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病人护理

2022-07-30

第一篇:神经外科病人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包括重度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脊髓肿瘤手术后病人,尤其是术后48-72小时。由于全麻创伤、肿瘤所在部位的影响易并发脑水肿、脑出血、感染、中枢性高热、尿崩症、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常需观察神志、瞳孔、心电、脉膊、呼吸、血压、血氧、血气和其它生化指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 死亡率.所以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估及心理护理

急性期病人生命垂危,家属十分着急,及时给与患者及家属心理评估应,主动关心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愈后,并告知我们在尽力救治,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并告知合理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减少一切不良刺激,积极配合抢救和治疗。

二、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脑损伤病人最容易出现的变化之一,表现为嗜睡、朦胧、半昏迷和昏迷、在观察中如出现(1)由昏迷状态转入燥动,想抓伤口、拔尿管等动作系病情好转.(2)从燥动不安转入昏迷状态,对周围反应迟钝,强刺激可能唤醒,表示病情加重.

三、观察瞳孔的变化

正常瞳孔等大等园直径3~4毫米对光反应灵敏.观察中如出现. (1)伤口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是乳内血肿的表现.如伤后病人神志清醒而一侧瞳孔散大可能为动眼神经损伤. (2)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应差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 (3)伤后一侧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 (4)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提示临终状态. (5)眼球若能外展伴复视为展神经损伤. (6)眼球振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 (7)双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桥脑或脑干伤损害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因使用冬眠药物.大剂量镇静药及吗啡等所致.

四、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1)伤后血压上升脉膊有力呼吸深而慢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这是应立即报告医生作脱水降颅压. (2)脑出血的病人应每15~30/分钟测一次血压,一般血压维持在平时高度或稍高水平,如果不知平常血压则维持在150~160/90~100毫米汞柱之间. (3)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跳减弱呼吸减慢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 (4)枕骨骨折的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 (5)高热深昏迷表示下丘脑受损,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

五、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1.头疼、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为三主征. 2.病人出现剧烈头疼或烦躁不安症状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先兆,颅内压增高时呕吐呈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体征.

1 3.脑疝的预防:(1)脱水降颅压(2)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的动向(3)抬高床头15~30度(4)吸氧改善脑缺氧降低脑血流量(5)控制液体入量(6)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六、呼吸道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或误吸导致肺部感染. 2.深昏迷的病人必须抬起下颌或放入口咽通气道以免舌后坠阻碍呼吸. 3.翻身叩背防止肺部感染. 4.深昏迷者或呼吸不畅做气管切开

七、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1.病室环境要求:保持清洁,湿式清扫,室温在18~20度,湿度在50%~60%.限制探视人员,定时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三十分钟. 2.观察呼吸频率和方式,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和出血如有少量渗血及分泌物,要及时吸出.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及血肿,有无气胸。患者取平卧或头高脚低位. 3.吸痰方法:(1)吸痰前后均应洗手,评估病人痰鸣音的位臵和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压力成人一般在40千帕左右,小儿应小于40千帕.(2)一次吸痰不超过十五秒,连续吸痰不超过三分钟,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痰前后视病情加大氧流量.如上呼吸机人吸痰前给予纯氧持续2~3分钟, 预防低氧血症:(3)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管粗细不超过内套管直径1/2.(5)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保持无菌操作.(6)痰液粘稠不宜吸出我科采用如下方法雾化吸入定时气管内滴药凡是叩背. 4.气管切口护理(1)及时清洁气管周围的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液(2)每天更换气管垫两次分泌物增多或出血多时应急时更换并保持干燥, 5.气管套管的护理(1)内套管定时取出清洗消毒时间不超过四十分钟防止细菌污染和痰液阻塞(2)消毒方法先用热水浸泡清洗再用0.3%的双氧水浸泡20分钟或煮沸1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后重新放回. 6.拔管的护理,拔管应在病情稳定,无呼吸困难,吞咽反射及呼吸肌功能恢复,肺炎控制,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才能进行堵管试验.第一天堵1/3,第二天堵1/2,第三天完全堵塞.此时应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急促,面色发干,出汗等.如有及时报告医生.如堵管24~48小时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可拔管,拔管后漏口用2%的典伏消毒皮肤,再用无菌纱布及蝶形胶布牵拉固定2~3天可痊愈。

八、脑脊液漏的护理

1.取头高患侧卧位,将床头抬高15~20度,维持脑脊液漏停止后3~5天. 2.于鼻孔处及外耳道口放臵干棉球,浸透后及时更换.根据棉球数估计脑脊液漏液量. 3.及时清除鼻前或外耳道内血迹及污垢,防止液体引流受阻而逆流. 4.禁忌作耳鼻道填塞、冲洗、滴药,严禁经鼻插胃管或行鼻腔气管插管. 5.严禁抽烟,避免打喷嚏、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以免脑脊液压力突然升高后降低而使脑脊液发生逆流. 6.口腔处理一日三次避免经口腔引起颅内感染. 7.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迹象

九、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1.术后病人,立即接引流袋于床头. 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3.适当制动头部,翻身及护理操作避免牵拉引流管. 4.每天更换引流管袋,准确记录引流量色. 5.引流管一般放臵3~14天即拔管. 6.留臵引流管期间,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速度、量、颜色血肿腔引流时,引流管开口低于血肿腔.脑室引流时引流管开口要距侧脑室平面10~15厘米,以维持正常颅内压.脓腔引流引流袋低于脓腔30厘米以上.硬膜下或外引流时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厘米,术后不使用脱水剂,不限制水分摄入,病人采用平卧或头低脚高位.

十、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1.体温大于39度多出现在伤后或术后48小时内. 2.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头臵冰帽,降温毯持续降温,必要时加用药物降温. 3.降温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如仍未降,加用冬眠疗法,降低体温,用冬眠药前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脉搏过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药物. 4.病人出现寒颤,鸡皮疙瘩,肌紧张时,应暂时停用冰毯,待加用镇静剂后在用. 5.停冬眠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 6.降温过程应注意酒精擦浴时,禁擦前胸,后颈,腹部,足心,以免反射性的心跳减慢,酒精过敏者不可酒精浴(婴儿禁用酒精浴).另外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十

一、尿崩症的护理

1.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每半小时测一次尿糖、尿比重、尿量. 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 3.遵医嘱应用抗利尿及胰岛素并观察用药效果. 4.指导并鼓励病人喝盐开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 5.禁止使用含糖食物、药物以免血糖升高,产生渗透性利尿. 6.监测血糖每2~8小时一次. 7.遵医嘱抽血查电解质并及时追查化验结果,以指导治疗. 8.随时更换尿湿渗湿的衣被. 十

二、应急性溃疡的管理

1.神外的病人大都有应急性溃疡,及早留臵胃管,回收胃液作潜血检查,根据医嘱给予冰盐水或正肾盐水洗胃,4~6小时一次,洗胃后给予云南白药胃内住入,4~6小时一次.严格观察血压.如血压下降,胃内出血量大,及时报告医生,另外及时清洗胃内残留血液以免引起腹胀、腹泻。 2.每次洗胃前应回抽胃液. 十

三、皮肤的护理 1.卧床病人使用气垫床. 2.每两小时翻身叩背一次,避免推、拉、拖,按摩骨凸处.

3 3.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无屑干燥. 4.对兴奋、幻觉、躁动的病人,约束四肢时应内垫毛巾,松紧以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宜,防止造成肢端血液回流障碍,肢体远端缺血坏死. 5.抽搐时正确使用牙垫,勿强行按压肢体以免造成舌咬伤、骨折. 6.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指征,使用方法正确,避免烫伤和冻伤. 7.及时更换汗湿、尿湿、渗透衣被并及时擦洗局部. 8.每日两次为病人擦澡,水温在50度左右,不要用力擦搓,受压部位扑爽身粉,另外每日三次按摩四肢以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十

五、康复指导

1.急性期保持患肢的功能位. 2.病情平稳后根据病人自我照顾能力给予协助功能锻炼. 3.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活动预防废用综合症. 4.给予充分的时间适时的鼓励活动. 5.教育病人和家属康复的知识,并能在行为上体现. 十

六、健康促进:

注意生活细节 防止中风发生 合理按排作息时间 保证规律生活 戒除不良生活 戒烟限酒

遇事不要激动 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 起床时注意三个‘半分钟’ 睡醒后在床上躺半分钟 起床前在床上坐半分钟

下地前两腿在床沿前再等半分钟

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选择有氧运动形式,如步行、慢跑、游泳等 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注:危重病人紧急预案:

危重病人紧急预案详见《神经外科紧急预案与程序》

4

第二篇: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安全护理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安全护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病人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摘要】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理由。策略 对神经外科病人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安全理由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安全管理策略。结论 通过整改,本科没有再出现坠床、跌倒等现象,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等到了提高。

【关键词】 护理;神经外科

1004-4949(2013)06-148-01

神经外科病人因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视力视野受损等因素,住院期间易发生跌倒、坠床、碰伤、压疮等危险[1]。为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病人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规范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主要的安全理由与理由分析

1.1 坠床: 神经外科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或定向能力异常,意识障碍的病人如有躁动,很容易从床上坠下,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如肢体偏瘫,在翻身时由于肢体运动不协调易发生坠床。我科曾发生过一例因翻身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安全护理坠床的深刻教训。

1.2 跌倒: 神经外科病人主要以老人及定向能力异常的病人为主,且多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视力、视野受损,走路时易跌倒;地面潮湿、果皮等易导致滑倒;病房内设施摆放凌乱或走廊内有障碍物更易导致病人跌倒。

1.3 压疮: 压疮是身体局部过度受压引起血流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神经外科的病人常因为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昏迷病人无自主活动,烦躁病人不配合更换体位,应用约束带不当等而形成压疮。

1.4 运送搬运意外: 用平车或轮椅运送,在转运过程中因策略不正确或安全措施使用不当而导致病人碰伤、坠落等危险。

2 护理策略

2.1 建立健全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强调“四化”[2]管理即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护士长责任,通过安全管理教育使护士从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维护护理安全。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等,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分析病区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把管理落到实处,通过检查、督促、制约,及时发现理由,消除安全隐患。倡导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各项工作多一次关注,多问一句,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避开坠床: 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巡视,有专人陪护,使用床栏,并检查床栏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使用时的注意皮肤是否受损或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定期放松肢体。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协助其翻身,并处于安全舒适的卧位,搬运病人时要有护理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加强对护工的培训和管理,使其具有一定的安全责任感,在使用平车和轮椅时注意使用安全带,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要有护理人员或医生陪同。

2.3 防止跌倒: 病房内设施摆放要简洁整齐,走廊内设有扶手,避开放置杂物,卫生间安装扶手,保证床头呼叫系统的完好使用。加强对清洁工的监督和管理,拖地时拖把避开过湿。病房、卫生间走廊均应有“小心地滑”警示标志。

2.4 防止压疮: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或易发生压疮的病人建立翻身卡、皮肤护理记录单等,定期进行翻身、叩背,给予电动充气防褥气垫床,保持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平整,大小便失禁患者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爽,每日用温水擦浴,必要时在汗腺分泌旺盛的地方涂上爽身粉。

2.5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责任护士要对患者进行防滑、防跌、防烫伤等安全宣教,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如外出、洗澡、入厕等要有人陪同。护士长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妥善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3 护理体会

针对病人翻身坠床事件,本科通过认真的探讨,制定了“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防范预案”,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增强了安全防范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为神经外科住院病人提供了一个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赛珠.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7(19):1223-1225.

[2] 徐攸萍.影响医疗安全的护理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06,1(1):1-2.

第三篇:外科护理学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体重下降10%表示营养不良。体重指数18.5-23.三头肌皮褶厚度可间接测定脂肪量。

营养疗法的适应症:近期体重下降超过正常值的10%,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连续7日以上不能正常饮食。

肠内营养(EN)每次100-300ml,在输入营养液过程中,每四小时抽吸一次胃内残余量,如大于150ml应暂停输注。营养液应置于4摄氏度以下的冰箱内存储,24小时内用完。 肠外营养(PN)经周围静脉一般不超过2周。

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为常见。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

失血量少于循环血量的20%(800ml)以下,脉搏小于100次/分,血压正常,机体可代偿。休克抑制期,若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消化性出血,表示病情发展至DIC期, 休克抑制期中度 脉搏100-120次/分,收缩压90-70mmHg,脉压小,失血量20-40%(800-1600ml) 休克抑制期 重度 脉搏细弱或摸不到,收缩压小于70mmHg,失血量大于40%(1600ml) 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心排量下降造成低血量和心率加快。

感染性休克常继发于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释放内毒素。 暖休克常见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休克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早期足量,最多48小时,

中心静脉压高,血压降低,表示心功能不全。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表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应舒张血管。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低,表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应进行补液试验。

休克时应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

多器官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器官是肺脏,其次是肾、肝、心、中枢神经系统,胃肠,免疫系统及凝血系统。

原发急症发病24小时后唷两个或更多的器官系统同时发生功能障碍成为 MODS速发期 ARDS多指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大手术等严重疾病的过程中继发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当动脉血氧分压降至3.3kPa(25mmHg),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至7.3kPa(55mmHg)时,提示呼吸衰竭已达临终状态。

急性肾衰(ARF)肾前性:各种引起肾血流量减少的疾病,如休克,严重脱水,心功能不全,大出血等,肾后性:肾至尿道发生病变引起 尿路梗阻。 肾性:肾脏本身的疾患。 高钾血症是少尿期最主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水潴留导致肺水肿和脑水肿,水中毒是肾衰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肾衰少尿期应每日减轻体重0.5kg,血钠维持在130mmol/L,严禁含钾食物,不输库存血。 DIC病理特征是微循环内广泛性的微血栓形成,感染时DIC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严重创伤,恶性肿瘤,休克。

肝素使用过量导致出血不止,可用等量鱼精蛋白拮抗。

一般在DIC高凝血期用肝素,在低凝血期,肝素于补充凝血因子同时进行。对DIC病人的出血不可贸然使用一般止血剂,以免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被消耗,反而使出血加重

DIC凝血时间短于12分钟,提示肝素剂量不足,若超过30分钟提示肝素剂量过量,20分钟左右表示肝素剂量合适。

麻醉病人常用静脉麻醉药有硫喷妥钠、氯胺酮、丙泊酚等。

麻醉常规术前8-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麻醉后常规去枕6-8小时。

以往血压正常者麻醉中血压小于80/50mmHg,有高血压病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 全脊髓麻醉师硬膜外麻醉最危险的并发症。 常用酯类局麻药物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和可卡因等,酯类麻醉药易发过敏反应。 酰胺类麻醉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和罗哌卡因等。较少过敏反应。 局麻药用药需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和最低有效浓度为原则。 地西泮类在治疗局麻药中毒反应时首选。

第四篇: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外三科护理常规

 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手术护理常规 

肾损伤护理常规 外科及泌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膀胱及尿道结石手术护理常规 膀胱肿瘤切除手术护理常规 尿道损伤的护理常规 睾丸或附睾切除术后护理常规 前列腺手术护理常规 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护理常规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护理常规 包皮环切术护理常规 脑疝的观察及抢救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常规 腮腺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淋巴结清扫术护理常规 眼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眼科手术护理常规 眼外手术护理常规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常规 青光眼手术护理常规 眼内异物手术护理常规

第五篇: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一、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受伤时间、受伤部位、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

2、饮食: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及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维生素和水果。

3、体位:根据病情正确安置患者体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身体关节功能位。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做好记录。

5、预防并发症:活动受限,长期卧床者,注意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6、引流管的护理:各种引流管切勿扭曲,折叠,受压,保持引流通畅。

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

2、保持良好的心情。

3、预防再次脑损伤。

4、加强功能锻炼。

二、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概念】

指在安静状态下,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成人>1.96kPa(200mmH2O);儿童>0.98kPa(100mmH2O)。 【护理评估】

1、病人头痛、呕吐的程度及休息状况。

2、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诱因是否及时解除。

3、病人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的改变。 【护理措施】

1、给与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2、预防各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诱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用力咳嗽;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

3、抬高床头15-30°,利于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

4、给与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部缺氧症状。

5、严密观察头痛、呕吐状况及生命体征、意识障碍的变化,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7、未明确诊断前禁用冬眠药物及吗啡类止痛药,以免影响病情观察。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

2、减少对病人的探视,避免病人情绪过度激动;

3、告知病人颅内压增高各种诱因的预防措施。

三、颅底骨折护理常规

【概念】

是指颅骨受到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护理评估】

1、有无颅内感染的迹象。

2、有无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颅内压低综合征。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头偏向患侧。

3、保持局部清洁,每日两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或口腔,消毒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劝告病人勿挖鼻、抠耳。

4、预防颅内逆行感染:脑脊液漏者,禁忌堵塞、冲洗鼻腔、耳道和经鼻腔、耳道滴药,禁忌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漏严重者,严禁经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

5、注意有无颅内感染的迹象:如头痛、发热等。

6、避免颅内压骤升: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打喷嚏。

7、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避免颅内压骤然上升的动作。

2、指导病人预防颅内感染的方法

四、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概念】

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严重、可逆性的继发性病变。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护理评估】

1、病人意识状态。

2、病人有无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并发症。

3、术后血肿复发的可能性。 【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迹象。

2、颅内压增高者,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3、术后注意病情变化,判断颅内血肿清除效果并及时发现术后血肿复发迹象。

4、术后放置引流管应采取头低足高位。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5、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内压过低。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饮食。

2、指导患者勿牵拉、扭曲、折叠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五、脑震荡护理常规

【概念】

指头部受到撞击后,立即发生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经过较短的时间可自行恢复。 【护理评估】

1、病人头痛的性质与程度。

2、病人有无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缓解其紧张情绪,加强心理护理。

2、疼痛明显者遵医嘱给与镇静、镇痛药物。

3、少数可能合并颅内血肿的病人,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

4、嘱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能锻炼。 【健康指导】

1、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使病人从思想上消除“后遗症”的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愉快。

2、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多食健脑食品(如动物脑、栗子、核桃等)。

六、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概念】

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评估】

1、病人的意识状态。

2、病人头痛的程度。

3、病人対疾病的认识和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

2、保持大便通畅。

3、观察生命体征及恶心呕吐等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4、如癫痫发作遵医嘱给予抗痉剂。

5、遵医嘱使用脱水药时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平衡,急性期可使用大量止血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等。

6、做好出院指导,如不要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女病人1-2年不要分娩等。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指导患者戒烟酒,加强功能锻炼。

七、脑出血术后护理常规

【概念】

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 【护理评估】

1、病人的意识状态。

2、病人脑出血的位置和量。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有血肿腔引流的患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引流袋每24小时更换一次。

3、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4、注意血压情况,遵医嘱给予准确及时的处理。

5、不能进食者术后3-5天开始鼻饲,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6、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

7、做好基础护理。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排便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

2、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按时规律服药。

3、肢体偏瘫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八、脑挫裂伤护理常规

【概念】

是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在对冲部位。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前者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后者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两者常同时存在,合称脑挫裂伤。 【护理评估】

1、病人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及持续时间。

2、病人生命体征、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有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瞳孔变化,必要时专人监护。

2、采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间断吸氧。

3、若病人呈昏迷状态且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宜早行气管切开,及时吸痰。

4、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5、瘫痪病人定时翻身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以改善血液循环。

6、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

7、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癫痫的发生。

8、有失语的病人应与病人有效的沟通,及时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并帮助病人语言功能锻炼。

9、视野缺损的病人加强生活护理,外出时应专人陪伴,防止摔伤。

10、注意观察病人的头痛性质及程度,如头痛一度好转后又复加重,提示颅内可能有血肿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1、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常因躁动、四肢强直、高热、抽搐而病情加重,应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

12、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复合伤的发生。

13、出现脑膜刺激征的病人,应将其安置在避光的病室,避免外界刺激,使病人情绪稳定。

14、严重脑挫裂伤者可采用冬眠疗法、亚低温治疗及巴比妥疗法。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至症状完全控制后1-2年,逐步减量后才能停药。

2、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运动等功能训练。

九、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详见第二十二章第十二节)

十、脑疝护理常规

【概念】

颅内占位病变导致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孔隙中,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护理评估】

1、密切观察脑疝的前驱症状,及早发现颅内压增高。

2、评估GLS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

3、观察瞳孔的变化。

4、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以激素应用。

2、协助做好手术准备:根据医嘱立即备皮、备血,行药物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等。

3、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1)迅速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保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3)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

(4)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因素均可进一步使颅内压升高,应予以重视。 (5)呼吸骤停者,在迅速降颅压的基础上按脑复苏技术进行抢救。 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压给氧,予呼吸气囊或呼吸机支持呼吸。 循环支持:如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心脏泵血功能。

药物支持: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对症处理。 (6)严格记录出入液量,注意电解质平衡的情况。

(二)术后护理

1、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认真交接,检查意识、瞳孔及生命体症的变化,查看皮肤情况,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手术经过。

2、体位:术后6h内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或半侧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每2h更换体位一次。

3、准确执行脱水治疗,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保持呼吸道通畅,拍背协助排痰,及时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舌后坠及呕吐时误吸。

5、鼻饲者在注射前抬高床头15°以防食物返流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 【健康指导】

1、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心理。

2、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病人,调动他们的心理和躯体的潜在代偿能力,鼓励其积极参与功能训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十几减九教学实录下一篇:世界经济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