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人文范文

2022-06-28

第一篇:秀山土家族人文范文

秀山土家族过年

秀山的土家族过年,同湘鄂西的土家族一样,普遍比汉族过年提前一天,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日,月小过腊月二十八日,叫做“赶年”。

土家族人民提前过年的由来,有一个故事。据说: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间,年关将临,倭寇乘机大举侵,为了低搞侵略,朝廷决定增调土家兵助歼入侵之敌。但是,要按期到达目的地,不等过年就得出发。整装待发的土家族将士们决定提前一天把年过了再上前线。土家士兵与敌军交战以后,英勇顽强,旗开得胜,立了大功。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个日子,就习惯地提前一天过年。

土家族人民过年这天,各家各户,无论人口多寡,都要蒸甑子饭和坨子肉吃,其原因,据说是大敌当前,时间紧迫,只有用甑子蒸饭才能充分保证官兵们开餐的争用,甚至杀了年猪也来不及细切细炒。

第二篇: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局班子述职报告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010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县委考核组: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抓生产,保供给,促增收,圆满完成了2010年工作任务。

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上档提速

1.优质粮油稳中有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0万亩、总产32.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5%、1.89%,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其中,小春粮食面积12万亩、总产2.58万吨,分别增长2.5%、

2.85%;大春粮食面积78万亩、总产30.3万吨,分别增长2.21%、1.81%。油菜种植面积25万亩、总产3.01万吨,分别增长4.31%、8.8%。建成优质粮油基地20万亩,成为重庆市及武陵山区最大的稻油轮作高产示范县。

2.果蔬发展逐步壮大。 1—11月,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6.2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5万亩,蔬菜产量16.1万吨。预计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蔬菜产量17.5万吨。建成一个蔬菜专业村(中和镇郭园村),蔬菜专业合作社8家,发展蔬菜加工企业7家, 年加工量500吨。水果产业稳步发展,全县果树种植面积13.5万亩,预计产量达7万吨,其中柑桔面积8.9万亩,产量4.5万吨,实施柑桔高接换种2450亩;其他水果面积2.5万亩,产量3.5万吨。特色水果基地面积进一 1

步扩大,新发展高端猕猴桃0.8万亩, 猕猴桃累计达到1.8万亩,产量0.02万吨。

3.渔业生产提档提速。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36公顷,比去年增加300公顷,同比增长56%。预计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500吨,比去年增长300吨,同比增长25% 。其中名优水产品100吨,占水产品总量的6.7%。鱼种投放量达350吨,比去年增长了70吨,同比增长率25%。今年4月—11月间在溶溪河、膏田河、石堤电站库区开展了三次大型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放鱼种40万尾

二、实施高产创建,加快科技推广

1.大力实施高产创建。优质水稻高产创建落实面积30056亩,完

成部级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平均亩产达141.8公斤,居全市综合考评第一位。完成部级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市级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平均亩产603公斤,综合考评居渝东南翼前列。

2.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完成配方施肥面积83万亩次。完成配方肥施用面积41万亩,完成水稻小区试验6个、大区试验6个,完成玉米小区试验4个、大区试验4个。继续完成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3个,国家级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5个。

3.大力加强科技入户及培训。圆满完成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围绕水稻、油菜、金银花、猕猴桃四大产业,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0个,聘请市级专家20人,遴选县乡专业技术人员100人,指导以种植大户为重点的科技示范户1000户,推广实用增产增效技术18项,带动周边农户2万余户,示范户主导产业平

均增收10%以上,辐射户平均增收3%以上。选派100名县乡技术人员参加西南大学、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的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召开专题培训会及现场会5期,培训420余人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期, 培训1700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8万份,出动宣传车宣传15天,现场咨询3万多人次。通过阳光工程,共举办培训班10期,受训人数达1200人,颁发结业证书1000本,职业技能鉴定证书100人,发放教材1200本,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三、落实惠农政策,助推产业发展

认真宣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蔬菜种植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组织开展相关补贴的申报、汇总、审核和兑现工作。已兑现农资综合补贴12.20万户,补贴资金3589.93万元,其中种粮大户161户,补贴资金118.87万元;兑现水稻和玉米良种补贴1.2万户,补贴资金586.88万元。对2011年种粮大户和蔬菜种植大户进行了申报汇总和初步核实。通过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质量监管,培育知名品牌

加强主要农产品产地监管和检测,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组织、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培育品牌,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已申报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4个,其中3个通过了市绿办的现场检查,1个有望在近期内通过农业部认证(红星中药材公司的金银花茶)。

五、积极争资立项,提高生产能力

今年,共申报基本口粮田建设、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农产品

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产油大县建设、高产创建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续建等项目12项,申报建设资金1823万元,已落实基本口粮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产油大县建设、高产创建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续建等项目10项,国家及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1216万元。开工建设平马、官庄、平凯3个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及官庄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建设基本农田8600亩,已建设5800余亩,年内能够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清溪场、梅江、官庄3个粮食主产乡镇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已完成作业设计和预算审核,正在进行公开招投标。隘口、大溪及平凯官桥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已完成作业设计,正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

六、加强机关党建,提供坚强保障

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一抓领导班子建设。中心党组深入开展学习创先争优活动,立足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把边学、边查、边改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中为民惠民的重要抓手。同时,中心领导干部按规定开展了“三进三同”、“结对帮扶”、“大下防”等活动,使学习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二抓党风廉政和政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报告制度、谈话制度、评议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开展“三项治理”工作。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五好五带头”的基本要求,坚持四结合,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做到:1.是与本部门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创先争优促进和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2.是与开展“三观”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三观”意识,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是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

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中心党员队伍建设。4.是与科学发展观学教结合起来,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的开展。三抓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委集体研究干部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认真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四抓统一战线工作。把统战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积极选拔、培养、推荐和使用党外干部,支持党外人士开展各项活动,完成联系乡镇农户万元增收计划,邀请党外知识分子参加粮油、蔬菜和水果产业发展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七、注重机关管理,确保有序运行

我中心十分注重机关管理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安全生产、创卫、人口与计划生育、环保等列入机关日常管理重要工作,做到落实专管领导,专人负责,专项经费,并建立健全信访处理、纠纷调解、隐患排查,突出问题治理和督查落实的制度。今年,做到了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安全责任事故,无进市到京上访人员,全部实现创优达标的要求。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但也存在问题,一是体制不顺,我县农委管理四个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农委一般不直管事业站,在工作衔接上常出现一些问题。二是人员不足,且严重老化。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作为事业单位,在文件中虽然剥离了行政管理的职能职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要承担相关行政管理的职能职责。同时,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严重老化。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造成大家政治上没追求、事业上没想头,工作上没激情,凭心情和感情工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四日

第三篇:秀山县法院五举措助推平安秀山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安建设总体要求和部署,秀山县法院以开展廉洁审判、阳光审判、效率审判为着力点,助推“平安秀山”建设。

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一是依法惩治犯罪,突出“严打”重点。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危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从重从快审判“两抢一盗”案件,依法审理强迫交易、故意伤害罪等重大案件。二是增强“严打”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通过公开审理、集中宣判、深入案发地宣判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严打”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努力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是坚持把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的重要方式,并贯穿于诉讼过程始终。构建起“全程调解、全案调解、全力调解、全员调解”的“四全调解”机制,千方百计化解平等主体间的民商事矛盾。积极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努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二是依法妥善审理婚姻家庭、人身损害赔偿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精心审理金融借款、担保、建设工程、劳动合同等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案件,为辖区企业发展提供平等、优质的司法服务。三是依法审理各类行政案件,充分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对于影响大、难度大的行政案件,要求机关法人、执法人员参加诉讼或旁听,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三、以保障民生权益为根本,全力促进社会和谐。一是从实体权益上保障民生。着力健全执行威慑机制、联动机制,加大对恶意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当事人的制裁力度,有力推进执行工作开展。二是从解决群众诉求上保障民生。牢固树立涉诉信访“有理推定”理念,扎实开展集中清理涉诉涉执信访积案活动,结合“三进三同”和“结穷亲”活动,通过接访、约访、下访等形式,着力解决历史积淀下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三是从便民利民上保障民生。充分利用院长邮箱、发放便民诉讼卡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畅通“接受群众监督”渠道。借助便民诉讼网络,定期组织法官到各巡回审判站、诉讼联系点开展工作,对简单民事纠纷,引导当事人提交调解委员会处理,法官就地开展现场指导;选取在当地影响较大、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通知邻近的人民调解员、村干部参加观摩,邀请附近群众旁听,扩大法制宣传和教育的效果;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经济确实困难的当事人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

四、以增强司法能力为关键,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解决“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等认识问题,进一步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良好形象。二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狠抓学历教育,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3名助理审理员到基层法庭磨炼,4名干警驻村开展帮扶工作。落实院、庭长带头办案制度,强化审判监督指导。积极开展全市法院“十佳法官”、办案能手、调解能手等各类争先创优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五个严禁”、“四个一律”、“十个不准”等规定,全面推行“一岗双责”、廉政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设立10名兼职监察员,检查督促干警勿触“高压线”。不定期向干警发送廉政短信,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四是强化目标考核管理。强化对调撤率、结案率、服判息诉率、实际执行率等四大指标的考核,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分解到具体人员,增强达标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办案质量效果与办案经费直接挂钩,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干警工作的积极性。

五、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强力推进网上办案。一是严格责任落实。把“网上办案”纳入目标考核,明确各自职责,完善奖惩制度化,并作为法官及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庭长作为各庭“网上办案”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严格执行“网上审批”,取消“纸质文件”审批,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院审管办负责对案件各环节进行检查、督促、考评,每月按时对各庭室上报的司法统计数据与网上案件偏离度、审批率和电子卷宗形成率等情况进行检查,定期通报督查情况。三是强化培训工作。积极开展集中培训、个别指导、互帮互学和重点辅导等形式的培训工作,并逐个验收,确保人人过关,人人都能熟练掌握审判管理系统操作。

第四篇:秀山发展现状

一、秀山地区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渝、湘、黔、鄂四省(市)边界结合部。东邻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西南连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北接本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仅20余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的武陵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与贵乐洞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区,以及长江三峡至乌江天险环形旅游的回旋地,主要风景有龙凤客寨桥、梅江民俗文化村、妙泉湖、孔明洞、川河奇观等。此外,还有丰富的地热旅游资源,境内有石耶、肖塘、峨溶温泉。民俗民风、民族文化是秀山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秀山花灯历史悠久,名扬海外,“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花灯名曲已唱遍全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使秀山旅游业形成了一个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态势。重庆秀山,湖南省的凤凰、张家界,湖北省来凤县,贵州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依托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并通力合作,形成渝、湘、黔、鄂边界旅游圈,秀山景区正处于这个旅游圈之间,尤其是渝怀铁路的开通,使秀山的旅游产业高速增长。

秀山县依靠旅游景区,凭借独特的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旅游的产业集聚效应得到显现。秀山民族地区景区旅游景点尤其以花灯寨、边城洪安、石堤古渡、凤凰山等景点成为该地区的最佳旅游亮点。以2006年为例这些景点旅游收入分别达:120万、140万、110万元和60万,并由此带动的旅游从业人员分别为:220人、260人、192人和152人,占所在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大约为:12%、14%、10.7%、8.4%。民族地区的乡村生态、乡村风光、乡村民俗、乡村生活等成为了旅游活动的主要对象,旅游活动和产品系列更加丰富,旅游者所获得的体验更加全面。旅游的发展为秀山的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同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提供了转移载体。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离不开懂民俗民风、有知识、会管理的乡土人才积极参与。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那些精通少数民族风情的村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受过高中等教育的青年人不甘心扎根于山区的村寨,从事少数民族民俗研究和实际工作。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在秀山民族景区旅游出现了“克隆”现象和旅游景点生命周期的短暂,同时也影响了秀山旅游业产业集聚和竞争力的提升。

二、秀山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现状

在秀山县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发展到近1.5万余人,秀山县旅游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依托秀山县独特的自然风貌及其淳朴的民族民俗风情。经过景区经营者的培训和旅游实践锻炼秀山旅游人力资源较最初兴起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旅游人才匮乏不是秀山所特有的弊病,而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通病”。2006年末秀山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0.2万人,35岁以下年龄占76.5%,属一只年轻的队伍,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的仅占24.5%,获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13.7%。笔者通过对秀山旅游从业人员的实地调查发现:秀山民族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中有高级职称2人(退休干部),中级职称50人(其中退休教师2人)。

2.旅游乡土人才匮乏

秀山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的区域。2005年末秀山县总人口61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31.6万人,占总人口的51.8%,少数民族人口优势,并未换来人才优势,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人才可谓凤毛麟角。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离不开懂少数民族民俗民风、有知识、会管理的乡土人才积极参与。而目前存在的矛盾是,那些精通少数民族风情的村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受过高中等教育的青年人不甘心扎根于山区,从事少数民族民俗研究和实际工作。

3.旅游人力资源构成不合理

(1)从素质结构上看,我国旅游人才队伍整体学历不高,高学历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2002年对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9%的旅行社经理有大学学历,41.7%的导游是高中或中专学历。2005年,重庆市各类人才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仅占5.3%、高级职称仅占9.1%,而且80%以上集中在重庆主城区。显而易见,经济欠发达的秀山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

(2)旅游人才的年龄与专业结构极其不合理。目前,在秀山的民族景区旅游人力资源整体上呈现年轻化的态势。但刚刚开始发展的秀山景区旅游其从业人员称得上人才的实在太少,更多的是人力资源而已。具体情况以边城洪安景区为例进行说明(见下表1)

表1边城洪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情况表

工作类别平均受教育年限(年)人数(人)平均年龄(岁)

表演5.255033.

42推销7.453031.36

卫生3.352048.转自http://67

基建3.455047.3

5管理9.151045.

31数据来源:实地调查

从上表数据可知该村旅游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73年,旅游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1.22岁与旅游从业人员年轻化的趋势不符。由此可见,边城洪安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实在太底,并且年龄太大,与旅游从业人员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并不相符,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推销人员素质太低根本无法将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俗进行理解和表达,根本不能满足游客的民族文化消费需求。

4.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旅游管理素养

旅游经营专业人才知识缺乏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欠发达民族地区。在笔者所调查的景点中能将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表达出来的几乎没有,所设计表演的节目和展示的少数民族文物多年没有得到更新,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不能得到充分展现。同时,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经营者没有一人系统学习过旅游专业知识,根本无法理解处于民族景区旅游的定位,盲目开发,最终导致了各个景点相互“克隆”,恶性竞争,进而影响了景点的生命周期和旅游产业集聚步伐以及整个景区竞争力的提升。

三、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旅游产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必将是秀山的支柱产业。当前,高素质旅游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秀山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显得重要而紧迫,这关系到秀山旅游发展的实力和后劲。树立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有组织地形成一种鼓励学习,惩治怠惰的氛围,在边学边干的“研究型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实现从“低素质劳动者向高素质劳动者的转变”。因为高智力、高文化含量的劳动者是任何事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1.促进各方加强对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培养

旅游部门要配合项目开发帮助,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训规划,并争取与教育、农业、劳动、民政、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口合作,共同推进和实施。要依托现有的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中心,争取必要的财力支持,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和开发、景区管理、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活动组织、市场促销、语言、传统技艺、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要依托现有的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中心,争取必要的财力支持,分级分类开展培训。

2.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型民族地区旅游人才

“以人为本”是秀山民族地区旅游活动的重要原则,针对目前秀山旅游人才特别匮乏的实际,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旅游人才,留住人才,在小学和中学开设民族旅游课程,积极鼓励本土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旅游活动,多学习土家族、苗族民间的歌舞和其他表演节目并能懂得和表达出土家族、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培养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同时对现有的旅游技艺人才应给予较高的报酬,把他们的报酬与一般群众的报酬档次拉大,创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表演的氛围,对现有人员进一步加强培训,想法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综合素质,并想法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招回来。同时也要大力培养导游人员,对教师、学生等有文化的年轻人有意识地培养成能说会演的导游人员,并经济鼓励他们取得合格的导游证书,并投入到旅游活动中去。

3.实施动态激励管理机制,激励相关各级党政领导抓好民族地区旅游人才资源开发

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县直各相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赋予一定分值,年终考核,兑现奖惩,实施动态激励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单项表彰奖励制度,每年

年终对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搞得好的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抓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同时,形成必要的压力机制,迫使相关党政领导不得不抓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年终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得评定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的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在一年之内不得同级重用或提拔使用,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切实搞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

4.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出台旅游人才的选拔、培养、吸引、表彰、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政策措施,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程度中、更宽的领域里合力推进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使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建设要围绕强化服务功能和拓展开发领域两个方面来展开,力争达到扩张旅游人才数量、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和发挥旅游人才作用三个方面效果。

5.建立和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市场

加快旅游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高级旅游人才数据库建设,形成机制健全、信息灵敏、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消除旅游从业人员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身份、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探索多种人员流动形式;健全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参考资料: http://.cn

第五篇:秀山县委党校江平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秀山县为例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秀山县委党校 江平

【内容摘要】: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深处武陵山区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秀山县)随着锰矿资源的开采加工,以锰为主的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已经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但是其锰矿资源若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在七八年间就会衰竭。为此,此课题通过对秀山县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的调查,分析了秀山县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制度保障、产业政策、技术支持、社会氛围和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秀山县产业转型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秀山县

重庆市秀山县位于武陵山腹地,与毗邻的湖南花垣县、贵州松桃县并称为中国“锰业金三角”。这里整个锰矿资源储量约2亿吨,占全国1/4弱。秀山锰矿发现于1966年,储量丰富,经勘察探明C+D级资源储量2400万吨,远景储量2600万吨,合计5000万吨,约占全国的1/16。30年来,秀山县依托锰矿资源为秀山乃至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由此成为渝东南最具潜力的县之一。但是这种过分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而产生的先天不足和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暴露,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特别是日益枯竭的锰矿资源所造成的经济结构单

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市建设欠账较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等等,都使资源型城市原有的 1 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如何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秀山县由资源型城市向滨河园林新型工业城市转型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秀山县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

一、秀山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锰矿石开采企业现状

锰矿开采业从90年初期兴起,1990年全年生产锰矿石7.65万吨,其中乡办集体企业生产5.97万吨,占78.17%。1995年产量仅为23万吨,九十年代中期,毗邻的湖南吉首、怀化等地大量投资兴建电解金属锰厂,刺激了全县锰矿开采业的发展,1999年锰矿石产量达41万吨,由于当地加工生产能力不足8万吨,约80%的矿石出境外流至湖南吉首、怀化等地,造成财源大量外流。2000年前,全县有采矿企业20余户,年产量约40万吨;1996—2000年,在全球电解锰需求量增加的刺激下,电解锰价格一路上扬至最高每吨1.2万元,秀山遇上了第1轮高价格发展机遇期,由于管理乏力、缺乏有效措施,产业规模基本处于停滞徘徊状态,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底全县电解锰生产能力只有0.3万t,此项主打产品仅占26万人口的湖南省花垣县的1/20。

从2000年开始,秀山开始把锰矿产业作为该县第一产业支柱。到2004年,秀山已经形成锰矿开采企业28户,锰矿石产量为90万t;锰初加工企业73家,年产锰粉、焙烧锰矿达18万t,生产电解锰9.55万t,锰硅合金3.16万t。目前全县有锰矿石开采企业37户,年设计开采能力128.5万吨。2007-2009年锰矿石开采量分别为144.4万吨、144.3万吨、165万吨。在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开采过度,矿山管理混乱、无证开采、采富弃贫、矿山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

(二)秀山锰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1.资源储量有限,急需引进矿源

锰矿是秀山的优势矿产资源,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以现有的开采速度,秀山锰矿最多能维持3年到5年。锰矿资源目前在秀山并不占优势,如广西崇左市的大新、天等两县及百色市靖西县的1.816亿吨锰矿储量已超过“锰三角”,这些锰矿分布集中,品质优良,具有很好的潜在开发价值。贵州的部分地区锰矿资源也远比秀山丰富。因此,秀山县除了增加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提高勘查程度外,必须改变锰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改变靠拼资源、拼消耗、拼市场,集约化程度低,增长粗放的方式来发展锰产业,同时,尽量减少开采环节上的浪费。为了彻底改变锰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矿产资源问题,秀山县要建立引进境外锰资源的购销体系,疏通引进渠道,避免立足于本地资源发展产业的老路子,由开采加工型向来料加工型转变。

2.产业结构发展畸形化

首先,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畸形化。秀山县曾经是传统的内陆农业县,与其他内陆农业县一样,农业是第一大产业。但是,自从开始锰矿的开发以来,锰业开发、加工产业就成为秀山县的第一大产业,农业的地位被逐渐削弱,2010年秀山县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3.1%。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严重滞后,主要是围绕锰业发展起来的商贸、服务业,而依靠自身和周边县市丰富旅游资源带来的收入,在2010年仅为1.12亿元,相邻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10年的旅游收入约1.69亿元,预计2011年将达5亿元。其次,第二次产业中,锰业“一业独大”,其他工业发展薄弱。2010年,秀山县第二次产业中,锰业的生产总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4%,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为118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与锰业、硅业等自然资源相关的企业,而天雄、武陵电解锰企业的单产更是高居世界之首。

[2] 3 3.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链较短

秀山县虽然拥有“中国锰都”的称号,也拥有世界单产最高的电解锰企业,但是其生产技术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产业链短的状态。首先,生产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开采技术落后。目前秀山县的锰矿开采大部分依靠简单的机械和当地农民的体力劳动,机械化水平相对很低。其次,加工技术落后,多为粗加工,不能实现锰矿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另外,产业链短也迫使秀山县必须加快产业的转型。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在秀山,由于“一业独大,一柱擎天”的产业结构,其产业链仅表现为锰矿的开采、加工和进出口,尚未形成较大的产业链和辐射能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沈阳第三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指出: “所有的资源型(矿业)城市只会采矿,只会开采资源、挖掘资源,而不会做产业链。”这句话正是当下秀山锰矿产业现状的真实写照。

4.污染严重,环境压力大,新产业发展受限

由于长期粗放型经营,秀山县锰矿企业在锰矿的开采、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开采尾矿、电解废渣、废渣被雨水浸泡形成的废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饮用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原本是清澈透明、鱼虾成群的溶溪河、酉水等河流,都成了“黑水河”、“毒江”,既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农业、旅游业、餐饮业,等等。事实上,诸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早已关闭了电解锰生产企业,原因就是其污染严重、成本高昂。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关闭相关企业显然不可能,但是加快对产业转型,加大污染防治,是切实可行,而且是迫在眉睫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秀山县成为真正的“秀山秀水”之地。

4

[3]

二、秀山县产业转型的可能性

产业转型就是资源型城市通过发展原有产业的“替代产业”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但是,要实现这一转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国外有很多资源型城市就因为没有实现产业的转型而沦为“空城”、“鬼城”,如美国科罗拉多的吉尔曼市、澳大利亚的威特努姆城,前苏联的巴库,等等。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秀山县在锰矿资源枯竭以前,应该是有可能,也有能力实现产业转型的,其理由如下:

1.秀山县农业基础强实,第一产业发展有条件

秀山县素有“小成都”之称,农业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全县有耕地54万亩(其中田32万亩、土22万亩)。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降水充沛,日照偏少。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及烤烟、油菜、油桐、楠竹、柑桔、板栗、中药村等经济作物,生猪、肉牛、山羊、水禽等养殖业和乡镇企业也是秀山具有和潜在的优势。当前秀山县的金银花种植和土鸡养殖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在此基础上,我们同样可以将相关的种养殖业产业化、规模化。

2.秀山县区位优势突出,商贸服务业发展有优势

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系渝东南门户,为渝、鄂、湘、黔边区结合部,是重庆市在四省(市)边区的窗口形象,是西部开发的前沿阵地。东与湖南省龙山、保靖、花垣县接壤,西南依贵州省松桃自治县,北邻本市酉阳自治县。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公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距秀山145公里的吉首火车站、230公里的玉屏火车站、250公里的怀化火车站、248公里的张家界火车站、飞机场、98公里的乌江沿河港是秀山重要的交通出口。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等的建成通车,秀山已经成为重庆通往南方发达地区的桥梁和枢纽点。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边贸经济,将秀山县建成“大武陵山区物资集散地”,打造“边贸中心”指日可待,特别是生

5 产性服务业具备跨越发展的条件

[4]3.秀山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有支撑

秀山地形地貌独特,平坝、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气候、土壤、雨量等自然条件适宜,2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有风景,处处是风光,人称“武陵明珠”。在其境内有神秘之境石堤酉水、神往之地洪安“边城”、神妙之域川河盖高山草场、神奇歌舞秀山花灯、还有、贺龙同志组建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等旅游景点。在其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有张家界风景区,凤凰古城、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里耶天下秦城,是乌江画廊、渝东南生态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好处在渝、湘、黔三省市旅游互动的连接点上,是重庆主城和渝东南联接大武陵、大湘西的旅游集散地。近年来,秀山县的旅游业收入和旅客数量都呈逐年上升的可喜态势。2009年,共接待游客45.2万人次,同比增长2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同比增加28.7%,2010年,同接待游客62.4万人次,同比增加2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同比增加38.5%。

4、已具规模的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有支撑。秀山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于矿产品深加工、农林业新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等资源加工业和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计划到2011年,建成园区3平方公里,年工业总产值产出能力50亿元;2020年,建成园区10平方公里,年工业总产值产出能力200亿元。截至目前,工业园区完成投资20亿元,实现产值50亿元。A区启动2.4平方公里拓展区建设,建成投用8.7万平方米安臵房,开通园区公交车;B区完成园区道路和供水工程,新开工工业硅项目15万吨,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产量突破5万吨;C区加快推进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入园企业服务,确保夏朗200万台手机、新久高丰3万台农机、重庆祥华615吨绿原酸提取和维隆5万吨工业硅等在建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由此可见,工业园区实现了新突破,为秀山将提速打造“一城两园”谱写了新的篇章。

6 而作为重庆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市级重点物流园区之一的秀山县物流园区自2009年建设以来,按照“买武陵、卖全国、买全国、卖武陵”的战略目标,修建了占地3.5平方公里物流园区。这个物流园区将是武陵山区市场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辐射效果最好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将有效服务周边300公里范围内18个区县800万人口。2020年,年货运量1500万吨,年交易额将突破500亿元。 截止目前物流园区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总部大楼主体工程和部分安臵小区,启动建设秀山民生国际会展中心。加快园区通道体系和配套设施建设,开工仓储区及铁路以东片区道路建设。确保福广建材秀山批发市场、朝天门市场秀山分市场、武陵国际家居建材市场、武陵副食品市场等4个专业市场建成营业。据了解,物流园区形成后,将带动当地4万人就业,人群多集中在“八区”及餐饮一条街,物流园区成为秀山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5、面临着诸多重大发展机遇有支撑。一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宏观政策新取向为秀山县谋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治理,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将是重要机遇。二是国家在深入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明确提出了要继续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这将为秀山县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寻求更多的项目和政策支持。三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已经到了必须外迁才能生存下去的生死关头,无疑为秀山承接其产业转移提供无限便利和巨大机会;四是重庆650亿元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秀山经济发展给力。

三、秀山县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7 从国际国内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来看,转型模式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即“主动性”模式和“被动性模式”、“政府主导性模式”和“市场主导性模式”以及“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主动性模式”是指在资源未枯竭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探索城市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多种替代产业,使城市产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成本小,效果佳。相反,“被动性模式”则是指在资源已经枯竭的情况下,被动无奈地寻找城市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成本高、阻力大、效果不够明显。

“政府主导性模式”是指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积极组织相关机构、制定相关制度、目标、程序、政策等,引导城市产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有序性和目的性。而“市场主导性模式”是指城市产业的转型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而不是政府的力量。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自由性、盲目性,因此很容易导致某些资源性城市因资金、人才、技术的外流而沦为“空城”、“鬼城”。

“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结合的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作用,共同支持产业转型。在这种模式中,并不一味地强调政府的作用,而是倡导政府应该在遵循市场的原则下,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政府的主观性和市场的盲目性。

根据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在秀山县的产业转型中,我们应该采取“主动性模式”和“政府主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探索资源型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采取“主动性模式”,积极发展替代产业。秀山属于枯竭类资源城市,因此,选准和发展好替代产业,对于秀山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根据秀山的实际,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商贸和物流等应是当务之急。

8

1、突出重点,积极打造核心产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秀山要摒弃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传统增长方式,要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要着力找准“三个点”。一要重点抓好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建设。着力延长产业链,集中力量推进和提升目前基础较好、优势突出、支撑作用明显的清洁能源、烟草支柱、铁矿开发、新型建材、畜禽产业、药化药业等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壮大硅矿开发、林(化工)产品、天然气及天然气化工、粮食精深加工及特色食品开发、设备制造及电子电器仪器仪表装配、特色饮料(酒)系列、非金属矿开发、印刷包装(装潢)等产业集群。二要重点做好锰矿资源的产业链。应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原有资源型产业,推动锰矿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应支持固体废物、液体废物、气体废物和放射性废物资源化技术的创新发展。三要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既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的关键举措,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秀山农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开始由过去的“零打碎敲”向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10余家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企业;7家干水果生产销售企业;5家有机鱼加工销售企业;3家禽类养殖销售企业;6家蔬菜加工销售企业等格局。为此,作为政府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组织筛选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政策咨询、科技成果应用、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指导,提高优势产业的聚集度;要进一步鼓励企业按照“优化配臵、集约经营、规模发展”的思路,采取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实行跨区域、跨行业、强弱联合,形成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

2、抢抓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从秀山当前来看,秀山县35千伏石堤输变电的建立,渝怀铁路、

9 渝长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秀山的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等标准厂房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电力等“瓶颈”将逐步破除,我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将逐步凸现,为秀山扩大招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带来重大机遇。要转变“唯利税为大”的承接观念,注重引进电子、服装等环境资源破坏小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发挥就业社会效益和发展加工贸易。

3、大力发展旅游业。秀山是全国著名的武陵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与贵乐洞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区及长江三峡至乌江天险环形旅游的回旋地。为此,挖掘好、发展好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风民俗旅游是秀山县最大的实际。我们要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加快秀山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引擎,使之成为武陵山区特别是秀山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努力把秀山建设成武陵山风景区的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武陵山风景区旅游“一盘棋”,突出生态风景、民族风情特色,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各方配合”原则,加快核心景区(景点)和重点景区的建设。同时,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创建旅游名镇名村,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减少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重大举措。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主要以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三类服务为载体。结合秀山服务业多分布在商贸、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新兴的咨询、金融、保险、中介等行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很小等特点,应突出重点抓好以下方面:一是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商务服务行业,促进服务业行业结构优化。二是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健身、旅游、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三是运10 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四是突出发展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从而逐步提高服务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产业转型有序推进

1、应主动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与人员的安臵,为产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决定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类似秀山县这样的山区少数民族城市,人力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人力资本却非常缺乏。在进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秀山县必须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素质,这样才能为替代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也为从转型企业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保障。人力资源的培训需要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使现有的劳动力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和新知识。特别是对于像秀山县这样的山区少数民族城市,由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对落后,要想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就必须更加注重和加强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还应该创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平台,吸引和留住外来人才到秀山县投资。

2、建立节能扶持激励机制。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能源生产的资源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人工成本还原到能源价格中去,将低成本使用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生产和消费者节约用能。二是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企业及不符合标准的高耗能产品建立调节税收机制,同时对能耗标准 11 达标的清洁能源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建立节能奖励制度,抑制高耗能产品的过快消费,促进企业向节能方向转变。三是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重点节能项目,金融机构应在对节能项目标准审查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技术工艺改造,促进整体节能工作的开展。

3、积极推进体制转型。锰矿城市转型的基础是产业转型,而实现产业转型必须依靠体制转型。体制障碍是制约秀山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锰矿分割,城市功能与主体企业功能混同,阻碍着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力争在制度创新上取得明显进展,为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消除矿业城市转型中存在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必须把政府机构改革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赋予地方政府在调控区域经济方面的更大权限和责任,使政府职能逐步退出微观经济领域,更多地转向为经济发展提供软硬环境,为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为可持续发展协调内外关系;坚持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与理顺中央、地方、主体企业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条块一体、联合发展、共同受益的新体制,变体制优势为整体优势。

4、规划建设好工业园区。秀山工业园区是秀山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武陵之心”,创建“边城示范”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县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加大招商的力度,扩大招商的范围,每年保证有20亿元以上的项目投资入园应是首当其冲的事情。笔者认为,目前应抓好以下几点:一要明确招商的重点,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形成招商引资的联动效应;二要把吸引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科技 化器,吸引留学生创业、高新技术人才以及大公司的分支机构入园作为招商引资平台的重要内容;三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入园企业的及项目的跟踪调查,推动大12 项目、好项目入园;四要强化与相关园区的招商优势的对比研究,努力提高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5、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个成本高、时间长的过程,需要政府进行长期的财政支持。如果没有政府财政的支持,而仅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必将导致“产业转型后遗症”,如企业资产流失、人员失业、产业空虚化等。但是,政府的财政毕竟有限,仅靠政府的财政支付是难以支持产业转型的全部费用的。这就需要政府从多方筹集资金,最重要的是要在资源开发和加工的过程中,从对相关企业征收的资源税和增值税中提留一部分作为产业转型的基金。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吸引投资者将资金投入相关产业,如鼓励投资者新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等。这样既降低了政府的负担,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静.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进展文献述评[J].商业时代,2011(8). [2] 张泽洲.深度挖掘资源 培育支柱产业 建立长效机制——秀山县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路径思考[J].重庆行政,2010(6)

[3] 鲁昕. 资源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在“第五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理论组的发言[J].辽宁经济,2004(4)

[4] 向涛.把秀山建成渝湘黔交汇地区经济高地和重庆中等城市的思考[J]. 重庆行政,2003(4). [5] 杨继昌.重庆市秀山县铁合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J].中国锰业,2005(8).

作者简介:江平,女,重庆秀山人,重庆市秀山县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

13 社会学、区域经济。

1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销售工作承诺书范文下一篇: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