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德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以德育德范文

以德育德

做爱的山泉

武威十九中 刘瑞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先生的这一番话,我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就更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 用爱呵护学生成长。这时,你会感到异常的愉悦。这份愉悦的感受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它如濛濛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着心灵。

作为一名有十几年工作经历的班主任,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

一、用爱去营造一个团结的班集体

新生报到,带着喜悦、好奇、求知欲,我们有了一个新的班集体。从此要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所有的事情他们要开始独立去承担、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再也不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一切要以集体为重。班主任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了做到这点,我把关爱渗透到平时。比如:帮学生整理衣领,拍拍学生的头,学生生病时温柔的目光、关切的话语、递上的一杯热水。天气变了,我会及时提醒学生添加衣物,注意用火、用电安全。我在尽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乐于亲近我,就沟通了师生之间的心灵,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我当做可以依赖的人,也乐意和我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二、师爱激励学生进步

作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中,常会遇到“恨铁不成钢”的学生,你苦口婆心,他对答如流;你略施责罚,他心中怀恨。此时,班主任工作要有耐心,切忌粗暴对待,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出学生发生情绪波动的原因。我班级里有个学生,各科的成绩都非常差,平时的表现也不好,经常破坏自修课纪律,我找过他家长谈话,了解了他过去学习的情况,又找他好好谈话,作了耐心细致的开导,帮他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三、关爱学生的心灵成长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身心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再加上家庭的过分溺爱,社会的不良影响,往往使他们好逸恶劳,自我意识过重,承受能力极小,心理素质较差等。面对着学校繁杂的规范要求,沉重的书包,饱和的时间安排,有的学生往往会走向极端,一种是过分服从依赖,惟恐做的不够,整天只是机械似的埋头苦学,另一种是认为自己无法成材,成功无望,学习上只是敷衍,这些都是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作为班主任,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校内外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的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班主任与学生交心要善于选择方式、技巧及态度,并且营造恰当的气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拘束感,使学生无所顾虑的倾吐真实的心理活动,这样再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当然要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还得考虑学生是否接纳你,学生只有认为你是一位让他佩服、尊敬的老师,他们才会敞开心扉同你交流。因此,作为班主任,还得不断塑造自我形象。

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是他们看的见、摸得着的最好榜样。因此,塑造班主任自我形象的最好办法就是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动中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的首先得做到,如我每次进班第一眼先看地面卫生,如果有纸屑、垃圾等我都会亲自动手捡扫,新发的笤帚,我都会用绳子捆扎一遍,这样结实又耐用。上课时问同学们:老师这节课讲多讲少,哪些该多讲哪些该少讲你们知道吗?因此我偷懒你们是不会知道的,但我不会这么做。讲文言文时,凡是中考的篇目,讲解很透彻,整理的题也全面。议论文,说明文都会在初一就让学生按中考要求什么的题该用什么样的规范语言答题。语文课堂笔记会在下课前小组长检查,如果没记由组长监督课间补上。所以,语文笔记每人都写在书上。劳动时亲自动手,而不是只做“甩手掌柜”,外表端庄,衣着整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等等,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从而才使学生愿意接近你,同你交流。

四、用爱营造集体的“凝聚力”

有了爱的基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纽带。一个班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的好坏,关键是看这个集体是否有凝聚力,那么老师和学生的和谐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的关键.在这方面我注意不断调整师生关系。班委会可以说就是师生之间的润滑剂.那么,在般干部的选拔中我也是费了一番心思。开学两周后,通过对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观察,我分别找了几个比较有能力、懂事的孩子谈话,鼓励他们参加班委会的选举。之后又分别有人来找我“毛遂自荐”。那么对于他们我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着“能者居上”的宗旨,对每一个竞聘“岗位”上的每一位同学都进行试用,时间是一周,看看在他所管理的一周之内工作做的如何,最后对几位竞聘人员进行总结,由同学们选举出心目中的合适的班委人选。通过班委选举,进一步加深了我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了,也正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和同学们心往一处用,劲儿往一处使,为我班的发展共同努力。

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当你用心去爱你的学生,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办公桌上那两个红红的苹果,耳畔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你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我们的学生呢?就让我们做一泓爱的清泉,无私地清澈着每位学子的心灵,浇灌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吧!

第二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四有老师讨论活动体会

2019年11月10日上午,南台中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付小华校长的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里办法(2018年修订)》等文件精神。开展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当四个引路人大讨论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认真学习“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育人理念。“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是薄弱学校,我们学校应以什么为育人理念?这是我们这次开展的“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当四个引路人大讨论活动讨论活动主要议题。我校在校学生有80%左右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有的是孤儿,还有的是残疾。这些学生家庭教育是不健全的,缺少感恩教育、励志教育、道德教育。比如十月八日,我们学校八年级一个女生离家出走到外省市(河南、上海);

近段时间因琐事二个学生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将引出现极端事件;

九年级有一女生因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进而到学校欲行极端行为。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道德教育缺失,容易造成留守儿童道德失范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留守儿童长期无法得到父母在道德观念、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直接引导及帮助,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思想、行为的影响。在与我校的一些留守儿童交流中发现,许多留守儿童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挣钱,他们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思想、行为的影响,学习动机被功利化了。因此,“立德树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主方向!

我们学校培养的不是只会考高分的“学霸”,认真读书,长大了就能多挣钱,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做教育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

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

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

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其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最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讨论,让我更加明确了“以德树人”的教育的方向,鼓足了奉献教育的干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理念鞭策自己。一定牢记“师者,人之模范也”。若要育人,先要律己。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我们要做合格的老师,就必须首先在道德上率先垂范

第三篇:《以德育德:我的育人故事》

《以德育德:我的育人故事》 之“倾斜政策”的方法转化后进生

深圳西乡中学 田斌

【摘要】后进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征兆之一,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帮助每个孩子成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然而,无论是思想上的后进生,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慢性发展的结果。因此,转化后进生是一门很讲艺术的学问,。本文将从“倾斜政策”的五种方法来探讨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 倾斜政策 方法 后进生 转化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后进生,一些后进生经过老师教育,进步很大,但也有一些后进生,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结果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对这部分后进生,有的老师把他打入“冷宫”,置之不理;或者冷嘲热讽,以解心头之气;有的甚至找个理由,把他赶出校门,以免影响和拖累班级。这些做法都是教育上的大忌。因为转化后进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转化一个差生,等于培养一个高材生”。在转化后进生这一具体工作中,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我谈谈“倾斜政策”的五种方法。

一、多点尊重争其面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一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懂得尊重学生。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学生的教师,

- 1

3、家庭的压力。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又往往因孩子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大失所望,故常采取非打即骂的方法,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逐渐对学习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作为教师,既要为后进生进行心理“减负”,除去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又要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学习潜能。

三、多点欣赏掘其力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巨大力量,关键看如何挖掘”。后进生并非全身都是缺点,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即“闪光点”,只是他们的长处被掩盖了,因而,班主任不应只看他们的表面行为,便妄下定论,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后进生,以高度的责任感,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去发现和发掘后进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并予以鼓励、肯定和强化,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有的学生因心灵遭受创伤,加上本身缺点较多,常遭一些老师、家长的冷面孔和同学的冷眼,在心理和精神上受到种种压力,极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情绪,然而他们仍有追求进步的欲望,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劳动、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作为转化的突破口。他们一有“闪光点”,就多在公众场合给予表扬,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感到大家没有歧视自己,自己仍是集体的一员,从而消除自卑感,重拾信心,激发上进心和求知欲。

四、多点情感导其思

面对已经严重违反纪律的后进生,教师必须有必要的“情语”来作为“协奏”。很多后进生是伴随着呵斥长大的。教师很多正常的批评在他们的思维中得出相反的结论。对他们板起黑脸,只会使他们反感对抗。语调温柔、言辞恳切,态度和蔼,无形中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如果后进生感到老师是通情达理的,老师的

- 3

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更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统一强大的教育力量,促使后进生青少年改过自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与学校合作的关键是教师,这是学校与家长之间能否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一环。而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教师应以热爱之心与家长沟通,协调一致,共同打动学生的心灵,努力提高教育的效果。

六、体会与反思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与“后进生”打交道的过程当中,确实学到了很多,这些在书上也未必有章可循,当然有些工作也是在曲折中摸索前进。后进生较之其他学生面临更多困难,因而我们要热心指导。针对其各方面基础较差的特点,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同时,在行为上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教师对后进生的这种关怀会引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情怀。总而言之,对待后进生,应在尊重、了解、欣赏、情感、关爱等方面实行“多一点”的倾斜政策,并促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形成奋发图强的内在精神动力。使他们能够成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国家栋梁。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愿意为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便一定会有可喜的成果。

2014年4月8日

第四篇:以德治校、育人为本,不断提高学校育德水平

克山县第一中学

我校是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2002年被评为省级普通示范性高中;是一所具有德育工作光荣传统的学校;是国家首批实验《中学德育大纲》24所学校之一。

“六五”期间,参加了黑龙江省编写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实验研究工作,被评为省级实验工作先进学校,所撰写的实验报告和有关论文被编入黑龙江省编写的德育丛书中;“七五”期间,又承担了全国《中学德育大纲》实验任务,子课题为《中学德育管理科学化实验研究》。当时,在《全国中学德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组的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实验任务,撰写了《全面实施<中学德育大纲>实验报告》和《中学德育管理科学化实验研究专题报告》。同时,《德育管理理论探讨》等论文被评为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九五”期间,在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这一课题时,我们选择了“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这一子课题,并于一九九八年通过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德育研究部申报,经国家总课题组批准,我校正式成为国家总课题组齐齐哈尔实验区的成员单位。近三年来,我校撰写的《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总结性实验报告和有关经验材料分别在齐齐哈尔市2000德育年会上发言和交流,并评为齐齐哈尔实验区的“先进学校”。

自一九八0年我校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重点中学以后,面对国内外新形式的新变.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情况,我校德育工作总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党和国家为学校德育工作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德育科研工作为先导,以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三个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政治方向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多年来,为了实现我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严格校风校纪,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覆盖全校的德育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其主要做法是:“以德治校、育人为本”。并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思想。

一、建立“三全德育制度”的德育管理模式。

加强德育工作,学校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力军,而管理则是重要保障。为了给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我校结合学校德育特色,不断创新德育管理,探索开展德育工作“三全管理模式”,即在德育工作中实行“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

实施全员管理,使德育队伍从少数骨干向全体成员延伸。为此,学校改革了领导体制,成立了党政工青一体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抓好以班主任为主体的骨干队伍培训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实施全面管理,使德育范围从学习区域向生活领域延伸。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注重了班团会、研究性学习等课外系统的补充作用和校园文化这一隐性系统的育人作用。此外,还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加强与社

2 区、家庭的联系。

实施全程管理,使德育的渠道从校内生活向家庭和社会生活延伸。为此,学校聘任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交通安全辅导员,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学军、学工、学农等若干个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社区和学生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德育思想。使德育工作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管理体制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三全”管理,提出了“人人都是德育形象,时时都是德育时机,事事都是德育资源,处处都是德育阵地”的德育思想,将德育队伍扩展到学生群体中,将德育空间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更加注重身边教育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让一中人教育一中人,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事”的德育理念,正是这一策略使我校的德育成果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尽而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实施“制度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

在开展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德育工作中,一是坚持以情感内化为主的值周班制度。值周班制度是我校在全国首批实验《中学德育大纲》中率先创造出来的一种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教育形式。多年来,学生在平凡的值周班工作岗位上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体会是多方面的。

1、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由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变换,内心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在寒风凛冽的早晨值勤的时候,他们深深感受到管理者的艰辛,增强了自律意识,促进了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并逐渐使之成为自觉行为。

2、值周班制度把学生置于学校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强烈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和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值周班活动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胆量,施展才华,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了管理能力,尽而增长了才干。

4、值周班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检查,更重要的是示范、督导。在督导他人行为的同时,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现,既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最好的评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总之,学生由被管理者到管理者再到被管理者的角色变换,实际是完全认识自我,并运用在值周实践中获得的德育知识和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产生了同步效应,即道德评价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向着入脑入心不断“内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道德信念,思想道德品质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二是根据学生在校生活、学习全过程情况,我校先后制定了《学生奖惩条例》《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细则》《公寓楼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由老师指导学生具体实施。同时,每年新生入学教育重点就是贯彻落实这些规章制度,使学生一入学就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每学期开学初第一个班会,组织学生重新学习这些规章制度,加深印象,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这些制度管理机制的运行,有效地制止了学生各种违纪现象的发生,从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三、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德育网络。

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整个教育过程链带之中的一部分,要使学生思想品德得

4 以整体提高,必须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德育网络。

(一)、不断强化家长的教育功能与作用,期中、期末分别召开两次家长会议,每学年每位班主任对城内的学生至少家访一次,对农村及外市、县、区的学生用电话与80%以上的家长沟通一次,征求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德育方面重要问题的研讨,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二)、适时地开展大量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德育活动,让学生们在主动的参与中受教育。

1、孝敬教育。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才谈得上其他社会公德。我校以孝敬父母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孝敬日”活动为载体,开展为父母洗脚,替父母分担家务。记住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的工作,主动与父母沟通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尊敬父母的真心和孝行。第一个“孝敬日”活动是以“

三、八”节为契机,给父母洗一次脚;第二个“孝敬日”活动是利用一个休息日,高一学生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劳动、高二学生为父母做一顿饭、高三学生替父母当一天家;第三个“孝敬日”活动是利用“

五、一”长假,了解父母的职业性质、特点和辛苦程度,并跟父母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第四个“孝敬日”活动是在母亲节或父亲节那一天,选择一种方式,向母亲或父亲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第五个“孝敬日”活动是在中秋节那一天,亲手为父母送上月饼;第六个“孝敬日”活动是在重阳节前后,收集节日起源、风俗、民间故事然后讲给父母听,并和父母一起散步登高。活动前学校有具体的要求,活动后每个学生都要记“孝敬笔记”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家长们也要把感慨用书面形式跟学校和老师沟通交流。一位家长在感想中写到:“看着我儿子端热热的洗脚水,听着他坚定地说:‘妈,我长这么

5 大您不知给我洗了多少次脚,今天我一定给您洗一次脚。’我的泪水一下子流下来,我感觉到孩子长大了。”

此外,我们还把父母的生日那天作为“特别孝敬日”要求学生做到:孝敬父母有礼物、祝贺生日有笑声、关心体贴有行动。同时,还广泛利用校内一切宣传教育手段,如:校园广播、闭路电视、黑板报、主题班团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宣传孝敬理念,让学生从内心有一种认同感,启发学生从小事做起,规范行为习惯从孝敬父母做起,增强学生的孝敬意识。家长们普遍反映:开展孝敬教育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开始懂得理解和体谅父母了。现在,学生中独霸佳肴的少了、与父母谦让的多了;任性耍脾气的少了、听从父母教导的多了;爱理不理的少了、主动汇报学习的多了;提过分要求的少了、主动分担家务的多了。“请父母放心、与母亲贴心、让父母称心”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坚定的信念。

2、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基础,成才必先从做人起步,诚信教育重在诚信道德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为此,我校精心安排学生讲诚信故事,召开“诚信是金”主题班团会,开展“争做诚信学生,创建诚信班级”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内橱窗、电视、广播大力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大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特别是我校一年九班的“诚信是金”主题班会在克山县举行的班团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代表克山县参加市德育克山现场会,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3、爱心教育。

我校“特困生”比例近5%,多因为父母下岗失业,单亲家庭或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或父母双亡。为了能缓解这些同学的经济困难,消除在校学习的后顾之

6 忧,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爱心、同情心、助人为乐之心,2004年我校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校领导带头,张友校长捐出500元;刘长波副校长、初长华副校长、狄树林副校长、郭军副书记各捐出300元,学校中层领导各捐出200元,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全校师生也积极行动起来,全校师生伸出援助之手,一天内就募捐近一万六千元。成立了“在阳光下成长”爱心扶贫基金,为我校长期开展资助特困生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助人为乐氛围。同时在此次募捐活动中,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还和我校特困生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对我校特困生进行长期帮扶。受资助学生及家长都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并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期望,诚诚恳恳的学做人、勤勤奋奋的求上进。2005年8月25日,一场无情的风雨将一幢楼房的房盖掀开并将我校二年八班逄红梅同学砸成重伤,而逄红梅家又无钱治病救人。我校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决定开展“风雨无情人有情”为逄红梅募捐活动,短短一上午的时间全校师生共募捐资金24400元,并于当天下午将募捐资金转交逄红梅父母手中,逄红梅父母感动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并表示一定要尽快使逄红梅早日康复,使逄红梅重返校园,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全校师生对她的厚爱和援助。

在爱心资助活动中,学生们受到良好的教育,现在各个班级,不管哪位同学有困难,同学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同学度过难关,增强了同学之情、师生之情。

4、新生入学教育。

每年新生入学后,我们都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活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纪律教育、高中学习方法教育、参观德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学生文艺节目演出,举办“畅想高中新生活”联欢会和主题班会、拔河比赛、军训和住宿生内务训练和比赛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入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使

7 学生一入校就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为三年高中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5、把国旗下讲话教育活动贯穿整个德育工作始终。

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特别注重国旗下讲话内容的实效性,力争作到语言简练,内容充实,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且每学期向全校师生征集一次国旗下讲话稿,然后通过筛选汇集成册,再下发到各班,供同学们学习。

6、常年开办青年党校。

以办好青年党校为依托,进一步深化政治方向教育。办好青年党校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明确任务,建章立制、规范办校;

(2)、以多种教育活动为载体,合理安排党校学习内容;

(3)、做好青年党校学员动态考核,实施“滚动式教育、培养、推荐”的衔接工程,所谓“滚动式教育、培养、推荐”就是主动把入党积极分子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培养情况介绍给高校党组织,与高校党建工作接轨,跟踪考察,进行信息反馈;

7、结合节日、纪念日举办各种演唱会、主题班会、诗歌、朗诵会、十八岁成人仪式;各班成立学雷锋小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通过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遵循“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逐渐形成“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健全人格,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校德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全校学生人人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校高考

8 升学率年年有所突破,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并取得九六年、九八年、2002年三年市文科高考状元的好成绩。学校也因此荣获黑龙江省教委授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两全”先进学校;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的“德育工作先进校”,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标兵”;市“德育工作先进校”和市“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我校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点经验和成绩,但仍然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希望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指导。今后,我校还将进一步借鉴兄弟学校的一些好的做法,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我市的德育工作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二00六 年 四 月

第五篇:以诗育德-德育

以诗育德

冯铁山教授这样界定诗意德育的内涵:诗意德育是作为一种弥补理性德育不足的模式提出来。所谓诗意德育就是以使德育焕发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成一体,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学会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园林三小把德育工作重点确定为“以诗育德,打造诗意德育”。近年来,学校以诵读经典为抓手,以诗教活动为载体,注重以诗育德,寓教于乐,让三小德育充满浓浓的“诗意”。

一、以诗育德,打造诗意流淌的德育环境

校园环境具有潜在的教育性,环境的育人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学校自确定“以诗育德”工作重点以来,着力打造浓郁的诗意环境:在校园香樟大道旁,建起了长达百米的曹禺文化长廊。长廊内容突出诗歌特色,广选古今名家诗作;突出学校特色,登载大量吟咏三小的专家墨宝,以及师生诗作诗画。曹禺文化长廊每年更新一次,已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风景线;操场东头围墙前,新建六块文化展板,领袖诗词、名人名言,《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时时更新,东西遥相呼应;同时,制作了60余块精美的诗词山水画条屏悬挂在教学楼走廊上;另外各班教室黑板报必须开辟每周一诗版块;学校广播站每周必须播放一首经典诗诗词赏析。可以说校园内“处处是课堂”,学生能“时时受教育”。既让校园文化环境有了浓郁的诗意,又让环境充分发挥了它的德育功能。

二、以诗育德,建设诗韵飘香的特色班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班级文化则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尤显重要,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打造诗意德育,必须从建设诗韵飘香的特色班级做起。

建设诗韵飘香的特色班级,首先要建设充满诗意的班级环境。即以优美的文字、图画、声音装扮学习环境,释放诗意情怀,让教室成为美的乐园,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让教室墙壁说话,突出诗教特色,如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展示栏开辟“我的新诗”,照片墙展示背诗能手,文化墙展示学校理念“让生命诗意的栖居”,教室门外张贴彰显班级特色的诗韵口号等等。

建设诗韵飘香的特色班级,其次课堂教学也要充满诗意。即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人与人情感共振,自主与互动相融,生活与课堂互通,个性与灵性辉映,创造“物我两相忘”的诗意境界,让课堂流淌人文美、情感美,真正弘扬学生灵性,点亮生命,让学生个性化发展。

建设诗韵飘香的特色班级,还要班级管理充满诗意。如,建立开放的班级图书角,推举负责的班级图书管理员,定期推荐阅读书目,经典诵读持之以恒,让生命在阅读中获得净化和成长;老师为学生搭建日记交流和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平台,指导学生诗意地生活在班集体,让礼仪、守则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饶有兴致地记录自己的诗意人生,让师生日常行为也逐渐富有诗意。

三、以诗育德,开展充满诗意的德育活动

学校把德育工作与诗教活动有机结合,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形式新颖、寓教于乐,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每年举行的许多大型德育活动都与诵读经典诗文相结合,学生吟诵的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极好教材。我们强调学生全员参与,并在诵诗的过程中开展不同形式的文艺活动,让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的积极性高。

如,每年四月,我们举办“清明诗会”。其主题多为“缅怀先烈,讴歌春天”等。我们精心挑选革命先烈的诗篇,组织学生朗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我们又组织学生吟诵讴歌春天的经典诗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人人参与、个个登台,其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思想受到多方面的熏陶。

每年五月。学校举行体育艺术节,我们也把诗教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体育板块,我们让学生全员参与,进行古诗韵律操大比拼;美术板块,书法比赛以默写古诗为重要内容,绘画比赛设计古诗配画专项比赛;整个比赛过程中的通讯稿,要求中高年级尽量以诗歌体裁为主。让体育比赛与艺术比拼也充满浓浓的诗意,让学生在挥洒汗水和才情的过程中也能享受诗意德育的熏陶。

九月,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月,我们选择的主题为学习宣传延安精神,并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我们组织学生讲爱国故事、诵爱国诗篇、唱爱国歌曲,并请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的老干部为师生们宣讲延安精神。

十二月,是学校的经典诵读检测月。我们结合纪念毛泽东活动,开展全校型的诵读经典活动。除教材规定的诗词外,对每个学生每学期另外背诵的二十首古诗(学校自编校本教材)进行检测,并于当月26日前后举行大型诵诗活动,让学生们在诵诗、唱诗、舞诗、赛诗等活动中感悟诗情,受到思想教育。

四、以诗育德,加强满溢诗意的德育研究

以诗育德,以诵读中华经典古诗词为依托,是对学生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为了保证活动的长期开展,形成长效机制,我们加强满溢诗意的德育研究,主要是承担省级诗教课题的研究。2011年,学校承担了省级立项课题“学生经典诵读兴趣”子课题的研究,历时三年,目前已至结题阶段。我们首先从开发校本课程入手,从浩瀚的古诗文海洋中精选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特点的经典编成校本教材下发给学生,把每周四下午第二节地方课定为诗教课,从师资和时间上为“以诗育德”提供保障。其次,我们通过开展学生古诗文知识竞赛、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文背诵比赛等活动,检测古诗教学效果;通过指导学生唱诗、演诗、舞诗、写诗等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目的,达到新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2012年,学校承担省级德育五项课题之子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我们也是立足学校诗教特色,发展学校诗意文化,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着手,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新途径。目前研究已至后期关键阶段。通过两个课题研究的开展,全体教师都参与进来,尤其是全体班主任的全员参与,让学校德育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

诵读最有价值的经典,趁儿童心性纯净之时,让他们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必能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道德观的形成。以诗育德,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长期诵读,达到陶冶心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的效果。诗意德育,就是要让学生在诗教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让其德育素养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让生命诗意的栖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援寮抗美范文下一篇:写自荐信范文

热门文章

以德育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