屁股走。

例如我去年有幸参加了怀化市教育局举办的新教材培训,在参加语文教材培训期间,接触了不少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的教学动态消息,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材提倡以人为本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强调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力发展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团队集体意识。回到班主任工作岗位之后,我及时的把这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及自身的感受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初步了解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的转型期,并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今这个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21世纪,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我们的农村孩子,必须从现在开始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趁机阐明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准确地观察社会并有一对思维严密的大脑和一双犀利的笔,写出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感受。于是学生纷纷从这几个方面努力训练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努

力,我班所有的同学都能在用比较流利的普通话进行交谈,有40%的同学字能与一般老师的字相媲美,甚至超过老师水平,外出就业的学生纷纷来信、来电感谢老师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抢先一步,走在别人的前头。我认为以上成绩只不过是在新课改中取得的一个新的开端,还远远不够。我们班主任应通过多种途径多向外了解“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更多、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新信息,让学生从中受到更大的益处。

二、要“严”“爱”并重:

“严”和“爱”是辩证统一的。“严”体现了“爱”,“爱”表现在“严”,二者交融、渗透,不可割裂。

在生活、学习方面要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真正做到慈母、仁兄角色,平时多注意关心学生,问寒问暖,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尤其在学生生病或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特别注意照顾学生和帮助学生,使学生从内心上真正感觉到班主任的可亲可信。对班主任产生感激心理。因为人都是讲感情的,你真诚地对待学生了,学生更会打心眼里敬佩你,爱戴你。那么在班级管理上,他没有理由不支持你的各项工作,这就叫“以心换心”来赢得学生的支持与理解。

在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则必须从严从高要求,俗话道:“严师出高徒”这就足以证明了这个道理。因为每个人思想方面都有一定的惰性,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都会贪图舒服,不肯吃苦。尤其对于身心正处于成长的时期职高学生来说,其惰性更易表现出来。因为他们年龄相对较小,其思想自控能力方面不如成年人强,很难自律,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再有职高学生思想可塑性也挺大,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尤其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经济社会中,有许多不良的思想、价值观在不停地从各个层面不断侵蚀学生脆弱的心灵,如不从严监督学生,耐心引导学生,这些不良现象、行为则会吞噬我们的下一代,直接影响到无数幸福家庭、影响到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学生思想方面从严、从高要求,丝毫不可懈怠。

学习与纪律是一对孪生兄妹,没有严明的纪律,则不会有优异的教学成绩。好纪律是优异成绩的保证。提高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认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老师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一名人类文明的传递者——人类灵魂工程师应尽的义务,才不愧对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我个人认为前几年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在盲目减轻学生负担、作业可以不做、教学质量可以不要的形式上的创新,却勿视了对学生知识

和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农村教育改革上的一个沉痛的血的教训。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在学习纪律思想方面一定要从严、从高要求学生,无愧于党,无愧于家长和学生。

总之,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当中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第一要务。做到“严”“爱”并重,教育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要敬岗爱业、树立威信,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粘合剂。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为艰辛而又须长抓不懈的工作,如果要想真正建设好一个班集体,班主任就得全身心投入班级建设之中,虽不说要与学生同吃同住,但是起码要有敬岗爱业精神,多与学生接触,随时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然后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教育,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当然建好一个班集体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它需要班主任树立威信,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粘合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所有力量,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建设好一个班集体。

班主任要首先要通过树立威信,让全班都有一个向心力,如在班级管理当中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从不食言,这样,学生认为班主任的话可信,不当耳边风,在学识方面更要展示自己的长处,让学生在某些方面不得不敬佩你,如自己文、理皆通,不管学生请教你哪一门学科上的疑难问题你都能游刃而解,给学生一个满意答案,让学生打心眼里佩服你的学识,为他们树立一个榜样,向你看齐。因为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是无所不通的“万事通”,所以这一点必须要做到,以不损自己在学生中的“偶像”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团结全班学生的向心力。

其次要组建好班级小助手,培养一批受自己影响同样具有爱岗敬业的班干部,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与领导,成为班级工作的真正落实者。

再次沟通协调好各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准确及时的了解学生对任课老师所教学科的满意程度及任课老师对学生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做好二者的沟通,达到二者和谐健康发展。

最后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聚集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力量支持班级管理工作。

总之,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形式,聚集一切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各种力量,才能真正建设好班集体。

四、虚怀若谷、勇于自我批评

俗话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要有虚怀若谷的心胸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同样班主任更需要虚怀若谷的心胸,因为我们的学生年龄较小,在说话、处世方面难免会以自我为中心,口无遮掩,会讲出不满的话甚至做出让我们班主任不满意的事,这时我们班主任不能因此而对学生持有排斥之心,否定其一切闪光点,将其一棍子打死,更不能怀有打击心理,而要对其耐心开导和教育,多去关心他,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要改了,同样看待,同样重用。

另外班主任还要有勇于自我批评,敢于改正错误的勇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主任也是人,在班级管理和与学生相处中不可能不出现一些不足甚至是错误之举,如未全面了解情况而武断给学生或某事件下定论等。这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有勇于改正错误的勇气,这样做不仅会有损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反倒更能使学生对你产生敬仰之情。因为在知错能改方面班主任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楷模,他们会感到班主任的谦虚品质,这样更有利于在班级管理中开展自我批评教育、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把班级真正建设好。

五、班主任工作要体现一个“勤”字

在做好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如何才能体现“勤”字呢?我认为成功的班主任要做到“勤”分析、“勤”说话、“勤”活动、“勤”思考。

所谓“勤”分析,就是班主任在接手新班后,对这个班每个同学的个性、能力、家庭背景等要素要观察仔细,并且加以分析研究,班主任只有把握住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如:某班有个学生,在政治作业本上写了一些对党不敬的语句,当时任课老师比较紧张,但据该班班主任了解,该同学父母均是共产党员,平时该生有点“孩子气”,他对党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是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由于该班班主任工作是比较细致的,加上任课老师的比较配合,该同学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如果该同学碰到了一个不了解实情的班主任,他的下场可能就不那么美妙了。

所谓“勤”说话,就是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时间,向学生宣传一些党的路线基本知识,人生哲理,每天五分钟,一星期二十五分钟,一个学期下来就是四五百分钟,那可是一个很大的量啊!水滴石穿,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使学生渐渐地靠近你的思想,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另外,班主任要做好每周班会课的准备工作,班会课要有主题,有教案,在此基础上要不断的深化、细化。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做到这点,对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一定起了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所谓“勤”活动,我是这样认为的:班主任除了每天到校,勤进教室、寝室外,另外还要做到,勤与家长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合力。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与家长联系的方法除了通电话、写信、家长会以外,家访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有许多材料只有通过家访才能真正掌握。如:我班一名女生,父母离异,她本人又极爱“面子”,从材料上是看不出来的,我通过家访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给予她更多的关心。

“勤”活动还要包括“勤”与学生谈心,有一个班主任,他在每个学期规定自己要和班上的每个同学至少谈一次心,且要有时间、地点保证,通过这样的谈心,他掌握了通过正常渠道不能掌握的信息,对其搞好班级工作大大的有益。

“勤”活动,还包括组织一些大小活动,如:每学期外出旅游一次,每月搞小型活动一次:什么生日PARTY、什么歌曲欣赏啊,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当然活动的方法还有很多。

所谓“勤”思考在这里就是勤于思考的意思,做好班主任工作,除了要有一颗火热的心以外,还要勤于思考。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有二十一世纪的特点,同样是中专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说,甲外地同学与乙外地同学不一样,市区同学与郊区同学不一样;从小的方面来说,男生与女生不一样,富裕家庭出来的同学与贫困家庭出来的同学不一样。面对如此来源的学生,面对二十一世纪新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勤于思考,不断解决新的问题,是不可能搞好班主任工作的。

总之,提高班主任素养直接影响到我们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质量,也影响到我们学校管理的水平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研究探讨。以上只不过是笔者在班主任一线工作上的几点体会和感受,如有不成熟之处希望领导和同仁给予批评与指正。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李刚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个解说中,显然“能力”仅仅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我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探究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语文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我们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使他们不断地成长、成熟、发展。 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为学生长大以后融入社会、能够立足于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自我发展不可缺的基本修养,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分别从培养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树立自己大语文观,三个大方面阐述了语文素养培养的具体方法,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章可寻,重在方法的掌握。

一 、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语文产 1

生浓厚兴趣了,他们就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第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既是他们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可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兄弟姐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让学生热爱老师、信任老师。《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当学生喜欢上老师了,他们也就会喜欢语文老师上的课。第二,在课堂上注重精讲精练,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在课堂中不仅仅获得知识,好要让学生在人群中想获得别人的欣赏、尊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精讲,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他们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第三,课堂上要美起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老师。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而自信的目光,饱满的热情,漂亮的书法等等把学生吸引到身边来,和同学们一起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美的课堂来。

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是个性发挥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让学生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有关资料,从而能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这样课前预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抓住关键词、句,充分明白对方讲话意思。

(三)在平等的气氛中让学生大胆说、积极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在家庭中、社会上,要鼓励学生与人积极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的语文信息,语言表达也会得到提高。

(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从读学写,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首要条件之一,任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花多些力气去引导学生早些进入课外的阅读层面,这样小学生一旦进入初中之后,他们就会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会提高得很快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认真写、大量写。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更是比积累和阅读难得多。多写并不是写的作文篇幅长,而是注重用笔写下日常语文学习中的一字一句。从学生开始识字写词开始,就要求他们有意注意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主动摘抄并背诵积累。积累字词句,积累语文素养,积累语文中的情感。一个不懂文字的人是很难说他的语文水平很高的;一个连句子都不会造的学生,是很难读懂别人写的文章的;一个不会理解文章中别人的情感的人,是很难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情感的。所以语文的积累,从小学做起是更加重要的,只有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许许多多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因此语文积累就应从小学开始。

三、树立大语文观

学习语文,一定要把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好。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阵地,需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教育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与教育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语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还要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大事或反映中学生生活的身边的小事来学习。从方法上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进行,如演讲、讲故事、朗读、看电影、排话剧、搞社会调查、参加义务劳动等等。从途径上,可以从课堂走出去,与家庭、社会这种大课堂结合起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们就像刚刚学习飞翔的小鸟,无论他们将来长大是雄鹰,还是小小的麻雀,这些不重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学习,能够在未来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能够经受住风雨,享受蓝天的广阔与美丽。

通过这一次学习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谢谢您——陈校长。

补充:

面对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孩子们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很多。他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我个人觉得孩子们的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事情,例如:李刚之子的撞人事件,不仅不及时救助伤者,还扬言“我爸是李刚!”;李双江之子开车打人,还扬言“谁敢告我”;当老人病倒在街上没人敢上前救助等等,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当今社会,为什么?是那些孩子缺少家庭的温

暖,缺少物质财富吗?不是的!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还应该是对孩子们进行孩子们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这只是我的一点思考。再一次衷心的谢谢您,陈校长!

第三篇:浅析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初探

夏卫兵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其落脚点在于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火花,其终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整合课程资源,引领学生充分实践,创设生活化、生命化、生态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是点燃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火花的重要前提;积极引导学生同教材对话,同伙伴对话,同自己对话,是自主学习火花的迸射。综上所述,解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的学习方式放在首位,区别于被动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自动的过程,自觉的过程;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同时,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决定了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营造整体优化的教学情境,在顺应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因势利导,让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地参与个性化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实践,让他们在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中,萌发独特的体验和见解,点燃自主学习的火花,爱语文、主动地学语文、生动活泼地提高语文素养。所以,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只有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能够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自主学习方式,才是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地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自主学习呢?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现将做法和粗浅体会书于后。

一、整合课内外教育资源,创设生命化的、生活化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潜意识的语文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由40分钟扩展为大课堂,整合课内外的教育资源,为语文课堂这口“渠”提供“源头活水”,创设生命化、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在潜意识中学习语文,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

1 文素养。

1、在综合性学习中自主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同时,一位老师在他所提出的“渔场”理论里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是关于学习指导理论的一次革命。在此,笔者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授人以渔场不如引导人去发掘渔场。上述说法都强调了渔场的重要性。的确,没有渔场,孩子们又怎么能学会捕鱼的本领?我们不仅要指导孩子们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更要引导他们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生活。只要学生去发掘渔场,生活处处是渔场。在渔场里学习捕鱼比在教室里学习捕鱼更快,同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比仅仅在书本中学习语文,更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样,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又将促进学生在更大的层面学习语文。“语文教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生活是学生的活教材。因此,笔者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同自己、同生活对话,在潜意识中自主学习语文。比如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自由对话本上,吧自己认为精彩的、最喜欢的内容——从书上、从生活中搜集到的歇后语、脑筋急转弯、笑话、谜语、平时写的自由习作(包括句、段、篇)、剪贴的手工作品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编辑成《假日生活》(书)或报,取自己喜欢的名字,并展览评奖,对于少数刚开始不喜欢用书面形式编辑书报的,引导他们在兴趣活动时间,说自己假日生活当中的深切体会,待他们看到别人的大作,觉得很有意思后,再鼓励他们也参与“编辑工作”,并赏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

2 时把听说读写跟语文系列趣味活动紧密联系,在每天“我想说”时间里自由演说;在“小记者之家”里介绍自己采访的见闻和感受;在“小小讨论会”里发表自己的见解;走上街头当“文字医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课本剧……把学生的生活和时事作为课程资源,把“伊拉克战争”和“非典”话题引入学生的习作或口语交际……在黑板上的左上角每周展示一首诗词或名言供学生积累,六年下来,积累量很惊人;将学生关注的话题内容或历史事件贴在教师的后墙上,供学生了解、阅读……诸如此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掘或为学生营造了学习语文的“鱼场”,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捕鱼”——学语文的思维和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学科整合中自主学习语文。

新课程淡化了语文学科本位思想,注重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在教学中,把各科知识都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尽可能地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为语文所用:以歌促学——把某些韵文改编成学生喜爱的歌,或在教学某篇课文前后教唱、欣赏相应的歌曲,如教学《浪花》一课,借用《赶海的小姑娘》的曲子,笔者和孩子们一起哼唱“松软软的沙滩,金黄黄的沙,我坐在沙滩上,光着小脚丫。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以画促学——学生在读书或做作业的过程中,用画画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把《桂林山水》飘荡着山水灵韵的文字变成笔下跳荡的线条;以自主的“做”促学——同是学《桂林山水》,爱画画的孩子画画,爱唱歌的孩子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爱表演的孩子做起了划船的动作,喜欢诗歌的孩子吟起了自编的诗,善于观察生活、查阅资料的孩子向大家介绍祖国的秀美山川;

3 以活动促学——做了“盲人购物”、“掰手腕”等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后,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经过和细节,谈谈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感悟,并将游戏的经过和体会写下来……

3、在课外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精神明灯,是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唯一途径。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作为农村小学的孩子,因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娃娃家里没有课外读物,有几本也仅仅是作文书。没有广泛的采撷,何来丰富,何来厚积薄发。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外,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中心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安排中午、自习课、读书指导课等时间引导学生读书,教他们怎样做读书笔记,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引导、推荐学生阅读名著,诵读经典,读行天下,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先贤对话,启迪智慧,增长见识。同时,老师与学生一起阅读,给学生做好榜样。定期开展读书成果交流会:老师美文联播(给学生度精彩的故事、精美的文章)、学生美文点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美文、故事或读书的感受体会等)、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等等。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开阔眼界,丰富积累,达到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实现课堂自主对话,于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碰撞中,点燃自主学习火花,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在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创设生命化、生活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基础上,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满怀期待和向往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同教材、伙伴、自我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引发心与心得交融、

4 情与情的碰撞,点燃他们自主学习的火花,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之举。

1、自主地同教材对话。

改变以前的串讲串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引导学生同教材对话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自主阅读实践:比如常规化的“角色”阅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人物,在阅读中设身处地地感悟“自己”的处境,如《凡卡》、《小抄写员》、《地震中的父与子》;比如跨越式的“角色”阅读——学习描写风景区的文章,可以把自己当作导游,如《桂林山水》;学习写动、植物的文章,可以把自己当作《人与自然》节目的主持人,如《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学习戏剧色彩浓的,还可以把自己当作演员,如《奴隶英雄》……总之,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方式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把听、说穿插于阅读中,把写“潜伏”于阅读中,实现自主听、说、读、写的交融。如教学《开国大典》,通过多媒体或其他手段简介时代背景、展示五星红旗在奥运会等场合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后,摒弃传统的逐段讲解方式,营造整体优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现场记者,曾经是战地记者,要用最富真情的声音,向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做现场报道。孩子们都想把报道做得最好,于是,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遍一遍地进行“幕后”练习——和教材对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准备后,“最富真情的声音”出来了,“现场记者们”争着“抢镜头”,“现场观众”热情洋溢,教室里掌声不断……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当作现场的农民、工人、教师、医生,或是一位早就盼望着在新中国的学校里读书的学生。在教学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尝试让学

5 生上台来讲,比如在学习古诗时,提前几天布置学生去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去查阅资料,向老师、同学请教,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到上课时鼓励学生上台来为大家讲解,对讲解的效果实施激励性的评价,最后由老师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我要学”转变为“我要教”的积极态度中主动参与知识的探求,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学得有兴趣,老师教得也轻松。

2、自主地同伙伴对话。

每一个学生都是其他学生的伙伴,都是活的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破处了秧田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伙伴这一教育资源,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伙伴自主地对话。比如,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积累运用二的习作——写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片,提前让孩子们准备好图片。上课时,老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鼓励孩子们,最想跟哪些伙伴讲图片的故事,就马上告诉他们,说完了,吧自己喜欢的图片写下来,让老师和同学也喜欢这图片!在教师的激情鼓动下,学生自由选择伙伴,饱含激情地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他们可以下位置,可以和同学、老师自由交流,师生一起感受美丽的图片后面稚拙而美丽的故事。

3、自主地同自己对话。

心理学告诉我们,反思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引导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同自己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反思过程,有助于推动自主学习进程的螺旋式上升。一般来说,笔者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同自己对话:一是处理好独自质疑和独立释疑的过程反思,即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对课文提出疑问,且在进一步的独立阅

6 读中试着解决疑问,这个环节就是典型的“自读自悟”过程。如有的孩子在阅读《中彩那天》第一遍时,提出:“我”中了彩为什么还不高兴?笔者引导学生再读书再想想,看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能解决多少是多少;二是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带着自己实在无法弄懂的问题参与合作学习。或引导对同一问题最感兴趣的学生在一组,重点探究此问题,或先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决定重点研究的问题。比如第五册《作风车的故事》中的“牛顿是一个大科学家,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却说他的成绩不怎么好?”,《中彩那天》“为什么彩票上面有一个淡淡的K字?”等等。三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之后、在课堂当中或结束之前,进行课堂独立反思:今天我做的最好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还要做些什么?……特别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困难时反复对自己说“我能行!”让他们自我鼓励、自我鞭策,使语文自主学习达到崇高境界。

总之,我们“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陶行知语),想孩子之所想,思孩子之所思,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地学习方式,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能和孩子们共同感受“润物细无声”的自主学习新境界,共同点燃自主学习的火花,共同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效峰 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3.5 7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第2版,1999.5 [3]龚春燕★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

[4]柳斌

朱永新

等★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 8

第四篇: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江苏省邳州市新桥中学黄传洲

【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新形势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培养全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分别从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阅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几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素养、兴趣培养、阅读、学习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此形势下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综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和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首要的要做到老师角色的转变,伴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此,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以往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等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师深刻学习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了,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彻底的改变,从所谓的师道尊严转变成学生的好伙伴。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们共同的任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而绝不是课堂中的命令者。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了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同样的三句话,“你必须怎么样”、“你要应该怎么样”、“你应该这样”。学生听了对于每个同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不一样的感觉中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不同的,那么课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努力学习,提高技能,课堂上能胜

任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外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美的课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标和任务。

二、激发、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一种徒劳,随之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兴趣还是要靠我们老师去培养,靠老师去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那么怎么去培养兴趣呢?

首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已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做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巧用教育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大胆的探索创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毫无感到拘谨的情况下轻松的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反之,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次,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是并存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爱,那种爱一旦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对于学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三、培养阅读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能拓宽知识面,能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广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时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还要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本科内容的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课外进行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一篇优秀的作品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学生能徜徉在其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慢慢能达到与作者的共鸣,慢慢地达到忘我的境地,仿佛如临其中。一些优秀的小说,名著,诗歌、散文、戏剧、名言警句之外,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连环画,漫画也要涉及其中。学

生完成阅读后适当引导学生背诵优美片段,抄写优美词语,并试着去写。在引导学生学会怎么选择积累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值得积累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完之后要求同学们写写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然每位同学对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师指导的同时要给予其鼓励很赞许的目光,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多阅读,广阅读,学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我们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根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其实,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的内容很多,从大的方面看也就是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比如字要认真的写,文章要有表情的朗读,并认真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文要好好的做。就拿写作来说,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经常收集信息及趣闻的习惯,经常搜集名言、格言、谚语的习惯,阅读其他文章有写随笔的习惯,熟记优美词语的习惯,先写题纲后作文并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等。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经常参加小组辩论或者演讲比赛,经常讲完一篇课文之后,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表达下课文情节,主动与别人交流,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借助节假日去光荣院去探望老人或者外出踏青,回来描述下其中的过程,以及所见所闻写一篇小短文,或者描写下沿途的景色等等,这些良好习惯养成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总之,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涉及到的有诸多因素,只有靠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春季学期

网络教育《专题讲座》

------学习报告

所选专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姓名 _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

2学习中心甘肃省临夏奥鹏学习中心

报名编号

专题教师姓名宋祥

(以上信息必须详细填写)

2014年5月14日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上,要做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然而,教无定法,学习有法,相信经过老师的悉心栽培,学生定会有所提高。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文积累、熟练的语文技能、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学习习惯、高雅的言谈举止等。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点滴的积累,良好的习惯,才得以一步步提高。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就在学生如何学好语文这一点,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学校教学处提出的四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 有效辅导),我在实习时五年级的备课组制定了如下套餐:

一、 利用好早、自习的黄金时段

因每个班的人数额度大,我们五年级有两名科代表。一名负责带读,一名就监督课堂纪律。读前,老师会事先指导好带读的学生每天要读的是哪些篇目,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至于自习,在此期间,我们老师会专门找个别的后进生进行谈话,指导。

二、 尽可能在40分钟内取得效果

1、为了在课堂上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一般会在每节新课前,布置好预习题,课前几分钟检查预习情况。

2、课堂上,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因而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做到抓重点突出难点,尤其在重点处就提醒学生做好圈点勾画。因为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是认真听,还要学会做笔记。加上对这些刚上初中的小孩子来讲,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应该有着更多的耐心的。

3、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作业繁重,是每个学生都无法道尽的苦恼。尤其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马上要进入毕业班,作业量肯定会不少,为了达到双重减负(老师与学生)的目的,我们备课组会认真地研讨好每一篇课文的作业。重点处,有针对性地命题;次要处,无需书面作业的,尽量当堂完成。

三、过程两“一体”,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舍得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达到读悟一体,读写一体。

1、读悟一体。读即朗读,悟即品悟。朗读和品悟二者密不可分,只有在品悟的基础上才

能读出真情实感,才能读出韵味,只有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加深品悟,才能走进文本。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诚然没错,但是如果一味为了突出多读的效果,不管读的怎么样,也不管为什么要读,只是变着花样的翻新就难免造成“盲区”。如此的朗读训练,是谈不上有效性的。

关老师教学《土地的誓言》时,在阅读教学上着重体现出了阅读的目的性和层次性。首先,通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其次,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东北特点的句子,并透过这些语句,揣摩作者对家乡东北的特有情怀;然后,归纳文章的写作思路:抒情——回忆(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有序,使朗读与品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情感,读出了情感,阅读就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读写一体。“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都很强的基础性学科”,读写结合就是一种好形式,寓学于用,寓用于学。通过对《土地的誓言》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其语言之美,情感得到一定的熏陶。课后还不忘让学生也试着写写自己印象中的家乡,抒发一下对家乡的美好情怀,感受丰富、精美、奥妙的语言文化。

四、培养学生独自自主的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享受到“我的学堂我做主”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并学有所成。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其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合作精神,实现合作共赢。同时,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有偏差,老师也应该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不要一语否定,否则以后即使有话想说,也都不敢启齿了。关老师的教态很自然,语言也具亲和力,所以,学生都能积极举手回答,这是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平时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因此,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

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德育教育,向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互动的形式,培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独自自主的思考,却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自发、自觉地投身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比在教师的强迫下学多少知识都更可贵。

尤其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显得更为重要。关老师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其中一环节是品味感情:全文抒情的内容有很多,他们大概分布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像这样的学习环节,很多老师都喜欢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而关老师却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无定法,只要方法有用就好。

良好习惯的形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是抓得比较紧的,一般会在班上开展一些自学比赛活动,如:背书比赛、默写比赛、书法比赛、现场作文竞赛等。竞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了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学好语文必备的素质。诚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辅导。就拿不喜欢交作业的学生来讲,我们老师不要一碰上这样的问题就一下子火冒三丈,应该问清楚学生不交作业的原因,再酌情处理。这样既能避免师生间矛盾的激发,也能让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妈妈式的关心和爱护的。

四、恰当、合理地运用好多媒体

语文课堂上如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就是锦上添花,反之,就将失去其意义。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适合用。运用多媒体,目的是希望能化抽象于形象,使难懂的环节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关老师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以精彩的东北画面引入课文,这样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带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但比单纯的语言表述直观得多,还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感受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

五、立足课本知识,延伸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朵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

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学校每学年都举办阅读节,我们五年级备课组也积极响应了这一号召,定于每周三的第七节作为阅读课。阅读,也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阅读方案,如如何教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推荐优秀阅读篇目,在期中、期末考的前一周各班均评选十名的“阅读之星”给予奖励。

做好课外的积累,让学生知道,学习课本只是基础,延伸到课外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生活。

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育的功利作用,只可应付一时,不可享用一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应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让我们为此而不懈地努力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下一篇: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