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的思考

2022-09-18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他们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 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探究性教学要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问题性,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 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宿;第二, 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第三, 开放性, 开放性体现在目标的开放性、过程的开放性和评价的开放性。探究性教学特点:注重让学生获得自主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体验, 重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享与合作、重视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1 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的实践中, 关于探究性教学还存在着诸多误区, 关键是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时, 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性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 但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 它对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问题设计不当

在探究性教学中, 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应切合学生的实际。但是, 有些探究性教学由于问题设计不当,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问题过于简单和过于复杂。过于简单, 则缺乏思维含量。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 不深入解读教材, 课堂教学随意, 抓不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凡是问题便让学生讨论探究, 使学生的探究陷入误区。过于复杂, 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 过高估计学生已有水平, 人为设计难题, 使学生不知所措。

(2) 问题跨度过大, 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但是, 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一以贯之的主线, 难易深浅无序、无度, 问题之间缺少内在的衔接, 跨度大, 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较大的距离, 以致学生不能围绕中心逐步深入地探究并生成新的认知。

(3) 提出问题的时机不当。问题的提出可以是老师, 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由于设计的问题一般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提出问题后, 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1.2 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师为了开展“探究性教学”想方设法地压缩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目的在于“热热闹闹”地进行讨论探究, 甚至呈现学生自由有余而约束不足, 课堂纪律涣散的现象。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探究性教学根本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不能燃起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究的兴趣。

1.3 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许多探究性教学中, 教师自始至终都处于旁观者的地位, 而相应的教学评价也步入了重自主、轻指导的误区。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探究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评价也是探究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在探究性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可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更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现有的探究性教学一般有三种结束的方法:一种是探究课自然而然结束, 没有任何评价, 大好的教育契机被浪费掉了;一种是探究结束后, 学生两眼巴巴地望着老师, 希望捞个好评价, 评价成了教师手中控制学生的工具, 学生应有的生机与动力不但没有被激发出来, 反而日渐销蚀, 这两种评价倾向应当被摒弃是少有疑义的;还有一种评价就是:课堂中一片掌声, 你对, 我对, 全都对, 只有正确, 没有不足。正如一味批评一样, 一味表扬也是不足取的, 因为这种泛泛的、缺乏真情的评价第一次可能会让学生怦然心动, 久而久之其激励效果会大打折扣。

2 探究性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问题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跟问题相关的情境过程,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提出问题, 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给思维以定向, 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活动, 思维才能更加活跃, 主动地位才能得到体现。成功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目的性、适应性、生动性。

2.2 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由于探究性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新的理解。因此, 相应的教学过程就应呈现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不应只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而应主动介入。

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介入时机非常重要, 如果介入过早或方式不当就可能打破业已形成的探究氛围;如果介入过晚, 则有可能使探究活动因缺乏指导而没有效果。教师的介入时机一般在探究之前或探究之中, 探究之前的介入主要依赖于教学设计, 探究过程中的介入则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探究课题的整体把握。

2.3 教学评价应过程化

探究型教学方法评价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与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师应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允许他们按各自的思维方式得到不同的结论, 不追求结论的唯一性和标准化。因此过程化评价就显得格外重要。探究性教学评价要求教师遵循发展性, 过程性, 开放性, 激励性评价原则, 注重评价的导向, 反馈和调节作用。从评价的内容来看, 重点应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 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探究本质的把握, 对探究问题解决的方式与途径等方面, 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

3 提高教师探究性教学能力的方法

3.1 更新教育观念

有先进的教育观念, 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 有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 才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新时代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 要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出发进行探究教育。

3.2 创设有利于教师提高探究性教学能力的氛围

教师探究性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赖于学校、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等共同创造一种氛围, 这种氛围是学校领导倡导探究性学习, 给教师施展探究性教学的空间, 家长、社会认同探究性学习, 给探究性教学的以大力支持, 给教师相应的指导和及时培训。

3.3 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探究性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 并不是万能的。探究性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等多方面的原因, 开展探究性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因认识上的片面性而对传统教学一概否定, 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探究的量, 忽视探究的质, 使探究过程形式化、模式化、表面化。再比如因教师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和设计、组织探究活动的能力, 机械模仿, 抓不住问题的实质, 不能指导学生探究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富于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盲目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 结果只能是浪费时间, 降低教学质量。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既承认探究性教学的突出优点, 同时还要注意克服探究性教学的弊端, 既要倡导探究性教学, 同时也要继承传统教学中许多成功的做法, 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相互结合, 优势互补, 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摘要:本文探讨了探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和特点, 指出探究性教学中存在问题设计不当、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不当等问题, 并讨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问题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颞肌贴敷并颅内外血管吻合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下一篇:关于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