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活起来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让数学活起来范文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吉家庄镇中心学校 曹秀莲

3月17日,我在我校张校长和高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在保师附校小学举行的“和美课堂”第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型观摩研讨会,在听课期间我有幸看到并听到了吴正宪老师、唐彩斌老师、强震球老师等七名名师的讲课和评课,真的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先说说我对谈谈我对“和美课堂”的理解。和美课堂是指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尊重个体自身的独立性,让学生个性得以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和美发展的课堂。他的价值追求是营造和谐氛围,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乐学,会学,能学。和美课堂更是以学生为立场,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融合新知,发展思维,迸发创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而在这次的观摩研讨会上的七位名师的教学课堂无一不体现着和美课堂的主旨。

听了这几位名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课堂全部都活起来啦!这些课从开始到结束,都焕发着生命的活力,课上老师是和蔼的,学生是欢乐的,老师全身心的投入使得每一节课都是一场精彩的演出,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在欢乐的讨论,游戏中主动的接受新的知识。每一堂课都充满了笑声和掌声,每一堂课的结束,学生们都是那么的依依不舍。这样的课堂学生如何能不喜欢呢?

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

对比几位大师德课堂,我想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学生多沟通,与他们交朋友。这次做课的几位老师都堪称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楷模,他们有的是著名特级教师,比如吴正宪老师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督学,唐彩斌是杭州市时代小学校长,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柏继明是北京市特级教师,昌平区城关小学校长,俞正强是著名特级教师,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每一位老师的头上都是好多的头衔,但是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很难看出那种严肃刻板的感觉,尤其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随和亲切,机智幽默,语言极富感染力,让我们感觉,大师不“大”。学生们也不会觉的他们很严肃,也许在他们的眼里这些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因为他们的语言,亲和自然。强震球老师开场的“年龄调查”罗明亮老师的问候语“同学们乖”还有柏继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分享的“减肥经历”, 唐彩斌老师的电影讨论等等,都让学生们得到了放松,这些贴近于生活中的话题无形之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本节课的期待。吴正宪老师的语言“你想问什么?你问他呀!”“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你回答他呀!”这些问题,貌似吴老师在“起哄”,故意为难,其实,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解答的过程中,层层突破。回过头来看,平时我们的课也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我们课堂上也会经常引导学生提问,怎么吴老师“问”的问题,感觉就不一样了呢?怎么就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呢?显然,吴老师在里面加入了很多细节,比如说活动前给学生们的“安抚”,跟学生们交朋友,无形当中就已经走进学生的心里,取得学生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吴老师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所给学生与众不同的激励与赞赏,新课标中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吴老师没有吝啬自己的赞赏,赞赏每一位积极举手发问的学生,赞赏了学生所付出的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认真,赞赏了对同学的质疑和超越;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标强调帮助、引导,当学生紧张,思路混乱时,吴老师总能作为学生的朋友,给予适时提醒帮助,把问题解决。

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课堂,为了教授知识而教,为了完成工作而上课,甚至于有时候还带着情绪走进教室,作为班主任的我,有时候在上课之前还要因为卫生安全纪律等等而对学生进行批评,那么批评之后,学生如何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继续上课呢?

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其次,教师要适时表扬和鼓励。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解答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吴正宪老师就会对学生评价“你真了不起,你的发型与古代早期数学家的想法一样,希望你以后也能成为我们的数学家”这样肯定的,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有助于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柏继明老师对学生的商榷式评语“这次的作业做得不够认真,再写一次好吗?”这样让学生感觉非常的亲切。

最后,要让课堂活起来,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理论:上课并不是为了知识而教,而是为了能力而教。几位大师对的课堂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据,用“以学为主”为杠杆,教会孩子学习的正确方法,教会他们养成认真倾听和自信回应的习惯,培养学生不断质疑和探索的品质,而这些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什么价深度课堂,高效课堂,在课堂上他们还渗透了如何做人,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思考萌芽,他们尊重学生,他们了解孩子,他们把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比如吴老师课堂的特点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吴老师说,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的重要性,要让问题串贯穿整节课,而且这些问题要让孩子自己提出来,也就是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串。她说只有当问题发生时,学习才能真正开始。在这堂课上,吴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从具体到抽象,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吴老师开始在黑板上画出两块不规则的土地,让学生涂颜色,初步感知“面积”,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的面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学生同桌说、小组说,上台说,学生回答诸如“面积是长方形的”、“面积是圆的”、“物体的表面”等,大量的说、交流、操作、感知,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这时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这就是创新性思维。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给予引导,但吴老师整节课下来都没有出现“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句结语。吴老师在出示了一张6格纸,一张24格纸(格子大小不一)后问:谁的面积大?在学生多人回答不到位情况下,吴老师没有因为担心课堂的时间、进度而急于揭晓答案,而是让学生静下来思考“停下30秒再回答,更精彩”。是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看看学生们的表现吧: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的每个回答代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多想法可以说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有思维才有创新,学生们这些真实的体验是不是比老师的直接灌输强百倍、千倍?

还有一堂课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罗鸣亮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罗老师风趣的语言和精心的课堂环节及课件,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朴实而接地气,即使是第一次接触,师生之间也没有丝毫的陌生感,这是生动和谐课堂的最真实写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这堂课的又一亮点,从1张长方形纸片引入猜数游戏,朴实却不失新意,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罗老师顺势而入渗透并解说了小数的意义,新知在游戏活动中悄然而至。罗老师总是不停的故作糊涂,适时把对的忽悠成错对,借学生的嘴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让学生经历了猜想、辨析、推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深度挖掘,极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杭州时代小学特级教师 唐彩斌老师带来的《数学欣赏 螺旋的美妙》,这节课的内容源于唐老师在英国访学期间听到的一节数学欣赏课,一位英国小学数学老师给学生介绍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螺旋线。唐老师深受启发,于是精心设计了这堂数学欣赏课,从斐多那契数列的认识延伸到螺旋线的认识,增强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本节课从电影《达芬奇密码》引入,卢浮宫馆长遇害后凶手留下了一串难以捉摸的密码,这串密码经过重新排列后,是斐多那契数列。斐多那契数列藏在哪里?原来它藏在了除法竖式里,还可以变成一个非常美丽的图案,通过观看1分钟的视频,美丽的螺旋线让学生和与会的老师感到震撼,原来数学可以如此之美。接着,唐老师出示的动手创造螺旋的任务,虽然这一任务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唐老师也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很多同学成功画出了螺旋线。螺旋线为什么这么美?唐老师继续出示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前一个数除以后一个数所得的商,发现越往后算,原来这些商或者说比值越接近黄金比0.618,让学生再一次感到惊叹!而此时,探究的任务并没有停止,唐老师继续让学生探索黄金螺旋线的长度,从猜测到计算,调动了学生运用计算周长弧长等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对黄金螺旋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后在一组漂亮的运用黄金螺旋线原理的照片中结束了本次课。这节课素材丰富,内在逻辑清晰,唐老师的智慧和妙语一次次引发学生的精彩回答。

通过此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认识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这次活动对自己来说,更是一个新起点!我会把所学所得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小学数学这片广阔天地里,尽心尽力用智慧与激情唤醒孩子们对知识的热爱;用灵感与创新打造自己的课堂! 真正的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力!

第二篇: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原有教材, 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教学素材, 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数学课堂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起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活力。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

关键词:课堂气氛;激发兴趣;教学方法;主体地位;多媒体运用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仅限于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听与练,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数学中玩,在玩中学数学。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一、教材活起来

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小学教师往往还不能用理性的态度来认识教材、钻研教材以及处理教材,动辄训斥重组教材甚至抛弃教材,只靠自己的经验来教学,凌驾于教材之上,从而造成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并大胆的用活例题、习题。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课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的加减》时,书中有一道练习题名为开火车:

60-10=()+30=()-70=()+60=()-40=() 80-40=()+30=()-50=()+10=()+60=() 此题是学习了相应知识后的巩固题,且有一定的趣味性。我在讲此题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以开火车的形式答题,同时可以加一些开火车的动作以及声音,使教材中原本只是图画的题目变得生动有趣,也使学生更加积极回答问题。

二、课堂气氛活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的激发创新敏感性。可以说,激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营造一个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以前那种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大胆自由的表现出他们的好奇心、挑战心和想象力,这样,他们才会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他们的思想才可以无拘无束。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创新思维,课堂就更能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要有以下“三声”。

(一)要有“笑声”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课堂上的“火药”味太浓。教师总是绷着脸,想用严厉镇住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还出现斥责声、挖苦声、哭声。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效或低效的。课堂中的笑声能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

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但有些笑声是带有嘲笑性的,应当尽量避免。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折扣问题》时,上黑板板演的同学将题目中的七折写成了7%,导致整道题的计算错误,下面的学生就发出了嘲笑声。我在评讲时,故意强调他的计算思路是对的,只是对折扣化成百分比还不是很熟练,以此激励他不要气馁。也提醒其他学生要看到他人做对的地方,不要只嘲笑他人错误的地方。

(二)要有“赞美声”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习惯给学生做“纠错”工作,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无声”的抗议。其实,课堂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每个学生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坚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真棒! 你真是太可爱了! 老师真喜欢你„„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疑点进行评价和解释,并给予表扬,让学生敢想敢说。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的赞美声来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

(三)要有“争议声”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相比而言更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的完成,上课少有亮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正确性的追求,引发学生的“争议声”。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时,在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我用倒米的实验进行教学。当某一学生说出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是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时,其他同学就有了“争议”,应该加上重要条件:等底等高。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更加全面化,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启迪学生创新的意识。

三、学生思维活起来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十分集中,求知欲就会空前旺盛, 思维就会非常敏捷、灵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出学数学的乐趣。利用“读一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他们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红花, 每一朵小红花的上面都有一道口算题,如2+3。教师依次出示小红花,让学生抢答,谁答得对,那朵小红花就归谁。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经常采用“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接力竞赛”等的比赛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方法活起来

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能激活课堂气氛并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既是多样的,又是灵活的。教学方法既要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适合小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让生活融入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教学事例从生活中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

于生活,这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的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无疑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中,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银行的利率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自己做一个从1点到24点的时钟的模型,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到24个小时相当于两个12小时,在时钟上时针转两圈。然后教师可以将13至24小时的纸片拿掉,并说一些时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在12时的时钟模型中正确的摆出13至24时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24时计时法,而且经历了探究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找出学习的方法,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尽力的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教师可在班级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和学生共同讨论: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统计出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等。只有真正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二)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创设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寻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班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笔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我在听老师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带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内容时,老师是这样介绍中括号的:“现在我们请出了数学王国的另一个朋友——中括号。”这个数学王国很奇妙,还有很多没有遇见的朋友,需要学生一个一个地去探索。

2.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巧提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操作训练,可以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动态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作为深化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3.提供讨论和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好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人人都参与,个个可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练习和复习要占有很大的份量,它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练习和复习要依纲扣本,围绕必要的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服务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我在苏教版《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定义,所以教师可在授课前给学生提供几个他们熟悉的图形,如

飞机,月亮,五角星和风车。然后将月亮对折,让学生观察对折后的月亮有怎样的规律并强调:对折后的两半完全重合。再对折另外三个图形,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强调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说明对称轴可以不止一条;还要强调风车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

五、多媒体运用活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成功地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为多媒体形象比较具体,动静结合且声色兼备,所以可以恰当地加以运用,使抽象变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的展示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本课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复杂的几何问题分解成具体的抽象图像,化难为简,教学效果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变的。教学策略的活,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创。所以,创新是当今数学教育的必经之路。只有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鲜活的知识,快活的气氛,灵活的教法,把每节课都作为让学生探索创新的一次历程,才能真正的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占敏玉.《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成才之路》,2008年35期:38页

[2] 黄异枝.《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J].《江西教育》,2009年36期:54页 [3]周凤.《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新教育》,2009年04期:69页

[4]刘晶晶.《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177页 [5]陈绍友.《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才智》,2009年20期:131页

[6]曹克涛.《新理念下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教研)》,2010年05期:62页

[7]张立龙.《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80页

[8]朱晓东.《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滋” 有“味”》 [J].《考试周刊》,2011年64期:70-71页

[9]王成岭.《让数学课“活”起来的几个做法》[J].《内蒙古教育》,2008年03期:60页

第三篇:玩转课堂 让数学课“活”起来

武潭杨林学校 肖亮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刚刚开始学习就不想学的儿童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正规的数学教育,如何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避免其因教学方法不当而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十一年的小学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充分把握孩子爱玩的天性,扭转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因材施教,以玩促学,增加数学课堂的魅力和吸引力,让孩子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一、教学模式要百花齐放

传统教学模式崇尚、熟悉和习惯于确定性的运用,讲究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对称,喜欢教学过程四平八稳,追求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完美吻合,教学过程每一步都必须按教师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不许有“节外生枝”的现象产生,一旦出现“节外生枝”现象,则毫不留情地予以“剪枝”。如粗暴地中断学生的思路和辩论,搪塞学生的质疑,这样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给每个孩子推销自己的机会,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敢说、敢想、敢疑的习惯,提倡实验、猜想、合情推理、讨论分析、议疑答疑的交流方式。

一是要在注重全局的同时,加强对个体的关注。对在课堂中喜欢沉默的学生,要通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眼神和话语,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索思考和课堂互动中。例如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用咨询的口吻微笑着对他说:“**同学,你愿意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或者用鼓励的语气说:“老师知道你一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能告诉我吗?”,为孩子营造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二是要打破过于注重课堂纪律、强调动作规范的教条。从平时的活蹦乱跳突然被要求必须规规举举、安安静静地坐四十五分钟,这一转变对于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还没有形成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很难适应。一些老师保持为了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强制学生要坐得端端正正,手脚摆放都要规范,不能有除与教学有关外的任何声响,使许多孩子对死板的约束产生抗拒心理,从而排斥上学。即使孩子表面上接受了命令,但在束缚了身体的同时也束缚了他们原本自由开放的思想。所以笔者认为,而应合理地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制定好原则性纪律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其有自由行动和讲话的空间,要引导和鼓励其敢于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甚至称为奇怪的想法,都可以随时站起来大胆地问老师,也可以与同学讨论。然后通过温和巧妙的引导,使其在无意识中自觉形成纪律观念。

例如在我所教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爱讲小话,我就温和地对他说“**同学的声音很洪亮,不过老师说话的时候你能不能小点声,让其他同学也能听到老师的声音呢?”,他马上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地解释说:“老师我在问他问题。”我微笑着点头说:“嗯,你是个好学的孩子,不过你一说话别的同学就听不到老师讲课了,有问题你可以问老师或者等老师没有讲解时再问好吗?”他听话地点点头,以后再没发生同样的情况了。如果我不分清红皂白就责骂他,那么一方面影响了课堂进度和教学氛围,另一方面也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老师自己也要做到乐于表达,但也善于倾听;平等相处,但也有教师威信;身心愉悦,但也要体现效率,让课堂思维活跃但不是没有秩序,没有压制但不排斥压力,书声朗朗,议论纷纷,笑声阵阵,笔声刷刷。

二、教学方法要千姿百态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教学内容的传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组织教学游戏、分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创设故事性情境等方式,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和比赛中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竞争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

例如,我曾经在在巩固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练习中,改变课本单调的图片数字设计,采用四人小组互相用数字卡片做碰碰车的游戏。即每组四人,每人拿一张不同数字的卡片,四人间再随意组合成两组,通过把卡片数字相加或相减比较两组间的数字大小,大的一方为赢。他们玩得兴高彩烈,并在玩的过程中理解两数相加,也有的是三数相加,还有的是四数相加,在合作氛围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拓展了思维,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又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然后想一想,从而分别得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不仅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而且体验着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三、内容展现要万紫千红

数学来源于生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事物和事件以及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同时,也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

例如,现在的小孩子特别喜欢奥特曼,拥有许多奥特曼的卡片,可以让他们将卡片带到课堂上,代替小棒认识和学习加减法。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之间进行卡片交换,互相设问,如A和B小朋友各拿12张卡片,假装A是小卖部老板,卖给B5张卡片,然后A提问 “我和你各有多少张卡片?”,B作回答。通过这种练习,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加减法的应用。

还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记录自己睡觉的时间和早上起床的时间,引导孩子们从小课堂走进大社会,使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数学学习是快乐的,而课堂正是展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提供学习方法的平台,只有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才能他们真正爱上数学,徜佯于数学的殿堂中。

第四篇:让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的一些策略

老翁镇中心校 黄世彬

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评分体系》的中心思想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其作为强有力的教学行政导向手段,各校均根据其中的学科评价分值将学科教师对应排名,确定教师的绩效工资多少,于是排挤差生和掐尖成了各校与各教师的流行病,同时无形地致使教师们在实际课堂教学行为中所体现出的“内隐理论”与他认同的教育理论不一致。这里笔者没有指责上述“评价评分体系”的意图,以分数论英雄原本就是个社会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方面能解决的。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适应既要改革又要分数的社会潮流?笔者认为应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然后寻求一些策略,让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这样,既有改革的味道,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至少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策略一:用活电子白板,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图、文、声、色、光、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感官刺激,能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近些年才普及到农村学校,教师们还不适应,教师们除了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外,重要的是要把白板用活。

用活电子白板的重要因素是学会做课件,做课件的软件常用的有flash和PPT。flash需要有一定的编写脚本的知识和经验,PPT容易上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四基”,增强“四能”,发 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教学的落脚点,也是做好课件的落脚点。

在做PPT课件时,可以参考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里提供的PPT,设计出自己的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别人的设计理念、教学理念,取长补短,丰富自己做课件的经验和教学经验,又可以缩短自己做课件的时间。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里提供的PPT,先拖放到电子书上,然后打开,再另存为Microsoft PowerPoint,这样就可以脱离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而使用。

策略二:创新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教师按教材把知识讲透彻了,怎么教学效果还是不如人意?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没有内化,没有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经验,这就是所谓的听的经验不如看的经验,看的经验不如实际做的经验。基于实践操作的经验即做的经验才容易被内化。学生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积极思考,战胜困难,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产生数学学习兴趣。要创新教学方法,就得把学生当成人,从骨子里把他们当成鲜活的生命,而不是把他们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

案例一: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要教凑十法和破十法。教学中要用到小棒,但是学生常常没带小棒或小棒根数不够,学起来有困难,怎么办?于是笔者创立了一种手脑并用的手形计算法,感觉还有效果,同时,这种方法将数与形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具体方法如下: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

例:8+5=1

3将8记在心里,5用5个手指表示,再从5个手指里弯2个手指(拆2补8,凑满10),再加上余下的3个手指,等于1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破十法。

例:15-7=8

10用十个手指表示,5记在心里,先从10个手指中去掉7个手指(弯7个手指),还有3个手指,再把记在心里的5拿出来放在手上(伸直5个手指),等于8。

以上方法,笔者命名为手形计算法,有老师笑说:“你班的学生做数学像跳舞。”有一天考试,学生正好在用手形计算法,看上去果真像手形舞蹈。

案例二:我们在教学中常用基于定义的方法来解释自然数的加法,如2+1=3。 我们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先画出两个小三角形,再增加一个(如上图),就得到2+1=3。

为什么这样得到的2+1就是3呢?

因为3=2+1(自然数的“后继”定义:3是2增加1得到的。),

所以2+1=3(等号“=”的对称性)。

这种解释方法脱离了现实背景,也没有涉及“等于”的本质,学生只能记住计算规则,感悟不到数学的思想。那么有没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能感悟符号“=”的意义的创新方法呢?有,这就是基于对应的方法:

先在左边画两个小三角形,右边画三个小三角形,如图:

比较哪边多?(右边多)

左边再增加一个小三角形,如图:

比较现在哪边多?(一样多。)

左边是2+1,右边是3,一样多就是2+1=3。

这样解释,突出了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左边=右边。这样就提示了符号“=”的本质含义:“=”两边的量相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可以感悟到“量相等”的本质,又可以感悟加法运算的本质:加上一个自然数比原来的数大。

策略三: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在各种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计算能力常常不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有:完全没有理解算理和法则,不知道该怎么算;粗心,写错运算符号或数字;运算顺序不对;进退位加减法口算不熟练;乘法口诀不熟;对算理和法则理解不透彻,竖式中对错数位等等。

有效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怀疑它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的教学,

还要让学生理解法则背

后的算理,使学生不仅知道怎样算,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计算法则的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因为算理为法则提供了理论基础,法则使算理可操作。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是怎样思考的,课堂就会活起来。

要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练习形式应丰富多彩,以激发学习兴趣。

策略四:学生作业面批面改,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农村小学生学习自觉性并不强。面批,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面改,可以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并让学生及时纠正。作业的面批面改,与课堂之“活”有着微妙的联系。因作业的面批面改,学生上课会更加专心,发言会更加踊跃,课堂会更加鲜活。

策略五:不冷落学生,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生是一个好表现的群体,表现欲得以满足,精神百倍,神清气爽,否则像烈日下晒蔫了的枯草一样,不来神。

案例:笔者任一年级二班班主任,因班主任效应,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可是有一天,一学生很生气地对笔者说,她原来是第一喜欢数学,第二喜欢英语,第三喜欢语文的,可是现在最不喜欢数学了。笔者立刻意识到是因为一段时间冷落了她。她数学成绩很好,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可是笔者想照顾成绩落后的学生,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抽她发言或到白板上做题了。在接下来的课堂上,笔者有意识地让她发言并表扬她,她说自己又喜欢数学了。

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策略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发现。总之,只要我们真心把学生当成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沐浴在阳光里,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雨露的润泽,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是鲜活的。

完成于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修改于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

第五篇: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解读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乐学”课堂结构

【关键词】:善于架梯 乐学教育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课堂变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在教学中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倡导师生互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感受教学的魅力和快乐,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我们共同的主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结合学科课堂变革的要求,

一、明确目的 激发兴趣;

二、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三、善于架梯 展现过程;

四、指导学法 培养能力;

五、民主教学体验成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型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未来为重点组织我们的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组织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就是说,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语文素质自主构建的课堂结构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明确目的 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呢?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

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激趣的途径、方法很多,包括: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等。

二、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

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善于架梯 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所提及的“架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的认识,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不少教师就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还可设计“弹性作业”,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向全体”的体现。

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认真地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还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不能没有听清回答,就草率表态。也不能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不加评议,把问题搁在一边,而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强巡视、辅导,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反馈、指导、校正,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个体智能差异上。学生回答问题要经过“阅读--组织和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口头表达”这样三步。如果只让优等生回答,就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因而就有必要在提问后适当延长时间。同样的道理,在范读或朗读指导后,也应增加学生自由练读的时间。

四、指导学法 培养能力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进行学法指导大致有如下几条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教法的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技和引导。教师重视教方法、教规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这就是教法转化为学法了。其次,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

五、民主教学体验成功

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乐学教学”一个重要特征。鉴于这个,我大胆提出并尝试以下原则:

1、信任与尊重原则

(1)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学习能力。除了极少数智力低下者,其他学生都可以完成一般学习任务。许多学生成绩差,首先不是智力低下问题,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心理行为与行为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缺乏学习习惯等。

(2)相信学生原来是有学习愿望的人。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在后天被泯灭的,他们的学习愿望可以被激活。

(3)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内化活动目标才能实现。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充分的尊重。

2、启发与鼓励原则

(1)启发学生建立积极的,可行的目标。

(2)鼓励学生做出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无论如何,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构建“乐学”课堂,让课堂成为乐园,让学习成为乐事。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学语文》

《中国农村教育》

2010年08期 2011年03期 2010年01期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融资融券答案范文下一篇:设备维护项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