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自上个世纪中叶开始,音乐教育心理学成为音乐教育中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开始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得到很多人的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 篇1:

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小学音乐欣赏之方法

[摘要]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都发挥了独特的基础性作用。音乐教育心理学已经成为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小学生进行更好的音乐教育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生;心理学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从6、7岁至11、12岁,也就相当于学龄初期的阶段。小学生在个性倾向个性特点等方面都有很明显发展特点。首先是儿童在个性倾向上,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小学生也不例外,由于气质的天赋性和稳定性,每一个人的气质类型都不一样。

认知过程从不随意性、不自觉性转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感知觉在迅速发展,研究表明:他们的听觉已经有较高的水平;注意的发展,随意主义逐渐发展完善起来;记忆的发展,有意识记忆逐渐增强;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需要是个体活动的根本源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某项活动,从而满足其需要、达到其目标的内部动力。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一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格,即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成分。

人的情感意志在不断发展,情感内容不断扩大丰富,社会感情不断增加。学前儿童是非常善于表达感情的,他们也有丰富的表情,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面部的表情全部表达出来。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是自己处于平静的情绪之中。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不断的发展,意志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发展起来。按教师提出的预定目的,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的能力逐渐提高。但自控能力弱,容易受到干扰。这一时期的孩子还比较任性,尤其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的。个性逐渐得以发展,小学生由于已经开始上学,通过和同学的接触,上课听老师讲课,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之中,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地发展起来。自我评价内容也有所转化,不仅会从外表外在进行评价,更加注重个性和内在的评价。自我评判也具有批判性,不像之前只知道评价自己的优点,到了小学阶段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音乐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如音乐的感觉知觉、音乐的想象力、音乐的记忆、音乐的情感反应以及音乐的表现力。

二、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特征

根据舒特-戴森(Shuter-Dyson)、加布里埃尔(Gabriel)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归纳的表格。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从6、7岁至11、12岁,已经可以在歌唱方面较为准确地掌握,并了解和声,建立起对和声的喜爱和认识。并且可以分辨出音乐是否优美动听。明白音乐有调性的好听。从10岁前就可以显露出来音乐的天赋。所以说,早教是十分重要的,重视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势在必行。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因素有遗传、生长成熟、环境、教育和学习等。遗传因素是指人们从父母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和神经系统特征等,是音乐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音乐感、音乐听觉都受到父母遗传。小学生早期受家庭影响较深,之后受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实践环境逐渐增加。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电影、很多大众的传媒也是重要因素。

通过上述几点我们不难发现,想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教育,我们首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氛围。而且也应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音乐教师的审美能力与教育能力。与此同时在客观条件都达到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地使学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首先从音乐技能的学习过程来看,总共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包含定向阶段、分解阶段、整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我本科是学习声乐专业的,用学声乐方面讲就是首先要形成定向的阶段,要知道如何用气,使得声音松弛,之后要学会如何发声,然后再从简单的短小的歌曲入手,逐渐学习难度稍微大一些的歌曲。日积月累,自己学习声乐就会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动化的阶段,每次只要唱歌时都知道自己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

学生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素质之后,教师也应该有相应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加使得教学相长。首先音乐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理想,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师德问题。教师必须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他所教的学生有深厚的感情,要爱,这是一种深沉的理性的爱。音乐教育更加要求教育者要有热爱音乐的心和热爱学生的理念。因为有人认为音乐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生命感染生命的伟大的事业。要求教师有现代的教育观,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以及铃木的教学法。铃木的教学法才能教育思想内容包括: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用音乐可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性格,培养孩子好的人格。人类是环境之子,人和孩子都可以培养成为有高度才能的人。他还认为,掌握某个领域很高超的人,同样的能够在其他的领域达到相同的高度。兴趣是能力的源泉,是孩子在游戏的快乐中开始,在游戏的快乐中引向正轨。他还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充分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

而且我个人也十分喜欢奥尔夫教学法,因为奥尔夫教学法有自身的独特性,不像之前教育的死板,而是更具有创造力,具有活力的教学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奥尔夫教学法有其灵活性,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没有具体的教材,也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所以说奥尔夫教学更加的灵活,适合于任何年龄的人群。而且可以本土化,适合各国的教学。由于奥尔夫乐器十分简单,好入手,更便于大家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同时音乐教学也更加新鲜,没有重复的课程。对于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奥尔夫的方法更好地进行教学。奥尔夫有开放性,没有条条框框、不封闭、不排他的。是逐步发展的、逐步丰富的,永远没有终结。奥尔夫教学有艺术性,也就是要求教师从教学到表演哪怕是很简单的事情都要体现艺术的价值。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年龄及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让学生更加喜欢上音乐课。综上所述,想要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必须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也要学会如何很好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王洪生.音乐教育心理学浅淡[J].中国音乐教育,1994(06):30-31.

[2]周陶陶.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技,2014(07):227.

[3]孟鑫.奥尔夫教学法和新音乐课程标准共性的解析[J].乐府新声,2015(02):218-220.

[4]卞莉莉.浅论音乐教育心理学[J].戏剧之家,2010(05):59.

[5]刘颖.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3(12):373.

[6]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7]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邢晓萌)

作者:钱静

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 篇2: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自上个世纪中叶开始,音乐教育心理学成为音乐教育中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开始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得到很多人的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那么,什么是音乐教育心理学呢·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和分析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和学的心理活动的学科。它是一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对教音乐与学音乐的心理和大脑反应的学科。其对受教育者的品质形成的影响和作用做出了心理分析,为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正如赵送光老师在主编的《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所说:“它是音乐教育学和音乐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既汲取了与音乐学相关的诸学科的丰硕研究成果,又受到教育学与心理学深入发展的影响,并在学科的构建中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使之既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又有相应的独立品格。”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和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音乐教育心理学知识,把握了解学生在心理上的规律和发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很大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的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发展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断贯穿这一理念和思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前提是知道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的方法作为指导,这样教师才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下面我谈谈几种以音乐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通常根据年龄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教师要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心理特征等方面有所了解,掌握施教的分寸,以使教学活动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玩是他们的主要特点,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吸引注意力,以音乐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激起学生形体动作的反应,在肢体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流动,这也是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活动,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生。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都把律动教学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比如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倡的体态律动的教学法,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体态的律动把内心听觉和肌肉感觉记忆结合在一起,体态律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必须使用新鲜的、有趣的和审美上令人满足的音乐,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动起来,体验音乐流动的美。

二、情感的体验,内在的乐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抓住体验是关键。学生心灵的陶冶和审美观的确立,必须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丰富的审美经验积累为前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听觉是学生探索音乐的手段。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抓住“听”这个重点,学会倾听,亲身体验,使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这也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强调的培养学生内在的乐感。例如:我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上,让学生们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在欣赏前我引导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体验音乐带来的感受。有一个小朋友听了一会儿就躺在了地上,对此我并没有立刻叫起他。音乐结束后,他站起来说:“听这段音乐我好像快要睡着了。”我并没有批评他刚才的举动,他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感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感受体验最重要,我表扬了他。这就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更多的是大胆地用具体的动作把感受表现出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感觉,更多的是枯燥的机械的技能训练,结果是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慢慢地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殆尽。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正是因为音乐不具象性,使得我们更加注意培养学生具有音乐感的耳朵,这对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音乐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创造教学法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人跨进艺术殿堂的敲门砖。比如,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一些特别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在探究中发掘创造力,发掘创造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发掘者,要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发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发展。要摆脱以教知识技能为主的传统教育,转入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新知识为主的现代教育。比如,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在探究声音的过程中总结,老师更多的是引导补充,多给学生鼓励,重视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性创造思维,使学生充分沉浸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教师去思考,去研究,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我们研究、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这门学科,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达尔克罗兹所强调的音乐课最重要的是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这不仅仅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更是儿童本能的需要。相信有了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会更加生动、活泼,音乐课堂一定会硕果累累、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2]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7.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作者:陈磊

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 篇3:

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小学音乐欣赏之方法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音乐感知以及创造能力为目标,抓住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关键期,给予教学指导,让其感知音乐带来的美感。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落实,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更加科学系统化,以音乐教学心理学理论观点为基础,在其视野下,展现小学音乐欣赏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如何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发挥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从阶段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学;欣赏;现状;方法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落实到我国各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的理念。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技能,激活小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爱好。小学音乐课程也在全面探索创新,以教育心理学为学科理论基础,利用合理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兴趣,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理解音乐所传输的情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有意设定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创造力和思维想象力,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我国小学生音乐欣赏发展的现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还能通过音乐视野的扩大来陶冶自身的情操,这对小学生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其实,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音乐教育也可以说是欣赏教育。同时,多项数据也表明,在小学期间,接受良好音乐教育的学生,其学习和实践等方面的能力也会比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应该是怀着一颗美好、感恩的心。在我国,大多数小学生音乐欣赏课堂却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音乐器材缺乏、音乐教师水平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小学音乐欣赏的要求。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二、运用音乐心理学知识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

小学音乐欣赏水平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遗传、生长因素,又有环境、教育和学习原因,总体来讲,遗传因素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改变的,特别是对音乐的感觉、喜爱程度等;环境因素则指的是周围音乐环境,例如身边有很多喜爱音乐的朋友,自身也会受到环境影响。除了这些,当前电视、电脑、手机、广播等方式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了解影响小学音乐欣赏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水平,还能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

(一)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氛围

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音乐欣赏方法,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和氛围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明显的就是,一个音乐环境非常好的学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就有很多优势,可以学到更专业的音乐知识。学校要定期对音乐老师进行培训,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教育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相关音乐技能。例如在欣赏《天鹅湖》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并讲述天鹅湖的创作背景、背后的感人故事,使学生在充满想象力的环境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美,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潜移默化的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学生具备欣赏音乐的素质后,教师的心理品质也是非常关键的,毕竟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高尚性,不仅要热爱祖国、教育事业,还要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作为音乐教师,更要有爱音乐和爱学生的情怀,因为音乐教育是爱的教育,可以教会学生在音乐里感受爱。音乐教师还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适应当前现代化的教学观,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最后,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和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音乐感兴趣,学生才愿意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如果学生不感兴趣,那么音乐再美好,他也不愿意欣赏。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奖励、鼓励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三)采用奥尔夫教学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科学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时,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视野下,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同于其它死板的教育方式,奥尔夫教学方法相对较为独特,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更具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參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奥尔夫教学方法既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具体的课程教材,还不会对学生的年龄有所限制,适应性更强。除此之外,奥尔夫教学方法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在融入地区的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本土化,能很好地适应各国音乐教育。要想在音乐欣赏课程上应用奥夫尔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奥夫尔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极高,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来限制,是非常自由的。使用奥尔夫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欣赏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拥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三、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欣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促进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然而,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框架下,培养小学的欣赏能力,这才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磊.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2013(07).

[2]高鸿业.浅谈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儿童音乐[J].山东教育论坛,2016(03).

作者:马菁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情境教学妇产科论文下一篇:信息化企业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