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画面风格论文

2022-05-0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漫画画面风格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纯美温馨:高对比度的画面风格导演徐克认为:动画电影是一个电影类型,而不是儿童片。[1]商业动画电影在制作上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相比之下,独立动画电影有着低成本、高自由度的优势,受到许多创作人的青睐。

漫画画面风格论文 篇1:

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

摘要在一部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是保持读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不同形态角色的对比在故事中形成画面的节奏感;丰富多样的分格形式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镜头的变化营造出画面的动态节奏感;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体现出画面的调子节奏感。

关键词:连环漫画 创作 角色 分格 镜头 节奏

连环漫画是用连续的画格表述有主题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故事的情节、表达作者主观意图的视觉表现艺术。一部优秀的连环漫画作品应该是能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的艺术。然而对创作连环漫画的艺术家来说,将连环漫画各要素节奏的把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是成功地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

关于节奏,瑞士画家、美术理论家和色彩学家约翰尼斯·伊顿是这样阐述的:“节奏是各要素的重复,节奏可以像音乐节拍那样有规律,有特点地重复:上与下、强与弱、长与短,但它也同样可以是无规律的、连续的、自由的和波状的。”连环漫画的画面由一系列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的组织形式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画面所表达的效果——整齐、杂乱、有序、无序、一致、多变等等,这些强烈的差异性构成了连环漫画的画面节奏感,使读者从中获得阅读的趣味。

一 连环漫画角色创作的节奏感

好的连环漫画作品离不开成功的角色创造。在一部连环漫画作品中,各角色有相对独立的性格和形态,作为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之一,把握角色创作的节奏感是连环漫画创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节奏感的控制就像音乐中的节拍高低、强弱和长短的对比,不同性格的角色具备各不相同的形态与量感,既有形态的多样性又具备统一的整体风格,从而构成视觉秩序的丰富性。比如《狄得夫小子》中的狄得夫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他头顶上独有的黄色羽毛足以让他与别的角色产生对比,同时他们又有着相互协调的外形,在故事的发展中形成画面的节奏。

在连环漫画的角色创作中,不同的造型因素构成不同性格的角色,这本身就蕴含着节奏感。米歇尔·皮埃西在《风中的柳树》就成功地塑造了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托普的形态矮胖,仅三个头长,加上一副大大的眼镜,透露出忠诚憨厚的性格;相对来说,耗子的形态高瘦,动作灵敏,体现出机智热情的性格;獾的体态魁梧高大、性格稳重;矮小的癞蛤蟆加上诡异的表情,不难看出是一个心思活跃的角色……这样的设计,使角色的外表、性格各异,形成鲜明的对比。

《丁丁历险记》中如果把主要角色丁丁设计成与船长相似的性格和形态,那么丁丁这个角色就难以突出,不利于故事的发展,读者也难以分辨出各个角色的特点。可见,在连环漫画的角色创作上必须各具特色,让他们在故事的演绎中体现出连续画面的节奏感。

二 连环漫画创作中分格的节奏感

连环漫画的分格是在一整页的画面上根据故事情节分割出许多画格,这些画格成为连环漫画的最小单位,其形式丰富多样,或大小相同,或大小不等;或有边框,或无边框;或形状相同,或形状各异等等,巧妙地组合起来,产生视觉上的跳跃,构成具有节奏感的画面。

在《我街》的第五章“她的坏游戏”里,为了表现愤怒的少女仓库花去找杀父仇人的情节,作者聂峻将画页的整个上半部作为描绘骑上摩托车疾驰的仓库花,弧形的地平线在体现速度的同时也仿佛成了画页的分格线,十分协调自然。在此,作者同时让角色的头部和摩托车轮冲破分割线和地平线,读者从中能感受到“冲出画面”的张力。随着弧形,画页的下半部跟着情节的展开,分为3小格,描绘出摩托车奔驰而过时茂叶的跌倒和仓库花的面部表情。这样的分格既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故事情节和重要角色,又创造出了非同一般的强烈节奏感。

有时,为了交代环境和复杂的场面,或突出某些人物,画页是不分格的。从整部作品来讲,整页的画面与分格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风中的柳树》第七章“万籁俱寂”中就有这样的形式:深夜,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去寻找离家出走的小水獭,万籁俱寂的河面上传来令人向往的美妙音乐,好像来自那个被柳树和银光闪闪的桦树环绕着的小岛,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们引向那儿,他们划向小岛,顺着小路走着,美丽的音乐停了,被感动的托普谦恭地抬起眼睛。七面的篇幅都是运用具有大小不一的分格形式表现故事情节,紧接着托普慢慢抬起眼睛的第八面是一整幅的画面:一位神灵般的角色手持乐器,回头微笑地坐在丛林间。米歇尔·皮埃西对画页的如此安排是为了突出这位非同寻常的角色,同时又不让整部作品的画格千篇一律,使画格的形式丰富多样。这样的分格形式使连续的画页具有极强的节奏感,且又十分协调自然,让读者的视觉得以休息放松。另外,在连环漫画创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在分格的过程中要避免拼凑,必须使画面有力、阅读流畅,以至有目的地表达内容,叙述情节。

三 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镜头变化的节奏感

一部优秀的连环漫画作品应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动态的节奏感,这就要依靠镜头的变化营造出各种连续动态而形成画面的动感。《风中的柳树》中第一章“水边”有表现托普和耗子在河面边聊天边划船的情节,镜头顺序是这样的:

全景:远处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穿过桥拱驶来。

近景:前景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来到近处。

中景:小船从左边驶进画面,出现半只船头和耗子。

中景:画面出现大部分船身,但船尾船头在画外左右,完整表现耗子动态,托普从左进入画面。

中景:小船从右边驶出画面,右边只露托普坐的船尾。

全景:远处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驶向远方。

正是这样不同镜头的安排,静态的物象通过这六幅画面,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再有近到远,通过角度的变化和不同镜头的穿插,给读者留下强烈的视觉跳跃及动感。因此,以镜头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动态节奏感是连环漫画创作的重要一环。

四 连环漫画创作中调子的节奏感

连环漫画的调子主要有黑白调子和彩色调子,其节奏感主要通过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来体现。

在创作黑白连环漫画时,鲜明的黑白对比会增添许多画面气氛,造型线条的疏密对比也能产生节奏感,从而传递信息并吸引读者视线。如《我街》第三章“你是我的午夜场”中有一表现荒与在精神病院遇上的女孩分手的情节:第一格画面用精致而密集的线条来表现中景建筑物,呈浅灰色调;前景是具有强烈黑白对比的奔跑女孩;天空和大地运用了更为密集的线条,呈深灰调,衬托出前景和中景,相对其他用线较少的画格来说,此页中这一格画幅便成了整面的灰调;第四格画面用黑色有力地将角色衬托出来;第五、六格画面是在白色的背景中将角色描绘成剪影式的纯黑调子;第八格画面留有大量的空白。这样,整页画面黑白层次、线条疏密交相辉映,在对比中带来视觉冲击,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在彩色连环漫画创作中,色彩的配置和组织的份额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部彩色连环漫画作品应有一定意义的色彩倾向性,但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节而采用特定的色调来达到一种特有的韵味,这便产生了差异感。

如《丁丁在西藏》,丁丁一行进入雪区前,作者运用的色彩主要是暖色调,传递出一种热情;进入雪区后,主要用白色和冷色调表现,既描绘环境又烘托角色的心情;在寺庙部分,作者又以暖色调为主,让读者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正是因为这些色彩与其它各元素合理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才使整部作品具备鲜明的节奏感,同时形成戏剧性和欣赏性。

另外,在连环漫画创作中,每页的画面色彩组织同样不可轻视,它们是引起质变的量变因素,把握好它们的画面节奏才能使故事情节得以充分表现。如《风中的柳树》第四章“远离人间……”,作者在表现獾带着托普参观地下储藏室的情节时运用了大面积的蓝灰色调,体现出静谧、庞大、梦幻的气氛,其中用黄色点缀,衬托出灯光中的角色。这样的画面色调安排使整体色彩对比、明度对比强烈,就像马蒂斯说的:“大量的色彩本身是无能为力的。色彩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的感情强度时,才能获得自己的充分的表现力。”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翻开连环漫画,除了扉页和封底,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跨页,画面的节奏感由左右两面共同营造,它们的关系对故事的进展来说是一个整体,在连环漫画的创作中不可忽视。

在一部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是保持读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一部优秀的漫画,需要从不同形态角色的对比、丰富多样的分格形式、镜头的变化以及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体现出画面的节奏感。

参考文献:

[1] 埃尔热编绘,张敏、张雅萍译:《丁丁在西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2] 肯尼思·格雷厄姆,米歇尔·皮埃西编绘:《风中的柳树》,21世纪出版社,2002年。

[3] 聂峻编绘:《我街》,新世纪出版社,2008年。

[4] 泽普编绘:《狄得夫小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熊玲林,女,1973—,江西南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卡通动画,工作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熊玲林

漫画画面风格论文 篇2:

解读新海诚动画电影中的美学特色

一、 纯美温馨:高对比度的画面风格

导演徐克认为:动画电影是一个电影类型,而不是儿童片。[1]商业动画电影在制作上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相比之下,独立动画电影有着低成本、高自由度的优势,受到许多创作人的青睐。新海诚便是著名的独立动画制作者,也是一位动画方面的全能型人才,成名作《星之声》的监督、剧本、作画和美术编辑均由他一人完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全面的实践经验,让新海诚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为独特的认识。通过高对比度颜色的运用,打造出一个通透、富有层次感的场景,从而营造出纯美温馨的氛围。这是新海诚动画共有的画面风格,特别是在后期比较成熟的作品中,新海诚创新地引入了实景拍摄技术,打破了动画与生活的界限,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一种伸手可触的境界。

新海诚电影中经常可以听到纯净的钢琴曲,这些温馨中带着淡淡伤感的曲调,大多都是由他的搭档天门所作,画面与配乐的气质达到了高度统一。与以往的日系电影作品一样,新海诚也在追寻一种清新的氛围,但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对比强烈的背景和随处可见的亮光,是新海诚作品在画面上的两大特色,前者旨在突出纯净的境界,后者代表着生活中的温暖与光明,因此,两者相加便达到了一种通透自然的效果,让人物与背景高度贴合。《言叶之庭》中庭院的雨滴,《追逐繁星的孩子》中高山的日光,都使用了亮线进行描绘,做到了人物较暗,而背景进一步提亮,非常明确地体现了他的个人风格。景物一旦拥有了充足的亮度和饱和度,整个画面便开阔起来,显得格外轻灵纯净。这一点在早期作品《星之声》中便已得到了印证,《秒速5厘米》的结局镜头更是被誉为经典,贵树看着飞驰的列车,观众此时正在想象着铁轨对面明里的反应,列车的许多窗户折射出阳光,轻灵的光线组成了一幅具有动感的图像,突然,光线消失,列车驶过,贵树报以释怀的微笑。观众这时才豁然开朗,原来对面的明里早已不在。这种心理变化不易把握,更难的是将其具象化,而新海诚巧妙地利用了车窗这种透明体,很大程度上提亮了整体画面,同时,光线的交织明灭,正好暗示着角色内心的悲喜参半,细腻的捕捉到了贵树心中的希望与失落。此外,实景拍摄也是新海诚电影中的一大看点,不仅新宿的decomo大厦、代代木八幡神社等地标性建筑被收入片中,创作者还对许多不知名的街角、车站进行了动画复刻,还原程度非常高,可以与高清摄影作品相匹敌。以景物照片为基础进行美术作画,是新海诚动画的重要特征,不仅提高了团队作业效率,能够将一张张独立的背景表现为共通的风格,也达到了影片对于剧情真实感的要求,正是这种全新的绘图技法,确立了新海诚独一无二的个人艺术风格。

将每一帧画面都当做一场CG图对待,成就了这位观众口中的“背景之神”。对新海诚而言,无论是实景构图,还是背景作画,他在光影、层次等方面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写实风格,捕捉繁忙都市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 细致入微:零散性强的情节设置

新海诚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一直颇具争议,部分观众极力热捧这种散文式的叙事模式,另有部分观众认为他不擅于控制剧情节奏,导致重点情節缺乏力度,次要情节又过于拖沓,加之新海诚的电影台词都比较唯美细腻,很容易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这样的怀疑是有根据的,与其他类型的电影不同,新海诚的动画篇幅非常短,很多作品片长不超过一小时,而剧情的跨度有的甚至达到了十年以上,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很难架构起一个完整而详实的故事。因此,新海诚采取了捕捉片段的手法,用零散的瞬间,支撑起整部影片。

一般的商业动画,情节都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即矛盾从产生到解决的过程,该模式虽然稳扎稳打,但已经毫无新意,不足以调动起大众的观影热情,这也是动画电影走向低龄化的重要原因。而新海诚的动画,则更像是生命中几个重要场景的闪回,它们之间不构成连续性,所以作者强调的并不是故事,而是角色的内心情感。在新海诚的早期作品中,这一点并没有被着重凸显出来,以至于《星之声》在短短25分钟内,尝试着构建平行宇宙这样的庞大背景;《秒速5厘米》将本来就不充裕的片长分为三段,中段占据了过多内容,结局显得过于仓促。新海诚本人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他不断地调整影片结构,试图将人物放置在具体的小背景中,《言叶之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46分钟明显不足以大范围地展开情节,为了突显细节,作者删去了男女主人公交往过程中的很多事件,仅保留了邂逅、相约、别离三个场景,整体故事变得流畅而简洁。《言叶之庭》的男女主人公均没有获得现实社会的认同,在每一个庭院相会的雨天,他们脉脉凝望对方,我们却能从无声中感受到角色心中的挣扎、逃避和彷徨,这证明新海诚的镜头语言已经逐渐成熟,足以展现出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就像新海诚自己所说,“删减很多内容,是为了让内容更紧凑”[2],只有故事内容做到绝对得简明扼要,才能为渲染情绪提供更多的时间。新海诚作品的灵魂便是角色丰富的心理变化,一切遵循着日式的思维,显得温和而含蓄。此外,新海诚电影在语言上也独具特色,大量内心独白的运用,让角色得以直接抒发情感,实现观众与角色之间的双向互动。诚然,独白过多会削弱角色间的关系,弱化人物之间的交流,但是新海诚所使用的独白不是单纯地“自说自话”,而是采用两位主人公交替的模式,让他们在精神层面,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

新海诚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点,因此,他的作品多以短片的形式呈现,主要发掘角色内心的情感,注重深层的灵魂交流,而不拘泥于外在表现形式。细节、片段、瞬间,这些词汇成为了新海诚电影在叙事方面的重要特质,通过舒缓的节奏,许多不经意间的美好,慢慢从精致的画面中浮现出来。

三、 高度写实:贴近生活的故事内涵

日本是动漫产业的第一大国,产值占据全球份额的70%以上,并形成了文化上的辐射效应,大大增强了国家软实力。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日本动画的内部更新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自20世纪末以来,日本动画越来越强调全年龄化发展,制作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潜在的成年人市场,希望能够打造出适合中青年观众的作品。同时,许多观众也反映了动漫的低龄化问题,期待着更具现实色彩的新作出现。新海诚的风格,恰好迎合了这一趋势,他从独立动画制作人起步,逐渐形成了团队制作模式,拥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动画电影流水线。

新海诚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以2007年的《秒速5厘米》为界,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多以架空形式展开,在模拟的世界中进行,但并不完全脱离现实。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属《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为了架构出理想的故事背景,新海诚使用了“平行世界”“巨塔”等具有荒诞色彩的名词,让情节逐步走向架空状态。但是,影片还拥有另一条线索,即三个少年的人生轨迹,浩纪的升学、佐由理的患病,这些因素的出现,冲淡了科幻色彩,赋予了影片一些现实特质。可以说,此时的新海诚电影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借助大量的虚拟元素来支撑剧情,他将避世的想法,寄托在架空的宇宙中,幻想固然绮丽美好,但缺少了与现实的互动交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新海诚的后期作品则完全不同,主要讲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其间穿插着少年时代的回忆,这种闹中取静的手法,在许多日系电影中都能看到。一系列以“悲恋”为主题的作品中,新海诚自己的影子无处不在,他将纯爱与怀念,注入到每一帧动画中,通过记叙人物成长过程,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内心,执着地追求梦想。这样充满感情的电影,自然能够勾起许多成年人对过去的怀念,引发大范围的共鸣。

日本动漫的题材覆盖面是非常广泛的,除大量科幻、格斗类作品外,反映都市生活的佳作也不少见,例如著名漫画家矢泽爱的《NANA》,讲述了两个少女在东京追逐梦想的故事,这部作品曾在本世纪初风靡日本。可见,仅仅是题材的变更,还不足以支撑起新海诚的个人风格,他能够脱颖而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深度发掘了作品中的现实性,用如梦似幻的画面,演绎出了日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新海诚后期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两大场景,分别是日式乡村风光与东京城市生活,它们象征着许多日本青年人生的两个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在《秒速5厘米》中,远野贵树无忧的小镇生活,正是作者本人少年时代的写照,新海诚出生于长野县一个富裕的农村家庭,他对日本乡下的景色非常熟悉,直接将它们运用在了自己的动画作品中。此外,男主角貴树酷爱射箭,弓道同样也是新海诚最喜爱的运动,这一细节更好地展现了作者的投影手法,让内容显得饱满真实。与新海诚工作初期的经历一样,贵树最终成为了东京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繁忙的地铁与车流,钢筋水泥的大厦,都市的快节奏,让他陷入无奈之中,旧时的梦想渐行渐远,贵树守护着心底希望的微光,却不得不戴上成年人的面具,虚伪而麻木地生活下去。日本职场竞争异常激烈,因此,这种心态是都市高压人群中非常普遍的,他们因为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长期处于迷茫状态下,渴望过去的情感回归。随着角色的心情起伏,这种怀旧被扩大化了,集聚成强有力的洪流,最终爆发出来,观看一部新海诚的动画电影,观众会为纯真的少年时代而感怀嗟叹,更会在强烈的现实冲突中,找到情绪的突破口。

同样是描写少年时代的影片,许多热血作品仅停留在肤浅的理解层面,一味地为青春贴上理想化的标签。新海诚则试图建起一座通往过去的桥梁,用记忆的烛光来温暖现实。这种侧重于描写都市生活的作品,以高度写实这一特点脱颖而出,它们有着更强大的观众基础,以及广泛的社会价值,逐步成为了新海诚动画电影的主流。

结语

动漫在日本经济和文化两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与团队制作相比,独立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非常坎坷。作为新一代的独立动画制作人,新海诚不仅在画面和情节上发挥了自身才华,更重要的是跳出了日本动画的传统思维,以梦幻的画面,演绎出了现代都市中平民的悲欢,从《她与她的猫》,到《你的名字》,新海诚作品的艺术风格已然走向成熟。同时,这种面向全年龄观众的动画制作模式,也为中国电影人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慧宇,宋韵芸.河马动画:要成为中国的“皮克斯”[J].新经济,2011(5):44-45.

[2]宋诗扬,王乃真.动画影像的“文学作家”[J].大众文艺,2016(9):192-194.

作者:陈瑞瑞 刘一凡

漫画画面风格论文 篇3:

浅析大IP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美学特征

摘要:对于本土动画电影IP的挖掘和发展,欧美和日本早已十分成熟,拥有了非常完整的一套系统。在如今泛娱乐化的背景下,我国在网络文学和漫画IP发展方面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前景。而关于国产动漫电影来说,本土大IP的延伸一直没有一个良好的延续性和开拓性。日本在IP运营中以“漫画”为核心,不断地发展和延伸,现在已经在世界上以动漫大国的地位为人们所知晓。[1]2019年初《白蛇:缘起》的脱颖而出,让不少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希望。本文将主要通过对《白蛇:缘起》这一国产大IP动画电影美学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国产动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产动漫电影   IP   《白蛇:缘起》

一、国产动画电影近些年来的表现

国产动画电影中《大圣歸来》《大鱼海棠》《大护法》被称为“三大”,“三大”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代表,但是也都有缺点。国产动画电影需要的是一部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短板的代表作,它可以不在各个方面都拔尖或无可挑剔,但是不能有非常明显的短板。《白蛇:缘起》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虽然影片由中美合拍,但是华纳电影公司只负责资金投入,所以我们可以把《白蛇:缘起》当国产影片来对待。大多数的国产动漫电影的内容依旧停留在低龄化的阶段,这些国产动画电影,只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观影要求。《白蛇:缘起》的创作团队充分的将故事扩展到前一世,以此对原有的IP进行了扩展,在原有基础上给观众讲述了一段动人的趣事。虽然影片取自国人都熟悉的大IP白蛇传,并且作为动漫电影的形式上映,但是并不同于以往的合家欢类型,相反,从影片比较专注在爱情的虐恋,里面又有一些尺度比较大的镜头来看,影片面向的应该是比“合家欢”更大年龄一些的青年,又或者是成人,而实际上,这类非合家欢动画电影在当前的院线中是相当罕见的。[2]

二、《白蛇:缘起》的艺术特色分析

追光动画在创作《白蛇:缘起》这部影片时立足于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并结合了国内最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影片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与技术的结合运用值得同行的分析和学习。在故事创作上也没有归于俗套,在传统白蛇的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保留了传统的框架加入了新的故事元素和人物形象。电影在视听语言上的表现更是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一个标杆,其画面风格、音乐、剪辑节奏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完美的融合在了影片之中。下面笔者将一一分析《白蛇:缘起》的艺术特色,借此寻找动画大IP电影创作中的可取之处。

(一)旧IP基础上故事的创新

《白蛇:缘起》的背景主要发生在晚唐年间,大唐皇上痴迷修道成仙,国师命令百姓去捕蛇,白蛇受命于她的师傅去刺杀国师,结果白蛇刺杀没能成功,偶然间来到永州城外的一个捕蛇村里认识了年轻男主许宣。故事里的白蛇就是观众熟悉的白素贞,男主角许宣则是许仙的前世凡人身份。这一主要人物的设定可以体现主创团队在编写剧本时的良苦用心。《白蛇:缘起》在剧情上的改动做到了对传统白蛇IP的颠覆和继承的二者统一。阿宣不是一个读书人,他也不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他是奔跑在大山大河之间的活泼少年,善良、勇敢、调皮可爱,不同于传统的IP设定,其中与传统白蛇传人物设定上的差别十分有趣。《白蛇:缘起》对传统故事的大胆成功改编可以给我们对于传统IP翻拍很大的启示,由于旧的大IP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未免太过熟悉,所以我们可以在不破坏IP整体的基础上对旧IP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此来达到别出心裁的效果,让观众眼前一亮。跳出经典,创造新的故事需要慎重的对待,并不是意味着随意改编。

(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文化吸引力

《白蛇:缘起》视觉风格上运用了中国画的艺术元素,通过写意的表现方式,增添了画面视觉的空灵和通透感。[3]在动漫电影《大圣归来》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影片之所以成功,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完美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国产动漫电影必须要在大IP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文化吸引力,这是国产IP本来的优势。[4]国产动漫电影的制作要具备民族性,不能盲目的效仿国外的动漫电影,很多时候只有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充分的表现出中国特色文化才能更好地让国产动漫电影走出国门,为世界接受。

(三)电影美学与先进动画技术结合

在国内,追光动画这支团队致力于制作优秀的动漫电影,从一开始的《小门神》,后来的《阿唐奇遇》,再后来的《猫与桃花源》,追光致力于创作兼具美术和技术的优秀作品。影片的打斗分镜切换十分简洁迅速,令人目不暇接,营造了紧张刺激的气氛,在国产同类型作品中脱颖而出。其实国产动漫电影的技术在很多时候都是观众吐槽的地方,这也是很多观众不愿意走进影院的原因。其实,近些年很多国产动漫电影在技术方面都有了十分巨大的进步。

(四)高水准的视听语言表现

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平非常高,不管是从人物动作,还是渲染质量,都可以说在国产3D动画中非常领先,甚至接近迪士尼的水准了。在这些年的技术积累中,追光动画在《白蛇:缘起》中的许多地方体现出了其技术的进步。

在声音的制作上,《白蛇》以电子音乐、管弦乐器和民族音乐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使声音更加多元、饱满。这样一来,就突出了影片大气的风格,而且在不失中国古典韵味的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大大拉近了影片与年轻人的距离。影片中,划船的老人带着阿宣和小白在湖上行进时,老人所吟唱的是《新白娘子传奇》的片尾曲;影片后半部分,阿宣和小白在百年转世后相遇时,配乐也是来自《新白娘子传奇》,这其中的深层寓意便是两个人前世今生不解的缘分和那份直至世界尽头的一往情深。在青白二蛇大战国师,徒弟和主角二人初次进入宝青坊的片段中,影片在这两个风格截然不同、气氛差别很大的语境中使用了非常贴切的背景音乐和音效。前者采用了特殊的琴声表现战斗的激烈和紧张,烘托了气氛,充分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后者通过小狐狸声优语气的妩媚和迷幻的音效,完美表现了宝青坊的诡异和神秘,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在画面的风格表现上,用迪士尼的形式来塑造人物造型,但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中国风,女主的飘飘白衣、随风长发,无不在表现中国神话般的女性形象。《白蛇:缘起》的整体画面风格基于中国传统水墨画和现代审美的融合,在迎合现代观众审美趣味的同时兼具了中国古典美。在故事背景的呈现上,多以山川、田野以及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群为主,在影片剧本上,在改写和原本的IP上掌握的恰到好处,既让观众感到了其中的新意,又不失去原有的趣味,在传统中体现出了沒有违和的创意。

影片在项目管理上的进步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些进步也是追光一直以来的追求。故事之间没有断裂的点,是一个很好的方面。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在影片的大量场景和画面下,影片的节奏简洁快速,十分明快。影片紧凑的剧情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配合简练的人物台词以及画面的快速切换,极大的保留了观众的观影情绪。在影片结尾处的断桥相遇情节里又把原创剧情和中国观众熟悉的传统故事剧情结合在了一起,十分巧妙。

三、《白蛇:缘起》给国产动漫电影IP良性发展带来的启示

《白蛇:缘起》对于国产动漫电影来说不只是一部影片,它更像是国产动漫电影界的一次自我发言,是一次国产动漫电影的声明,证明了国产动漫电影有着光明的未来。说到不足之处,《白蛇:缘起》影片宣传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到位,这就导致了在影片上映初期的票房并不高。其实电影中本来有很多打斗和创新的场面,但在宣传中官方展示更多的则是情感线。

四、结语

国产动漫电影的发展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不能幻想着一蹴而就,通过对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美学分析和探究,希望中国动画电影制作人在对传统大IP的再创作时可以得到一定的借鉴,在传统IP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具备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石晶.从国产动漫IP的崛起看当下文化自信[J].新闻战线,2018,(12):135-136.

[2]《白蛇:缘起》对于中国动画的爱,“缘起缘未了”[DB/OL].豆瓣网,2019-01-18.

[3]戈为,王坤茜.电影《白蛇:缘起》的美学意蕴[J].名作欣赏,2019,(15):173-174.

[4]李璇璇.国产动漫电影宣传模式研究——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J].艺术科技,2016,(06):96.

作者:潘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绿色金融论文下一篇:贸易开放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