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2022-09-14

1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教师过分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 忽视学生获得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过程;教师活动多, 学生缺乏自主参与, 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 无法将知识与技能有效地迁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之中;教学过程过分强调逻辑演绎推理, 缺少学生的思维探究, 导致学生缺少对真实生活的体验, 学习物理缺少兴趣。课堂重结果, 轻过程, 教师对过程性教学设计比较生疏, 忽视对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缺少过程体验和感受, 科学方法和能力培养不能落实。

学习中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问题的解决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学中还是师“问”生“答”,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答”的训练, 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忽视学生“问”的指导与培养。课堂组织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自主思维活动很少, 导致学生很少能提出问题, 课后的合作学习更是一种形式。课堂教学方法往往结构过于严密, 忽视了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

2 初中物理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价值

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真诚合作的良好风气, 使学生在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探索, 学会表达;通过案例分析, 提出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原则、特征、模式、途径、实施策略等, 为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通过教学实践, 对所形成的理论进行验证, 同时找出合作探究教学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态度、问题意识、学业成绩的影响;通过开展合作探究教学, 促进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自觉转变, 使教师由课堂的操纵者变成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索者。

3 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基本模式

3.1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心中有数, 特别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发展趋向和兴趣爱好要深入了解, 努力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创新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有提问的空间。通过精心准备, 向学生展示具有矛盾和冲突的观察对象, 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的同化和顺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探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常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在先前经验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二是探究内容对学生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 问题难度应为学生现有能力所及, 体现“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掌握;三是能激发学生的需要和欲望。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动向, 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 准而能思, 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内驱力。

3.2 根据假设, 制定方案

针对问题提出假设后, 就可根据假设制定探究计划, 并要求学生设计详细的探究方案, 这是探究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而在探究活动中, 探究计划、方案的制定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 探究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极佳过程。制定方案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获得结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 又要通过启发、点拨,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必须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 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引导, 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切忌将结论直接告知, 可通过恰当的点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巧妙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推测、想象寻找直觉思维形式, 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 而不做消极的“接受者”。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 把学生当作探索真理的伙伴, 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已知”的物理规律, 与学生形成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

3.3 讨论交流, 筛选方案

在设计探究方案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资源, 学生个体知识的差异, 各小组的方案可以是不同的, 有的探究方案可能还不够完善,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根据自己的假设, 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其他同学。这种讨论交流的过程, 一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并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通过交流不仅使学生可以分享合作的快乐与喜悦, 而且又可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启发。最后按照可靠、简便、准确的原则, 同时结合实际, 筛选出科学的、可操作的最佳方案。

3.4 实施方案, 实验探究

根据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应是一个探求、尝试、体验的过程。著名科学家阿姆特朗说:“实验总是以发现、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 实验在学校里是教给学生去发现的方法”。虽然实验中的现象和原理通常是前人已经发现的, 但对学生来说依然是未知的。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当努力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的同时, 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智力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展的喜悦。有时实验室和实际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由教师预设, 学生的思维和操作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 教师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3.5 科学分析, 得出结论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 关键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 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而学生的解释和观点必须与实验或观察得来的事实相一致,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易得出的错误结论加以分析、指正和释疑, 从而得出科学论断。在科学探究中, 结论往往是不确定的, 如果结论与假设相符, 证明假设是成立的;若结论与假设不符, 就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时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 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若是这种情况, 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再重新进行探究, 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若经检验探究方法没有问题,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也正确, 但结论与假设不符, 即可证明假设不成立, 就应尊重经科学探究出的结论。通过科学实验与探索, 还可促进学生去进一步探究, 使其充分体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追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摘要:本文就初中物理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展开论述, 在论述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与阐明初中物理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价值的基础上, 对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初中物理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秀梁.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 2006 (10) .

[2] 赵海.初中物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考试周刊, 2008 (1) .

[3] 席日晶.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8 (2) .

[4] 周仕东, 李婷婷, 郑长龙.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探究教学活动解读——两位理科教师实施科学探究教学质性研究报告[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那坡县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下一篇:谈区域地理常规教学方式中的隐含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