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文化误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2022-09-13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它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是培养和熏陶师生德行的手段和策略,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 是学校健康发展的灵魂, 是展示学校形象、水平等的重要途径。对学校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学校全体师生的价值观的体现, 是学校的价值取向表现形式。

一、校园文化的三个误区

(一) 认知误区

首先, 很多学校管理者对校园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 他们所理解的校园文化的着眼点是“园”字, 其所注重的是物质化的外在环境。很多人认为, 假山喷泉、花坛绿草, 赏心悦目;宣传橱窗, 丰富多彩;走廊楼梯, 标语林立;教室布置, 氛围浓郁;校歌校训, 响亮儒雅。这些只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校园文化的物化表现。其次, 在很多学校里往往强调学生要具备怎样的思想意识、行为品质、价值取向, 而忽视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很多教师自身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领导的事情, 与自己并没有任何的交集。这与学校领导在认知上对校园文化的解读有关, 没能把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性和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也与教师的文化素养有密切联系, 现在很多教师的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特别是导向上的要求, 教师自身的问题亟需解决。

(二) 导向误区

首先, 学校管理不能体现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者对校园文化的实施还停留在口号上面。在学校内部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建立了实施方案, 并建立了评估细则, 并没有真正切实的履行, 缺乏整体的设计和综合的管理, 一般处于松散无序甚至闲停的工作状态, 不能正确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其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体现校园文化, 并没有潜移默化地把本校校园文化的价值观与所教授的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的隐形教育意识不强, 教师的师德建设、精神气质、教学风气、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学术探究、创新工作、教学风格等等也不能体现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与教师在学校的实际工作是不能有机结合。

(三) 实施误区

首先, 校园文化设计成了“面子工程”。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设计只停留在校园环境建设上, 甚至有些学校把校园文化设计当成了对外宣传的“形象工程”, 装扮自己的“面子工程”。环境建设讲“档次”、活动开展讲“场面”, 不重视隐性文化, 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校园文化。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不从学校的发展需要出发, 把校园文化设计当成一种自我标榜的“面子工程”, 完全陷入了误区。其次, 校园文化设计成了“墙壁展览”。一些学校把校园精神文化只是解读为校园“文化知识”。为了体现这些“文化知识”, 到处是“墙壁展览”、“墙壁补丁”, 一味地追求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在学校的橱窗里、走廊上、墙壁上、立柱上张贴着各种各样的名言警句、口号标语、古文涩句。孩子们不能全部理解, 只能望文生义、望“墙”兴叹。殊不知, 这样做不但使校园文化设计陷入了“形式化”的误区, 失去它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 校园文化设计追求“标新立异”。审视一些学校的各类制度、各类活动、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都明显地缺少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只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 不是脚踏实际的“挖掘创新”, 只是一味地追求“常改常新”。长此以往, 学校文化必然失去由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文化特色, 最终只能走向浅薄和浮躁, 大概只能留下“文”, 却丝毫起不到“化”的作用了。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策略

(一) 思想上达成统一观念

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得益各个方面的观念协调。在建立、形成和发展中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进的办学理念, 并将其外化到学校的制度和校园环境建设中, 并进而转化为整个学校的共同信念;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教风, 不断探索新理念、方法, 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 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 服务学生;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学校在管理、校风、学风上谆谆善导, 努力打造优良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精神环境, 给孩子、教师一片天地, 也回馈社会, 向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二) 管理上注重人文关怀

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学校管理相融合。“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生长的各种力量, 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学校是全体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 充满了人的价值与意义、交往与实践、情感与体验, 体现着生命的律动。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人的发展、精神的提升。故此, 校园文化在建设方面一定要突出人文性。要依据现代教育规律和教学管理理念, 倡导人文情怀,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制度和行为文化的建设上, 要从师生的“人之本性”出发。学校管理的制度与措施, 要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而制定和实施, 才能被全体师生所接受, 才能在长期共同实施中积淀为文化。

(三) 内涵上追求价值认同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价值观为核心。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师生的风范、气质和精神面貌上。这种精神反应了教师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体现出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情操。学校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培养、提炼、整合的过程,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积淀会形成一些传统的东西。这些传统再经过不断地提炼, 才能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同时, 吸纳了时代的主流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时刻不忘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对学校的价值观的认同, 我们可以从学校规范管理中、日常教育教学中、校园媒体宣传中、校园活动中等各个方面对教师和学生渗透文化价值观念, 弘扬校园文化价值观。

(四) 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校发展之源。学校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在于教师的创造性工作, 它既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方面, 又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另一方面, 学校管理者的创新性工作。它不仅体现了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 还决定了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该以课程为主线, 以大家建设校园文化, 建设大家的校园文化为切入点, 以师生良好的关系为突破口, 注重各个建设细节, 体现独特的校园文化个性。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存在认知、导向、实施误区, 其原因是在观念上未发生转变。只有统一思想观念、注重人文关怀、追求价值认同、体现创新意识, 校园文化才能在特色中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误区,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理衡, 黄莉妃.浅议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建设中学校园文化[J].科教导刊 (上旬刊) .2010年08期。

[2] 吕德锋.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初探[J].甘肃科技纵横.2011年01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怎样让阅读教学彰显语文特色下一篇:谈互动式教学法及其在技师培训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