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视角下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实证研究

2022-09-12

近几年, 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现象越来越受瞩目。自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构成威胁, 不仅给个人及家庭造成巨大损失, 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研究高校学生自杀问题, 探讨新时期高校学生自杀的一般规律和自杀心理, 对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预防学生自杀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研。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学生的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 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等。第二部分问卷由9道题目构成, 大体包含如下四个主题:1) 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态度;2) 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杀的原因;3) 学校在大学生自杀现象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责任;4) 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方法。另外, 由于问卷的敏感性和可能具有的刺激性, 本研究在问卷的开始设计了两道和大学生自杀无关的题目, 以使学生逐渐适应后面的项目。

1.2 研究对象

北京科技大学大一到大四全日制在校学生以及在读研究生。

1.3 抽样及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 所获得数据录入excel并进行相关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50份, 收回有效问卷527份, 有效回收率为95.82%。其中, 男生为328人, 女生为193人;从大一到研究生五个年级的人数分别为107、116、116、118、67, 其中, 工科学生239人, 占45.61%;理科学生157, 占29.96%, 文科学生128人, 占24.43%;独生子女262人, 非独生子女254人;生源地在农村的有167人, 乡镇的有122人, 城市的有229人;有18人的直系亲属中存在自杀或者自杀未遂者, 占调查总数的3.42%。

本次调查涉及了本校所有年级, 并涵盖了本校九大学院的三大类专业, 样本比较具有代表性。

2.1 大学生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态度

1) 是否与同学讨论关于大学生自杀的话题。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近70%的学生会和其他同学讨论关于大学生自杀的话题, 而且有4.39%的学生经常讨论关于大学生自杀的话题。由此可见, 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自杀这一事件给予了较为强烈的关注。

2) 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大学生自杀的相关信息。本题为多选题, 结果如下表2所示。

由表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了解到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以及同学转告两种途径, 其中以网络为最多。由此可见, 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媒体所发布的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信息及态度对大学生会起到重要的舆论影响。另外, 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3) 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态度。结果如下表3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表示理解的学生占一半以上, 另有约一半的学生对此事持反对态度, 另有2.10%的学生支持大学生自杀。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此现象表示理解的原因, 对其中5名学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 他们表示之所以理解大学生自杀行为, 大体上都是认为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背后肯定有一定的原因, 有一定的苦衷, 这可能和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关, 也可能是遇到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而之所以不支持这种做法的原因在于这种方式太极端, 是对生命的亵渎。

4) 大学生自杀事件对自身的影响。结果如下表4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将近50%的学生认为此事对自身无影响, 另有超过34%的学生认为会有短暂的困扰, 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此事可能造成自身情绪的持续低落。这说明在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时,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受到一定的困扰。

2.2 大学生对于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 近3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心理承受力、耐挫力太差, 27.0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承受了重大的压力, 另有20.78%的学生认为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也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 有7.12%的学生认为之所以出现大学生自杀现象, 是因为学校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工作, 进行及时干预。对于这一点, 后面我们将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对学生而言的重大压力, 对重大压力一项进行进一步分析, 结果如下表6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重大压力的选择方面, 五种压力的选择比例比较平均, 互相之间的差异不大, 而从数值上看, 学习压力和恋爱情感压力在所有压力中是排在前两位的。

2.3 学校在大学生自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1) 对于大学生自杀死亡后, 学校是否应当对学生的死亡承担一定的责任。本研究共给出了三个选项, 即应当承担, 不应当承担以及学校应当视学生家庭困难情况给予家长一定的补助。结果如下表7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有58.4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生自杀死亡后, 学校应当对学生的死亡承担一定的责任, 而认为不应该承担责任的占14.81%, 另有2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当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根据教育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大学生自杀属于学校免责事由, 校方在此事件中并无法律上的责任。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呢?研究者对其中5名学生进行访谈, 进一步了解原因。结果发现, 学生认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自身的小环境的原因, 也有外部大环境的原因。一方面, 学生个人因素方面的原因可能在大学之前就形成了, 如果不暴露出来, 学校也很难对其进行工作。而另一方面, 学校作为学生生活的大环境, 学校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自杀是学校学生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2) 你认为大学生选择自杀与学校的管理、教育方式有关吗?本研究共给出了三个选项, 即无关, 是学生个人行为;有一定关系, 学生毕竟生活在学校;有关, 如果学校管理到位就不会出现此类事件。结果如下表8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超过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选择自杀, 和学校的管理、教育方式是有关的, 只有7.07%的学生认为和学校的管理、教育方式无关。对其中5名学生进行访谈, 进一步了解背后的原因。结果发现, 学生认为之所以大学生自杀和学校的管理、教育方式有关, 是因为导师、班主任、院长等都有教育责任, 大学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 例如, 大一新生刚来时就有很多问题, 学校应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 学校有责任进行指导, 学生出现自杀行为某种程度上是学校指导不到位的原因。

2.4 大学生自杀的预防

对于如何对大学生自杀进行预防, 大学生认为有效的措施如下表9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31.77%的学生认为提供自杀干预热线或者个体咨询, 让同学在需要的时候能获得帮助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另外有30.2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大学生自杀以及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比较重要, 另有21.45%的学生认为学校制定危机预防干预计划并贯彻实施也是对大学生自杀进行预防的有效措施。

3 讨论与建议

3.1 媒体应谨慎报道大学生自杀, 学校应科学引导学生看待这一现象

大学生自杀信息的媒体宣传应得到重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高速传播, 大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有关大学生自杀相关的信息, 获得他们的关注, 因此媒体对于相关信息的报导要谨慎。有研究表明, 媒体报道自杀事件后, 公众可能会发生模仿自杀现象, 即所谓的“维特效应”。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媒体自杀报道的指南, 有研究者根据这一指南, 提出自杀新闻报道的五大伦理原则:真相原则、平衡原则、全面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和责任原则。

在大学生自杀话题上, 学校对学生的适时引导很重要。其实对学生而言, 大学生自杀话题并不是讳莫如深的, 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这件事情里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短期内受到困扰的学生并不是少数。大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 他们会对生命意义进行思考, 这时候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3.2 学业压力和恋爱情感是当今大学生的重要压力源, 应重视对这两种压力的舒缓和调整

从前面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来自各个方面, 比较突出的两个是学业压力和恋爱情感带来的压力, 而他们对这种压力的承受能力没有那么强, 从而造成可能的极端结果。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其中外部压力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研究对全国93所高校的195例自杀的大学生进行分析表明, 恋爱和情感是造成大学生自杀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精神疾病, 再次是学习压力。有些压力看起来可能微不足道, 但正是每个独立的个体对事件的独特解释, 才是最终决定一个压力源是否会成为致命诱因的决定因素, 从学生自身感受而言, 恋爱情感以及学业压力是让他们感觉比较沉重的压力。

3.3 大学生自杀责任归属问题带有明显文化色彩, 教育工作者要正视这一现实

尽管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大学生自杀的责任归属却显得非常模糊。学生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比较一致, 他们普遍认为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因为大学生自杀和学校的管理教育方式有关。从学生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托付”心理, 即交了学费, 到了学校, 学校理应要照顾、指导学生, 如若发生状况, 学校也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一现象和国外学生以及家长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 个人应对其行为负责任有所不同, 反应了在我国文化影响下, 学生看待大学生自杀这一现象的特殊性。教育工作者应正视这一现实,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工作。

3.4 热线和个体咨询是学生愿意接受的预防自杀的重要方式, 学校应加大心理中心所提供服务的宣传力度

对于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 研究者以及实践者都给出了很多种措施。对学生本身的需要而言, 他们认为提供热线和个体咨询、开设相关的课程以及制定危机预防的计划非常重要。现在很多高校都提供了个体咨询服务, 全国也有免费的危机干预热线, 加大宣传, 让更多的学生知晓可以获得帮助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课程, 我们则急需在目前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 灵活有效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

摘要:大学生自杀问题得到诸多研究, 大学生群体自身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态度、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大学生自杀的责任归属以及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是本研究所关注的内容, 期望从大学生自身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新的并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调查,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 张天舒.自杀及其预防与干预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 陈迪明.高校学生自杀与危机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 徐艳红.我国媒体自杀报道的伦理规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2018年我国国有五大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下一篇:基于RaspberryPi的心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