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分享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读书学习分享范文

读书分享

这一年,我们读过的那些好书

这是LL第一次发表这样的读书帖子,LL在这里将一年来看的一些书和大家分享,LL作为土生土长的工科男,看的书并不多,文笔也不好,但是每一本书都读的很认真,对书的要求也很高,读过的也大多是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希望大家能喜欢,不喜勿喷奥。

1 《一生》

一生要怎么过,一生又是怎么过来的,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真正的终身大事。莫泊桑的《一生》讲的是主人公雅娜可悲的一生,不幸的一生,跟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比起来,我想雅娜真的很无辜,毕竟包法利的悲剧有几分自作自受,而雅娜想要的,不过是一个钟情的丈夫,一种相亲相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可是她却没有得到,呵呵,不过,小说的最后,也就是晚年的她,还是可以从孙女那找到一丝丝幸福的希冀。个人很喜欢最后那句话“人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想的那么差”。 2 《偷影子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翻到了这本书,当时被它的封面给吸引了,书的封面是一个小男孩在轻吻他的影子,好奇之下于是借来了。因为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法国作家Marc Levy,他的文笔细腻温暖,感情深沉,让我为之震撼。那句台词“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想着你”一段童年爱情,到多年之后的重逢,还有亲情,友情,爱情、、、

3 《穆斯林的葬礼》

早就听说这是一本奇书,读完之后才深深感到。多少次为书中的情节感动的一塌糊涂,爱情与信仰被体现的淋漓尽致,韩子奇与梁冰玉,韩新月与楚雁潮,两代人的爱情,都以悲剧终结,悲剧的不完美却铸就了内心的完美,个人很喜欢韩新月,她心灵纯洁,善良,明净,当然楚雁潮也是我们男人的典范,富有事业心,责任心,尤其他跟新月的爱情,催人泪下。全书的语言也是非常的优美,很有诗意,是值得大家共同鉴赏的一本好书。

4 《活着》

很少能够一口气把整本小说看完的,而《活着》是第一次,印象中是那次回家的路途上读完了,我想这也好,免得一次复一次的受折磨,不得不说,余华写的这本书很残忍,当主人公福贵的亲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只也叫福贵的老黄牛为伴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骂作者太冷酷。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有些战栗,思考活着的意义,体会福贵在遭遇所有悲伤和苦难后,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好好热爱生活,不再抱怨。

5 《人生》

提到路遥,第一反应我想一定会是他的著作《平凡的世界》(PS:此书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当然,《人生》作为他的成名作,也曾经轰动一时,记得马云曾说过“《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值得青年人一读,小说大概讲的是:青年时代的主人公高家林一波三折的遭遇,从回到土地到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高家林的事业,感情处处都是矛盾,处处是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对人生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彻的认识、更明确的方向。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无数选择,人生的理想与现实,我想只有经历了,才能懂。

6 《许三观卖血记》

当一个人以卖血为生的时候,可知生活是多么的苦难,是的,这本书就是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许三观靠着卖血度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恶浪。开始只是家里有紧急用钱的时候,他才去卖一次血,可越往后他卖血越频繁,尤其是最后不是他亲生的儿子一乐得病的时候,他一路卖血卖到上海的医院,这体现了一个男人一个父亲的责任与担当。同为余华的小说,这本书并没有《活着》那么绝望,至少晚年的许三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三个儿子也已成才结婚生子,他不再靠卖血维持生计了,可是当他想去卖血以享受一顿炒猪肝的时候,医生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漆家具,可对于他来说卖血已成为他度过生活难关的唯一办法,无法卖血让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他坐着,哭了。

7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看完了许三观,来看看许家的许茂吧。这本书曾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推荐女性读读,这本书写了许茂老汉和他的9个女儿(木有生儿子哈),取材于四川偏僻山村葫芦坝,农民伯伯许茂老汉曾经是土

改积极分子,可长期的左思想使得他变得自私冷酷无情。四女儿是全书的悲剧,遭受的苦难最深,感情负荷最重的一个人物,当然主要还是嫁给了一个魔鬼般的男人,不仅离婚前给她的心灵身体以深深折磨,离婚后还处处陷害她。除此之外,小说对三姑娘的泼辣、七姑娘的庸俗、九姑娘的纯真,都描写的很逼真。这本书还描写了四川农村的风光和文革期间的各种思潮,小说夹叙夹议,可读性很强。

8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一次翻开白落梅的书,就被她的文字给深深吸引,她的文字写的很美,翻着她的书,凉如水的夜,心里也慢慢暖了起来,这两本书,前者写的是林徽因,后者写张爱玲,两个都是民国时期的才女。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的林徽因,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建筑方面造诣也颇深,比如人们英雄纪念碑,她就是设计人之一,而张爱玲,比较喜欢她的《倾城之恋》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写累了,后续继续更ing

9 《追风筝的人》

10 《复活》

11 《牛虻》

12 《第七天》

13 《茶花女》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

15 《黄金时代》

16 《内在的从容》《风中的纸屑》《善良丰富高贵》《人与永恒》《各自的朝圣路》

第二篇:读书故事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读书故事是:读书,让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古人云: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量的经典名著,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这些在童年时期打下的阅读基础,会给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极大的帮助。

23岁那年,我走上了教育生涯,怀着满腔热情,我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刚接手的班级是一群天真可爱的一年级娃娃,那时候我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绘本故事,精彩的内容、生动的情节,吸引着学生侧耳倾听,他们期待的眼神、认真的表情使我感到心满意足。我愿意在孩子们的心田播种母语,撒下阅读的希望,让孩子们天天沐浴着祖国优美的文字芬芳。

孩子非常喜欢听绘本故事,但是慢慢地我发现问题来了:只要我没来,早读时间就会乱哄哄,只有当我到达教室,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教室里才会安静下来。可是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万一哪天我不在学校,教室里岂不是鸡飞狗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经过三年级的教室,发现他们班级里的孩子虽然没有老师在场,学生仍然安安静静地在看书,这让我十分好奇,难道他们在教室里装了摄像头?班主任可以远程监督?还是他们班的孩子本身就是这样听话乖巧?他们的班主任许老师一语道出了秘密:原来他们一直在践行无声阅读,学生来到教室,放下书包,就可以开始读书了。一开始需要老师在场,后来慢慢地慢慢地班级里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气氛,老师也就可以慢慢放手了。“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恍然大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向班级家委提出了在教室里建立班级图书角的建议,家委大力支持,建造书架、购买图书一气呵成,不到一周,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就很完善了。我永远记得孩子来到教室看到图书角时欢呼雀跃的样子。为了能借阅自己喜爱的书籍,学生每天早早地来到班级,如饥似渴地看书,教室里之间的吵吵闹闹不见了,更多的是学生安安静静地在书海里遨游。

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我们阅读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班级图书角了,我们要好好地把学校的图书资源利用起来。每周我们都会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阳光明媚的早晨,风和日丽的午后,夕阳西下的黄昏,我和我的学生们各自捧着同样的书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穿越时空体验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感悟着生命的真谛,领略着人性的美妙。激动人心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精妙绝伦的文字纷纷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淘气的马小跳,才华横溢的诸葛亮,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漂亮的米兰老师……他们都已经活在孩子们的心里了。教室已经不单是一间教室,更是我们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神圣殿堂。风儿轻轻地吹,鸟儿婉转地叫,我们快乐地读。有的边读边做批注,有的边读边摘抄,有的边读边思考,还有的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还有的一脸凝重,更有甚者,眼角还会流出两行热泪……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师生阅读图,这又是一道多么令人迷恋的风景线呀!每每此时,我总是有些激动,有些感动,更多的是享受着一种无以表达的幸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知道光督促学生读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自己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促进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带着学习的心态,我开始如饥似渴的投入到读书学习中: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我可以随时随地与教育专家、名师进行交流,和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进行碰撞;读文学作品,让我获得了精神营养的同时,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读报刊杂志,让我了解当前的政治时事,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阅读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有时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有时浏览手机内容快速跳读„„我常常梦想着自己为学生打开的不仅仅是一本又一本的书,我希望为他们打开的正是他们的成长之门!

是啊,书,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读书,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成长。今天,你读书了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围城读书分享

《围城》读书分享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

钱锺书先生于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字默存,号槐聚,清华大学毕业,于1935年与杨绛女士结为连理后一起去英国牛津留学。学有所成后到法国,在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被聘成为清华大学教授。

前不久,杨绛先生,一位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于北京逝世,顷刻间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哀悼。很多人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媒体中缅怀这位德才兼备的老人也包括我自己。一直就很欣赏杨绛先生和钱锺书老人的品行和才学,之前读过他们的知名作品《我们仨》和《围城》,感触颇多。先生的逝去,让我在缅怀这位钱锺书老人口中“最贤的妻和最才的女”的同时,又拿出了这部经典的著作--《围城》。

对于《围城》最初的印象,是多年前一艘大轮船甲板上年轻的陈道明饰演的男主角的脸。而后知道的《围城》是道听途说里一本关于婚姻的小说,出自书中“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的佳句不觉烂熟于耳。初读《围城》,先读了钱锺书先生写的简扼的《序》,短短的篇幅,一代文学名人的谦逊和朴实已然跃然纸上。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所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这部作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有十数种不同的译文在各国出版。在美国,由于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钱锺书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和专著。法国的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予中国作家的话,只有钱锺书才能当之无愧。”

《围城》主要讲述的是留学归来的青年方鸿渐与三个女子之间的情感纠葛。这三个女子分别是很爱他他却竭力摆脱的,他很爱却最终没能在一起的,他不很爱却最终与之结合的。这三段纠葛包罗婚恋百态,尽现情场恩怨,预见并描述了情感道路上可能遭遇的种种可能。 比起说《围城》是一部婚恋的教科书,我更赞同称它是一部婚恋的警示录。书中没有指示你去那样做会更好,而是警示你若这样做会更糟。至于如何避免更糟的方法,就要看你在随着作者嬉笑怒骂会心一乐的同时,能否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蕴藏的人生哲理。 其次,《围城》能够提升你的语言构造能力。文学界对钱钟书的评价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而并没有冠之以语言学家的名号。虽然他并不致力于研究语言,但对语言的应用可谓登峰造极。语言应用之妙有两个极端,一是出神入化的美,二是尖酸刻薄的损。一本《围城》也是一本妙语警句集:登峰造极的修辞比喻,一语中的精辟道理,像是繁枝茂叶中悬挂着的奇珍异果,单是欣赏就能够开拓眼界,消化掉更是能产生出创造的能量来。 第三,它能够拓宽你的知识面。钱钟书学识之广博是举世公认的,因而在他的作品里,这儿旁征那儿博引,这儿英文那儿法文的状况,都是司空见惯的。这些在《围城》里就可见一斑。 最难得的是书中的奇思妙语,如同一条条顽皮的真理,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能陷入沉思。“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劳,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做媒人和做母亲是女人的两个基本欲望。”这些语言如此形象浅显,却又不失为放之四海皆准之的真理。难怪夸赞《围城》的措辞有很多,却很少有称之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的,因为它的主旨和精神,并不是专属于某个时代,而是贯通古今、横亘中外的。

《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风格的一部著作,它是一部以讽刺知识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为主题的小说,从最开始叙述的主体“情感纠纷与家庭纠纷”上引出主题——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作者而后在穿插描述的人际经营和事业经营中将这一主题升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一般和爱情有关的故事,内容不外乎:潇洒正直的他和美丽善良的她,历经坎坷,最终在一起“过起了幸福快乐的日子(摘自于无数童话故事的结尾)”。但是《围城》讲述的却是:并不潇洒正直的他,和也非美丽善良的她,没有经历太多坎坷,稀里糊涂地结合后,过起了不幸福也不快乐的日子——不管人们结婚前曾怀揣着多少绚丽的梦想、做过多少缜密的部署,最终却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大多数属于钱老先生讲述这一种。 穿过外围的爱情主题,探索《围城》的更深处:钱锺书在序里讲“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目的是力求刻画出当时某一空间某一群体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围城”这两个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词,在某种层面上,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所描写的人类的尴尬困境所采取的一些象征手法不谋而合。正因如此,在这世上读不尽的小说中,《围城》作为一本为世界文人所推崇,被译为多国语言的中国现代小说,是不可不读的。

这本书到此并未结束,而是继续走进杨绛先生的注释里。进去了解文中的方鸿渐并非钱锺书先生的自画像,而文中每个人物皆是女娲参照生活捏出的泥人,小说中的故事也是取材自生活,让人感慨不已。 但钱锺钟书与夫人杨绛感情上情投意合、事业上相辅相成,算得上是名人界中的头号夫妻楷模,可他何以悟出“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样极度深刻却又尽现沧桑的道理?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或者想对钱锺书本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那么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围城》中钱钟锺书的前记、序和杨绛先生的附录也许能给你你想要的答案。

第四篇:读书分享稿子

撷一缕书香,温润时光

金明实验小学:张艳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题记 自懵懂的少年时代,我就经常幻想有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坐小木房子,坐落在长满各色小花的园子里,围墙是用栅栏围起来的。院子旁边有几棵树,在春雨滴答的季节,我独自一人坐在小房子里听着沙沙的雨声,捧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静的欣赏。也或是在下雪的冬季,小屋里生上炉子,暖暖的,我捧着一本自己心爱的书一边感受着雪花悄然亲吻大地的温馨,一边和书中的人物对话………

淡淡的书香总会让人神往,生活很多时候也因为有书才变得有情有调,有声有色,我读书不讲究是否名著,也不分古今,甚至做到不记名字的地步。有时只是几句话一个片段,但是书中的行行文字,总会让人感到充实,沉静进而让心灵变得丰富强大。

读书时总会感动于文字的优美,与隽永。明朝陈继儒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一种何等洒脱的情怀。汉代才女卓文君的“多少黄昏烟雨斜檐,翻开诗篇,勾起一纸江南。又是怎样的一种柔情。”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又是何等的:豪爽。宋代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又是怎样的缠绵悱恻。

书是得意时的一杯清茶…书是失意时的一盏明灯……书是浮躁时的一汪清泉…...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

读书中会让心里的静守纤尘,将内心的丰盈,安放在平淡安静的日子里,以文字的温婉,守一窗岁月静美,在流年里许一场清欢,与浅笑嫣然处,与你对望。一抹牵念,越过四季轮回,回眸,情一直在灵魂深处雪藏,爱一直在清浅处静开。

我爱读书,书可以开阔我的视野。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读书可以使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更喜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热闹与感觉。

读书就如漫步春天,感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读书就如徘徊夏日,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瑰丽;读书就如回味秋天,领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读书就如追忆冬季,感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精神。 岁月如梭,转眼已走过三十个春秋。

人累了,喜欢独坐窗边,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本书, 让浮躁的心得以清静;书是奔腾的血液,书是跳动的生命,书是涌动的源泉,书是神秘的舞步,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无限的宁静,是澎湃的激情……读书让自己的心灵逐渐让心灵平静的同时也逐渐的荡涤着心中的尘埃。

第五篇:读书心得分享

《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读后心得

张德芬,1962年生于台湾,台大企管系毕业,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2002年开始,辞去国际知名公司高薪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自1994年开始定居北京,取得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著有身心灵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己》,同时翻译有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 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

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描绘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被冠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深受人们欢迎,很多人因为阅读德芬的书,有了生活的态度的积极转变。

五年多来,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博览中英文有关著作,透过时时刻刻活在当下以及观察自己的修炼,得到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体悟。取得了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现在最关心的是"人类意识的进化与提升",为地球美好的未来贡献一己之力。

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名列台湾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热烈,成为畅销作家。

曾当过风光的台视新闻主播,又到美国深造,担任某知名公司营销经理,却以忧郁症收场,最终,张德芬搬到北京郊区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妇。“四年的村妇生活,所有的外在光芒淡去,内心却感觉在充电。感觉把自己拉到最低,没有企图心。”2002年,全家搬回北京,从那个时候,她决定全力追求内在心灵的世界。[1]生命的困顿转折,在张德芬看来更是建立内在力量的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 张德芬说,心想事成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一直觉得,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相信而来的。你相信你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就会变成什么样子,真心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

对于如何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

而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对于张德芬来说就是一个总的回顾。回顾这四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记载了张德芬这四年来的人生轨迹。这本书一共六个章节,分别是

快乐是一种选择----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幸福等级

找出我是谁----唤醒被催眠的幸福

好好爱自己了吗------学会听懂身体的呐喊

幸福的门一直是敞开的-----让心头的能量自然的流动

拥抱生活中的阴影----活出一个你不知道的状态

最美妙的人生------你完全可以让家人更幸福

之所以把这本书的章程告诉大家也是让各位能够了解这本书其实主要是针对我们在生活中,在家庭中,在工作中,以及在学习中等等所总结出的一系列调节方法。目的就是让我们每一个知道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在热爱生命中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生命的不完美。

《重遇未知的自己》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让我们看到了内心中那个未知的自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让我们明白了该如何去面对生活、接受生活并且感受生活。

首先面对生活我们要做的就是欣然接受生活。正如她所说生活应该都是美好的,只是生活当中个一些情景让我们失望、痛苦。所以我们必须分清生活和生活情境。那就负责任的从当下开始,向生活鞠个躬,接纳它,快乐的生活。而要想快乐那就要用喜悦的情绪来消融负面情绪的光。她说,快乐是表面的,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我很赞同。要想从内而外的喜悦。就要修炼我们的内在,“把光明带到黑暗是一种方法,但将黑暗带到光明是真正有效的作为”。真好,看到这样具有辩证的语言,让我顿时明白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你怎样去对待。所以,“如果你每一个当下都活的平安、喜悦,

你就会热爱你所做的每件事。如果你热爱你所做的事,那么你一定会成功。成功就会为你带来你想要的那些外在东西,但是,这是由内而外产生的,所以它带来的喜悦就能持久不衰。而你周围的人也会被你的正向能量感染,从而不知不觉的给你带来各式各样的助缘和善意,你想不快乐都不行

这本书开头介绍了张德芬老师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灵修大师的简单过程,说明了这本书的来历,总结起来大概就是,前几本都是参考了诸多书籍成书,这本是集合自己的想法成书。看完这样的介绍,我有些担心,担心张德芬老师的水平不如她参考的那些大师。当时我看了几篇之后,我开始喜欢上这本书,如若不是因为时间太晚,真希望一直读下去能够把它一次读完,甚至早晨醒来第一个想法还是想继续看看下面的内容。

书中说,你如何对待自己,就决定了你值得别人怎么对待你。

书中说,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首先问自己,我能够接受他吗。当然,回答是no。但是如果问自己,你能够接受它的存在吗。回答应该就是yes了。毕竟我们不能否认或者抹杀一个客观的存在。所以,当你承认它的存在时,说明你已经开始臣服于事实,而不是排斥它了。这样才能接纳它,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

我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对自己变得不信任,隐藏自己的想法,相信别人比自己好。所以这一年过的很辛苦,却好像没什么进步和收获。我对自己的不信任,自卑,怀疑,就导致了工作伙伴对我的不信任和怀疑。隐藏自己的想法,就导致别人常常无法理解我的行为。互相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就造成了工作矛盾上的升级,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暗潮涌动,可能有些人已经在想你怎么还不离开了。

有时候做一件事,我不是在问自己,你是怎么想的,你想怎么做,这样做为了什么。而是问自己,你觉得领导是怎么想的,同事会怎么做,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我已经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想法时,我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了。我说出来的话,做出来事就像空中楼阁,没有实质的基础作为支持,因为我总是在描述别人的东西。

面对周围美好的事物,同事们的欢笑,我也开始讨厌和嫉妒,为什么开心喜悦的不是我?为什么被批评的总是我?开始排斥这个生存环境的我,也开始被生存环境所排斥。孤独寂寞冷就是当时的生存状态。

所以,从现在开始告诉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首先尊重自己的想法,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开放的接受事物的存在和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相信明年2015年将会是美好的进步的一年。

在我开始有这种想法的几天,我生活的非常开心,生活变得有规律,也不会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反而自己内心去催着自己去学习去工作。我骨子里的心高气傲、以自我为中心旳狭窄视角,都是我忽视或是不愿意看到的。透过一些痛苦的情境和经验,老天会强迫你去面对这些你不想看到的东西。如果你还是逃避,你只会更加痛苦。所以我相信,世界上每一个真实的内心都是美好而优秀的。

所以,痛苦不是惩罚,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在生命过程中,如果没有痛苦,就没有进步与欢乐,同样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种幸运,重遇未知的自己就是一种幸福了。恰好,本书讲的就是有关幸福。因为幸福,读懂未来的自己也是一种顺理成章了。那些生命中的不完美,即如阶梯,只为让你到达幸福的更上一层楼。

在书中,作者张德芬无论是讲到“快乐是一种选择”,还是讲到“唤醒被催眠的幸福,找出‘我是谁’”;无论是讲到“幸福的门一直是敞开的”,还是讲到“活出一个你不知道的状态,拥抱生活中的阴影”;抑或甚至有关“你完全可以让家人更幸福的最美妙的人生”;其实只为教会你,读懂现在的自己、认识未来的自己,只为告诉你幸福仅仅是一种简单,你不要把它搞复杂了;走出心中的牢笼,即是一种解脱。

此时,也许你不知道,幸福早已在你走出时,就在“巴士”上等着你。也许,我们都是“巴士上的小丑”,但别人身上的美好,其实我们都是拥有的,而幸福的门,也一直都是敞开的。进了这扇门,才知晓——哦,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在读此书时,我还常常流连于文中每小节后那一段短短的“德芬的话”。这每段寥寥几十个字,使我意识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这也让我想起了《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想起了孙犁的《芸斋小说》中的“芸斋主人曰”。文不在长,但说得都是经验之谈,只为了让后辈如我等少走些弯路。这便显得更为难得了。

书读完了,念念不忘的还有书内的那些插图。

在初冬的深夜,临睡前读几页,真是一种温暖。一天的忙碌忧郁也都已放下,心底深处因为书中几行文字、几幅插图,也变得无比纯净。一觉醒来,又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如作者所说:当紧缩在苞芽中,终究比绽放更痛苦时,时机就成熟了。我们都希望生命是平稳顺遂的,然而,就正是在人生的风浪颠簸中,我们才能重新定义自己,并且选择是要紧缩在花苞中,用安全模式运作我们的人生,还是愿意破茧而出,享受绽放之后的美丽!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今后有心情郁闷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本书哦,因为它会让你的心渐渐的平静下来,并且还会提供给你值得参考的温馨帮助。谢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视散文背影范文下一篇:第四课山茶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