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或“形式”在中国画中的存在

2022-10-22

中国画历史悠久, 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根植于民族文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纺织品上的帛画, 与较之更为古老的彩陶画和岩画一起奠定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和审美个性。中国画以特有的笔墨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讲究用笔、用墨、涉色的相互辉映, 其用笔体现了中国书法的韵律, 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 中国画是利用客观物象抒怀主观思想的艺术, 因此, 其造型手法往往是一个“变型”过程, 以物象在画面中是否合理, 是否被寄情为准则, 但不论是造型还是变型, 形的概念还是要明确的, 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指出“应物象形”便是这个道理。

中国画在造型和表现手法上, 同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及审美观念相统一, 强调客观物形从属主观意念, 不拘泥食物的外表形态, 讲究神韵, 齐白石大师曾强调:“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以能传达主观情感思想为目的。因此, 有造诣的中国画家, 在表达自身主观情趣时, 往往不会很具体地描述物象的所有细节, 而是有意地突出主要部分或物象的特性, 也就是最能反应自己思想、表达自己意念的部分, 主题上完全遵循着“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宗旨。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主观思想, 讲求意在笔先, 注重艺术形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这并不是说中国画就无视“形”的存在, 反而是更重视“形”的存在方式, 这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老子《道德经》中:“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1], 庄周《庄子·天子》中“以本为精, 以物为粗”[2]。战国·王栩《鬼谷子》中“变化无常、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刚或柔、或驰或张。”[3]韩非《韩非子·解老》中亦有“万事必有驰张。”[4]等等这些理论观点均是引导人们通过事物的表面去观察领悟事物的本质, 这也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诞生起源和理论基础。

中国画在创作形式和构图上也同样被主观思想所引领, 不受客观物象及空间和时间的制约, 由此, 四季花木果实, 古今人物、风雨云雪等都可以因主观意念而出现在同一副画面上, 因而在透视上也就不仅限于焦点透视, 而是采用自由度和灵活性极大的多点透视或散点透视的方法, 同时中国画在构图上亦非常重虚实对比, 所谓“疏可走马, 密不透分”, 讲究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构图理念。

然而, 能把握住形与意的尺度却非易事, 达到“以形写神”的境界就得先“师法自然”先认知物质世界的形, 而后才能理解其意, 不从“形”入手而“舍形重神”便是“欺世”, 画面里出现的是什么都要让读者去猜, 怎么能让读者理解其“意”而产生共鸣呢?脱离自然、脱离社会、脱离生活就变成形式主义了。但过于描绘细节, 注重外形就会有作秀、“媚俗”之嫌, 来源于生活, 却没有高于生活也是不符合艺术规律的。

综上所述, “形”或“形式”是绘画艺术作品不能脱离的组成因素, 中国画也不能例外, “形”或“形式”在中国画中的存在, 不是被“轻”了反而实被强调, 被升华了, 从这个角度讲, 阅读和欣赏一副中国画时需要有一定的东方文化底蕴, 包括中国古哲学思想及审美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方面也有同样需求,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画在画外”的内在含义, 讲究作者的艺术涵养和个人修为。唐宋时期出现的“文人画”亦称“士夫画”在这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 具有此四者, 乃能完善。”文人画崇尚品德, 追求笔墨情趣, 注重文学修养, 书法功力和营造意境, 他们常常借山水、花鸟、草木, 抒发个人“士气”与抱负, 讽俗讥腐, 点点笔墨中都浸露出逸士高雅、超凡脱俗的文人情怀, 从唐代的王维到明代的董其昌, 历代文人画大师对中国画的发展都起着非常深厚的影响。

将诗、书、情、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画, 注重“诗炼字、字炼情、情炼画、画炼形、形印相映、墨色相通”的画面关系, 总而言之, “形”或“形式”在中国画中的存在正是对“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艺术规律最贴切、最具内涵的诠释, 这也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来源, 而中国画的这种写意精神正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摘要:中国画在造型和表现手法上同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及审美观念相一致, 强调客观物形从属主观意念, 不拘泥事物的外表形体, 讲究神韵, 讲求意在笔先, “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形”或“形式”是绘画艺术作品不能脱离的组成因素, 中国画也不能例外, “形”或“形式”在中国画中的存在, 不是被“轻”了, 反而是被强调、被升华了。

关键词:中国画,形,韵律

参考文献

[1] 老子[M].陕西旅游出版社, 3.

[2] 庄子[M].陕西旅游出版社, 210.

[3] 鬼谷子[M].陕西旅游出版社, 6.

[4] 韩非子[M].陕西旅游出版社,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下一篇:爱心育人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