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书法教学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活动1月26日在南京举行,《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同时正式首发。活动总结交流了“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表彰奖励了2015年中小学“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获奖学生,部署了下一阶段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重点工作。《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

书法教学教育研究论文 篇1:

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与创作

【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先后开办起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持、技术支持,改变了当代书法创作的人才结构,提升了当代书法创作的水平,为当代书法创作建设了新的艺术高地,必将引领当代书法创作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高等书法教育 书法创作 影响

当代中国书法教育,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浙江美术学院创立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开始,到今天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但是真正得到蓬勃发展,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近二十年来,有近一百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书法专业,高等教育层次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均已齐备。没有开设书法专业,但是开设了书法课程的高等院校,那就数不胜数了。

一、当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蓬勃发展的动因

1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是中国文化人永远割舍不了的文化情结。

2 中西文化的冲撞中,中国书法彰显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当代书法展览的持续发展,推动了书法热的持续升温,这为书法人提供了生存土壤,为高等书法教育发展创造了契机和条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新人新作展以及后来的各种单项展、主题展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持续的经久不衰的书法热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人们预言这种热潮会降温。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种书法热潮发展到今天,依然持续升温。仅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截至目前,该市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三十多人,省书协会员一百三十多人,市书协会员近四百人。

中国高等书法教育顺应了这股书法热潮,书法的专业化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九六三年,浙江美术学院创立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二OO一年,中国美术学院正式成立书法系。这是国内高等院校首个独立设置的书法系科。该系坚持研究传统、弘扬传统的道路和『固本培源、借古开今』的方针,强调国学基础,重视文化修养,突出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个性、综合与专精相结合,形成了一条富有学院特色的高等书法教育教学体系。书法系以培养具有较高书法篆刻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一九八五年,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了成人书法专科班,招收学生九十三名,受到了学术界和书法界的广泛关注。一九九一年开始招收硕士生,一九九三年设立博士学位点,一九九八年招收博士后。

二OO三年十一月,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了。这标志着北大第一次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把书法艺术引入其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当中。北大广博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注入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对当代书法发展意义重大。

四川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等一大批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书法专业,为全国书法迷开启了前进的航灯,为在各项展览中左冲右杀的作者建立了加油站,为书法爱好者们进修学习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书法爱好者们在艺术上、学术上的进步。

4 国学的衰微,引起高层的关注和重视,书法成为寻找失落文明和衰微国学的切入口。国家层面的重视,教育部的文件出台,为高等书法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物质的极大满足和思想意识的丰富,也带来了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冲击。传统思想不仅仅是遭遇挑战,甚至可以说被极大地削弱了。而传统文化中精髓的东西,依然需要我们发扬光大。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就成为拯救国学衰微、古典文明失落的重要手段。

二0一一年八月二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见》的文件,要求全国中小学必须开设书法课程。

二O一三年一月十八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书法课的开设、教学过程、评价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在这两个文件的要求下,任务指向中小学,而核心的问题是师资问题。解决师资这个核心问题,根本在于中国高等教育。这两个文件,也就成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政策支撑。

二、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力量起了重要作用。一个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通过届展、中青展、新人新作展览和各种主题展览、专项展览为中国当代书法创作实践提供了成果展示,很多书法人才通过展览脱颖而出,书法艺术市场也逐渐兴盛起来。另一个就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它是时代发展、展览助推应运而生的产物,又是深刻影响、积极推进当代书法创作的重要力量。

(一)中国高等书法教育顺应了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

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是在时代发展中,也是在当代书法创作相对繁荣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是及时地顺应了当代的书法创作的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催生了中国书协所主导的各种展览,催生了书法人才的涌现,催生了书法媒介、书法市场、书法教育、书法学术研究的快速发展。这其中的一部分书法人才,成为高等书法教育工作者。而高等书法教育迅速发展,成为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当前近一百所高等院校开设书法专业或设有书法硕士点、博士点,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书法课程、书法鉴赏课程,成立了大学生书法协会、高等院校教师书法协会。高等教育研究会书法教育研究会、书法研究所、书法研究院,也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了。

(二)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为理论之基础,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中国书法展览客观上推动了当代书法创作的繁荣,但是这种繁荣需要理论的正确引导。回头欣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展览中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其稚嫩、粗糙、简单、低俗等一系列的问题。

每一次展览开幕式后的研讨会,都期待着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理论的、实践的、形式的、内容的、审美的等问题。而在其中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的人物,多半来自于高等院校,或者与高等院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陈振濂、丛文俊、侯开嘉、邱振中、王冬龄、王镛、徐利明、曹宝麟、王岳川等,多次成为全国展览的学术研讨会的学术主持人,并发表诸多廓清创作中的思想、思维、思路、审美、技术等各方面问题的学术文论,切实指导当代书法创作实践。

1 关于继承和创新的分歧,理论上取得一致认识,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高等书法教授们的参与,解决了中国书法界三..十年来喋喋不休的继承和创新的意见分歧。在创作上表现得极端的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统书法作者,死守传统,讲求笔笔有来处,字字有根源;注重功力,重视内容,讲究可读性。现代书法作者,抛弃传统,追求诗情画意,不求源流,只讲究艺术感染力,内容和文字的可识性都居于次要的地位。

站在双方各自立场上的艺术家进行了长期的论争。中国书法重视对古代经典的传承,同时鼓励个性的发挥。用中庸的立场,不偏不倚,持续推进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而不是完全背弃传统,做绘画的附庸。

2 关于碑学和帖学的论争。

清代,扬碑抑帖,在书法创作上,碑派书法大行其道,尊碑形成一种潮流。民国以来,很多书法家都从魏晋碑版中吸取营养。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都在大彰碑学。这种一面倒的声音,势必造成取法帖学的书法家们的内心抗拒和抵触。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碑帖论争就比较激烈了。二OOO年左右,『二王』帖学一度风靡全国主流展览。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一路的行书作品,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一类的小草作品,在全国主流展览中,到处都是。似乎碑派书法有所削弱。近十年来,又有所变化和发展,在碑学和帖学之间,产生了一个新的书法流派,即碑帖融合派。关于碑学和帖学的论争,各自双方的优劣,就更显见了。是坚守各自的理论,并以之指导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还是吸收另一派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7抱残守缺的坚守者,分别称为碑学和帖学的卫道士,兼收并蓄者,成为碑帖融合派。

引领这场论争的,多为中国高等院校的书法理论家。

3 关于书法艺术审美意识的建构。

陈振濂教授的《书法美学》,金学智教授的《书法美学谈》、《中国书法美学》(上、下)等著述建构了当代书法家们的书法艺术审美意识,建构了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构了科学品鉴、评判书法创作的标准。

(三)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书法热潮兴起,当时全国展览中的作品,虽然也是万里挑一的优秀作品,但是在今天看来,是很缺乏技术含量的。几乎就是局限于白纸写黑字。高等书法教育及时地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1 推动当代书法创作精细化发展。

社会书法精英的书法学习往往出于感性和敏悟,作品多失之粗糙、简单。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等高校在书法教育中强调书法学习的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书法训练的精细化程度很高,追求临摹古代经典要做到毫发无遗。这种做法,培养出技艺精湛的书法创作人才。他们的作品出现在全国各种展览中,引发了当代书法创作对技术精度的思考和探求,推动了当代书法创作精细化发展。

2 波普艺术从高等书法教育滥觞,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一种潮流。

一九九三年,全国第五居中青展的几件获奖作品,以染色、做旧等技术手段,获取了评委和观众的青睐。这些作品,出白于广西艺术学院师生之手。而广西艺术学院的老师,又出白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教授们,将西方美术中的波普艺术创作手段借鉴到中国书法创作中,立即引发当代书法创作的大规模响应。波普艺术是一种拼贴画,它改变了人们创作中的工具、材料的单一性取向。这种拼接、拼贴、拼组、拼装技术,不仅仅表现在美术、书法艺术创作中,也被中国当代服装艺术所借鉴和运用。过去几十年,我们的服装多是由一种颜色的布料制作而成。新时期以来,服装制作几乎都有拼接、多种色彩布料的组成。这是一个时代审美的变化,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教授们成为引领时风的高明的裁缝,把书法这件衣服做得华丽而高贵。一是精湛的传统功夫,二是高明的现代技术手法,让所谓的『学院派』书法独领风骚。这种拼接技术,在中国唐代张旭《古诗四帖》中就已经有了。这种拼接和西方波普艺术的拼贴相结合,就在当代书法创作上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十多年来,这种创作手段和方法,让书法家们欲罢不能。

(四)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改变了当代书法创作的人才结构。

高等书法教育几十年来的辛勤耕耘,为当代书坛培养了一大批高学历、高水平的书法人才,大大地改变了当代书法创作人才结构。这些书法人才进入到文联、书协、书画院、高等院校、文化馆、博物院、机关、中小学校、培训机构,等等,逐渐地发挥出高层次书法人才的优势。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有文化、懂技法、有思想、有内涵的书法人才,在慢慢地改变着当代书法创作人才队伍格局。

以宜宾学院书法教育为例,该校学生叶梅、王连富、彭坚、宋晓希、樊琪、尹杨、王昌宇、李琴、杨帆、沈文静、苏毅等十多人先后考取书法硕士研究生。叶梅、宋晓希、樊琪、杨帆等还考取了书法博士。在校生一人成为中国书协会员,三十多人成为四川省书协会员。

以宜宾市书法家协会为例。过去主席团八九名成员,全是政界精英和社会精英。二00六年以后,主席团九名成员中,有两人为高等院校教师。二0一三年以后,有三人为高等院校教师。会员中,过去没有一个书法硕士研究生,现在有六个书法硕士,一个书法博士。在参加四川省书协主办的展览中,宜宾入展、获奖人数在省内排名经常处于第二或者第三。在宜宾入展、获奖作者中,来自于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人数占本地作者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宜宾的省书协会员最近七年来增加了一倍多,在新增长的这一部分省书协会员中,有一半是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高等书法教育为地方书法事业发展提供了支撑,改变了地方书法创作人才队伍的结构。

(五)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提升了当代书法创作的水平和档次。

书法家只管创作而不认真读书,书法家只管自己创作而不潜心思考问题,肯定是有局限的。内容选不好,感觉找不到,必然导致书法创作水平的低劣和庸俗。

中国书协主办的一系列展览赛事,犹如飞机的左翼;而高等院校的书法教育,犹如飞机的右翼。只有左翼的飞机是飞不起来的。展览为书法家提供展示书法创作成果的平台,高等书法教育为书法家提供思想武装和技术支持。两翼的完美结合,才能使书法艺术事业稳步发展。

从中国书协主办的权威展览赛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书法创作的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些展览赛事中获奖入展的作者,接受过高等书法教育的越来越多。由于接受高等书法教育的作者的大量增加,当代书法创作日趋理性,文化色彩更加浓厚。这些作者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追捧,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书法家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六)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必将引领当代书法创作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在各种思潮泛起的过程中,纠正了当代书法创作中某些不良倾向,将来还将继续引领中国书法创作的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代书法创作已经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未来会怎样发展?无论是以文化提升书法的内涵,亦或是书法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深化,中国高等书法教育都最具能力、最具实力、最具竞争力来引领当代书法创作发展的方向。

(七)高等书法教育扩大了当代书法创作交流的渠道,为当代书法创作建设了新的艺术高地。

高等书法教育自身处于高地平台,高等院校之间的书法互动,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交流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当代书法创作活动中的一块新的高地。高等院校里边书法高手的切磋,是书法艺术高端的交流。高等院校之间的书法学术交流,代表着当代书法理论的尖端成果。

三、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同当代书法创作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长期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通过大量的展览和赛事,推动了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和繁荣,推动了当代书法创作热潮,推出了大批书法精英。

中国高等书法教育通过书法学历教育、书法专业培训活动,提升了当代书法创作水平,培养了更多的书法专业人才。

中国书法家协会推动着当代书法创作实践,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推动着书法人才的成长。高等书法教育同当代书法创作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长期的。二者并行发展、交叉影响的良性互动已经形成,高等书法教育必将促进当代书法创作的持续发展。

作者:曾德宏

书法教学教育研究论文 篇2:

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活动在南京举行

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活动1月26日在南京举行,《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同时正式首发。活动总结交流了“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表彰奖励了2015年中小学“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获奖学生,部署了下一阶段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重点工作。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刊物将追踪书法教育动态,指导书法教育、教学改革,引领书法教育研究,推动书法教育发展。(江 教 报道)

书法教学教育研究论文 篇3:

当前学校书法教育状况概说

二十世纪初,有两个因素对书法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废科举兴学校;二是照相、印刷术的发达。前者改变了中国传统上师徒授受的单一教育局面,使书法教育在形式、教育方法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意义上的书法教育由此诞生。后者促进了书法碑帖的大量出版,从而拓宽了书法教育的辐射面。上述二者使书法教育在性质上有了明显的转换,从师徒授受到班级教育,使从接受书法教育者寡到接受书法教育者众成为可能。

书法的发展,全靠书法教育。从教育方式来说,书法教育又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里的书法教育包括大、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以及各书法专业学校的专门书法教育,另外,还有中职学校(中专、中技、农中)的书法教育。而社会教育则是指上述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各种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传统文化逐渐回归,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书法教育上即已基本完成了教学观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转变改革。如从写字到审美,从技法到艺术表现,从秘诀传授到体系化知识结构的推出与能力的培养等。

一、书法教育发展状况的具体审视

1.书法的学历教育稳步发展,而且培养目标各有所重。一部分偏重艺术创作,一部分偏重理论研究,一部分偏重师资培养。

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陆维钊先生等主持招收了第一批书法专业的大学生,八十年代初,由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先生等主持,招收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批研究生。嗣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聊城大学(原聊城师范学院)、鲁迅美院等高校先后开始招收书法研究生。时至今日,大批毕业的书法专业本科、专科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已成为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为当代书坛的繁荣和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贡献。

1994年我国第一个书法博士点在首都师大设立,1995年7月招收了第一届博士生,招生考试中强调国学功底是研究中国书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因而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理论的考察。199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司批准确定了中国美术学院章祖安教授为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并已于当年六月成功招收了三名书法专业博士生。紧随其后华东师大、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也纷纷设立了书法博士点。以上博士点的设立,标志着我国书法专业的高等学历教育已完成了从专科到博士学位的完整体系化建设。这也促使书法成为一门独立于美术、中文等专业外的独立学科。

2.书法教育的专业报刊应运而生。1993年10月《书法教育报》在陕西西安师范学院创办;《书画教育报》同一时间在湖南娄底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今改为湖南娄底学院)创办;《书法教学报》紧随其后由江苏南通教育学院创办;《中国书法教育学刊》于1997年7月在天津创办;另外,诸如《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和《书法》等一些权威性专业报刊也纷纷开辟书法教育栏目。大量刊载有关理论文章和活动情况,上述刊物为书法教育充当了旗手,为书法教育的学术研究、信息交流以及全社会书法学习氛围的营造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书法教育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从而推动了书法教育的发展。

3.书法教育的科研方面有了重大发展,首先,1988年11月16日,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书研会”)在天津成立,自1991年开始,先后举办了多期书法师资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培训书法骨干教师五百余人,他们返回后又分别进行二级和三级师资培训。书研会自成立以来已召开了多次书法教育理论研讨会,并组织专家先后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材》以及《大学生书法教材集成》等教材。抓住书法教材试验这个中心编写了一套大学、中师、中学、小学的系列化书法教材的配套资料,并在全国创立了一大批书法学阶段教育基地和发展了一大批书法实验小学,培养了万余名书法骨干教师。书研会还加强与海外的联系,特别是与华侨的联系。199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了教育委员会,1994年召开了“首届国际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上述团体在培养师资、学科建设、理论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再有,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大等高校也都有高水平的系列书法教材面世,有着较大影响。近年来有关书法教学、书法教育史论等方面的科研论文也经常见诸报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映了书法教育科研方面的初步繁荣。

二、小、中、大学阶段的学校书法教育概况

下面就以小、中、大学阶段的学校书法教育的问题作简要的剖析:

(一)小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书法教育是基础。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可塑造的阶段,这一时期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发展。近几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都逐渐重视小学的书法教育,也采取了一定措施,然而其结果不能尽如人意。

1.教育观念不灵活、滞后,学校无书法课或形同虚设。由于各学校片面追求文化课学习成绩,一般不重视书法课的开设,大多数学校每周仅安排1~2节,有的学校根本就是有名无实,常被其他学科占用一光。

2.书法教育师资匮乏。这是整个问题的关键。作为教育主体的师资一旦欠缺,那也就是说没有了知识的输出,因此教育也就无结果可谈。专门培养书法教育专业师资的学校到目前为止还很少,因此大规模配备小学专职书法教师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是空谈。书法师资的匮乏从另一方面也导致书法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学生缺少正规的指导。除极少数小学拥有合格的书法教师外,大部分学校的书法教师一般由美术教师兼任,连最基本的书法常识和简单的书写技能都没有掌握。总之,师资的匮乏始终是困扰和阻碍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3.教育方法不得当。儿童大多好动不好静,而书法的基本功训练又以“静”为主,这样训练时间一长,很容易使儿童失去兴趣。而现在的小学书法教育方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般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毫无趣味可言。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书法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现阶段小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4.家长(或教师)望子成龙的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用于小学生,易养成小学生虚荣急功的畸形心态,从而影响书法的长远进步。时下一些新闻媒体经常有“神童、“少儿书法家”等的宣传,本来以此作为鼓励,促其进步,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首先是家长(或教师)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走捷径速成,从而忽视了孩子(学生)的全面修养,其害之深,有如“揠苗助长”。其次是学生在几次奖励面前沾沾自喜,不思进取。

(二)中学阶段

这一时期是小学与大学之间的桥梁,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是培养高层次书法人才和书法师资的必经之路,然而大部分的中学不设书法课(这在农村中学以及高中阶段尤为明显)。由于中学面临升学压力,书法课程的取消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于是随着书法课程的取消,使小学生刚刚培养起来的学习书法的兴趣,在这一阶段被扼杀。原因如下:

1.除师资仍然匮乏外,更由于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智力以外的教育。在很多时候,书法教育甚至是空白,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学校的中心工作是高考,从学校领导、老师到学生家长。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大学。高中生一入校便处在一种高度紧张、不能片刻懈怠的情况下,是无暇顾及到书法的。一周数篇作文,语文老师除了偶尔要求学生注意错别字外,很少注意到学生书写是否美观,更无从谈及艺术意义上的书法,即使个别有书法特长的学生也由于家长老师的再三“好心告诫”而不得不忍痛割爱,屈从于高分、升学。

2.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拓展,再加上中学生特定的生理阶段,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易接受现代社会那些快节奏的艺术形式,而书法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难以受到中学生的青睐。

(三)大学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普通专业的书法教育与书法专业的书法教育,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普通专业的书法教育。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书法教育发展较快的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中学升入大学后,学生的自主时间增多,而且相对而言高等学校的学生有较广泛的知识面和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文科学生对文字学、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均有涉猎,这样对于大学生来说既从时间上给予了保证,又从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学习书法和进行书法创作的文化依托。

2.不少大学把书法作为必修课,比较重视并且成立了学生书法协会。定期举办各种比赛展览,还经常邀请校内外书法名家给学生讲座,这在一些文科与师范院校尤为明显。

3.随着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定位,以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书法水平评价情况的反馈,使大学生对书法的理解,与中学生相比有了本质的转变,即从客观方面压迫学习转变为主观方面自主学习,以此作为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上述因素为大学书法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1.入校后大学生的书法基础较差。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疲于文化课的学习,知识面狭窄,书法练习的时间少,造成了理论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缺乏。

2.教材欠缺。大学里缺少统一的适合大学特点的书法教材和其他资料,主要因为专业性、学术性强的教材虽然从编写印刷等方面来看质量比较高,但其难度大、不易普及。而普及性强的教材又多是鱼龙混杂,质量不高。

3.对“传统”与“创新”的误解。受整个改革大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对一些旧的方面怀有逆反心理,大学生学习书法时,高喊“创新”口号也是这种心理的显现。很多时候“新、奇、怪”是他们的追求,诸如“用口写字、左手书法”以及“写山画山、写水画水”之类,不一而足,其害可谓深矣!

4.书法教育的发展不均衡。文科生与理科生,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男女生之间学习书法的人数比例相差很大,往往前者众,后者寡。

以上是对高校普通专业书法教育的简单分析。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书法专业的教育情况。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由于缺乏对社会所需书法人才情况的细致调查和评估,从而造成专业课程设置混乱,不考虑教学的可行性和教育实效性,以致所学无以致用,使本来就处于劣势学科的书法,更加受到冷落,一些素质高、成绩好的学生很少问津这一专业。

2.生源素质存在重大缺憾。本来从事书法学习、研究,对素质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至少不低于其他专业,尤其是文科专业的水平。然而由于教育目标的偏狭和经济效益为先的艺术招生体制以及社会的偏见,使得书法专业的高考生源出现着一种趋势,即文化课成绩不太好,考普通文理科无望,从而选择书法这一捷径上大学,考生素质可见一斑。及至书法专业硕士博士的考试,又因为外语政治的硬性规定,把一大批有水平有才气的书法人才拒之门外。从而形成了现今书法教育招生的怪圈。

三、关于发展书法教育的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阻碍书法教育发展的现象,对书法教育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通过对书法纵向和横向上的整体观照,去真正体会进行书法教育的重大意义。挖掘书法在素质教育中尤其是德育中的潜在作用,借此扩大书法在当今文化背景下的生存空间。书法作为艺术的审美欣赏功能和作为社会生活实用的信息传播功能相伴随留下了漫长的历史足迹。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运动为形式,来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对书写者来说,书法创作可以表现为自我抒发情怀,同时又可陶冶情操,而对欣赏者来说,通过欣赏也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这样书法艺术便有了在人的心灵中创造真善美的境界的社会意义。“人品即书品论”,便是古人对这一社会意义理解的高度浓缩。围绕此,古人有相当多的论述,从而使这一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书法史,虽然从纯艺术角度讲,可能对蔡京、秦桧之流书法的评价有失公允,然就其体现真、善、美,扬善抑恶的社会教育意义来讲,则功莫大焉。社会发展至今,自私自利较之古时不见得少,通过“人品即书品”为指导思想的书法教育少出几个现代“秦桧”、“蔡京”之辈,岂非书法教育之功?而书法史上少了秦桧、蔡京之流的作品,也不见得会逊色多少。总之通过书法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是书法教育的最重大意义和最终目的所在。由于教育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是一种开放状态,任何一种教育都是输出,都是可以不断生发的,生发出学生,生发出下一代思想,生发出各种新的观念与实践。书法教育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教育本身无疑维系着书法已然和未然的命运,因此把它放在任何一种高度来对待都不过分。同时,强调书法的素质教育和德育功用,也可以使得书法课在各个不同阶段学校教育中的设立更具有必要性。

其次,书法教育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为书法教育的发展服务。但是必须弄清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现代科技不管如何发达,它永远不能完全替代艺术意义上的书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被现代科技所左右,才能充分发挥科技的独特功能为书法教育服务。如电影、电视、多媒体等为代表的电化教学是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昔日秘不可睹的名家挥毫,现代通过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可以展现无遗,昔日奉为圭臬、珍宝仓之内府、深阁秘而不宣的古人真迹、法帖通过高科技印刷、复制几近于真,这就为现代人重新认识书法,发展书法提供了物质方面的保障。同时要积极引导和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参与到书法教育的传播中来。提倡、宣扬高格调高品位的书法创作和理论,扩大书法教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借此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从而使书法得到健康发展。

综前所述,对当前书法教育现状的审视和把握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未来,书法教育的发展已是历史的必然。紧攥时代的脉搏,让书法教育的成长走向健康茁壮,我们刻不容缓、义不容辞。

作者:郑晓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堂教学德育管理论文下一篇:煤矿集团机电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