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视域下初中化学论文

2022-04-1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有效教学视域下初中化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学科教师纷纷将视野投放其中,以求通过课上课下两个阵地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应多措并举,以提高其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视域下初中化学论文 篇1:

全面深入 强化认知

摘 要:深度教学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新概念.相较于传统教学,因深度教学有着更深层次的目标以及更充分的教学准备,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学习成绩方面有着更突出的作用.当然,无论是对教学方式的改革或是对教学理念的革新,最核心部分仍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方能将学生引领至深度学习的境域,继而切实他们的学习核心素养.通过具体论述促进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深度学习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实验;深度教学;初中化学

作者简介:贺玲(1976.2-),女,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師,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无论科技或行业,社会中的诸多事物均始终保持着不断发展的态势.而正是基于科技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此,若教师仍旧秉持传统教育理念及思路,势必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至于深度教学则是一种既能改变学生学习又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故积极将之引进初中化学,将能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促使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对此,初中化学教师需务必对新教学方法及理念的引进给予高度重视,以此促进化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1 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奠定深度学习基础

为引导学生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展开深度学习,教师除了要做好常规的教学准备外,尚要确保准备的全面性,以此方能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准备工作中吸收更多的知识.

第一,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做好教学准备的第一步自然是要提出明确的深度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才能帮助学生找准学习方向并最终确保深度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可获得理想的效果.至于深度教学目标该如何设计.首要自然是满足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其次便是需结合深度学习本身的特点并始终围绕章节内容.

如针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章节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来设定深度教学的具体目标:一是采取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来找出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二是为促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方法,可通过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别引导;三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不同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四是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辩证来促使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如灵活性、严谨性等.在明确了具体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展开教学,势必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针对性,继而也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

第二,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也是保证深度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不仅如此,学生做好预习也能同时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通过编写预习预案的方式来为学生的预习过程提供指导.与此同时,考虑到初中化学的部分知识点因较为抽象而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可通过制作专门的微课课件来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的难点.当然,对于学生可能遭遇到的困难,教师除了要进行预判外,也需采取额外的手段去加以搜集或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讨,以此让学生的预习质量得到提升并促使学生能可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对更深层次问题的钻研之上.

2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深度思考.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先决条件当是本身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的首要之务亦当集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上,唯有如此方能促使学生将所有精力投放到课堂并展开深入的探究及思考.

如针对“防火与灭火”的教学过程,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便可将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引进教学,如新闻报道在某市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该火灾导致了多人遇难及受伤的严重后果.而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现场存放了大量的易燃材料(如聚氨酯泡沫、尼龙网等),这些易燃物被随意堆积在了事故现场,当施工人员现场施工时,因操作违规最终引发了该事故.对此以上事件,教师可顺势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何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会导致火灾?”、“对于以上所提事物引发的火灾,消防员应当采取怎样的灭火措施以及需要哪些灭火设备”、“若你身处火灾现场会如何自救?”通过思索以上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对实际生活的巨大帮助,且因学习能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陡然上升,继而可在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保证理想的教学成效.

二是利用思维导图,促进知识深度整合.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后,为保证学习效果能得以延续,则需教师事后再针对学生所学来加以整合,以此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的长时间记忆.对此,为促进上述目标的顺利达成,初中化学教师可采取思维导图的方法,以立体的画面来归纳并呈现学生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基于初中化学中的部分知识本身还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故思维导图的引进还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并切实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

如在进行了“认知化学变化”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便可采取思维导图,将此章节囊括的内容(如“化学方程式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等重点内容)整理成图像形式,一来便于学生认读,二来将能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予以清晰呈现,继而在提升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深度学习.

3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结合上文不难得知,要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取得成效,需同时注重以下几方面,分别为知识的传授、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解决具体的问题.这便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设计化学问题,如此方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化学深度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便是解决实际问题.对此,教师亦可结合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将化学知识问题化,如此一来,因问题与知识之间的深度关联,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学习到相关知识,继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

如在教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时,教师便可将问题与现实的奥运会相结合.如奥运会的火炬为何能保持长时间燃烧?为何在火炬外层会有众多的小孔分布?在奥运会的闭幕式中,火炬是怎样熄灭的?通过知识与问题的联系,学生对章节知识的学习深度也将更加深入.当然,除了提出相关问题外,问题的具体设计也需遵循相应的主线,以此方能避免问题偏离主体.如针对“酸碱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教师可将情景设置在某化工厂.具体的事件则可围绕常见的污染,如“污水中的酸与碱各自有何性质?”、“对于污水中的碱,工作人员是如何用酸来进行中和的?”对于上述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解答同时必将感受到学习对生活的巨大帮助,继而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学习深度.

4 采取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

学生均是独立个体,不同个体势必会存在不同性质,加之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势必会存在些许的差异,故在接受知识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对此,教师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亦需呈现出难易不等的态势,以此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习并共同完成深度学习.

如在研究化学性质时,教师便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而后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并要求其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验证.当然,问题既是针对不同知识接受能力的学习,自然也需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如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在实验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而对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则需适当提高要求,如要求其说出化学物质是如何进行反应的?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探索更深入的问题,如此将问题分层次地提出,将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后续深度学习的展开奠定牢固基础.

5 营造良好的实验情境,训练学生操作能力

实验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才能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清晰、牢固.初中化学教材里有很多实验,有的实验需要教师亲自示范或是通过视频播放实验演示过程,这类实验通常有一定危险性;但有的实验就很适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这类实验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和支持,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亲身感受实验过程,深化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師应注重实验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有效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引导知识深入迁移,强化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先学习和了解到特定知识、技能与方法,进而形成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就展现为把这些已有知识经验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里,来得以学习、深化与扩展,进而获得更多新知识.而概括为迁移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利用借助抽象、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找出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有效概括课堂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轻松掌握书本中的化学概念与原理.

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实验,学习化学主要从观察开始,不过学生所获得的丰富感性材料与经验里,有本质属性的材料,也存在着非本质属性的材料,尤其是非本质属性的材料处于明显地位时,学生则无法顺利地了解事物本质与变化规律.需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所获取的感性材料与经验,撇开其中的一些次要的、关系不大的要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事物本质,获得重要知识点,找出知识间存在的变化规律,方可得出新的结论,顺利实现知识点的迁移,达到初中化学实验深度教学的目标.

总之,初中化学需务必致力于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要切实达成以上目标,关键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及理念予以改革.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将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此方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继而在发展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同时亦让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更好地培养.

参考文献:

[1] 江昌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深度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0):41-42.

[2] 韩敏.“深度学习”观映照下的初中化学深度教学的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6):89-90.

[3] 叶成杰.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评《数字化实验与中学化学教学深度融合》[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23):97.

[4] 王阳阳.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贺玲

有效教学视域下初中化学论文 篇2: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开展方法探究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学科教师纷纷将视野投放其中,以求通过课上课下两个阵地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应多措并举,以提高其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时间,而核心素养是现代素质教育思想下的教育目标之一,教师要想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情况下,培养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实力和品格,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下教学三方面,分别渗透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

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1.深化教材分析,展开层次化教学

化学课本是化学教学的根基,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从课本开始发展和设计,所以要想在化学课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通过分析整理,展开层次化地教学模式,利用提前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由简入难地学习课程内容,从而充分掌握化学的课本知识,打好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

比如在学习“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这节课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燃烧反应,虽然燃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化学和生活看似息息相关,其实也存在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需要学生去了解和认识。因此我就设置了几个具有难度差的问题,如下:

第一,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燃烧的现象一般有何特征?

第二,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在哪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燃烧?

第三,分析火柴头、蜡烛、木材、煤炭这些可燃物中最容易被点燃的是什么?“点燃”这个词又意味着什么?

第四,为何在高温干燥的季节,即使没有点燃,也可能会发生森林火灾呢?

通过这四个问题,将学习内容分成了四個层次,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从物质可燃性开始研究,总结燃烧的现象特点,探索燃烧的必须条件,分析“点燃”在燃烧中的意义,以及了解实践生活中燃烧知识的应用。从基础到深化,让学生逐层递进的掌握课本的知识。

2.构建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理解力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是根基,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除了分层教学法,教师还应该学会运用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深度理解,让学生对化学课本的掌握更进一步。

比如在学习“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这一节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且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因此我就设立了一个生活情境,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溶解知识的应用。首先我在上课的时候拿一件又脏又旧的衣服,然后和学生说:“同学们,大家都来看一眼,这件衣服很脏,现在老师需要将它清洗,已知污渍的成分主要有氯化钠、食用油、碘等,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来清洗呢?”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就会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通过分析污渍成分在各种液体当中的溶解性质,而得出最后的清洗步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受到情境的感染,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习的效果更好。

3.组织课堂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积极组织课堂活动,成为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在课堂活动当中,可以通过辩论、表演、模拟演示、小实验、手工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当中,通过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完成活动的任务,或者达到实验的目的,以此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学习“环境污染的防治”这节课时,我就组织学生展开课上调查的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五人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并且记录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及其主要来源,学生在讨论之后,将记录内容整理为表格形式。接下来,就需要学生通过所学化学知识,探究实验室中安全处理污染物质的方式,并且写下其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最后,由每个小组选取一到两名同学上台讲解本组的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案,通过小组之间的对比,让学生互相弥补和促进。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对于化学的喜好,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1.提高学生安全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来说,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操作,都要按照标准和规则执行,形成严格的实验室行为习惯和操作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此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在设计实验或者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既要保护自己,又不能伤害他人,更不能产生环境污染的现象。

比如在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当中,以高锰酸钾加热而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为原理,通过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在此实验当中,学生首先就要学会正确使用所有化学装置的方法,尤其像酒精灯这种容易造成火灾的化学器材,需要学生谨慎使用;其次就要学生注意化学试剂和药品的使用,在该实验中,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在取用试剂的过程中,必须要避免皮肤沾染,更不能闻和品尝;最后则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实验的标准,在完成试验后得当处理化学废料,切记不能将其直接倒入下水道,造成不可预估的危险和损失。

2.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化学实验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实验,那就可以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拥有当今社会必不可缺的一项能力。

比如在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我就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以三人为最佳。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研究实验的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其次每个小组按照各自的实验方案,来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器材和试剂等内容;接下来三人就可以开始实验,分别负责实验器材的组装、化学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记录以及实验结果的验证;在完成实验之后,学生还可以开展对比实验,通过改变试剂、试剂用量等条件,来观察几个反应现象的差别,总结不同的实验结果,由此分析其中的原因。

3.组织开放式实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实验结果,而不注重实验过程,教师通常都是严格按照课本要求,并且在自己的演示之下,让学生来重复和模拟实验,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一项作业,观察到了实验现象,至于是通过如何的思考过程,得到这样的实验步骤,学生就一概不知,完全没有掌握这个实验背后的原理和本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就要开放实验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实验原理,剖析实验原理的可行性,并且通过主动尝试,来探索实验的结果,以此鍛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进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过程中,一般都是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但是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知道镁、铁、铝等金属也可以制成氢气,由此就引起他们的思考,为何实验室不用这三种材料呢?为了探究这其中的缘由,我便让学生展开开放实验。学生分别选取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铁片以及铝片与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由于是探究实验,所以我要求学生用量较少,只要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即可。在实验完成之后,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便得出结论:镁与稀硫酸的反应过于激烈,不利于氢气的收集;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太慢,也不利于氢气收集;而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而结实的氧化铝薄膜,阻碍反应继续;所以在实验室中我们一般不选用这三种金属来制取氢气,而是选用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速率较为适中,且能持续不断产生氢气的锌粒。学生通过这样的研究就会发现,并不是化学反应方程式成立,就可以用来作为实验原理的,必须要考虑到它的价格、反应速率、污染情况、危险状况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课下实践

1.设计具有研究意义的课后作业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安排的课后作业一般都是一些习题类型的内容,给学生增加了学习压力,还会造成学生对化学的厌倦感。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就应该设计具有研究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能够自己深入研究和探索,对化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了“粗盐的初步提纯”之后,我就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家庭作业——制作一个过滤漏斗。学生可以利用500毫升的可乐瓶,将瓶盖去掉之后捆两层过滤纱布,然后就可以填充细沙、粗砂、石子、鹅卵石等过滤物,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列,再加入清水清洗砂石;最后则可以利用雨天收集的雨水或者洗过菜的脏水来进行过滤实验,查看过滤之后水是否干净了,如果没有,研究其失败的原因;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将这些水用来冲马桶,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

2.开展具有探索意义的课外活动

除了课后作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来完成一些教室里完成不了的任务,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感。

比如在学习了“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环保意识,我就设计了一项课外活动——电子垃圾手工艺术展。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众多,更新换代的频率也非常之快,而淘汰的旧设备,就变成了一些电子垃圾,如果随意乱扔,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我要求学生将家中所有废旧手机等电子设备收集起来,如果有部分器件还能使用,比如手机电池,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制作一些像“小闹钟”“小手电”之类的手工品;而剩余的废旧材料,则可以制作成具有环保概念的艺术品,通过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将自己完成的手工品或艺术品记录下来,分享到校园网络之中,提醒大家注意环保。最后在活动完成之后,学生还需要把这些电子废品投放到相应的垃圾站中处理。

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广大化学教师应注重对其规律的探究,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剑辉.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对策[J].计算机教学,2017(26).

[2]时衍琴.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教育,2017(10).

[3]雷光荣.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J].科学教育,2017(5).

[4]周才萍.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J].中学化学,2018(4).

编辑 杜元元

作者:黄艳

有效教学视域下初中化学论文 篇3: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 实验是教授化学知识、训练能力、培养习惯、形成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多数量的实验案例,促进实验能力有效提升。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教学形式,注重讲解实验每个细节,忽视了个体实验学习主动性,课堂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具备创新能力。 由于农村相对落后,因此初中化学实验的开展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重视有效性,注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发展自身实验综合能力。

关键词: 农村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农村化学教师受限于条件很难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无法激发课堂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下面,笔者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出发,探讨提升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演示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中学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首先,农村中学化学老师演示实验积极性不强。由于升学的压力,为了追赶进度,一些耗时的演示实验教师选择不做,也有时候由于学生基础差,课堂纪律不好或教师准备工作不到位等诸多原因,教师也会选择不做实验.让学生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等.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

其次,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效果不理想。部分教师课程教学思想落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化学教师为避免差错,演示实验也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有效落实.甚至实验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需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何?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都不清楚.演示实验受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形成了定向学习思维,在化学实验课堂中紧紧跟随教师的步伐,记录教师讲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相关化学知识,致使化学实验课堂单纯地由教师唱独角戏,缺乏课堂乐趣。

第三,农村中学实验仪器不足。有些学校化学教师想做演示实验,但农村中学资金问题,或上级安全检查问题都会影响购买实验用品,造成实验药品和仪器不足,化学演示实验不能正常进行,更谈不上学生分组实验了,长此下去,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有效的改进措施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经历过小学阶段后,农村初中生初步有了学习习惯,化学教师要注重培养良好实验习惯。农村实验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忽视了自主学习积极性,习惯培养也不够具体,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学生普遍认为实验课前无须预习,或者粗略看一遍教材,这样预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预习、实验、总结归纳好习惯,提升化学实验水平。

很多时候,农村初中生并没有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习惯培养,降低了授课质量。化学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讲解一些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科技等领域运用和发展事实,以实验来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引导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讲解“铁”知识点时,解决铁生锈原因前,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来思考铁生锈的现象,如,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会生锈、表面喷漆后不会生锈、干燥铁制品不生锈等等,结合现象讨论、推导得到:铁制品生锈是与空气中氧所化合;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现象及讨论,学生根据结论来设计实验,验证推论是否正确。这一过程大大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以实验来促进对化学知识思考,取得了良好课堂教学效果。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通过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来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2.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制作化学仪器,做到化学仪器“生活化”

化学仪器很多都易碎且价格不低,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损坏,对化学实验教学来说,化学仪器是一个很大的消耗品。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仪器的制作,这样利用废品制作出来的化学仪器,不仅能达到相应的实验效果,同时还能重复利用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例如,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将大的可乐瓶从中间剪开,这样瓶子的上半部分进行稍许加工后反向放置就可以形成一个漏斗,而瓶子的下半部分就可以当作容器来盛放液体。再如,学生可以利用吸管等来制作导液管等。但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的安全性问题,以防学生被尖锐物体划伤。同时,在学生制作容器时,教师也要用专业知识教导学生不同材料的容器适合不同的液体,这样学生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溶液的变色实验时,可以采用变魔术的形式来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将试管与烧杯变为水壶和水杯,在水壶中事先放好碳酸钠溶液,在水杯中放入少量的稀盐酸、酚酞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然后在上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将水变为不同饮料的魔术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比如,将水壶中的碳酸钠溶液倒入稀盐酸中,就可以变为“汽水”,倒入酚酞溶液中就可以变为红色的“饮料”,倒在氯化钡中就可以变为乳白色的“饮料”。这样生活化的化学实验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实验更加地贴合实际,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样化学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更加地轻松愉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也能更好地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总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重视理论讲解的同时要关注农村学生学习需求,选择恰當、合理教学方法来开展课堂授课,增强课堂授课趣味性,激发个体化学课堂探究欲望,及时总结化学实验现象,分析推导得到实验结果,有效提升化学实验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海健.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文理导航, 2018.

[2] 朱煜, 张昌义.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J]. 人生十六七, 2018, 000(01Z):P.41-41.

[3] 孙文英, 姚志红, 周建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9, 029(002):32-33.

作者:温旭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矿安全管理计算机信息论文下一篇:会计政策变更与盈余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