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随笔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别离随笔范文

相遇难得,难奈别离杂文随笔

终于,我们还是迎来了这一天,却又是不知道怎么去面对的一天。虽说“早知欢聚最难得,却难奈别离多”,但我们仍是很眷恋不舍。从我们一开始的彼此陌生,对对方都有一丝丝戒备,变成了能坐在一起促膝长谈的好伙伴,从一开始毫无默契的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变成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大概猜到对方需要什么的战友。想起一首歌《给你们》:一定是特别的缘份,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从此不再是一个人,要时时刻刻想念着的是我们。

可是,我们还是必须要面对这一天,所有的不开心就要像一阵风,随着今日那明媚得不像样的阳光吹向了不知道有多远的远方。而那些对洗澡间也就是对厕所的吐槽,那些对饭菜经常不够的委屈小情绪,那些对蚊子苍蝇还有某些不知名的虫子频频光顾自己手臂大腿的愤怒,都在这个早上随着我们打扫卫生都被扫进了心底里一个不知名的角落,或许这个角落我们不会怎么去查看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不会乱动那个角落里的东西。

这一天是充满酒精气味的一天。我们坐在那即将不再热闹,不再有晚间会议的小院子里,喝着从小卖部里买来的啤酒,眼睛里不知道看着什么。这又是充满着灰尘气息的一天,那些放在地上睡觉用的床板,那些摆满地板的垃圾全部去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

当我们坐上了那趟回去的车,我们就像焰火一样,尽管总将要分道扬镳,四处奔向。但是我们是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反而要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行,也为我们日后相聚之路在迈步,如河流般聚流汇合于一流。

后记:快要离开西坡小学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去和我的学生们道别,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道别这种事情就像是告诉彼此我们以后都不会再见面了,我不认为这种事情会发生。虽然我清楚的知道当我坐上车后能够再次见到他们的机会已经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且就算是我的队友,我也很有可能不会再次见到他们了。可是我还是不会去承认这一事实的,毕竟我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第二篇:别离的最后一眼才最难放下的杂文随笔

即便我的月光躺地上,我也抓不着她。语文老师踏上追梦的旅途走了,没想与我们告别的她还是站在了讲台上,没哭,一个劲儿的逗我们笑,在她的调侃中我没多大的感触,但在她说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转身离开这个动作砸进我的眼里,一瞬间就不见了,坐在教室里,看着空荡荡的正门,后门什么都没有闪过,心头却一空,突然就下意识地夺泪而出。

大概就是别离吧,最后才放不下,忍不住。

不知怎的,突然想起我最舍不得放下的一个朋友,手虽然小,但很细,每次牵着她就舍不得放开,走在人行道上,她在内侧,就很温暖。

个子小小的,刚好到我胸前,她总埋怨自己太矮了,我却一点儿不觉得,小小的个子也能发出重重的叹息。不同于我,我则是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学习如此多的调戏,唯一能有共鸣应该就是以后将会承受生活的更多调戏吧。

在我看来,她才华横溢,为人处世的风格都是我一直追求的,每次有事她都能给出一个很好的建议。

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是所有人对她的评价。不过我觉得她是一个软萌软萌的萌妹子时,又感觉她太固执了,这份固执我终究没有解开。

一月份趁着放假,我把她约了出来,要把生日礼物送给她。我站在公交站台,大包小包提着东西,杂芜的雪花踏风而来,白里一点,恍惚里她似乎也踩碎一地烈风向我走来,脚下嘎吱嘎吱的雪声和呼啦啦拉风箱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好吧,这出场乐确实搭配起来确实不怎么和谐,换个伴奏,就噗嗤噗嗤的声音打压打压了不老实的冬雪,乒乒乓乓,北风持续铺来白练,稀稀拉拉,算了,这伴奏给我,再来个二胡就绝配了。

雪洋洋洒洒一直飘,此处有梦幻缤纷的滤镜,她围巾护住了她大半个脸,还是小小一只。还在上次见她,她就把一头及腰长发剪了,然而在她离开学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给她梳头了。

我胡乱地把袋子递给她,礼物盒里是我让全班同学帮忙给写的祝福语,还有半盒她最喜欢吃的白兔奶糖。

我们准备去经常去的地方吃饭,路上,突然感觉一只温软的手握紧了我冰凉的手,我的手红通通的,她又将围巾放了放,裹住我的手。

一路走过去,好像没有什么可说的,正好经常去的那家饭店关门了,好像也预兆了些什么,我们又换了家店。

吃完饭,她说想逛逛,就陪着她去,其实就是绕着走了一圈,相顾无言,但氛围正好,她买了一袋泡芙送给我,正好在站台搭车,没有说很多话,她送我上车。

上车后,害怕泡芙被挤到就往后面较大的空间去了,虽然泡芙最终还是被挤爆了。

透过车窗,看到她跟着走了一小段,然后立在那里,看着我离开,一直没有走。

事实证明,近视就算戴眼镜也看不清某些想看到的东西,那么大的眼睛远远看去就模糊两点,其实别说眼睛了,连她脸上是什么神情都是肉色的一团模糊,比打了马赛克的效果还强。不知道是真实看去时看不清,还是因为时间洗磨了记忆,私以为是真的看不清吧。

在车上,看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朝我挥手,我也不顾旁人怪异的眼光朝她挥手,有乘客甚至被我惹得也往窗外望去。

那一刻,她就站在那里,我却离她越来越远,无措,也无力,胸腔里积攒的心酸和莫名的情绪都齐齐爆炸,涌流,我的心情就跟随我上车的泡芙的命运是相同的,莫名其妙,里面的东西自己就流出来了。

那就是最后一次见她了,此后渐渐地我们就没了联系,虽然我还会时不时去看她的空间和微信,看看她的近况,想她有没有好好吃饭,想她有没有明天也要好好的。

太宰治:“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大概,我是个胆小鬼,最放不下她,但她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我,我是谁也无甚在意,最好就是默默祝福着她,愿她终有一天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一直想告诉她,其实,你那么好,勿因未候日光暖,擅自轻言世间寒,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美好没见过,好吃的还没吃过,你说你没有未来,可那么多未来在你面前,你却连踏出一步的勇气都没有,逃避也躲不掉啊。

说来是缘,其实也没有那么神奇。初见是在初中,那时并不认识她,只是受幼时的玩伴的邀请去她的学校。

她们那一天开学,她们一般都会在那天去补放假布置的作业,所以再班里的同学似乎没有全来,玩伴有事先走了,我就随便找了附近的位置,问了没人就坐下了。

后来,高中分科后在一个班,渐渐熟悉以后,某一天也不知道是哪天,她跟我说,其实我们早就见过了,当时我坐下的位置的旁边坐着一个女生,就是她。

初见,久别重逢,相识,相知,再到后来她放弃学业,任何人的劝说都没有解开她的固执,从此我们就走上两条路。

在我眼中,她是完美的,她温柔,自由,勇敢,有时也很怂。

她说她是一个高冷的人,我说她萌得可爱,再听她冷漠说出那句话后,才知道她真的是一个高冷的人,如她所愿,就这样了。

她说她的月亮不在了,我说,我的月光再也找不回来了。

瑞卡斯说:“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时间迷茫,在几个瞬间成长。”时光无涯,聚散有时,然后知道别离的意义,虽然不知道是否能再相遇,但埋下的期望或许永远不会腐朽。

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 ——莫峻

嗯,最后来两句名言点个题吧!

鲁迅曾经说过:“通常只有别离的最后一眼,才是最难放下的一瞬。”

特别注意,高光加亮

第三篇:别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在深情厚谊中送走了汪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在柳色青青中送走了元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高适在豪情豁达中送走了董大;

„„

从小学到大学,我忘记自己唐诗宋词究竟学了多少,背了多少首送别诗。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送亲朋的,乃至妻子恋人的,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背,严格说来,我并不能理解他们的感情,不理解他们为何面对别离如同生离死别一般,天下之大,何处不是家,又何处不相逢。故而朗读和背诵除了粗粗领略语言和意境的美感,其余的更多是考试这种功能性的需求。只因我从未真切的感受别离。哪怕是高考毕业,我内心更多的也是对大学的憧憬和期盼,别离这个词太沉重,还不适合我。

大学生活美好而短暂,我有了钢铁般的友情,有了欢乐的宿舍生活,也有了合拍的同学和密友,不知不觉四年的大学生活似乎没有拉开帷幕就走向了谢幕,我们要毕业了。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词语,至少时至今日依旧不是。我依稀记得我是6月毕业的,但是从大四那一年开始我便一直处在心慌状态,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来自于对未来的茫然,但大部分情况下是我终于开始感觉我们要分开了,我们要散了。班上同学组织吃了散伙饭,其实我真不想听“散伙” 这个词,好像我们以后再无相聚的一天,好像我们这个班级这个团体就这样散了。

我犹记得那个时候整个校园里都是一种凄清的味道,蓦然感觉校园里人少了很多,往日需要抢座位的图书馆和自习室也空荡了很多,原本茂密的树叶也似乎掉落了不少,校园广播每天放着《毕业歌》,通知学生15号前必须离校,我从内心深深的排斥这一点,仿佛那一刻的我们已经被学校抛弃,我们如同弃儿。宿舍楼里冷冷清清的,连平常满满的晾衣杆都寂寞了,许多同学已经离开学校了,没有离开的也在整理物品,时刻准备离开。水泥地面上不停的传来衣物箱摩擦地面的声音,这个声音既噪杂又让人无端的觉得心烦。一堆堆的废弃生活用品和旧书籍堆的满地都是,我们的宿舍也空荡荡的,各种东西乱糟糟的堆放着,没有卫生检查了,没有谁还在纠结宿舍是否干净和整洁。而这几天我陆陆续续的送走了好几个同学,帮她们提着箱子,送她们去车站坐车„„我们在校门口拥抱,紧紧地拥抱,然后目送着车子远去,最后消失在视线里。这是我校园生活里最沉重的回忆了,我几乎都不愿意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我开始真切的感受到了别离,遗憾的是,我理解了离别的情感,却一点也记不起任何一句离别诗,她们好像都从我脑海里逃离了一般,消失个无影无踪。我忘记我在校门口送走了几批人,送走了几个大箱子,我只记得最后我选择做了一回胆小鬼,我不忍再一次次的送走自己的同学,自己的好友,草草的收拾了两个行李,然后飞一般的逃离了校园,几个大包裹还是室友帮我收拾打包邮寄。我终于不是最后一个剩下来的人。

这段记忆已经封存在脑海里许久许久,久到我几乎怀疑它的存在。久到我对大学的回忆都停留在前三年,最后一年于我而言是记忆里不愿提及的片段。我以为这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别离,殊不知这只是我人生道路经历别离的开始。

毕业后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开始了新的旅程。人生的际遇很奇妙,我居然遇到了好几个异地的姑娘,我们因为共同的原因来到这里,那个时候我们无比欢乐,刚从校园解放出来的我们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爱好,逛街、看电影、吃东西„„我们的爱好是如此的一致,我早已忘记所谓的人生理想,我无法形容自己有多快乐,我几乎可以向回味美食一样留恋这个味道,我以为这种生活会永远,只是快乐永远是短暂的,人生何处不别离,我又一次送走了好友。

第二年,我们送走了那个清新的小姑娘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带着祝福,带着祝愿,羡慕以及敬佩。那一夜我们一起吃饭,唱歌、还喝了不少酒,平常滴酒不沾的我也放开了自己,喝吧喝吧,喝了就什么都忘记了,也不会难过了。

第二年,我们再次送走了一个小伙伴回到她自己的家乡,我们都知道家的意义对她是什么,我们也都知道这是对她最好的归宿,只是我们能做的只有无力和不舍。再一次,我们喝了酒,唱起了那首《朋友》,一不小心,眼眶就红了,我默默的背过脸,狠狠的抹了下自己的眼睛。

第三年,我最亲爱的室友又要走了,我们是相处时间最多的,朝夕相处,既像姐妹又像朋友。那一年大家的人生画卷上都开始被涂上了一些颜色,尽管色彩不是那么鲜艳,但是却可能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了。这一次我们没有喝酒,时间已经教会我们一些东西——成熟和理性,我们已然明白在未来这条路上这是她必然的选择,也是我们必然的经历,谁也无法阻挡这个洪流,只能将那一涓溪流埋在记忆里。

第四年,我不得不再次送走我的另一位室友,整整四年,相当于一个大学时光。时光带给了我们些许沧桑了。我们的理性有点近似于漠然了,不是冷漠,是木然。我们不在一起喝酒,不在叫上一伙人热热闹闹的吃饭,我们就三五个好友,坐在一起,谈谈心,聊聊天,温馨而感伤。我尽量不让自己回想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我怕我会破坏这美好的氛围。我的木然下面埋藏的一直都是热烈的岩浆,几乎要涌出来灼烧自己。我想紧紧抱住我的朋友,但是我不敢哭,我要告诉她:不要害怕,不要恐惧,坚守本心,遇到一个能让你放弃或坚守的人也是一种幸福。

第五年,我要送走我的最后一位室友了,我们在一起竟然过了五年,从最开始的性格有棱角到最后磨合得亲如一家。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我只剩下自己了。我开始不敢说话了,因为我知道我眼前的这个好友我大概不久就看不到她了,我得习惯我的身边没有她的日子。我开始勤快无比的看房子,因为我不想在一个满是记忆的地方去时刻想起我的朋友。喝酒显然不适合我们了,我们更适合两个人坐在一起,说说自己的困惑,谈谈自己的期盼和憧憬。我已经忘记怎么哭了,我也不会轻易的红眼眶了,我只是觉得眼睛有点酸,偶尔嗓子也有点酸。不过我觉得我隐藏的极好,没有人能读出我内心的密码。我甚至也不打算告诉我的老友,她要开始选择一条新的道路了,她说她也会迷茫,她说她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亦如此,我们大概要成为异路上的同路人了。

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个五年,甚至十年,我只知道每一次的别离或许都是以悲伤和不舍开头,但一定会以幸福作为结局,这是我的期盼,这也是我的憧憬。每一个别离也是一个人生方向的选择,必然也会有其内涵,所以我默默的祝福,远方的朋友,不管距离是远是近,不管我们以后还会不会再见面,我都敬重并祝福你们的抉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第四篇:别离[精选]

《别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别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别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版主题中的一篇诗歌,它是中国著名诗人冯至的一首赞颂友情的十四行诗。本单元所选文学作品都语言动人感情真挚,能够提高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本篇更是感情真挚、构思巧妙。《别离》是一篇现代诗歌,新课程标准的对此类文章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鉴赏分析诗歌的能力”。结合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再根据新课标“知,过,情”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十四行诗的特点;诵读全文并掌握一些朗诵诗歌的技巧。

2) 从语言入手品读意象,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 3)感受诗歌中的友情,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成长。

3、 本着课程标准,根据本单元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结合高二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能力不强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诗歌意象选用的特点,通过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可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

二、说教法学法

(一) 说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再结合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自主学习的学情,本文教学,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诵读法”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问题导引、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勾画圈点,反复诵读。

三、教学程序

这首诗以别离这一独特的视角展开想象,语言温暖有力,发人深思。拟采用讲读法对文章进行赏析,教师带领学生对诗歌的层次以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美好健康的感情。以《别离》为点,由点到面,让学生课后收集友情诗、散文、小说、歌曲等,组织诗歌朗诵会。

(一) 导入新课

高中学生已经对友情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本课创设情境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

上课后,请同学回忆古今中外描写别离的名篇名句,并举出柳永的《雨霖铃》、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做示范,渲染氛围,进而提出问题“那么近代诗人、学者冯至笔下的别离又是怎样呢”,进而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疏通文意

介绍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十四行诗的结构特点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为学生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分组朗读,指导节奏感情的把握,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精读课文 文本探究

1、由于诗歌题材的特殊性,本篇课文意象选用的深刻性和构思的精巧性,学生对于意象间的关联的把握存在困难,我会请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划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向教师质疑,带领同学对文章进行分段赏析,赏析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总结。(可以发挥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节先具体描写“降生”,诗人感到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了两半。于是,一股悲凉的情绪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但是,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分别使他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感受。第二节承上把别离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第三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第四节,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只要怀着感恩的心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那么,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2、介绍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1)新颖的形式: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歇咏比较永恒的主题。作者借这种形式充分表达了人生别离做的思索。(2)严谨的结构: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

流逝、人世的变化。(3)内在的情绪: 浓郁的感情,深邃的哲理。

这首诗从“招手”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是“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

补充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思考:

1、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有现实依据吗?为什么?

2、这首诗是一首“沉思的诗”,诗人抒写友情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请谈谈你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通过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能力运用到时践中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步骤:请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赏析一首现代诗。分析其中的意向运用,形式结构和感情。

(五)作业:

1、反复诵读本诗

2、课后收集古今中外歌颂友情的诗作,准备诗歌分组朗诵会

四、板书设计

把握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特色(结构,形式,感情)

第五篇:别离的故事

陶 然 1 那时是何等的青春年少。异国那四季如春的山城,是我出生的地方;离开它的前几天,我觉得我正在做一件大事。欢喜成天在我的眉间舞蹈,连走路,也轻飘飘地几乎要飞上天去了。

一天中午,妈妈带我上街,就在一家常去的面店,给我点了我最喜欢吃的饺子面汤。

“孩子,你离开家,最留恋是什么?”看着我狼吞虎咽,妈妈忽然开口问道。

“我?”我一面吃,一面含糊地道:“我留恋的是我的学校,我的同学们。”

“家呢?”妈妈的语调中微微有些失望。“你一点也不留恋吗?”

“家?”这个问题几乎从来没有在我的心中引起过注意。我怔了一下,才觉得有些愧意,连忙补充,“家当然也留恋。”

妈妈大概也听出这并不是我的真实想法,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便默然了。过了一会儿,她又抬起头来问我:“你离开的时候,会不会哭?”

“哭?”我哈哈大笑了起来。“男孩子,怎么可以哭!”

妈妈笑了一笑,但我觉得好象有点勉强。我不大明白,她实在是怎么想。 离去的那天上午,我仍在兴高采烈地向邻居道别。自己一边想着,午饭一吃,我便要出发,横过太平洋,远走高飞,留下惊异的他们,心中便觉得过瘾。刹那间,我便以为自己是引人瞩目的人物,一种莫名其妙的虚荣心便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

时间毫不留情地在我的身边滑走,这“最后的午餐”,一下子就伸到我的面前,我突然觉得心沉了下去。全家围坐在一张桌子边,吃的是鸡粥。刚吃两口,妈妈突然掩面而去,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但却拼命地忍着,只顾低头一口一口把粥往嘴里塞。突然呛住了,我抬起头来,正想咳一下,却瞥见爸爸一边吃着,泪水却无声地流了一脸。

我怎么都抑制不住了,“哇”的一声,便冲向洗脸间,在那里没命地哭了起来。就在这时候,我才有些意识到,我这一去,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再回头。但在这以前,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个错觉,以为这不过是一次远行,去了还会回来。

但,我就象只断线的风筝,永远也回不去了。

爸爸妈妈千里迢迢跑来探我的时候,已经是十五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一别,竟会如此长久,当初我怎么会想得到!

我只记得,那年,当我走向海关时,送行的人们被铁栅栏隔在一百米以外。我提着手袋,一步挨着一步地走,并且频频地回过头去,往人丛中寻找爸爸妈妈的踪影。

我终于见到,爸爸和妈妈正在那边挥舞着手。我的眼泪又涌了上来。我放下手袋,无力地举起手,招了一招,连再多看一眼也没有勇气,便回头顺着人群向前流去。等我想到再看他们一眼时,我的视野已经给建筑物挡住了。爸爸呢?妈妈呢?全都看不见了。

就这样,我便踏上人生的旅途。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心顿时好象给分隔成几片。

要知道,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身边半步呀!

那时,我才十六岁。

一整夜,雪就下个不停。清早起来,映进眼帘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我的心,也象外头的气温一样,冷到零下二三十度。

她为我送行,我们漫步在雪地上,一脚踩下去,雪就涌到膝头上,阴霾的天空中,雪片仍在不断地飞旋着飘飘而下,轻灵灵的,密麻麻的。走了一大断路,彼此仍旧一言不发;大家都不知该说什么好,惟恐一句不恰当的话,会掘开暂时还隐藏在地下的伤感的泉源。

竟然到了火车站。竟然到了开车时间。

“这就走了?”她裹着蓝白方格头巾,隔着车窗,问我。

我点了点头,不吭声。我知道,只要一开口,我的泪水酒会汹涌而来。

“还会来吧?”她又怯声怯气地问。 我又点了点头,尽管心中十分茫然,因为我知道我要走得很远很远。

火车猛然颤抖了一下。好象给铁锤敲了一下,我的心一缩,我看见她急遽地背转身去,两滴泪水似乎滴在我冰凉的心中。

在我的印象中,仿佛又一种朦胧的什么。然而大家从来没有承诺过什么,既无言,也未曾示意。

在大雪纷飞中,彼此心里都明白,这大约是最后一面了。而我不远千里,来到这边塞,原也只为说声“再见”。

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

但,路线已不尽相同了。人的一次来回踱步,想要准确到一厘不差地回到原地,本来就不太可能;何况人生的变化!那五千个日日夜夜,堆积在我的生命中,为脸上皱纹的出现,开了道路。

古都的最后一晚,流泄着令人留恋的柔意。我缓缓地在大街上走着,多少心头的浪花,又重新在记忆的长河中跳出。

在情感上,他是我的兄长;在事业上,他是我的师长。当我去告别时,他无言地笑着,拿出一堆刚蒸熟的螃蟹,招呼我一起吃下。

淡黄的灯光照了下来,院子里寂静一片。我们似乎没有很多话说,也许,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也许,要说的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书籍。”这是他对我的临别赠言,我一直记得一清二楚。它屡屡阻挡了偷懒和退却的想法,尽管历尽挫折,我总算还能够维持这份兴趣,直到今天。

今天经过码头,偶然见到小贩在那里摆卖螃蟹。我的心啊,不禁又飞到了那淡黄灯光下的屋子里,飞到了五年半以前的那个寂寞的晚上。

他留我住古都的最后一晚,然而我不能,我还要回收拾行装;因为,第二天一早,我便要南飞了。

他送我到大门口,缓缓的说:“再见。”

我知道他是个很洒脱的人,加上多年来惯于走南闯北,他说再见便再见,绝不拖泥带水;但我仍听得出“再见”声中的感伤味道。

我们就这样分手了。巷子里灯光暗淡,街边没有青青的杨柳,只有一棵棵梧桐树。那些秋风吹送下的叶子,相互拍打着,怅然地在微带寒意的夜空中,“哗啦啦”地响动。

【题旨】作者描述了三个别离的故事:16岁时在海关和父母离别;在冰天雪地的边塞与女友离别;在古都与知己离别。三种不同的别离,三种不同的心情,抒发了别离的感伤和无可奈何之情。

【作者简介】陶然,香港作家,1943年9月27日生于印尼万隆市,原名涂乃贤,擅长写散文和小说,著作甚丰。1960年3月离开万隆,到北京读书。文革期间,读了不少的中外作品。著作有《追寻》《强者的力量》《香港内外》《夜曲》和《黃昏电车》等近二十多种。曾任《体育周刊》及《香港文学》编辑。现任职于《中国旅游》杂志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聘任书1范文下一篇:白鹅课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