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科学论文范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民主与科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是班集体管理的生命线,就像氧气和水,缺少了任何一种,班集体都无法健康和谐地成长。那么怎样才能民主与科学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呢?以下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个人见解。一、班级民主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好地融入学生集体中去班主任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决定着班级民主管理的成效。

第一篇:民主与科学论文范文

教育中的民主与科学

编者按:程方平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从事教育科学的理论和历史研究,并对中国教育现状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认识。本刊记者就教育实践中的民主和科学问题,采访了程方平研究员。

一、补民主和科学缺的课

记者:一个世纪前,中国开始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几代人为之努力。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此之际,请您就教育科学谈谈对民主和科学的看法。

程:一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追求民主和科学。它是一个目标,大家都向这个方向奋斗;它也是一个标准,就是大家都用这个最核心的标准去衡量很多事情。它不仅对社会发展有一个总体性的指导意义,对教育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原则性的目标和标准。但是,在五四运动快100年的时候,我们在改革开放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于是我们回过头想想,可能在这一百年内我们追求的很多事情,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很多深层问题,还没解决。比如民主和科学,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需要什么基础性的工作?这种基础性的工作,既包括观念层面,也包括制度层面。所以,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坐下来谈论民主和科学的话题,而贵刊也叫“民主与科学”,这非常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记者:民主和科学虽然提了100年了,但我们对民主和科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到位,比如,科学和民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程:对,这里面问题很多,比如说,我们对科学的理解更多地强调技术层面,而忽略科学精神和方法,而只有拥有了科学精神和方法,我们的实践和探索才更科学。所以,我觉得应该从基本观念谈起。科学揭示自然规律,而民主是构建社会制度,但这两者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共生性,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所以,五四运动把这两个口号放在一起,是有它的道理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的还不到位,就科学的民主和民主的科学来说,理解有问题,实践也不到位:学民主里缺少民主,学民主里也缺少科学,学科学里缺少科学,学科学里也缺少民主。

记者:很多人认为,民主和科学是舶来品,引入中国之后水土不服,所以我们才会学起来这么艰难。

程:这种说法有个致命的误导,它假定民主和科学都是西方的,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对立的。民主和科学表面上好像是舶来品,但其实在我们的传统中有很多这样的思想文化资源,只是中国古代的封建体系非常完备,民主主要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充分体现在制度上。你比如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这就是一种民主精神,孟子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陈胜、吴广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说的都是一种平等精神,这些都变成民主的精神,弥漫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渗透在生活之中。科学也是,中国古代的科学体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地理、生物等体系,都曾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四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也是世界公认的。像李约瑟他就承认中国古代有科学。这些传统资源都是我们现在推进民主和科学的重要基础。

记者: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厘清、整合我们的传统资源,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民主、科学之路。

程:是,只有这样,才会在学习民主、科学的过程中不出现排异反应,但这些工作现在都还没有做到位。当然,中国古代的民主和科学和西方的不是一个话语体系,但自有她独到的精深的智慧。如果我们仅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那就会出很大的问题。尤其是作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的研究者、决策者,特别是这方面的评价和管理人员,仅仅跟在西方后面,弃绝我们可资利用的传统,其实是对中国的民主之路、科学之路持不负责任的态度。

记者:这也许是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急于赶超发达国家,对传统文化曾决然地弃绝。

程:是这样的,还是因为这种心态,在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想跨越、超越,但我觉得有些事情我们是不能跨越的。

西方走到今天这一步,是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积淀的。比如科学这根线一直没断,形成了一整套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体系,我们现在学了人家的定理,觉得应该按照定理来办,但是人家科学实证的几百年的积淀我们没有,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法律保证、文化习俗,我们也没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老用不科学的方法去教科学的原因。中国的传统科学技术里缺乏那些细致的东西,缺少对过程的观察、没有实证的记录,只是通过常识、通过试错(如神农尝百草),最后筛选出来有用的东西。虽然这是符合逻辑的,也符合科学的,但是这些细化的过程我们没有。民主方面也是这样的,西方的民主思想是经过上千年的沉淀,经过几百年的磨合试验最终确立民主制度的。我们现在只是学了一个原则,就急于去做,但基础还是传统的,民主的、科学的基础都不健全。在这方面,如果我们再不回到原点,静下心来,去补我们所缺的最基本的课,包括文化的课,精神的课,制度的课,那么,尽管我们的GDP年年快速度增长,但日后引发的社会问题,将会比以往都要大。

记者:就是说,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是不能省的,一定要实践和经历。

程:对,一定要做的。我们可以提高效率,比如说西方用100年做的事情,我们现在借助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可能用50年来完成,但是,这个过程必须要经过。

二、被异化和扭曲的教育

记者:以上我们主要从观念层面展开民主科学的话题,那么具体到教育领域里,民主科学的实践怎么样?

程:观念上要是有问题,实践中肯定也会有问题。从宏观看,教育法律的制定、责权利的划分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加上监督评估、政绩导向、经济导向,这就导出很多问题来。我们现在遇到问题,就会看教育法是怎么规定的,但在我们教育法的制定中,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教育法是由教育部门制定的,缺乏其他相关部门和人群的参与,这样,本该是国家法的教育法就变成“部门法”了,它不是一个大的全社会普遍认可的契约。所以,其他部门“可以”不买账。比如教育部要钱,财政部说要多了,教育部说50个学生配一个老师,人事部说应该100个学生配一个老师,很多教育法规因这些扯皮而推行不下去。

记者:法律制定的观念和程序有问题,这就涉及到民主和科学了。

程:是呀,就是法的体系构建不科学,因为法是分层次的么,对不对?最上位的是宪法,如果下位的教育法不符合宪法就要修改,如果符合宪法,教育法就是国家法,其他各个行业都要遵守。现在教育法制订的不科学、不民主,所以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水平就比较低,老百姓不遵守、其他行业不遵守,甚至有时政府也不遵守。

另外,责权利划分不明确,导致政府该管的没有管。比如基础教育本应该由国家负责的,但我们过去强调的是家长送孩子上学的义务,是单方面的义务,政府为国民提供受教育的条件、机会这样的义务,是被忽略的,这叫“人民教育人民办”。 2000年后,我们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逐渐认识到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就是要给国民提供受教育的基本条件和机会。政府角色的这种调整,我觉得是个很大的进步,不管义务教育也好,职业教育也好,高等教育也好,首先应该按照现代契约观念明确责权利,这种责权利不仅包括弱势群体的个人,更是包括强势的政府。政府如果不兑现它的承诺,那就是违法,就是违宪。比如教师的工资不能欠着,校舍不能建成豆腐渣,如果有,理论上就应该通过人大、政协来弹劾它。

政府和民众都要遵守法律,就要有一个监督机构来监督。在许多国家都有第三方,有一个机构直接向国务院总理负责,直接向议会负责。比如俄罗斯的教育科学研究院,它就不属于教育部,可以就教育问题直接向国务院提供研究报告,这样的话,它就不是一个只为部门说话的部门机构,而是在为整个国家和民族负责。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理不顺的地方,教育舆论只为教育说话,不为教育说话,教育部就收拾你;财政部的属下机构只为财政系统说话,否则财政部就收拾你。条块分割造成很多体制性的障碍,这些障碍不仅影响教育发展,也影响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而另外一些时候,我们政府的责任心又太强,认为自己的意志太起作用了,所以就忽略了民众需求,忽略了知识分子。比如说要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国务院连续3年开了几个大会,几年的工作都围绕这个主题做,但民众并不买账。后来我就写了一篇小文章,说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起码要有四个支柱:要有国家的意志,没有国家的意志,很难;要有个人的意志,个人认为接受职业教育对自己的美好生活和生存发展有利;要有企业的意志,就是企业为什么支持国家来办职业教育,肯定要看能否和它自己的发展息息相关;与学校的意志有关,学校要办的下去,要受社会欢迎,要真正让职业教育有效。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有四方的意志,而不仅仅是国家意志。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中观这个层面问题也很多很大。什么叫中观?如果一个地区的教育叫“宏观”,老师和学生的学科教学叫“微观”的话,中观就是在学校管理这个层面。学校的具体管理非常重要,使学校能把一种思想通过管理,让教师合理地传授给学生。一个学校的风气、文化、管理等,都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国务院、教育部的调子唱得再高,但假如一个学校的校长用最原始的、最粗暴的、最专制的办法去管理教师,那孩子们还能受到什么好的教育吗?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了,还没有一部“学校法”出来,只有小学管理条例,初中的是“试行”的,高中没有。没有学校法意味什么?校长有多大权力,没法说;学校乱收费,没法管;教育经费不足,没参照。现在有些学校自己建房,按说这些都是违法的,学校校长支配那么多钱干嘛?这些钱是不是应该由校长支配?校舍都应该由政府来盖,如果非要学校自己建房,那就是政府的工作不到位。

记者:没有学校法,一方面学校违纪没法管,另一方面,是不是学校的合法权利也得不到保障?比如大学的自主招生、校长治校等等。

程:是这样的。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及其相关制度不完善,“大学自治”也有问题。你比如说大学自主招生,在诚信制度建立之前,我们不敢把权力过多地交给大学。另外,如果大学权力过分集中在校长手里,那就太“人治”了。碰到蔡元培,那是北大的幸运,如果碰上一个有学无德、有德无学,甚至无德无学的人,那就是大学的灾难。大学的所谓校长自主权,也是应以科学管理、民主程序为前提的。比如校务委员会,它里面应有校长、教授、学生、社区代表、社会贤达,甚至毕业生的代表,各方参与到里面,能较大程度地保证这个大学的决策是科学的,是集大家的智慧和大家的监督在里面的。因此,我并不赞成简单的提“校长治校”,校长治校应该是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保障一个校长的管理权的实现。校长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叫法人,从文化和科学的角度叫带头人,他的道德、人品、才学、智慧等是需要有规范和可监督的,这个规范就是要有一个民主的程序、民主的机构去保证。

现在一些大学的调子唱得很高,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了,时髦教育了,调子唱得越高,问题就越不容易看清。大学教学的很多形式包括评价都跟高中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有些好的高中,这就很成问题了,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还用死记硬背灌输么?这样的大学怎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啊?

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做的比较好,学校的管理机构有家长和社区的参与,比如有家长委员会。这样是一种制度创新的积极推进,我认为应该写入学校法,这样民主就可以在中观这个层面承上启下地发挥作用。

记者:这么多关系理不顺,教师能真正地把科学民主的精神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么?

程:本来,教育目标是很清晰的,但是受到不良导向的干扰,它被扭曲,甚至变成一种“反教育”。我们教民主,把民主变成一种表面文章,一种畸形的民主。科学很好,但通过我们的教育,却变成了一种假科学,不容置疑,只是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比如,科学是有边界的,或者说它是有围墙的,那么一项科学发现的产生,同时也就建立了一个壁垒,所以,假如没有爱因斯坦,科学就走不出牛顿的王国。所以,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怀疑,而不是对权威顶礼膜拜、深信不疑。看看我们现在的灌输教育、死记硬背,本身就极大地限制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怀疑,这是非科学的,是在误人子弟。又比如,我们总抱怨得不到诺贝尔奖,排除政治上、文化上的原因外,我们自己有多少原因呢?一项科学发现、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首先需要提出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第一步。我们教会孩子们提问题了吗?很多学生到大学毕业,还不会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力被我们的老师全包了。孩子们问的问题太多,家长会烦,老师也会烦。而有时候,本来没有问题,教科书也要编出一些没意思的“假问题、伪问题”来折腾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等着别人去提问题,那么科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源头就没有了,当然也培养不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了。

三、民主科学:行动胜于口号

记者:看来,德先生、赛先生的中国之路还是很漫长的。

程:我觉得国民的科学和民主素养应通过循序渐进的科学、民主教育来实现,就是对于国民来讲,最重要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我们还要按照逐步深入的层次,向国民传授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与文化。其实,对于每个个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心里的认识。我们不只是通过说教,还要通过我们的家长、老师和社会,我们的制度,我们的行动,去教育孩子。这的确很重要,因为生活中琐碎的小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最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人们的远大理想,就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不断积淀,从一个小山峰变成一个大山峰,教育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同样,科学的言行和精神、民主的文化和制度也是这么形成的。很遗憾,我们原来的教育刚好是倒过来的,从小就讲大道理,而对这些贴近生活的点点滴滴,却非常不注意去规范。所以从孩子来讲,小的方面没有受到好的教育,讲那些空泛的大道理根本就没用。这两年,有些学校进行感恩教育,出发点很好,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结果收效很不理想。有一个学校做感恩教育特别有意思,一排孩子搂着一排家长痛哭流涕。这样的场景我觉得就不真实了,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时候,特别是当着外人的时候,绝不是这么表达的,我觉得像演戏。如果我们的老师为了政绩影响,导演了这么一出戏,孩子会得到什么呢?孩子就会觉得我以后做事情就是给别人看的,至于我心里想什么,那些都不重要。可见,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有很多反科学、反民主的现象。

当然,我们的教育改革也有进步。比如说这几年的传统文化热,开始时候是背《四书》、《五经》,后来有些专家就提出不仅有言,还要有行。我觉得这就很好,只要有行,就会对思想上的认知做更进一步的深化,因为在行的过程中你会遇到问题,你会有感受,你会去思考,你会去修正,你会有激励,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还是有更多的创新和改革的空间的。

记者:据我所知,一些人对目前教改比较灰心,说教育被挂在高考的跑车上。

程:其实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我们没法办了,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应付考试搞死记硬背,就是挂在高考的跑车上,就是搞形式主义,就是屈服于政绩的评价,其实现实并不都是那么无奈。只要我们按着民主与科学的方法去思考,我们就能找出很多有针对性、合理和有效的办法来,从很高的决策层次到一个个具体学科的教育教学,都会做的很和谐、很完满。比如北京有一所学校是没有老师监考的。他们的学生们认为诚信很重要,就先申请,经过班级讨论,甚至争取家长意见,然后才被批准没有监考老师。一个班做了,另一个班也做了,整个学校变成免监考试的学校了,师生学习、测试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更重要的诚信。在文科、理科及各个学科的学习、考试方面,也都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过分分科,势必还会有许多知识、方法的学习是重复交叉或反复训练的,所以学生学得很累,老师教得也很累,这些方面其实都应该去调整。在这方面,我觉得英国的高中数学教材就挺好,就是把内容简单化,突出最基本和主要的原则、公式等。英国的教材比中国的起码容易一到两个年级,但并没有影响英国出大科学家。这些我们都可以学过来。我到国内一所出国预备学校去参观,一个在那里学习的中国学生对我说,他原来在国内高中的学习不是很好,但是在这个学校学习挺不错的,原来他经常受到负面刺激,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要公布出来,要给全班同学看,要给家长看,很没面子,但在这个预备学校里,每次的考试成绩都不公开,卷子是扣着发给他的,只有自己能看。我听了之后就觉得,人家这种做法里面有多少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多少科学和民主的成分啊,你说这个难学么?一点不难,只要我们有民主意识,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就会教学相长。

我们不能光喊大口号,光讲大道理,要从我们的决策、管理、教学、评价等细微处着手,从被异化的评价导向中把教育的改革拉回来,真正落实到民主和科学这样一个落脚点上来,我们的教育改革才会真正有效,国民的基本素质才会真正提高。

作者:程方平 尚国敏

第二篇:民主与科学管理班级之我见

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是班集体管理的生命线,就像氧气和水,缺少了任何一种,班集体都无法健康和谐地成长。那么怎样才能民主与科学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呢?以下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个人见解。

一、班级民主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好地融入学生集体中去

班主任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决定着班级民主管理的成效。假如班主任总是趾高气昂地指挥与命令学生,那么就会招来学生的反感,更谈不上民主管理。我认为班主任必须为学生服务,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给学生做个好表率;要用商讨的语言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觉得老师和我们是一体的,老师只有真正地为学生付出,才能感化学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2.建立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共营积极向上的班级气氛

要想学生把你当成知心朋友,首先你必须要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关心他们,了解并理解他们,然后他们才能敞开心胸去接纳你这个朋友。长久下去,师生之间就会慢慢形成了和谐互助的关系。师生建立起互助关系,班级管理这条路就会少了许多坎,走起来也就顺风顺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了,班级管理工作就能顺利地向前发展。

3.发展学生自然的人性,挖掘心灵的真善美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是重中之重。而班主任更应把“育人”当成首要任务。人之初,性本善,这可谓真理。那什么是人性呢?人性就是人本身具有的真诚、勤劳、善良、关心人、尊重人和愿意为他人做出牺牲与贡献的美好品质。只有学生自然的人性得以发展,心灵深处的真善美得以挖掘,那么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4.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人作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上个学期,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生,我发现这位同学对班里的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在学习方面也缺乏信心,针对这个情况,我与班干部们商讨对策并取得了全班同学的同意,在班里给他安排一个桌椅管理员的工作。每当他在工作方面有点成绩,我和全班同学就会给予他肯定。慢慢地,他在班里找到了存在感,渐渐地树立起自信心,现在他对班级的事情越来越上心,还成了我在管理班级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当学生觉得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那么他对班集体就越关心,越热爱。当班主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那么他们当班级主人的欲望就越强,班级也就越好管理。

5.决策过程注重商量和集体表决,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我们班集体中比较大的事情,班委会总是及时召开班会,通过提议、讨论、举手等方法进行表决投票,共同商议出应对的方案。

有一次,我知道班里一位家境很困难的学生的母亲患了脑疾导致双目失明,每日以药物来维持生命。便要求班长召开班会,集体商量,确定了捐助方案。这次捐助活动很成功,在捐款现场,全班同学和受捐助学生的家长都潸然泪下。还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学生犯了错误需要处罚,我就在班会上进行集体商量,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让犯错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罚。

只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实施。

二、班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

1.建立班规班法,有依据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要想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必须提前做好计划、订好制度,这样才会减少犹豫的时间,避免盲目性,为学生善良人性的发展提供极好的条件。

例如,每个学期开学初,首先我利用一节课班会课宣传教育执行班规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班规有利于大家的进步和成长。其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纳班规和班规的顺利执行,要求班规的制订必须要遵循 “合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宽容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这四个原则。最后才完成班规的制订,并复印成小册子,作为德育学习的资料,从知到行,引导与约束学生的言行。

2.建立检查监督系统,加强班集体成员的互相监督与鞭策

班规、班法的制定、执行和检查监督都离不开班集体成员的参与。为了更好地让班规、班法顺利执行,班级应建立这三种检查监督方式。

第一,自检。让学生先学会自我检讨,再学会自我整改,最后学会自我鞭策。

第二,互检。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互相监督,然后再共同商量纠正失控的措施。

第三,班干部检查。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确保检查有关职责范围内的班规、班法执行情况。

3.建立反馈系统,及时处理班级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有班规班法的检查监督系统,我们还建立了反馈系统,对执行过一段时间的班规班法进行评议、总结,如果出现不合理的话还要进行修改,对不够完善的还得加以补充。我认为班级应采取这四种反馈方式。

第一,个别讨论反馈。鼓励与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觉讨论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发现问题,随时提出。作为班主任,我们要非常的细心,特别是一些平时少发言的学生的意见,要特别地留意。

第二,班干部反馈。我们的班干部经常自觉讨论班规班法等是否合理,是否健全,然后修改,才能使其逐渐趋于完善。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的班干部会议,对班规班法执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整改。

第三,班集体反馈。学生们对班规班法进行讨论,更能发现问题,更能促进其的合理发展。每一次班会,我都会利用写小纸条的方法,让学生把对班规法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他们的意见告诉我,然后我在会上提出并让全体学生讨论,及时寻找更好的方法。

第四,家长反馈。我们通过电话家访、部分学生家长会及全班学生家长会的方式,征求家长对班规班法的意见,对一些家长提出较好的建议加于采纳,通过此种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我认为,当一个好班主任难,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更难。班级进行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班主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教育理论来支撑。除了以上谈到的这些个人见解,在平时的日常教学管理中,作为班主任,我要不断地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把别人成功的经验加于借鉴,并总结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失误,争取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劳丽菲

第三篇:公共决策科学性与民主性初探

摘 要:本文从决策者、决策程序、决策途径三方面为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字 公共决策 科学性 民主性

公共决策是国家利用公共权力进行的体现和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国家或政府主要通过出台一系列公共政策来达到其管理社会、服务人民的目的。民众的利益需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公共决策的过程及结果必须体现大部分人的利益与诉求,也就要求公共决策要最大可能地科学化、民主化。

但我国目前的公共决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直接损害人民大众的利益,导致民众对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呼声越来越高。为此,笔者将在下文对我国公共决策的现状进行简要描述,并就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我国公共决策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共决策有了巨大的发展,比如公共决策研究机构的专门化,决策操作过程的规范化和技术化,这使得我国的公共政策能够造福于人民。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公共决策还存在相当多的弊端,这使得我国的公共决策仍未实现全方位的透明和全面惠及广大人民。

首先,就决策者而言。部分决策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或喜好进行决策,何种问题足以进入决策的讨论区域,均由决策者个人主观臆断。这就使得决策系统内部的矛盾长期存在甚至激化。此外,部分决策者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储备不足、决策能力有限,容易使决策缺乏战略性和持续性,有可能惠及眼前利益却无法顾及长远利益。

其次,就决策效率来说。决策内部存在权责不分、越位缺位的现象,导致部分决策者担心承担责任而相互推诿,最终造成决策过程辗转迂回,决策结果出台滞后。除了决策效率低下,决策系统内部的权力分工不明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决策者“钻空子”提供便利。当然,也有一些看似高效实际上却是删减环节的决策,这类决策没有根据科学决策的程序进行订立与审核,其结果是损害人民的切身利益。

最后,西方的政策科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传入我国,我国公共政策理论发展缺乏独立性,研究水平和成熟程度均不高,部分理论不可避免地偏离具体国情。现有的公共决策理论跟不上政治实践的不断变化,决策信息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落后于现代化所要求的水平。

二、加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建设

鉴于我国公共决策存在的以上严重问题,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之后发现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对我国的公共决策现状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决策的科学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指决策者进行决策过程中的方法和程序符合科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指决策的结果符合客观规律。 如果政府决策能够做到科学化,就能够更进一步保证决策的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决策的民主性,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决策过程中采纳群众的意见;另一方面是按照民主的程序进行决策。 坚持民主决策,能够给予人民充分的参与决策的权力,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国家或政府要在决策的过程中贯彻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从决策者的角度讲。第一,决策者应迅速更新决策观念,因其观念事关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就决策的科学性而言,决策过程应依据科学原则规范操作,决策的结果要符合现今中国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避免“拍脑袋”决策。对于决策的民主性而言,决策者在决策的时候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广纳言、听真言、谋专言,不能独立专断,一方面积极运用决策权并妥善决策;另一方面让广大人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决策中,做到利为民所谋。第二,提高决策者的决策素质。国家在选拔决策人才、培养在职决策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政治素养进行教育与继续教育。加大力度宣传“民本”思想,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同时还要培养决策者踏实的工作态度,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第三,积极开展优秀决策学习活动。虽然各项决策在内容不一,但是其所依据的理论,所运用的方法可彼此借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本项决策的基础上灵活学习、借鉴优秀决策,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国外成功的公共决策经验,为我国的决策机制的完善添砖补瓦。

从决策程序的角度讲。公共决策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只有依法决策,才能使决策程序正当,结果公平公正。这就进一步要求我国要建立健全法律机制,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要强化决策的法律监督机制和新闻媒体监督机制,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健全决策的民主机制。此外,还应建立并执行完备的公共决策程序,公共政策决策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问题界定、标准设立、方案搜寻、结果预测、方案抉择、政策执行与监测、结果评估、政策变迁八个方面 。这些步骤层层相扣,联系紧密,缺一则影响决策全局。

从决策途径的角度讲。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增强人民的民主意识,拓宽民主参与决策的途径。人民的呼声,人民的真正想法必须得到有效倾听才能保护其根本利益。可通过民众直接参与决策听证会、民众选派代表参与决策讨论、开设民主意见信箱、定期举行民主决策讨论会议等形式让人民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自身的权益。

公共决策体现的是一国政府是否为人民办实事、谋实利,科学、民主地进行公共政策将会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与拥护,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尽管我国现在的公共决策机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弊端,科学、民主的公共决策还需决策层和广大人民群众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实现。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注释:

饶洪涛.公共决策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决策观察(下半月).2008年第8期.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作者:陈媛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科自动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园老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