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论文

2022-04-18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教育教学的重心不能单纯放在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更要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精神素养和行为意识的养成,以此才能为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石。基于此,现代教育需要将思政教育合理有效融入其他教学课程中,从而使学生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形成适应自身及社会发展的品格和思想。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论文 篇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针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评价内容不全面”、“缺乏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专业化”等现实问题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从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的角度出发,以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为实证案例,在原有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评价的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进行重新的调整,通过实证性研究以篮球选项课为模式,力争找到更加符合普通高校学生公共体育课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课 成绩评价 实证研究

普通高等學校的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的重任。如何找出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从而指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去锻炼身体;如何对现有的评价体系作出调整,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这些问题,厘清相关的理论脉络,将会对我国普通高校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1问题提出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归纳出,我国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运行过程中主要出现了“评价内容不全面”、“缺乏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专业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体系,笔者以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为实证案例,从评价的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入手加以分析,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力争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篮球课评价体系来带动整体的体育选项课评价体系的调整。

2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的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普通高校的体育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仍然以专项技术的分数作为学生期末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的评价依据。在查阅全国32所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评价体系的资料时发现[1],大多数高校的专项技术成绩评价分值比例占总成绩的60%以上,可见,专项技术得分对学生的体育选项课期末成绩起决定性作用。刘东辉[2]对全国25所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用体育专项技术得分+素质成绩得分+考勤的形式来考察学生,个别普通高校甚至只用专项技术分数这一项来衡量学生体育选项课的成绩。

毛振明编著的《体育教学论》中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阐述中提到[3],体育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对教师教授的随时反馈性评价等八个方面。毛振明对体育教学评价作出了宏观的概括和总结,何继红等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进行了细化和分类[4],他们认为,我国高校的体育选项课的评价应包括专项技术、理论考试、进步幅度、考勤、身体素质考核及体育态度等内容。但各地区的普通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严重偏差,尤其是进步幅度的评价、理论考试及体育态度考核的实施性较差。此外,目前专项技术考核仍占有较大比重,且专项技术考核仍处于教师的主观评定为主,这将对学生体育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3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的沿革和现状

沈阳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普通的高等院校,其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始建于1948年,隶属于兵器工业部直属院校。由于当时学校的背景和特点,学校开设体育课程以服务于军事任务为主要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基本上围绕着军工学校的特点来展开[5]。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由于经历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这段时间学校关于体育课的信息我们无从考证。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后,学校体育课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开设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太极拳、轮滑等项目。其中,篮球选项课是传统的授课项目,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身体锻炼方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的缩影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随着体育课评价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有的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指标在运行过程中也凸显出“评价内容不全面”、“缺乏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专业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3.1评价内容不全面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的制定是评价体系构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全面性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同时,它也和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产生着必然的联系。根据2001年高等学校教材中《球类运动—篮球》的规定[6],高等学校篮球课的考核内容应由专项技术、身体素质、专项理论考核等评价内容所组成。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每学期的篮球技术的成绩评价基本上以投篮或者上篮为主要的评价内容,缺少对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技术能力的评价、缺少学生临场裁判能力的评价等重要环节。另外,体育理论知识的成绩评价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这样就直接造成了评价内容不全面的现象,也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在经过五个学期篮球选项课的学习后仍然不能参与到篮球比赛中,由于对篮球规则的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看不懂篮球比赛的现象。

3.2缺乏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价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7]。2003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中第七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篮球技术的成绩评价,都只是用了总结性评价这一种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入学之初身体素质的了解和学生篮球基础中错误动作形成原因的一个最初判断——诊断性评价。另外,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中小学体育课程严重脱节,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到大学后仍没有掌握一门运动的技术,为大学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和考核的开展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纠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做出及时的判断,这都需要在过程性评价中来完成。学生有学习体育的良好愿望,但受到身体素质和篮球基础的局限,总是不能在期末的体育考核中发挥出来,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体育选项课最终的成绩。本文经过多方求证后提出,应该在篮球选项课开始之初就对学生的篮球基础进行诊断性的评价,为下一步以阶段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性评价找到一个依据和有力的支撑,把这两部分的分数同时纳入到总结性评价的成绩中去。既能给予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相对较好的学生发挥的空间,也能给身体素质较差但通过努力学习后获得较大进步幅度大的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锻炼的意志和持久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

3.3评价标准专业化

所谓评价标准[8],又称评判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评价的客观性因素是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相对于评价准则所规定的方面和优良程度的要求,它是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部分,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评价标准的制定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篮球选项课成绩评价体系能否正常的运行,沈阳理工大學篮球选项课的成绩评价运行过程中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通过和几所体育院校同类项目篮球专业考试的标准对比,显示出接近专业体育院校评价标准的趋势,本文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对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的评价标准和专业体育院校的评价标准做以比较。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用这样的评价标准来要求篮球基础相对较差的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很难使他们在考核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4解决问题的着眼点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这也为本文的实证性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参考资料。带着想法和疑问,笔者通过电话访谈了四位体育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并和沈阳体育学院的几位篮球方面的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同时也走访了沈阳市部分普通高校的一线体育教师。其目标就是希望求证新设计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能否具有可行性、建立的评价标准是否合理,最终能否带动整个篮球教学内容的调整。

4.1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内容设计方案

评价内容是篮球选项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它应尽可能的覆盖到篮球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而评价内容的难易程度直接反映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现阶段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各学期期末考核的内容以学生篮球基本技术、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篮球技术方面重点考察学生的上篮的速度和投篮的准确性,身体素质方面重点考查学生的1000米/800米的成绩。根据王家宏主编的篮球教材《球类运动-篮球》和廖平胜主编的《考试学原理》的阐述,结合现有沈阳理工大学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内容主要分为学生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所学运动项目三个大的方面。随着体育课程的发展及评价内容的丰富,将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理论考核和学生裁判考核等纳入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评价内容之中,并以此作为篮球选项课评价内容调整的理论支撑。经过调整以后,本文将篮球考核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利用循序渐进的考试评价原则,以三对三篮球赛的方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考核,以考察学生篮球基础动作的掌握情况和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同时,增加了篮球赛裁判和篮球赛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本文认为普通高校篮球课的评价内容在考察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同时注重考察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加篮球理论课考核,把理论成绩纳入到整体的评价成绩中来,对评价内容进行多元化改革,使学生形成“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带动实践”的科学锻炼方式。

4.2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方式设计方案

现阶段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的评价方式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以主、客观评价和技术评定相结合的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笔者以孙庆祝主编的《体育测量与评价》和廖平胜主编的《考试学原理》为基础,结合不同篮球基础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对于篮球考评的需要,采取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以此作为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方式调整的理论支撑,调整后的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方式较以前增加了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两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进行诊断性评价,增加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到过程性评价的成绩之中,同时减少了教师因主观技术评定带来的误差。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整个评价体系更加的完善、合理。

4.3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标准设计

由于我国普通高校没有统一的体育课评价标准,普通高校只能参照体育院校的评价标准来为本学校制定体育选项课的评价标准。现阶段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的篮球专项成绩在学生期末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且评分标准制定的趋于篮球专业体育院校考核的评分标准,使学生在篮球专项考核中心理压力非常的大,他们担心在仅有的一次考核中发挥失常,使得总体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这些弊端是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标准调整的理由,笔者结合王家宏主编的篮球教材《球类运动-篮球》、廖平胜主编的《考试学原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标准调整的理论支撑。调整后的实施方案中增加了体育理论考核的分数,也增加了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分数,这样就相应减轻了学生在篮球专项考核中对分数的压力,为学生在考试中能有一个较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也为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增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信心和兴趣。

5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运行实践证明,调整前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解决。通过对学生的走访和信息反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和三个阶段的成绩评价对比,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对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比较调整前没有下降,并且学生能够将篮球基础动作直接的运用到比赛之中。

2 从学生们理论考核的答卷情况来看,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于篮球选项课的认识和目的更加明确,对今后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3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篮球裁判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篮球规则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能够使他们合理的利用篮球规则去进行篮球实践活动,也从一个侧面激发了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

4 对于身体素质和篮球基础较差的学生,过程性评价的设立,使他們的努力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对于端正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6结束语

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对于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选项课中的其它项目乃至国内其他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利用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和突破口,力争找到一个合理且完整的模式来带动体育选项课各个项目评价体系的调整。从科学培养学生、科学进行学生成绩评价的长远角度来分析,由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的特殊属性和面对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的学习真正地了解体育文化知识,能否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到一门运动技术的同时,建立信心,对体育课乃至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及一线体育教师所要关注的焦点。此外,本文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普通高校的科研产业优势,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徐 梅.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高校体育考核评价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14-16.

[2]刘东辉.论高校体育课考核体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145-146.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6-297.

[4]何继红.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健康素质发展的研究与实践[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56-58.

[5]沈阳理工大学档案资料[B].第1版第1卷第5页.

[6]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3.

[7]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4-96.

[8]庆伊富长.大学评价[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13-15.

作者:张皓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论文 篇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

摘  要  教育教学的重心不能单纯放在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更要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精神素养和行为意识的养成,以此才能为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石。基于此,现代教育需要将思政教育合理有效融入其他教学课程中,从而使学生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形成适应自身及社会发展的品格和思想。为此,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探讨体育教学中适合融入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并且不断强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和支持度,旨在为大学生创建出适合全面发展和思想提升的受教环境。本文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展开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与广大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分享和交流。

关键词  高校教育  体育教学  思政教育  融合教学

当前普通高校教育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较为重视,反而有意忽视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学习。这就导致普通高校在教育中出现德育漏洞和缺失,最终影响了学生精神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为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有效融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出教学组织者、设计者、研究者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要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功的植入体育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强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

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弥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德育缺陷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涵盖了5个领域,但是就当前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却体现出了重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特点。而后两者就直接关系学生的道德思想和精神素养,这就意味着高校体育课程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漏洞[1]。然而,将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相互融合则能够有效弥补体育教学中的缺陷,如此一来便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時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由此可见,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对改进高校课程完善教学起到了重要意义。

(二)弥补高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缺陷

高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型、复合型和素质型人才的关键途径。所以高校普遍对专业教学、技能教学、文化教学较为重视,但是却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精神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尤其是在德育教学方向、理念和方式等层面更是体现出了不适应、不科学及不合理的问题[2]。首先,有些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以及在思政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影响了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高校在德育教育中只有思政教师比较重视思政教育,而其他课程教师则呈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被浪费和抛弃。最后,高校思政教育中没有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德育教育和学习缺少重视和支持。通过上述内容分析能够发现普通高校在德育教育上存在缺陷,极大影响了学生道德思想和精神素养的发展。为此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弥补高校在德育教育上的缺失,还可以成功强化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虽然开始重视思政教育,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继而严重影响了融合教育的实质性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两者融合的形式存在分离性和滞后性。有些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但是却呈现出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无法适配的问题,如此一来不仅会影响体育教学本身的效果,还会使思政教育失去应有的作用[3]。第二,两者融合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和枯燥。例如,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实现德育教育,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趋于失败。为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融入思政教育的形式、方式和内容,从而才能保障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形成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素养和道德品质。

三、体育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

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寻找融合的契机和突破口,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寻找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并设计和研究适合于大学生的融合教育形式、方法和内容,以此为学生营造出高效、适应及科学的德育学习环境。下面将从德意志品质、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三个层面,展开了相关分析和研讨。

(一)意志力品质

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付出体力、精力,尤其是一些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长跑、短跑等项目对学生的毅力和耐力构成了巨大挑战。基于此,体育教学中所含有的意志力完全可以被用作德育教育内容,如此一来便可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言放弃的优秀品质[4]。例如,在开展长跑体育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长跑的技巧和要领,还要借此机会实施系统的德育教育,如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本次长跑任务,无论用时多久、无论以何种形式长跑都要到达长跑终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即使体力趋于透支的边缘也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而当学生成功达到终点后不仅可以感受到坚持的可贵,还能够在身体素质上有所提升,最终实现精神品质的养成及发展目标。

(二)规则意识

规则是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参与竞技体育项目中必须以规则时刻约束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这对于大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品质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此,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教师需要将规则意识视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并研究和创新两者融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最终实现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完美融合。

(三)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运动中团队合作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而合作共赢、团结互助更是大学生需要养成的基本素养与品质,这就意味着团队合作意识是一种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为此,普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需要将团队合作意识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突破口,从而为学生营造出适合且高效的体育学习和德育发展的良好环境[5]。例如,在开展长跑体育项目教学中,学生在比赛的前半程体现出了激烈的竞争性,但是当来到比赛的后半程时,很多学生会出现力竭、体力不支等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跌跌撞撞的表现,此时教师不要采取干涉措施,而是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动态,当发现身体素质强的学生帮扶体力差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在场边对学生给予表扬和赞赏,以此认可和鼓励学生帮扶队友的精神和行为。与此同时,在长跑比赛结束后,教师需要针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和总结,重點应该放在团队合作意识上,如“胜负对于体育竞技比赛而言虽然十分重要,但是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更为可贵的应该是体育精神和品质,某某同学在比赛中甘愿放弃比赛名次,选择去帮助队友完成比赛,这样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发扬”。由此可见,合理科学的寻找及应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资源能够成功实现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并有效强化德育教育的质量及效率。

四、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体育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开展者,其教育教学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式和目标,所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此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认识到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和价值[6]。首先,组织体育教学开展体育课程教研工作,探讨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关系,分析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从而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其次,高校管理层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可以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设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一来激励教师快速完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入,二来强化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和支持度。

(二)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领域中的宝贵资源,更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普通高校要想实现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首要任务就是组建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出具体的要求,确保体育教师能够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以及确保教师能够挖掘出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其次,重视强化体育教师的执教能力。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无可挑剔,但是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还会影响思政教育和体育课程融合的有效性、科学性与适应性,所以强化教师的执教能力尤为重要。基于此,高校需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继而为体育教学融合思政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养成适应自身及社会发展品质和精神的关键途径,所以高校需要重视思政教育的全面性、立体化和科学性。为此,本文立足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详细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对高校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亚军.高职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11):41+58.

[2]时光,袁红.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21(05):143-146.

[3]黄江鸿.大学公共体育中开展素质拓展的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20):156-158.

[4]郭立亚,黄丽.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关键任务与实施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9):105-113.

[5]王浩,袁红,冯洪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1(04):95-98.

[6]张玉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J].尚舞,2021(16):126-127.

作者:谭雅文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论文 篇3:

2+1+X考核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对淮安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部分高校在体育考核上存在很大问题,现行考核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体育;考核模式;学生需求

体育考核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一直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和考核模式,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在社会功能中的积极作用,应试教育严重的影响着学校体育这一方净土。直到今天,学校体育在很大的范围内还没有能够摆脱这种应试教育的阴影。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连续多年下滑,特别是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滑,另一方面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知识型人才,是我国高校的首要目标。如何从多方面着手,积极地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情况是我国目前高校体育的主要问题。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淮安市部分高校,907位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907份,收回问卷887份,回收率97.7%,有效问卷858份,有效率96.7%,问卷情况统计见表1

表1:调查对象比例分析

2.文献资料法。利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搜集相关的资料,利用网络电子图书馆参阅了相关论文40多篇。

3.数理统计法。本文在数据处理中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数理分析,为本文的数据支持提供保证。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现行体育考核模式的调查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考核模式长时间以来影响着学校体育真正社会价值的体现,学校组织体育考核和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习者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2、遵循教学步骤、程序的明晰性和教学考核的可操作性。3、强调教学过程的理论知识和先进性。而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在858位同学中只有36人对目前的体育考核态度满意占总人数的4.2%,对目前体育考核的方式和内容不满意的总共有690人,占总人数的80.4%,由此可见目前的体育考核模式不能促进学习者积极的参与,很多同学对体育考核仍然以应试教育的态度来面对,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体育考核中还存在很大成分是属于“重结果、轻过程,重原则、轻实际”的,所以我们必须采取能够切实加强和提高目前大学生身体情况的体育项目,采用符合现实情况的教学和考核模式。

另一方面,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滑,多项身体素质处于完全失衡状态发展,比如耐力素质等。学校体育必须采取响应的措施,积极的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弱项,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二)2+1+X考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X考核模式中,“2”指的是两项高校体育课必考项目,本文两项必考项目为长跑和体育理论测试。“1”指的是在校大学生最欢迎的体育内容中的任选项目,据本文调查数据显示,主要选择项为球类项目。“X”指的是为了促进在校大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的体育考核项目,包括学生的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等

1.耐力素质是我国目前青少年急需提高的身体素质

根据2005年全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滑,在对淮安市部分高校青少年的调查结果中也体现出了一些问题,具体见表2

表2 :身体素质结果分析

表2显示,在接受调查的858为在校大学生中只有88为同学认为耐力是自己的强项,占总人数的10.3%,选择没有强项的占比例最高,总共有228位同学,占26.8%。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是处于有待提高状态,这与我国在全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调查中的结果相似。

在进行了另一项调查中又显示出,耐力素质的练习项目不受同学们欢迎,如:在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调查中发现,858人当中只有7为同学认为长跑是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仅占调查人数的0.8%,比例之小让人担忧。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我们必須在学校体育考核中设置耐力素质项目,长跑作为操作性最容易的项目应该成为首选。

2.体育理论考核是实现体育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体育知识作为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话题,也成为我们在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节目和体育信息也非常受欢迎,但是大部分的群众和同学在体育知识量和信息量的不足,成为明显的问题。调查的部分高校结果具体见表3

表3:体育信息量调查结果情况

表3清楚的显示,在接受调查的858名大学生中只有30人认为自己的体育信息量是充足的,还有642名同学认为自己的体育知识和信息量比较缺乏和严重缺乏。为了更好的让体育知识和信息成为我们日常交流和聊天的工具,我们加强学校体育课的体育理论课,同时加强体育理论的考试和考核,将会积极的改善体育知识量和信息量不足的现状。

同时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体育课在同学们对体育知识和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上并没有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具体见表4

表4 :体育信息获得途径情况

在调查的学生当中只有144人认为自身的体育信息和知识主要来自于体育课,仅占到调查人数的16.7%,而最多的是通过看电视获得自身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信息,占了调查人数的 49%,这也反映了一点,那就是体育节目在同学们的日常消遣和娱乐中占了相当了比例,这为同学们掌握和学习更多的体育知识作了保证。但是也反映了,我们在学校体育课中的不足,即学校体育课所涉及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常识知识还有欠缺。

3. 开设和考核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将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体育兴趣

在对同学们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对现在高校中采用的体育考核内容和方法都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不满情绪,这严重影响同学们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具体调查情况见表5和表6

表5:同学们对目前体育考核问题上的态度

表5和表6很明显地反映出了,同学们对目前高校体育考核存在着不满情绪,在考核内容的倾向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统一,其中有65%的同学选择考核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表7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项目相对集中在了球类项目当中。

表7:喜欢的体育项目分析

所以开设有选择性的球类项目考核,将大大地带动同学对考核态度问题。

4.保证同学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培养社会注意合格人才的必须条件

通过对同学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调查发现,不论是哪种体育活动,同学们参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其中在回答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时有450人认为参加学校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占总人数52.4%,在回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时,有384人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对体育在身体素质提高方面的功能是都能认同的。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认识,对学校体育的开展及改革等提供有利的条件。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提供同学们健康的身体条件,学校体育课必须在加强同学们普遍弱项和普遍喜欢的体育项目上花时间,同时我们还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同学们力量、柔韧、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积极开设和考核相关身体素质的高校体育内容。

三、意见和建议

我们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可见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工作的前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当代大学生必须保证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是培养健康知识性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避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连续下滑趋势,采取积极的体育教学和考核的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的提高现代大学生普遍弱项,同时要保证他们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改观在校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和观点,对学校体育社会功能和价值的实现具有实际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伟胜.开放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林.“三联互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黄小隶.改革高校体育考核促进素质教育[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

[4]邵建国.普通高校体育考核改革探讨[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3).

[5]罗星海.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考试考核模式与实践效果[J].教学研究,2006,(2).

[6]费雅洁.以学生为主体考核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作者简介】公为刚(1979-),男,山东临沂人,供职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作者:公为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分析论文下一篇:师资队伍建设的会计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