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侗族民歌的推广论文

2022-12-20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素以“礼乐之邦”的美名著称于世。中国民族音乐渊源古远、延续不断。民族音乐是人民集体创作, 口口相传的音乐体裁,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部分还反映历代各族人民的历史事件, 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不仅如此, 民族音乐积累了丰富的优秀曲目, 它们按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富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 有的催人泪下, 令人断肠, 有的令人心旷神怡, 有的令人兴奋愉悦, 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我国各个民族又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

然而民族音乐在当今的发展状况却是令人担忧, 正统的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领域几乎为西乐体系所席卷, 很多学校的艺术学院只有管弦乐团, 交响乐团, 却甚少有民乐团。时髦的西乐与受西乐巨大影响的现代音乐势力以强势文化的身份迅速在中国音乐舞台占据了显赫的地位。中国民族音乐的处境是那样的窘迫与尴尬, 所以, 如何将这么有内涵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话题。

而我认为, 要给民族音乐注入鲜活生命力, 其中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借助现今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互联网。网络凭借着它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传播范围的全球性,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无疑可以给我们的民族音乐以及民族音乐家们一个宽阔的大舞台, 为其广泛的、全面的推广民族音乐奠定了技术基础。

侗族民歌, 就是一个利用网络媒介成功的进行推广的例子。古老的侗族原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 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勤劳智慧的侗家人把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感受以及历史的发展进程都汇集在歌声中, 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为媒, 以歌表达真善美, 其悠久、灿烂的文化靠口头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侗族文化。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等六种。古老而极富艺术价值的侗族民歌, 长期以来都是停留在侗族聚落里,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在的侗族民歌从深山走向网络, 并且越发被更多的人熟悉和喜爱。通过网络, 侗族民歌的传播范围急遽扩大。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侗歌”, 显示找到相关网页约52800篇, 谷歌搜索引擎显示“约有140000项符合侗歌的查询结果”。这些网页和查询结果的内容包括侗族民歌的主要体裁、侗歌的知识介绍、侗歌表演活动的报道、与侗歌有关的人物访谈记述, 还有侗歌歌词和曲谱。当中不缺乏侗歌视频或侗歌音乐电视, 既满足了耳朵听的需要, 又有优美动人的画面供人观赏, 赏心悦目, 得到浏览者的欢迎。其中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种歌调, 也是在网上流传的最广的侗歌的体裁之一。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 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由于侗族大歌具备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 2005年已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并作为中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侯选项目”。2010年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上海世博会开幕盛典仪式前的表演。这个被称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 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的侗族大歌,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能找到1622个相关视频。借助了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 侗族的文化, 侗族的歌舞, 才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网络给了侗族大歌一个广阔的平台、一个为大众所知的机会、一个与其他民歌交流发展的机会。

将利用网络传播民族音乐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我们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媒介为民族音乐建设网络传播空间, 例如, 为民族音乐的传播者、前辈名家们开设专门的网站, 并且呈现出较为系统、专业的设计特征, 在内容也需要覆盖乐迷所关注的主要范围。再者, 各大音乐厅的网站首先要完善好节目排期信息, 对民乐音乐会做一些特别的宣传, 而不要只注重宣传某国某著名交响乐团、歌剧团等;建立关于国乐的网站, 提供各种专门的、高质量的民族音乐、视频欣赏、曲谱下载的服务, 对各种民族乐器辅以详细的信息介绍, 根据乐器对曲目进行分类;在宣传民歌方面, 根据其富含人文价值的特点, 对民歌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描述, 江南民歌的妩媚柔美, 四川民歌的泼辣诙谐, 陕北民歌的雄浑辽阔, 福建南音的古朴典雅, 广东音乐的轻俏婀娜, 呈现出民歌是代表我们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的民族之花”;通过以上网络建设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 提高受众对民乐的关注和热心程度。

通过网络工具传播民族音乐, 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民族音乐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各地, 例如云南少数民族歌曲, 这个历史悠久又富有独特色彩的民族音乐通过网络得到了有效的推广, 使用百度搜索引擎能搜索到36400篇相关网页, 在某些视频网站上也有比较完整的云南少数民歌歌曲的专辑信息, 其中《彝族舞曲》、《阿西里里》等歌曲的点击率很高。

像上述所提到的云南民歌, 侗族民歌, 这些古老而富有价值的民族音乐, 在网络出现之前, 它们都只是在少数同行中交流, 甚至停留在深山里孤芳自赏。现在正是借助了网络的力量才得以真正走进大众的视线。值得一提的是, 网络传播工具以图、文、声、像的形式传送多感官的信息, 这对于民族音乐这样艺术形式来说, 可谓永不落幕的大舞台。在网络时代下的今天, 我们应该把握机遇为民族音乐建设网络传播空间, 使得56个兄弟民族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推广, 让这个绵延千年的民族文化能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奔流。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华夏文化最丰富的宝藏之一, 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是近年来,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却处于相对迟缓状态。网络时代的到来, 带给了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信息王国, 网络媒介具有传播的信息丰富、快捷、范围广泛、成本低等优势, 这种优势能给民族音乐的传播带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果我们在保存民族音乐精髓的前提下, 多对民族音乐进行宣传推广, 让民族音乐走进广大群众的视线, 民族音乐得到越多的人喜爱, 顺应时代的需求, 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改革创新就越为容易。本文以侗族民歌为例, 浅析侗族民歌是如何利用网络媒介的种种优势进行传播, 为侗族民歌的推广和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由此论证说明利用网络媒介是改变民族音乐的现状和获得新的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侗族民歌,民族音乐,网络媒介

参考文献

[1] 肖常纬.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第2版) [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10.

[2] 吴秞明.中国民歌赏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006重印) .

[3] 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50~60.

[4] 滕志明.网络传播条件下侗族民歌的命运趋向[J].贵州民族研究, 2009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族地区双语环境下的音乐教学方法研究下一篇:蒲公英醇提工艺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