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2023-05-22

第一篇: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xxx小学2016—2017学下学期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质量目标

参考率100%;及格率95%以上;优秀率 75% 以上;人均分85分以上。抽考、调考、统考全市综合排名位居前8名。面向全体,防差转差措施有力,效果良好,50分以下潜能生率小于9%。全镇抽考摆尾学生数比例低于平均值。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通过过去的科学实验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3、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4、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赛。

六、时间安排

《杠杆》 2课时 《杠杆的平衡》 2课时 《滑轮、轮轴与齿轮》 3课时 《斜面》 2课时 《研究自行车》 2课时 《珍贵的淡水》 3课时 《宝贵的耕地》 2课时 《保护生物资源》 2课时 期中复习 2课时 《矿产资源》 2课时 《海洋宝库》 3课时 《太阳系》 2课时 《银河系》 2课时 《观天认星》 3课时 《探索宇宙》 3课时 网络课堂 1课时 期末复习

第二篇: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 第1课

杠杆 第2课

杠杆的平衡 第3课

滑轮、轮轴与齿轮 第4课

斜面 第5课

研究自行车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第6课

珍贵的淡水 第7课

宝贵的耕地 第8课

保护生物资源 第9课

矿产资源 第10课

海洋宝库 第三单元

浩瀚的宇宙 第11课

太阳系 第12课

银河系 第13课

观天认星 第14课

探索宇宙 第16课

网络课堂 ——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

第1课

杠杆

教学目标:

1 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 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3 活动②: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4 活动③: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5 小组讨论:

省里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寻找身边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6 小结。 教学后记:省里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老师要重点讲解。 第2课

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2 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 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

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5 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 6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研究杠杆的平衡。 3 活动②:制作简易小天平。 4 活动③:寻找生活上的杠杆。 5 阅读:我国古代对杠杆的应用。

6 小组讨论:你认为阿基米德的话有道理吗? 7 小结。

教学后记: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老师要用视频来展示。

第3课

滑轮、轮轴与齿轮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简单机械——滑轮、轮轴。 2 了解滑轮、轮轴与齿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5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几种奇特的轮子。 3 活动②:研究滑轮的作用。 4 活动③:制作小吊车。 5 活动④:拔河比赛。 6 活动⑤:寻找生活中的轮轴。 7 活动⑥:研究轮轴的作用。 8 活动⑦:研究齿轮的作用。 5 拓展:齿轮传动装置。 6 小结。

教学后记: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不同作用是本课重点,老师要着重讲解。

第4课

斜面

教学目标:

1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斜面。 2 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5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8 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研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研究斜面的作用。 3 活动②:变形的斜面。 4 活动③:斜面的应用。 5 小结。

教学后记: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有的同学一时不好了解,老师要循循善诱。

第5课

研究自行车

教学目标:

1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 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5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8 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研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自行车中的简单机械。 3 活动②:变速自行车中的秘密。 4 活动③:自行车博览会。 5 小结。

教学后记: 自行车运用机械很多,有点负责,老师要深入浅出,搞好教学工作。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第6课

珍贵的淡水

教学目标:

1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 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尤其的匮乏。

3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 6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积少成多。 3 活动②:淡水资源知多少。 4 活动③:我该怎样用水。 5小结。

教学后记:淡水资源是宝贵的,要让同学们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第7课

宝贵的耕地

教学目标:

1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2 知道我国耕地资源尤其的匮乏。

3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4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6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7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8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为什么禁用红砖? 3 活动②:调查我们周围耕地的情况。 4 活动③:介绍家乡的土地资源情况。 5小结。 教学后记:土地资源也是宝贵的,要让同学们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第8课

保护生物资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2 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4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7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教师介绍: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3 活动: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植物? 4 阅读资料:卧龙自然保护区。 5 小组活动:调查自然保护区。 6 小结。

教学后记:生物资源也是宝贵的,要让同学们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

第9课

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 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 了解一些其他的非金属矿产。 3 有搜索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4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7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金属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3 活动②:全身是宝的石油。 4 阅读资料:石油来自哪里? 5 活动③:能源矿产还有多少? 6 阅读资料:其他非金属矿产。 7 小结。

教学后记:矿产资源是宝贵的,要让同学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第10课

海洋宝库

教学目标:

1 了解要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

2了解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3 具有搜索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4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7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为什么要休鱼? 3 活动②:海洋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 4小组讨论:向海洋要宝。 5 小结。

教学后记: 海洋虽大,但是不是取之不尽的,我们要热爱它。

第三单元

浩瀚的宇宙

第11课

太阳系

教学目标:

1 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 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字、排 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5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教师介绍太阳系家族成员。 3 活动:模拟太阳系。

4 小组活动:网上学——火星上的新发现。

5小结。

教学后记:太阳系是我们地球的家园。

第12课

银河系

教学目标:

1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 理解“光年”的概念。

3 能够描述比较抽象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6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7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8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了解银河系的大小。

3 讨论: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关系,想象银河系大小。 4小组活动:阅读、收集有关河外星系的资料。 5 小结。

教学后记:银河系是我们太阳系的家园,我们要认识它,利用它。

第13课

观天认星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星座,知道辨认北斗七星、北极星。 2 认识春夏天空中一些显著的星座。

3 能够描述比较抽象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验证的能力。 5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6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活动①:看星图。 3 活动②:春季星座的观测。 4 活动③:观测星座。

5小结。

教学后记:春季星座的观测是本课重点,老师要着重教学!

第14课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 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对他人交换意见。 5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阅读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 活动①:月球面纱是怎样揭开的? 4 活动②:空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 5 活动③:联络外星生物。 6 小结。

教学后记: 外星人是有的,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老师可以借此教导学生认识哲学道理。

第16课

网络课堂 ——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对太空搭载实验有初步了解。 2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 根据自己的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太空搭载实验设计。 5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环节①:太空搭载实验设计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太空搭载实验。 3 环节②:太空搭载实验评价

对不同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4 小结。 教学后记:

第三篇: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

1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生命需要呵护 1.生命的奥秘 2.珍爱我们的生命 3.善待自然万物 第二单元 热爱生活 4.健康成长 5.拒绝诱惑 6.挑战自我 第三单元 我们爱和平

7.战争人类的灾难 8.和平之路

9.来自中国的声音 第四单元 毕业之歌 10.成长的脚步 11.我们的祝福 12.明天会更好

2

第一单元 生命需要呵护

第一课 生命的奥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

能力:通过认识生命的独特和可贵,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概括能力。 知识:知道人类源于自然,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一个生命都具有独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每个人生命的独特与可贵。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的可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新闻回放:2000年,一架东方航空公司的班机在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空时突然发生故障,前起落架不能放下,飞机无法正常降落机场.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近3个小时,机组人员在多次努力失败之后决定通知乘客作好逃生准备,从空中小姐忙碌的身影和有些紧张的语调中,机上的乘客们预感到了死亡的来临,有人号啕大哭,有人通过电话与家人永别,有人在写下最后的遗言„„最终飞机在油耗尽后进行迫降,也就是强行降落,在靠近地面的最后的一霎那,飞机擦着火花平安降落在了机场跑道上,惊魂未定的乘客走出机舱后与在此焦急守侯的亲人们纷纷抱头痛哭。(可电脑滚动字幕再加上配音) 教师设问:同学们,假设你当时就在这架飞机上,那么在经历了这一场生死劫难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或者你最想对你的亲人和朋友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积极,肯定的评价,并指出,生命是可贵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生命独特而可贵。

教师:刚才我们谈到了生命是可贵的话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图片(或录像),(画面再配上轻音乐,时间约1分钟,内容是关于美丽的自然,可爱的生命方面的。 教师可以从以上画面中进行选择

二、学生交流感受:

教师引导:这组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在蔚蓝色的大海里,海豚在飞跃;一群大天鹅在蓝天展翅翱翔;草地上,长颈鹿正踱着悠闲的步子„„这个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美丽,充满了生机.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人类又是如何产生的吗? 师生共同完成教材相关内容。(可用“知识抢答”形式进行) 教师:知道了最早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从何而来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的内容。

第2课时

一、请学生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阅览人生”中《生命的感动》一文。

3 教师小结,引导:生命是来之不易的.而我们每一个人以极小的概率,幸运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既然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将我们带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同学们你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生命的独特呢?

自从地球上有了最早的生命,世界就变的如此美好.生命因自然而存在,自然因生命而美丽.自然界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各具特点,千姿百态的.同学们,回忆你的生活经历,回答老师的问题:你见过两只完全相同的猫或狗吗 或者你看见过两个完全相同的苹果吗?

二、学生回答:略

教师再展示一组图片(如形态,表情各异的狗或猫„„ 教师:正如你找不到两只一模一样的狗(猫)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你同样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自然界的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性。

教师引导:动物,植物各具特点,人类也一样.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类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你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独特了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有趣的心理体验吧。

三、活动设计: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你。

(活动内容详见教材“活动感受之活动二”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唯一的个体,不仅在外表上存在差异,就是内在的心理活动也完全不相同.从心理活动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 活动结束后,教师小结,引导:即使是同一个事物,我们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不一样的,这是不是表明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呢 其实不仅在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上人与人不一样,就是在其他的许多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

请学生填写教材第一—第五的个人资料表,完成教材相关内容。

目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认识,既加深了同学间的认识,也让学生认识到了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两个活动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生命是独特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 每一个生命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有限的.看过著名作家杨朔写的散文《荔枝蜜》吗?

学生朗读(或播放录音)《荔枝蜜》片段,学生交流感受后,教师出示一组资料或数据(世界平均寿命,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所在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各类物种的寿命,如树,花,鸟等的寿命),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有限。

四、教师小结: 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也正是因为它的有限而短暂才使得我们的生命更加可贵。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五、简要小结全课: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有限的,因而生命是可贵的.记得有人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给我们提供了种种机会,让我们去爱,去学习,去工作,去欣赏花儿的美丽,去聆听鸟儿的歌唱,去仰望天上的星星„„生命使我们能够认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领略大自然的五彩缤纷,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所以,我们应当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吧!

4

第二课 珍爱我们的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 能力:对不同的生命观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知识:知道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了解珍爱自己生命的行为表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难点:对不同的生命观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方式:

讲述一个生长在孤儿院里的男孩子的故事,让同学们续尾。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说了什么?

二、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拔: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会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活动一:

议一议 用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美国一小学发生火灾,一小学生勇敢地去救小伙伴,结果,伙伴逃离,自己却葬 身火海,而这位小学生不仅没有得到表扬,相反,校方因没有教会学生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己而受到地方当局严厉处罚。

材料二: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自杀,自杀已成为人类的五大死因之一。 教师:看了这则材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给三分钟时间自由讨论,结束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5

第2课时

一、教师导入: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材料一中那位小学生的行为虽然高尚,但在火海中救人显然超出了他的能力,结果无谓地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材料二中的轻生行为根本不可取,是忽视自己生命的轻率行为,是懦夫的行为,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过渡:既然生命是可贵而美丽的,那么我们对仅有一次的生命应当对待呢?

二、活动:说一说

教师:不同的人对待生命有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对待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情景表演 1.小明得过且过 2.父亲抱着女儿跳楼 3.非典之后,更加热爱生活

4.小芳用画笔描绘并装扮温馨的家 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上述四个材料分别反映了对待生命的四种不同态度:得过且过,轻率放弃、倍加珍惜、让她更美好),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填空内容。

三、小结:

生命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得过且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不负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人们普遍赞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珍爱这有限的生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更美好,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绚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子目“丽丽的故事”,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讨论三分钟,请几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让同学们准备类似的故事),请同学们讲述

四、教师简要小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让自己以有限而平凡的一生更有意义。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祝福和向往!

6

第三课 善待自然万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爱护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有一定的环保观念。

能力: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教学重点: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活动一:想一想 议一议

1.请同学们观察教材漫画,完成下列问题(每4人1组进行讨论完成): 1)图1反映的自然与原始人生活的关系是: 2)图2反映的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 3)图1,图2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

活动一:想一想 议一议

2.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例说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自然 (每4人1组进行讨论完成):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

二、活动二:看一看 说一说

1.从下面的录像片断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索取,破坏了自然,结果是自然和人类的毁灭.因此,我们应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活动二:看一看 说一说

2.请同学朗读教材感悟自然》一文,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活动二:看一看 说一说

3.请同学观察漫画,完成教材相关内容(可以讨论完成)。 从这组漫画中,结合上面的1.2,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索取,破坏了自然,结果是自然和人类的毁灭.因此,我们应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 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

第2课时

一、讨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护自然 ? 学生小结: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各种动植物和其他生命共同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奇妙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 ——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欣赏一首优美的小诗《一个真实的故事》

7

第二单元 热爱生活 第四课 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吸毒、迷信、吸烟、酗酒、赌博等的危害。要主动的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小调查:

谁的家长会吸烟?谁的家长爱喝酒?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吸烟和酗酒的人群。他们又可能使你的亲人,你是怎么看待的?将课前收集的有关吸烟、酗酒、和吸毒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二、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1.看着这些惨不忍睹的图片,听到这些惊人的数字,你又有哪些感想了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应拒绝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每一天生活中还有那些不良习惯呢?

2.对于上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该怎么办?

第2课时

一、学生讨论交流: 1.老师总结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学生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个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二、倡议:

1.根据今天讨论的话题写一份倡议书。 2.学生写倡议书。

8

第五课 拒绝诱惑

教学目标:

1.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

2.知道吸毒的危害性,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形成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 活动准备:

1.学生和家长共同搜集有关毒品和禁毒的文字、图片资料,学习归纳整理资料。

2.学生课前自由组合排练禁毒小品。 3.教师准备 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毒品的危害:

1.学生看教科书第17页中反映吸食毒品的危害的图片,学生思考并交流,是什么让他们变得骨瘦如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家,是什么让他们锒铛入狱。

2.学生交流自己对毒品的了解以及毒品带来的危害。

3.教师小结:毒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阴险的杀手。我们必须铭记“远离毒品”。

二、禁毒宣传会:

1.过渡:课前大家搜集了各种有关毒品和禁毒的资料,并做成了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剪报、禁毒小报,并作简单介绍。教师适时补充

3.表演禁毒小品。

第2课时

一、争做拒毒小卫士:

1.集体交流参加“小小禁毒宣传会”的感想。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页中的故事

(1)青少年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防止吸毒呢;

(2)如果发现身边出现了吸毒者,我们应该怎么做。

3.过渡:从同学们理智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你们有一颗坚定的“拒绝毒品”之心。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们这样了解毒品,现在你们就是“拒毒小卫士”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设计一两则“禁毒公益广告”。

4.学生设计并交流、展示。

二、我们的誓言:

1.过渡:看了你们展示的“禁毒公益广告”,看着你们为禁毒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老师不禁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拒绝毒品,让我们立下坚定的誓言。

2.学生自发在拒绝毒品的横幅上签名。 你还知道有哪些迷信活动?你认为迷信和邪教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3.总结:在文明的现代社会,仍有人搞迷信活动,甚至有的人通过迷信手段把一些人聚集起来,做坑害国家和个人的事情,进而发展成了邪教组织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我们要明辨是非,主动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每一天。

9

第六课 挑战自我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2.体验挑战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乐趣。

3.树立遇到困难不低头、不畏惧,学会运用聪明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信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真心英雄》歌曲磁带、录音机。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有关战胜困难的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歌曲导入,渲染气氛: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欣赏歌曲),这首歌曲老师很喜欢这首歌,不光是因为它的旋律很美,更重要的是它的歌词让我听了会很受鼓动。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生:《真心英雄》)

二、真情表达:

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应经受各种考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挑战自我,锻炼自我的意志品质。

2.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有一些做不好的事情或者克服不了的困难,把它们找出来,想个好办法去解决。在你的小组内说一说,让大家帮你想个好办法。

3.交流汇报。

4.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锻炼意志的过程。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原来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做到了,这就意味着你向成功迈进了一步。你可一定要

10 坚持住啊!

5.结合书上的图片说一说你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的经历,将取得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第2课时

一、温习上结课内容:

二、用事实说话:

1.古今中外,成功的人都有坚强的意志,他们都是在克服了许多苦难后,才取得了光辉的成绩。下面请大家听两个真实的故事吧!(放录音--《警枕催读》、《没有文凭的数学家》)

2.听完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故事中的北宋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都有坚强的意志,他们都是在克服了许多苦难后,才取得了光辉的成绩。)

3.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面对它。只要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畏惧,有信心,运用坚强的意志和聪明的头脑,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三、活动延伸:

联系实际说一说,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毅力。

四、活动策略: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轻松自然,使学生能身心愉悦的进入上课状态。 教师通过设计“真情表达”、“用事实说话”,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要有勇气、有信心、不低头、不畏惧,冷静思考、意志坚强,只要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活动延伸部分将学习内容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毅力。

11

第三单元 我们爱和平 第七课 战争,人类的灾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知道战争所带来的危害,懂得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2.通过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二、看史实,激情感。

1.教师通过大屏幕呈现有关战争的内容。

(1)播放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片断。 (2)呈现有关战争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你看了有关战争的电影片断和图片,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

3.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整理研究主题。 (1)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2)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哪些危害? (3)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遭受的损失大约是多少?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又发生了多起局部战争,你能举出例子吗?

(5)说说现代战争对人类的危害。

第2课时

一、实践体验、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教师可用下面的导语引出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请学生4人一组各自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选一名代表把小组内最典型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主题二的内容,再说说看了这些内容后的感想或提出有关的问题。

2.学习小组针对本组提出的问题或本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3.学习小组根据所探究的情况,写出探究报告。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小报、广告牌、小书签等。

二、成果交流:

互评作品由各组集体或选派代表展示成果,然后互评。

12

第八课 和平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在

2.知道中国钢铁长城------海、陆、空三军,了解威武之师战略导弹部队和中国维和部队。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

3.体会和平美好,放飞祝愿世界和平的心愿。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伟大中国在

难点:搜集、整理信息,参与讨论世界和平的话题,激发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2.通过报纸或互联网,搜集新近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国家及领导人情况。 3.了解我国海、陆、空三军的威武雄壮。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外交小故事,全班交流谈感受。 附小故事:会上,尼克松一次问周恩来总理:

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

2.教师讲述

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在北京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先提出了这一原则。1954年6月28日:中国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在新德里发表声明,重申了这五项原则。1954年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确认了这些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了解我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

13 1.师:

在回顾我国外交的历史:建国初期与我们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略)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等八国也承认了中国。

2.现在我国同158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科技、文化等关系。你知道哪些国家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吗?教师引导学生组织

第2课时

一、温习导入:

二、了解我国的钢铁长城:

1.学生了解我国的海、陆、空三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概况,并交流感受。 中国拥有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军事科技在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并且有很多创新,拥有较强的武器自主开发能力和武器整和仿制吸收能力。空间技术和导弹技术领先欧洲。军队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正迈向外层空间。

2.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威武之师不仅保卫着祖国的稳定和发展,而且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

3.学生阅读

4.教师出示中国和平女神像图片,介绍背景。 5.学生交流中国和平女神像的象征意义

三、了解国际和平日的意义: 1.教师讲述国际和平日和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国际和平日各国的庆祝活动。

四、和平日寄语 1.全班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对世界和平的美好祝愿,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和平寄语。 3.辩论赛:拥有核武器到底是为了战争海是为了和平。 小结:我们呼唤和平,渴望和平。

14

第九课 来自中国的声音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真正站起来面临的困难,了解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里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情感目标:

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能力目标: 关心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发展,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中国人民艰难站立起来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教材中建国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 2.学生了解中国站起来面对的困难。 教学准备:

课件、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1.同学们,每周一我们都要进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听了国歌你想到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2.全体起立,升国旗,奏国歌,敬礼。(课件:国歌乐曲) 3.这位同学,你来说说;你再说说(请3个同学)

4.是啊,我们心中涌动着无限的自豪骄傲。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但是,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课件)(边讲边贴中国地图)

5.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课件: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贴红旗)齐读课题。

二、打开渠道,了解过去——新中国建立时有哪些困难? 1.我们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旋律激昂,慷慨陈词,催人奋进。师唱: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生接唱: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贴:三个“起来”)

2.中国要真正站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充分预习,用一分钟时间在小组内交流你了解到的新中国建立时的困难。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3.生小组交流。

4.当一组交流的时候认真听,然后对他的内容作出适当的补充,注意不要重复。

A.经济方面全面崩溃,经济极其落后。

B.科技发展落后,缺少专业的科学技术人才。 C.教育落后,缺少正规的教育体系。 D.经过多年战乱,国家底子薄。

E.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还想卷土重来„„

15 5.对啊,老师也找到了一张统计图。(课件)请仔细读图,你看出了什么?把你看懂的告诉大家。

6.生说自己看懂了什么。当时,新中国的实际情况就是一无所有,一穷二白,一个烂摊子,百废待兴啊!

第2课时

一、爱国诗导入:

二、了解发展,深挖内容——中国人民是如何站起来的

1.那么中国人民是如何站起来的呢?(课件:问题)请各小组自己研究学习。(课件:学习任务)每个组桌子上的信封里都有一张学习任务方向标。请组长宣读学习任务,给每个同学分配任务,组织小组活动。活动时间十分钟,选派代表发言。

第一、

二、三组:剪报 小组学习要求: (1)根据材料,确定主题

(2)选择相关材料,完成剪报。 (3)介绍剪报,说说感受。

第四组:读英雄故事: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小组学习要求: (1)朗读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 (2)有感情朗读选择的故事。 (3)读给组员听,小组推举代表。

第五组:情景表演:钱学森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小组学习要求: (1)根据材料,设计记者所提的问题 (2)思考钱学森会如何回答 (3)两人写黑板:“我回来了!…钱学森新闻发布会” (4)分配角色:一人饰演钱学森,其他人饰演记者,表演 第六组:诗歌朗诵: 祖国颂歌 小组学习要求: (1)朗读材料,读通、读顺。

(2)小组分配朗读任务进行朗诵练习。 (3)全组练习,合作完成朗诵。 2.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师巡视帮助

3.通过刚才充分的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中国人民站起来有了充分地理解。下面,请各小组来汇报。

4.三个剪报小组汇报。

5.中国人民在工业、科技、交通等各个方面站起来了。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跑起来了。(贴“跑”)雄鸡一唱天下白,中国屹立在了世界东方,这背后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在保卫着、建设着我们的祖国!让我们走近英雄,读英雄的故事。

6.中国不仅有这些勇于牺牲的保卫者,更有大批的建设祖国的爱国志士。瞧!钱学森归来了!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声! 第五组汇报成果。 感谢您,钱先生,你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谢谢您!

7.正因为有了这些精英,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新中国才真正站起来了!蓬勃发展起来!好,让我们一起聆听祖国颂歌! 第六组汇报成果。

三、深化主题,情感升华:

是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多么骄傲自豪。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强大还要靠在座的同学。相信,若干年后,当你们成为祖国的建设者的时候,中国可以腾飞起来!(贴:飞) 让我们再次高声齐唱国歌,唱出我们的心声!(齐唱国歌)

16

第四单元 毕业之歌 第十课 成长的脚步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自己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身体的变化、学习的进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知道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生活,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⒉能力目标: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培养收集资料、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为自己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回忆学生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⒈(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 师(深情地):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课堂上,我们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就像是雏鹰展开了理想的翅膀;艺术节上,我们施展才华,纵情歌唱,在嘹亮的歌声中我们健康成长!

⒉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自主交流) ⒊师:亲爱的同学们,不久我们就要和我们的小学生活说“再见”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已经从丫丫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了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提示课题:我的成长足迹)

二、展示资料,探究记录方法:

⒈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

17 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吗?让我们来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⒉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作简单的说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面适时予以鼓励、表扬。

⒊师:看到同学们收集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老师真为你们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如果能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那该多好哇!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同学制作的成长册,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⒋(演示教学课件: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个人成长记录册)

⒌师:看过了这个成长记录册,你觉得怎么样?你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成长册,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呢?你觉得制作这样一个成长册,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聪明的你,有什么好方法?你想和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吗?

⒍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

⒎小组交流。各组同学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⒏老师梳理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如:按时间顺序记录成长中的大事,设计成长册的板块、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等。

第2课时

一、导入:《毕业歌》

二、合作学习,制作“成长册”:

⒈教师给学生发放下列表格,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撰写“成长大事记”。(表格附后)

⒉小组合作,展开竞赛,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教师予以适时评价和鼓励。

⒊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成长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

三、个性展示,交流成长快乐:

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成长册,并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⒉对于新颖、有个性的设计,教师予以表彰鼓励。

18

第十一课 我们的祝福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朋友,老师和同学,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⒉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向朋友,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1.活动:

(活动一):召开“难忘小学时光”故事会。讲述最熟悉的地方,最熟悉的人,最难忘的事。

(活动二):向朋友,同学,老师敞开心扉,说出心存已久的心里话。 (活动三):祝福献给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写临别赠言,送临别礼物等)

2.组织活动: 活动一:

难忘的小学时光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法,展现难忘的小学时光。

召开“难忘小学时光“故事会,提前让学生准备有关的情景与故事,体会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

3.活动二:说说心里话 说出自己想说的,没说的,让小学毕业没有遗憾。 引导学生选定一个倾诉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可以是不好意思开口的矛盾错误,可以是感谢之情的表述,让学生畅所欲言,达到和谐的氛围。

4.活动三祝福献给你带着感恩的心,愉悦的心将自己的美好祝福送给同

19 学,老师,给六年的朋友送上最真挚的话语,让友谊继续延续„„

5.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有以长期保存的毕业纪念物,重点思考什么样的赠言才是好的,什么样的赠言又是不好的,让同学互写互赠,并能在全班读一读。

二、情景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红蜻蜓》《童年》 2.有组织的唱一唱大家一起学过的歌谣。 3.一起回忆学唱歌的情景,感受那时的快乐。

第2课时

一、老师读送给学生的“赠言”:

二、你说我说

1.谈话:六年的时光,六年的点点滴滴,就要快成为我们的记忆了,在这最后的时刻中,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还有什么样的心里话没有倾吐出来呢?今天,就让大家畅所欲言,说一说心里话,你说,我说,大家说!

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去思索那些点滴。 3.畅所欲言。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可先请人在台上说,说清楚想倾诉的对象,说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适时放点优美的音乐,做背景,以渲染温馨的氛围。)

4.写下我想说的:让学生用画或写的方式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所要说的心里话在纸上展现出来。(让每个学生有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做到不漏一个人)

5.现场送真情。

三、归纳小结:

1.师:倾诉你的心声,说出我的心里话,让我们做至没有遗憾,让我们永远记着小学六年当中的快乐点滴,让我们一起牢牢的记住这美好的童年。

2.放音乐:《童年》。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

20

第十二课 明天会更好

教学目标:

1.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2.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难点: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教科书分析:

本课引领学生畅想未来,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勾画中,感受学习的重要性。课文用独特的方式告戒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不要在年老时为一生碌碌无为而感到惭愧。

本课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风景线”和“回望角”。课文主题是展望未来,所以“风景线”介绍了未来社会的一些特征,描述了一个神奇但竞争更为激烈的未来,使学生在向往未来社会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未来更为艰巨的挑战。“回望角”则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设想未来生活可能的发展趋势,在想象中感受未来社会的神奇和美好。教学时,学生的一些设想有可能不符合实际,教师应尊重学生意见,不要急于否定。

第二部分是“世界窗”和“小讨论”。针对学生对社会的想象,“世界窗”刊载了一些专家对未来社会十大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然后结合学生前一部分的想象交流感想。小讨论要求学生判断这些预测是否能成为现实。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未来社会充满信心、充满渴望。

第三部分是“辩论会”。在展望未来社会的同时,学生不能一味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应全面地看待问题。课文要求学生就“对未来社会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这一话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是“体验园“。这部分设计了“给50年后的自己写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未来需要自己用勤劳和智慧去创造。少壮不努力,年老时就会为一生虚度光阴而感到羞愧,从而激励学生为创造美好未来,从现在起就把握时光,努力学习。

第五部分是《品德与社会》编者对即将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展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棉度这些即将小学毕业的少年,教师需要引导他们为中学阶段的新生活作好准备。六年级的学生通常开始进入青春期,心理不成熟,教师应深入了解,及时引导,使学生能正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合理地为自己设计未来的蓝图,充满信心地跨入中学的大门!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活动一:认识未来 1.揭示课题。

2.未来是我们每个人要去的地方,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未来风景线”,来认识未来社会的特征吧。 未来社会的特征: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科技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未来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未来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多样性日益明显,冲突与融合加强;未来社会是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人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大大幅度提高和改善;未来社会还是„„

活动二:设想未来

21 1.师:这是未来社会的特征,那专家眼中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世界窗”来看一看。阅读《专家对21世纪前10年内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

2.师:除了专家,有许多人也在设想着未来社会的生活。请看老师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些文字或影视的关于未来社会生活的资料。)

3.学生展示交流搜集的资料。

4.师:人们设想的未来,各种各样,而我们未来社会的主人,未来社会的蓝图将由我们来描绘。那你能设想未来社会生活可能的趋势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设想的未来。

5.学生小组交流设想,准备汇报。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展现学生脑海中的未来,如:文字介绍、绘画、歌曲、表演等。(引导学生从未来的科技、未来的物质生活、未来的世界各国之间等方面畅想未来。)

6.全班交流。 活动三:预测未来

1.师:看了同学们的展示,似乎未来社会的生活就在眼前,你们的设想真是太出乎意料了。那大家觉得同学们和专家的设想能实现吗?

2.全班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设想可能实现,并说明理由。

3.小结:没有大胆的设想,就没有美好的未来。相信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将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

第2课时

活动一:我看未来

1.师: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呢?

2.辩论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陈述理由。

3.小结:只要人们妥善处理人类与科技、自然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活动二:我的未来

1.师:未来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把未来建设得更美好。现在我们是六年级的学生,50年后,我们就成了老人。你设想那时的你是怎样的呢?

2.学生交流。

3.师:现在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怎样才能在自己成为老人时,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请你给50年后的自己写封信吧。

4.学生写信并交流。

5.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同学们都能把握今天,创造美好的未来。

活动三:迎接未来

1.师:小学生活即将结束,美好的未来正向大家招手。《品德与社会》课陪伴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现在也要和你说再见了。过去的四年中你在这门课中有哪些收获呢?

2.全班交流。

3.面对就要到来的中学生活,你认为自己还要作些什么准备呢?

4.小结:让我们时刻准备着,接受挑战,经受洗礼,不断进取,迎接美好的未来吧。

22

第四篇: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六年级有人数182人,男生106人,女生76人。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学段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

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实际。 通过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

二、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上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物质的变化、生物与环境、遗传与进化、保护环境、等四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 与总体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打好基础。

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

2、用“任务驱动”统整教学内容

3、用“任务驱动”增强学习动力 4用“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

四、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教学计划进度表 篇二: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物质的变化、生物与环境,遗传与进化,保护环境等四大板块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55人,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认真听讲、严肃实验纪律及客观分析、认真讨论、充分理解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科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科学的能力,其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理解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四、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4、加强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充分理解。

5、适当布置练习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订正。

6、分单元、分阶段验收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第五篇: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2017.9

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 1 第1课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 1 第2课

混合与分离 ............................................................................................................. 1 第3课

生锈与防锈 ............................................................................................................. 2 第4课

燃烧与灭火 ............................................................................................................. 3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 3 第5课

植物与环境 ............................................................................................................. 3 第6课

动物与环境 ............................................................................................................. 4 第7课

食物链 ..................................................................................................................... 5 第三单元

遗传与进化 ............................................................................................................... 6 第8课

代代相传的特征 ..................................................................................................... 6 第9课

进化中的生物 ......................................................................................................... 6 第10课

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 7 第四单元

保护环境 ................................................................................................................... 8 第11课

保护空气 ............................................................................................................. 8 第12课

水质调查 ............................................................................................................. 9 第13课

变废为宝 ............................................................................................................. 10 第14课

和谐的家园 ..................................................................................................... 10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1课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

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

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

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课题:《混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混合。(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P14-15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活动二:分离混合物。 经过讨论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至少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

三、教学后记: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第3课

生锈与防锈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铁钉、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工人们给铁门刷油漆的时候通常都要先刷一种橙色的油漆(防锈漆),好奇的琪琪提出“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锈与防锈》。

二、新授

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1、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发现的铁生锈的现象。

2、学生讨论、推测铁生锈的原因以及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3、根据书本P18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①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②干燥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因为生锈需要水;③煮沸的水加入铁钉密封后不会生锈,因为沸水中没有氧。 活动二:防止铁生锈。(安排在两周后进行)

1、讨论铁生锈的危害。

2、防治铁生锈,要针对铁生锈的三个条件——铁、空气和水提出防锈方法。

3、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先评价。

4、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

四、教学后记: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第4课

燃烧与灭火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烧杯、蜡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厨房里,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由此激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讨论。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燃烧。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并说出这种物质燃烧的例子。

2、指出书本P21页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

3、分析一下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

4、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5、引申问题:为什么纸的燃烧要先用火柴引燃? 活动二:熄灭的原因。

1、 学生看P22的情境对话,思考:酒精灯盖上盖子就熄灭的原因。

2、 模拟实验: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燃烧还能持续吗?

3、 实验时,记录实现现象。

4、 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5、 引申问题: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可以被吹灭? 活动三: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引导学生能从三个条件出发来全面考虑问题。

活动四: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总结灭火的方法:在灭火时往往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逐一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进行灭火。 活动五:防止火灾发生。

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

三、教学后记: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课

植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52-63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在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都是大而绿,而仙人掌没有这样的叶子,引发问题——仙人掌是种在阴生植物区里的吗?

二、新授

活动一:仙人掌和龟背竹。

1、外部特征的差别在哪里?

2、此差别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二:耐旱的本领。

1、明确提出实验要求。

2、引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

3、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袋密封呢?

4、引导观察塑料袋内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塑料袋的内壁会有水珠?水珠是怎样来的?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多与少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活动三: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

1、利用实物投影将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群落投影出来。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

3、让学生去了解以上环境的气候特点。

4、重点观察、了解、分析不同环境里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器官的形态等,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观察身边的植物。

1、活动前,引导学生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3、参照课本的样式,填写完整观察报告。 资料:温室。

1、出示一幅温室里的植物图。

2、生通过图片去观察认识温室的环境条件。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科学技术是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的。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第6课

动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36-43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

二、新授:

(一)活动一: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1、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

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

(二)资料:有趣的鸟足。

运用实物投影将各种各样动物的足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这类动物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足?

(三)讨论: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1、教师提供不同的动物标本。

2、学生分小组观察与讨论,探寻这些动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习性适应其生活环境。

(四)知动二: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1、布置课前搜集资料获取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信息。

2、组织交流活动。

先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小组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再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发表对动物生存本领的感想。

(五)网上学: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三、全课小结。

第7课

食物链

教学内容:课本第44-4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

二、新授:

(一)活动一:动物吃什么?

1、以小鱼、小猫等为:引入“大鱼吃小鱼”、“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

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

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讨论: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不同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

1、明确本活动的任务。

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不同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

(四)活动三:断了的食物链。

1、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

2、思考:如果食物链断开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3、分析自己在活动2中用纸环串连成的食物链。

4、剪断其中一个环,观察串连成的食物链会怎样。

5、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种动(植)消失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

(五)讨论: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会有什么后果?

1、设想:食物链断了。

2、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作出分析。

三、全课小结。

第三单元

遗传与进化

第8课

代代相传的特征 教学内容:课本第51-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2、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创设“琪琪的小酒窝好漂亮啊!”“她爸爸或妈妈也有酒窝吗?”这一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否生物的许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二、新授

活动一:你跟亲人长得像吗?

1、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按照P

52、53的表格开展调查。

2、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对小组内各同学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4、可能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可在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再加以分析。 活动二:优势眼能遗传吗?

1、根据P54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优势眼。

2、同样的方法,调查自己的家人的优势眼。

3、研究优势眼的牲征是否在亲人之间有规律地出现? 活动三:色盲可以遗传吗?

1、色盲的定义。

2、学生与家人一起做红绿色盲测试。

3、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遗传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学生登陆“小学科学网”,了解生物界除了遗传现象,还存在变异现象。

2、调查生活中生物变异的事例。

三、全课总结。

第9课

进化中的生物

教学内容:课本第57-64页。 教学目标:

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2、能以某类生物为,阐述生物进化的过程。

3、了解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教学准备:回形针、原始海洋景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设计几个主题人物在马德拉岛考察时的发现来引出该课题的任务。“这个小岛的昆虫真奇怪,要么翅膀非常发达,要么就没有翅膀。”“为什么会这样?”

二、新授

(一)活动一:强风与翅膀。

1、认真阅读教科书,了解马德拉岛的地理环境(常年刮强风)。

2、思考问题。

3、根据书中给出的资料,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4、小组内进行分析与讨论,再组织汇报,让学生说出理由。

5、根据书所介绍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6、得出结论。

(二)拓展:大自然的选择。

1、阅读书本后,分析问题。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

1、看相应的原始地球、原始海洋景观图,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生观察不同时期各种动物的身体结构。

(四)活动三:

1、出示大猩猩、蝙蝠、鲸,以及它们前肢骨图。

2、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猜测它们源于共同的祖先。

3、参照书中的方法,模拟制作动物的前肢骨模型。

4、发现这三种动物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五)阅读资料: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

(六)拓展:海龟与“自然选择”学说。

以海龟从孵化到生存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七)活动四:寻找鸟类的祖先。

1、出示三叶虫或古代植物的化石标本,或一些化石图片。

2、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引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地层中,化石的种类会不一样呢?”

4、引导学生能过细心观察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发现了……

5、展示始祖鸟和现代鸟的图片。

6、观察分析,小组讨论。

三、全课小结。

第10课

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教学内容:课本第65-6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关于恐龙及其灭绝的一些知识和学说。

2、了解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室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距今约7000万年前,恐龙仍然是地球的“霸主”。然而,在6500万年前,它们奇迹般地全部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干净净”?这是一个科学之谜。我们一起来当科学家,踏上探索之旅。

二、新授。

1、研究任务:

(1)明确两个阶段的研究任务。 (2)组成学习小组,选择研究专题。

2、研究过程: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网”进行两阶段的合作研究,得出研究结论。

3、网络资源:

把探索过程收获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同学分享,共享资源。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单元

保护环境

第11课

保护空气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地方空气的尘埃污染程度不同,并分析原因。

3、从实验的结果中总结出保护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的好建议。 教学准备:胶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图中主题人物发现以前灰蒙蒙的天空,现在变成蓝色了,提出疑问:“那时的天空为什么是灰蒙蒙的?”

二、新授:

(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例子?

1、讲讲书上空气污染物来源的信息。

2、学生联系生活,讨论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污染空气的例子。

(二)活动一:尘埃知多少。

1、实验准备和将胶片放到选定的地点。

2、取胶片和进行比较分析。

3、通过比较与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得出:尘埃的多少与胶片放置的位置、放置时间、天气情况有关系。

(三)讨论:怎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如何了解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的情况,有什么办法? 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更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空气污染问题。进一步明确人类活动对空

气污染的影响。

(四)活动四:怎样保护空气。

1、进行学校周边的实地考察。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调查报告的撰写。

3、为编写手抄报作准备。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将怎样做?

第12课

水质调查

教学内容:课本第77-8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主要的水污染物。

2、了解不同水质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波波被美丽的湖色吸引住了,忍不住发出赞叹:“多绿的水啊!”可是,彬彬的回答引起了思考:“可这水不一定干净呢,它很可能受到污染了。”水里有什么?不同水质的水对生物会有什么影响?污水从哪里来?……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做个调查吧!”

二、新授:

(一)活动一:制订调查方案。

1、设计制定调查方案。

包括:调查的题目、调查成员、背景说明、调查目的、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任务的安排、调查的结果等内容。

可参照书P78妍妍、彬彬他们的调查方案。

2、实地考察和取样。 (1)师说清楚安全事项。

(2)注意取水样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

(3)取样后,要对水样进行编号,并进行记录。

(二)活动二:水里有什么?

1、认识干净水的特征:清澈透明、无色无味。

2、对水样进行观察:

(1)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2)利用工具进行观察。

(3)进行实验,是否有其他杂质。 (4)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三)活动三:轮藻的生长变化。

1、取不同的水样。

2、放入轮藻,观察轮藻的生长变化情况。

3、观察一段时间,并做好记录,组织全班交流。

(四)讨论:水样受到污染的原因以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的方法。

搜集资料和分析可以得知水中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几个方面。

(五)资料:污水哪里来?阅读书本P81。

(六)网上学:我们的调查报告。

以书本P82的调查报告作为范例,提示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三、全课小结。

第13课

变废为宝

教学内容:课本第83-91页。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教学准备:一些家庭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彬彬、妍妍和琪琪建议波波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由此引出“垃圾也要分类”和“怎样分类”等问题。

二、新授:

(一)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

1、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对家里的垃圾进行观察及记录。

2、了解家庭垃圾的产生及组成。

3、根据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总结,得出结论。

4、结合书中的调查结果与自己调查的情况,展开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二)活动二:垃圾分类。

1、学生认真观察书中多类型的垃圾。

2、分组完成对垃圾分类的任务。

3、引导学生对垃圾中不同的物质进行认识。

4、认识垃圾回收箱的不同功能。

5、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处理方案。

(三)活动三:分离可回收的垃圾。

1、学生分组讨论及设计方案活动。

2、指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选择分离工具。

3、活动中,学生记录好本小组的分离方法、工具,并填写在书本上的流程图。

4、全班交流,对各组方案进行评价。

5、围绕分离出来的垃圾展开关于它们的用途进行讨论。

(四)讨论: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呢?它们经过处理后会变成什么? 从书中给出的四组图可以获得信息,了解到回收得到的物质经过处理和生产后,可以得到各种用途的产品。

(五)活动四:制造再生纸。

1、讲述清楚制作过程。

2、分两段时间进行,第一段时间学习有关知识,并进行实验的第

1、2步;第二段时间进行实验第3-5步。

三、全课小结。

第14课

和谐的家园 教学内容:课本第92-9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资源开发是“有利”和“不利”的。

2、知道一些简单的图例,学会合理设计。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波波收到了一封信,从波波的表情上看,一定是有什么事让他为难了。从而促使学生阅读信的内容,自然导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上。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生搜集资料。

2、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上与资源开发的地区进行分析对比。

3、找出“有利”与“不利”两种情况。

4、展开讨论。

活动二:设计新家园。

1、提出问题:如宾馆、餐厅、停车场等应考虑建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地理与环境知识。

3、使用图例来标识建筑物。

4、展示学生作品。

三、全课小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下一篇:一级建造师分章节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