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基层主官的几点思考

2023-01-06

第一篇:当基层主官的几点思考

基层落实“三转”的几点思考

中央纪委提出的纪检监察机关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新一届中央纪委常委会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跟中央步伐,大力推进“三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三转”在思想领域和工作实践中尚属于一项全新的转变,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三转”中还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能力不足不会转。从目前情况看,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水平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对“三转”精神理解不深,把握不透,没有真正领会“三转”的内涵外延,肯转却不知怎么转。如在转职能上,分不清哪些是职责范围内的,哪些是越权的;在转方式上,执纪监督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习惯用传统手段,满足于老一套,难于找准切入点,难于创新方法,不能真正实现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执法的再执法”的职能定位。

二是环境制约不敢转。虽然中央正强力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但由于这些年来工作形成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同级党委政府在中心工作、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重要工作上,还希望纪检监察机关多挑重担,还是会安排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纪检监察干部从事和分管部分职责外的工作,在目前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共识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光是纪检系统就难于做到内外合力转。

- 1 -

三是身兼数职不好转。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部门、乡镇纪委书记身兼数职,有的具体分管农业工作、综治维稳工作,有的纪检监察干部长期抽调参与其他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作保障,在实转上存在较多困难。

“三转”既是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立足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自我变革。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应积极把握这一重要机遇,认真落实中央要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稳步推进三个转变。

一是从思想上着力解决“万能纪委”的问题。“三转”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要求。过去,由于纪检监察机关过度参与了很多本来是其他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严重分散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精力,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在思想上清醒认识到“三转”是纪检监察工作回归本位的必然要求,认识到本位是加强惩处、落实纪委的监督和问责工作重点,坚持狠抓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惩处,通过治标切实为治本作好准备、赢得时间。

二是从行动上着力解决职能泛化的问题。推进“三转”的出发点就是要厘清纪检监察机关自身业务重点、职责要求,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心任务,更加突出执纪监督问责主业,实现高标准履职。一要突出抓好维护政令畅通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一方面要鼓励探索创新,为锐意改革者撑腰壮胆;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督问责力度,鞭策瞻前顾后、裹足不前、 - 2 -

阻碍改革者。二要突出抓好纠正“四风”工作。以更坚决的态度、更严厉的态势、更有力的举措,加大执纪监督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三要突出抓好案件查办工作。坚持“抓早抓小”、“快查快办”,千方百计拓展案源线索,强化线索初核,在规定时限内查清主要违纪违法事实,按程序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提高腐败问题被揭露几率和违纪案件查办率。

三是从方式上着力解决合力不强的问题。“三转”光是纪检系统转还不行,党委政府也要转,还要有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一要积极向党委汇报沟通,解决内转外不转问题。善于借势借力,积极主动向党委汇报上级关于“三转”的主要精神和具体要求,争取党委政府最大程度的理解与支持,真正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同时要加强与各相关同级部门的沟通,凝聚推进“三转”的思想共识;二要强化对下级纪委的指导,解决明转暗不转的问题。重点督促指导下级纪委调整议事协调机构,坚决把不该管的交给主责部门。纪委书记要加强与下一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强化其“三转”意识;第三要强化宣传引导,解决外部氛围不浓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重点开展对“三转”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本地“三转”工作措施和成效的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 3 -

第二篇: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花溪街道在基层党建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精心设臵了“拓三缘、设三岗、搭三桥”主题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设臵更加合理,党员发挥作用有了平台,基层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中央把今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结合花溪街道党建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几点拙见,不妥之处,诚望批评。

一、抓好基层党建,思想重视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基层工作,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作总是离不开基层”;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和战斗力,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整体战斗力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行各业的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党的基层工作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强调:“必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始终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

众所周知,每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联系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如何,关系党领导和执政的基础是否稳定,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基层战斗堡垒能否发挥正常的作用。

二、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党组织作用的期盼值也越来越高。基层党建工作也不断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都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基层党员整体素质不高,号召力和影响力不够。以花溪街道红光社区为例,全社区有党员135人,其中:男105人,女30人,35岁以下的26人,占19%,35-60岁的55人,占41%,60岁以上的54人,占40%。平均年龄50岁。党员中,大学学历的12人、大专学历的12人、高中39人、初中以下的72人。该社区党员年龄结构明显老化,文化程度偏低,“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无疑降低了为民服务的能力。随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内地人才和劳动力的不断吸引,造成大多“孔雀”东南飞。当前,基层部分党员缺乏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家庭经济状况不如周围群众,有的还在发展的过程中沦落为困难群体,成为被帮扶的对象,在群众中威信不高,表率作用不强,群众号召力和影响力不够;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少数地方基层民主流于形式,村民自治工作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群众公信度不高;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社区党组织党建活动经费紧张,无法组织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部分“两新”企业视效益和利润为生命,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不够,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得不到应有发挥;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无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响当地稳定的一些社会矛盾束手无策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的发挥,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

方式机械单一,群众信服度不够。许多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上比较单一,主要还存在忙于事务,被动服务群众,党员干部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目前,我市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方式主要表现为“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活动,在很多地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拉近了党员干部与老百姓的距离,增进了干群友谊。但部分基层党组织由于调查了解不充分、宣传解释不到位,工作方式不深入,加之少数机关党员干部有“作秀”之嫌,时有网络媒体揭露曝光,增加了老百姓的疑惑和反感情绪。很多没有得到照顾和帮扶的群众对党组织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产生了质疑,甚至由此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隐患。

三、几点对策和思考

针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基层党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满足群众更多的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切实推进基层党内民主,选好配好基层党组织班子 毛主席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并且对使用干部问题提出“五德”用人导向,强调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的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基层党内民主的主要体现就是换届选举,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面对群众,所有的规定、程序、流程都在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下,因此,搞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和党的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频频出招,“公推直选、竞争上岗”都为推进

党内民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去年7月,花溪街道畜牧兽医站支部实行无候选人直接选举支部班子,成功海选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突破了传统选举方式,尊重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大海航行靠舵手”,一套战斗力强,务实团结,勇于拼搏的班子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和党员积极性的调动。选好配好基层党组织班子,要抓好内部和外部两个环节。内部方面就是从提名、初选、预选到正式选举整个流程的把握都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程序、掌握流程、注意每一个环节的民主性、公开性和透明性。外部方面就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切实杜绝拉票贿选、买官许诺、上级打招呼暗示、“宗族”势力干扰等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从而保证党员民主权利能够顺利实施。

(二)全面提升基层党员素质,树立广大党员先锋形象 提升基层党员素质,一是要强化学习培训。各级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及时、不折不扣的传达党中央和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将党中央的各项决议和决定传达到有党组织的每个角落和每名党员。作为党员自身,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学习提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二是要带头遵纪守法。基层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弘扬正气,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三是要带头争创佳绩。机关党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显著成绩;农村党员要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奔小康;社区党员要牢记宗旨,当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和解说员,为一方稳定出谋划策,始终站

在群众的前沿阵地;企业党员要发扬奉献精神精神,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做到身边无事故、无次品,带动周围职工群众做好各项工作,使企业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得到切实保证。

(三)加大反腐力度,严惩党内违纪违法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党要有法规纪律作保障,这是保持党内纯洁,贯彻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党员或党的组织违反党章、党内法规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应该受到相应的党纪处分。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相关法律法规,党员涉及违纪违法的,要严格按照《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理,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养奸,涉嫌犯罪的,还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前,我国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反腐工作已进入“深水区” ,各种“隐性腐败”形式表现出多样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反腐败斗争的过程,就是腐败形式不断多样化和反腐败手段不断完善这样一个拉锯式的对抗过程。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慎独意识和自律精神,自重、自醒、自警、自励,模范地遵纪守法,把党纪国法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的侵蚀,才能经受住严峻考验,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四)保障党内经费,将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党的工作和各项决定能不能够落到实处,党建阵地和必要的活动经费是保障。以花溪街道为例,大多居委会办公阵地没有落实,多数没有公共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两新”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去年社区的党建经费到现在就还没有拨付到位,不利于党组织充分开展活动。真正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有人

理事、有钱办事、有阵地议事、有制度管事,要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抓好阵地规划和设计,建设综合性、开放性党群活动中心,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进程,同时,要确保村居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经费,把村、社区、“两新”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严格落实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动经费和党员干部待遇。

第三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围绕“五基”新要求探索“五化”新路径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黄石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华)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任务。落实完成好这一重要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五个基本”(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建设)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区域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立体化的新路径,使基层党建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严格坚持科学化的要求,牢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格坚持科学化的要求,牢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从科学理论指导的层面看,要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增强主动性、前瞻性、预见性,使基层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从科学方法创新的层面看,既要运用群众路线、统筹兼顾、调查研究、典型引路、先行试点等传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民意调查、统计分析、心理干预等现代科学方法;从科学制度保障的层面看,要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包括落实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建工作责任

1制、组织生活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等,切实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大胆探索区域化的格局,不断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域范围。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这一新要求打破了传统的单位型模式,提出了适应新形势采取区域化党建的新模式。从探索的时机看,应运而生的区域化党建,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空间、更大的领域开展各项工作。从探索的领域看,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范畴涵盖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目的是为了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格局,触及到园区党建、楼宇党建、市场党建、街巷党建等各个层面。从探索的路径看,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迫切要求我们创新领导体系,探索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途径,构建综合服务体系。

积极适应信息化的趋势,着力延伸基层党建工作的服务手段。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是四中全会的突破性要求。长期以来,更多的是采用开大会、发文件等方式,由于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工作效果往往难以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互联网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已成为可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趋势,构建“把支部建在网上”的体制机制。现在党员干部用网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利用网络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已日显迫切。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难题,在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等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可

以在网上建立党支部博客空间、社区论坛、流动党员QQ群等,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过组织生活、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缴纳党费等。

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努力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的良好效果。基层党建需要多元化的举措。从根本上讲,党组织是政治组织,主要的、更多的工作手段是行政命令。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工作成本过高、工作效果不好,必须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去解决行政命令不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始终着眼于基层党建效益最大化,科学利用和整合资源,既保证政治效果又保证经济效率,实现党建工作科学良性发展。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经济“空壳村”难题,不仅仅需要基层党组织定目标、定思路,更重要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从创新机制的角度看,要把市场的灵活机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如合理运用市场化手段,建立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牢固树立立体化的思维,全力做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覆盖。基层党建往往被划分为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等几个方面,这是一种典型的平面型视觉思维结构。它将逐步向立体化发展,成为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多维空间。从“点”的层面看,是跨各个领域而自成体系的工作要点,比如十七大提出的“一个体系、三个机制、四个制度”,它涵盖了基层党建的各个领域。从“线”的层面看,是从中央到基层一条线下来,自上而下、互联互动的工作,它不局限于某一个层级或某一个地区,全国一盘棋、全党一个调。如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等。

从“面”的层面看,是农村、社区、机关等各个领域的党建工作,以及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和党内民主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就需要用多维立体的思维来谋划、设计和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点上工作,要重点研究、重点突破;线上工作要上下联动、步调一致;面上工作,要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努力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织、协调发展的立体化党建工作体系。

第四篇:加强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层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新经济条件下竟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的引进,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生产工艺正在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生产设备也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切实有效地抓好基层班组建设也就成为了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因此,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建设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先进班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管理科学化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基层班组管理工作做几点探讨。

一、人性化管理是加强班组管理的首要前提

管理的人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依照人性来管理班组,就是要以“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取代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始终坚持员工与班组的和谐发展,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向心力,最终创造出高效优质的产品,培育出优质服务的班组文化。

1.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

生产现场的操作工、维修工是班组的核心组成成员,必须充分肯定他们在班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经验和劳动,相信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其次还要及时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及建议,在强化岗位职责的同时,尽可能给予他们最大的工作权限,有效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

2.注重员工潜能的开发

注重员工潜能的开发,是提升个人和班组核心创造力、竞争力的源泉。班组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合理调配使用本班组资源,必须综合考虑班组职工的技术等级、实际操作水平、文化、年龄、设备和环境等因素,合理地搭配和调剂班组结构,将员工进行最优组合,以求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通过把员工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最终使其在班组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同时还要搭建班组成员个人成长平台,制定出针对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鼓励和支持员工学习与业务技能有关的知识,提高整个班组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营造和谐沟通的班组氛围

除班组正式的、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班组的管理者还要积极引导,鼓励自发的、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都必将减少班组成员之间的误解和隔阂,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想方设法增强班组的凝聚力,让班组每位员工都意识到其实彼此都隶属于班组这个同一团队,班组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唯有群策群力地完成了最终共同的目标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后,才可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4.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竞争机制

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竞争机制,不断创新班组考核模式。通过灵活的绩效考核办法,采用技能加点、建议加点、创新加点等多种小组竞赛方式,使班组内部成员之间、各工段之间认识到谁挣点越多,得到的激励就越多,反之挣的点少,得到的就更少,而对于违反规定的还要扣分,从而在整个班组内部形成了一种新的竞争机制,极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班组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班组管理模式进一步得到深化。

二、质量化管理是加强班组管理的重要基础

生产车间的每一项操作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问题,班组质量管理应成为班组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注重引导,提高质量参与意识

通过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学习“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真正理解“我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本工序的质量,而且又会影响下一道乃至影响整个操作工序质量而威胁整个作业项目的安全”,为形成从“向我要质量”转变为“我要质量”的良好作业意识奠定基础。

2.加强合作,树立质量监控意识

除了意识定位外,日常生产中对工序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监控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作业过程、每个作业项目、每个作业动作、每句作业用语,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工序内容,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剖析,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异常情况处理机制的完善,使每个操作人员都能了解自己完成各工序的质量水平高低,进而找到作业关键点,班组长也能全面、理性地了解每个职工不同的特点,根据各关键点的轻重缓急“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攻关,从而显著提高安全监控力度,最终达到提高并巩固执行作业标准的可靠率。

3.开展交流,激发质量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员工共同质量改进计划,班组成员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议,针对日常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搭建一个员工之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其次,要通过持续开展QC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自觉自主地解决身边存问题的自觉性与热情。在巩固、转化QC成果的同时,还要认真整理成果材料积极参加厂内外交流,尽量安排更多的小组参加成果发布会,使之开拓质量改进的思路,共享取得成果的喜悦,在与质量专家和优秀团队进行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荣誉感和进取心。

三、标准化管理是加强班组管理的必要手段

通过以标准化原理为手段,制订符合标准化要求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最终形成班组管理标准化的领导体系和管理手段,从而实现企业班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秩序化,提高班组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实现班组管理的最终目标。

1.加强班组管理的组织领导,实现班组管理体制层次的标准化

基层班组管理工作的综合性、群众性、经常性,决定了它是企业中党、政、工、团的一项共同任务。因此,要充分发挥行政的领导作用,党组织的保证作用,工会的纽带作用和共青团的促进作用,积极完善班组建设体制,建立健全班组管理的组织领导原则和工作制度,即“行政负责、工会协助、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厂部统一规划、车间具体领导、班组自我管理”。进一步明确班组管理工作责任,强化各级组织和各个方面对班组管理工作的综合指导和支持,形成符合标准化要求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层次。

2.夯实班组基础管理工作,实现班组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为强化班组基础管理,必需统

一、规范各种原始记录,认真做好日常生产状况、生产工艺监控记录,为班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切实减轻班组负担。同时应把各个班组建设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设置,保证班组与班组之间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的对称。

3.广泛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实现班组管理民主的标准化

班组民主管理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也是班组长依靠全体成员搞好班组工作的重要形式。在班组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要对班组民主管理的内容、方式等从组织上落实,从制度上保证。一方面通过每天早会、每周班会、每月例会等组织形式,鼓励班组职工参与班组的生产、决策及管理。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和改进和完善职工意见反馈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班组每一名成员都能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四、信息化管理是加强班组管理的有力保障

现如今,那种只知道两眼紧盯机器,技术单一的工人,仅仅停留在手工和经验的工作方式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需要职工能运用科技、信息、知识对企业面临的复杂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创造性的解决企业面临的动态性复杂问题。因此,积极开展班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班组管理需要,保障班组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的重要工具。

班组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色:

1.班组管理过程的即时性

由于采用MIS、ERP等系统的强大功能,完善了数据源头采集,辅之于大量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图像,并通过计算机的网上流转和快速反应,使得信息化班组能够准确及时地核算生产消耗,监控生产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车间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日清日结,达到了班组管理的即时性。

2.班组管理结构的虚拟性

通过在班组内部建立一个内聚性结构,进行计算机网络紧密编织。在班组管理的某些层面实现一定程度的虚拟运作,增加了班组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3.班组管理系统的共享性

通过计算机共享系统,使班组有一定的生产安排和控制主动权,使普通班组成员也能够执行某些需要其它工种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一个工人小组也能够处理异常复杂的过程,使班组管理工作更具连惯性,从而避免了工作失误。

王立雄2006.10.

第五篇:关于基层海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章来源:党办 更新时间:2009年05月26日

近年来,我们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对海事文化建设进 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在海事基本价值观、海事精神、海事形象等方面也作了深入地探讨。虽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工作实践中明显感到,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与企业文化或其他行业相比,海事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且运作缓慢,还不能完全适应海事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基层海事处,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片面性。如何创建具有海事特色的文化,推进海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谈一些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海事文化本质

个人认为海事文化作为海事系统全体职工在长期的海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形成的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核心是精神文化层。即通过海事文化的实践,培育和树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目标理念和海事精神。中层是制度文化层。其内容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和谐密切的干群关系、发挥作用的党团员队伍、良好的职业修养、良好的单位风气等。表层是物质文化层。如单位环境,外在形象等。

二、海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

海事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执法机关,其中心工作是进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人员、技术、设备,没有优秀的海事文化,就不可能有高效优质的管理。海事文化建设对发挥人的积极性,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促进海事事业的改革发展,最终达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凝聚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加强调个人设计与个人价值的观念。一个单位,不同的工作岗位、各有成长经历,各有性格、爱好和追求,要使其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形成合力,长期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就必须要有极强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就要来自于海事精神和海事价值观,使职工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海事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都离不开海事这个集体,愿意与海事同甘共苦、共同命运。

第二、激励和约束功能。海事文化注重研究人的因素,强调尊重人、相信人,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

第三、协调功能。海事文化的形成和深得人心,使海事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可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交流和沟通,使海事各项活动更加协调。第

四、形象塑造功能。优秀的海事文化向社会展示着海事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服务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海事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是海事巨大的无形资产。

第五、引导功能。海事价值观是海事多数人的共识,这种导向功能对多数人来讲是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使职工主动地将自己的行为和海事的要求相对照,使之符合海事的价值观的要求。

第六,调适功能。海事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海事文化建设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培育,关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建设舒适优美的环境以此调节职工的身心,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身心健康和昂扬的精神状况。由此可见海事文化是加强海事队伍建设、确保海事职工思想稳定、凝聚力、奋发有为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海事、推动海事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工程,为传播新时期水上安全管理理念、培育海事精神,以及为实现部海事局提出的建设“三个海事”、实现“三个追求”的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基层海事文化建设现状

一是“应付式”建设,由于对海事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没有认真的考虑,导致文化建设目标上的模糊化,使文化建设指向不明,上级有要求时就热乎一阵子,忙乎一阵子,应付一下,使工作流于形式;

二是“盲从式”建设,不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去分析现状,制定方案,而是舍近求远,一味模仿,照抄照搬,使海事文化建设缺少自己独具的特色;三是“单列式”建设,海事文化贯穿于海事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但有的单位却将其孤立起来,侧重于职工的业余需求,很少围绕海事工作主业来开展,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三冷三热”:上面热、下面冷,领导热、群众冷,党务热、业务冷的现象。文化建设缺乏个性,针对性不强,形式上比较雷同,娱乐性较强,没有从深的层面来挖掘如何规范执法程序,树立海事执法形象、提升海事管理水平、培养海事人共同价值观念和提炼海事精神等内容;

四、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海事文化建设。

一是要在提高认识下功夫。要通过针对性地加强文化建设的知识普及和培训,利用有效载体加强引导和宣扬,进一步总结和挖掘海事精神,广泛宣传,加大培育力度,提高对海事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海事精神渗透到每个干部职工的行动和思想中,成为大家的共识和全体海事人的自觉行为。

二是要在营造优良环境、塑造海事形象上下功夫。海事形象包括物质层面的环境形象和以人为主体的人文形象两个方面。环境形象是有形的、具体的,是海事形象最直接的反映,而人文的形象是无形的、抽象的,是海事形象内在的决定因素。海事形象塑造要真正做到“表里如一”、必须立足于海事的特点,从“外表”和“里层”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外表”塑造:加强‘5S’管理工作,通过环境绿化美化、办政大厅改造、挂牌亮证上岗、增加便民服务项目、开展行风评议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改善职工仪容仪表,促进规范化管理,培养文明的习惯,增加行政相对人和职工的满意度,增强职工的自豪感。

“里层”塑造:一是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为文明服务奠定基础;二是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规范行为,把政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虚心接受群众监督,为文明服务提供保证;三是通过执行规范的反复强化,使正确的职业行为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从根本上提高执法形象。

三是要在提高服务质量、创建海事品牌上下功。应围绕着海事管理、海事执法和为企业服务、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立足于提高服务质量来构建海事品牌。注重把握好几个环节:

一是树立品牌意识。要探索、研究把制度转化为启发人的心智模式,最

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智慧,把实现“使航运更安全,海洋更清洁”的海事管理目标转化为实现职工自身价值,使职工产生发自内心的自律行为,树立起“质量第

一、服务第

一、信誉第一”等海事人精神和观念。要对职工进行规范化教育培养,使职工的仪表、语言、习惯、修养及着装等与所创品牌相一致,形成全员说话做事都从品牌出发的氛围。

二是善于挖掘、培养和宣传。在海事两个文明建设中,我们涌现出的一大批文明单位、执法示范“窗口”、执法标兵和先进典型,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内蓄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应有组织地进行挑选、挖掘,精心策划、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形成自己的品牌。(安庆局 港区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下一篇:打黑除恶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