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09-11

课堂教学是把“人类文化和民族中的共同要素”教给学生, 这些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组成一系列的学科课程, 再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体现在音乐课堂上, 所有的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 因此, 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 指导学生会学习, 且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新课程条件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注重有生命力的教育。在音乐课堂中, 要在充分尊重儿童的独立个体地位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 感悟世界, 感受艺术。结合笔者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 我认为, 一节高质量, 有理性的音乐课堂, 老师应该做到五个方面。

1 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一个人的梦想永远大于他的成就, 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是梦想实现的基石。要让孩子站在“教师”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放眼看世界。在课堂上, 教育孩子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然, 使学生有辨别事物的能力, 能够认识一件事的对于错, 从而去做对这件事。音乐课堂中对孩子的教育, 首先体现在引导孩子要有丰富多彩的梦想。萧伯纳有句名言:理智的人让自己适应社会, 非理智的人让社会适应自己, 然而, 社会的一切进步都取决于非理智的人。有了梦想, 孩子在内心深处就会对世界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 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 要让孩子有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 身边的小故事, 故事里的小道理, 讲一讲父母的感人故事, 现实世界的“英雄”事迹等正面榜样都可拿来教导孩子, 学习这些“英雄”各方面的优秀品质, 坚强的性格, 勇敢的精神, 吃苦耐劳的品德, 灵活机智的头脑……, 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 而且把深奥的说教转化为浅出的小故事, 像雨露滋润小苗一样, 育人细无声。让学生从一个个小故事中感受到“人性之光”。第三,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以“英雄”或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 自身的德行之美来吸引学生, 感召学生, 为学生提供人格示范。经常教导孩子成为正直、善良、有理想、有是非观的人, 热爱生活, 心态积极向上。明白什么是对与错, 什么事能做, 什么事不该做, 做事要有正确的、变通的方法。第四, 要以表扬、肯定、赞赏为主, 要经常赞扬孩子的优点,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激发孩子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正如一位学者所言, 教师要以本领传授本领, 以生活示范生活, 以生气唤醒生气, 以激情感动激情, 以理想鼓舞理想, 以生命点燃生命。

2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 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指导孩子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是发展中的生命个体, 身心尚不成熟, 体能、智能都在生长发育之中, 作为教师, 必须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同等的地位, 倡导师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学习的方式是年长者与儿童的对话过程, 是儿童之间的对话过程, 师生用“孩子气”的方式去游戏知识。例如:笔者在教授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采山》一课时,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精心设计了: (1) 有感情地高位置朗读; (2) 边歌边舞; (3) 图片欣赏; (4) 动画引导; (5) 童话剧等综合性、直观性较强的手段, 整节课堂像在童话王国里畅游, 学生就是故事中的人物, 老师就是慈祥的知识引路人,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创设的课堂氛围中, 孩子们在童话故事中唱歌, 游乐, 认知。遇到问题, 解决问题。整节课下来, 许多孩子还意犹未尽, 不仅学会了音乐知识, 提高了对美的认识与鉴赏力, 而且懂得了彼此合作, 交流。在游戏式的音乐课堂中,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嬉戏发觉, 音乐课可以这样丰富而有趣, 深切体会到音乐课堂的魅力。让孩子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游戏课堂无疑是孩子身心成长最好的养分。在游戏中, 放飞学生的思想, 放开了学生的手脚, 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 开动孩子灵活的思维。在游戏中, 一个游戏小组如同一个被缩小的“小社会”, 每个孩子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立足和发展, 就必须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社会”中, 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能力、交往能力、适应他人与集体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对知识的创造能力得到主观的激发。

再如:竖笛课《大家都来采金秋》, 师生共同研究歌谱, “我是小小音乐家”, 把个别在竖笛上不能表现的音, 像小作曲家修改自己的作品一样, 改成能在竖笛上演奏的, 比较流畅的音。这首曲子旋律流畅, 激昂, 学生唱会谱子了, “嗯, 这么好听, 有激情”。拿起竖笛就能演奏了。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实践学吹《大家都来采金秋》, 获得了成就感, 只有内因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起了作用, 那么才能使课堂达到预期的目标。

3 要突出普及音乐教育这个重点

音乐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 小到幼儿教育, 大到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音乐教育不知不觉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它通过音乐去感染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 通过音乐提高每个人的鉴赏、创造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 感受生活, 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让学生的记忆力、智力、想象力、思维得到锻炼与提高, 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音乐教育培养的是普通公民, 而非音乐专业人员, 因此,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艺术熏陶, 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要让所有的学生对音乐课有一个这样的认识, 即开开心心听音乐, 高高兴兴唱唱歌, 教师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音乐细胞, 包括那些对音乐兴趣不浓的所谓的“没音乐细胞”的学生, 让学生都能从音乐课堂中感悟到音乐的美, 并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课堂上可采用多种方法, 如, 教师精心设计游戏, 表演、探索、音乐小品创编等丰富多样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 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 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笔者在教“采山”一课时, 颇费心思设计了一个童话剧《排排队, 去采山》—目的, 让学生学会节奏创编,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蘑菇宝宝 (戴着节奏蘑菇头饰) , 然后, 让蘑菇宝宝们排着整齐的队伍 (节奏连成串读一读) 去大山旅游, 排队时, 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融入童话剧里的节奏创编与学习, 把枯燥的节奏简单化, 同时,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欢乐的气氛, 学生兴趣高涨, 像认识朋友, 叫朋友的名字一样, 把较长的节奏朗读出来, 不知不觉中, 节奏创编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舞台剧艺术实践能力。

4 要把“审美教育”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对音乐作为表现形式的体验是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好的歌乐曲, 作品本身就具有旋律美、意境美、伴奏美, 等等, 学生听了还想听, 唱了还想唱, 就是有了体验, 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就会起到自然渗透的审美功效。音乐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音乐体验的机会, 从不同的角度讲解音乐、聆听音乐, 帮助学生靠近音乐, 理解音乐,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 达到审美的体验。学生喜爱音乐, 却不喜欢上音乐课,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音乐课堂常常脱离鲜活的音乐形象, 去教抽象的音乐知识.新课改后, 确立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让学生处于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音乐活动中, 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是声音的艺术, 是听觉的艺术, 让学生从聆听中诱发美感的产生。

例如:在“采山”一课中, 学生学会了歌曲后, 怎样更能充分的体会歌曲的意境呢?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 进行律动创编, 引导学生自己想一想, 采野果怎样采, 怎样的动作表现起来更美, “唱着歌儿回家走, 歌儿飘上山尖尖。”用什么动作表现自己愉快的心情呀, 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探索、实践、总结, 最后敲定一个律动方案。其间, 老师要引导学生的动作定位, 生活化, 易学易记。学生通过自己创作的律动, 用自己优美的舞姿, 来表现心中对音乐的感悟, 体现歌曲的创作意境, 享受从音乐中传递的快乐。

5 要让学生从音乐课堂中感受“音乐文化”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功能, 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是音乐艺术所创造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情感相碰撞或相交流, 以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使音乐艺术起到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现如今,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音乐被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 并同其他领域相结合起来, 形成音乐文化的整合。只有整合越多、更精的音乐学科以外的学科知识, 我们的主体——音乐课才会更有特色, 更有音乐性, 更有生机, 更符合时代特点。在整合中以音乐课为主, 其他学科知识为辅;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教人音版二年级《新疆是个好地方》时, 先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 物产, 民族服饰, 民族歌舞特点, 民族主要器乐等等, 让学生置身于新疆的民族风情的大背景之中, 然后, 边听歌曲, 边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 风格, 再让学生抓住旋律特点, 唱唱这首歌, 跳跳新疆舞, 从这一首歌曲中看到的是一片音乐文化的风景,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地域性的文化特征, 增强对祖国, 对祖国博大文化的热爱之情。

音乐课堂内容丰富, 包含了深厚的泱泱世界文明史中的方方面面, 文学、美学、历史、地理、宗教、风土人情等等, 作为一名基层的音乐老师, 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分析, 理解, 应和学生一起进入音乐这个无限丰富而深邃的世界。音乐课堂综合性很高, 实践性很强, 一切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 寓教于乐于课堂之中, 通过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的努力, 让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更加令人陶醉, 让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 唱自己, 唱未来, 唱美好的人生, 通过音乐课堂这个小小的人生舞台, 让学生全方位了解音乐文化, 感悟人生, 实现自我, 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达到提升国民整体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

摘要:本文从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化入手,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及作者的长期教学实践, 提出一节高质量、有理性的音乐课堂, 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 突出普及音乐教育这个重点, 并“把审美教育”贯彻整个音乐课堂, 让学生从音乐课堂中感受“音乐文化”,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 感悟世界, 感受艺术, 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思想教育,学生个体地位,普及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 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王次炤.音乐美学[M].河大内部资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强企业降本增效的财务管理路径探析下一篇: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