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开放式教学论文

2022-04-2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思品课开放式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怎样运用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呢?本人认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人的发展,做到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学结论开放和教学评价开放。

思品课开放式教学论文 篇1:

高中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获取、验证、深化和运用知识,增强能力,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开放式”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课堂中运用辩论课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考核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辩论

在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针对某一观点、某一思想、某一行为,教师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进行“开放式”教学,可以收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具体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一是要精心选择题目。要依据教材的主旨,准确设计正面、反面的论辩题目。设计的论辩题目要紧扣教学大纲强调的授课重点及难点的要求,联系一些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引导学生紧密围绕论题进行辩论,提高他们的分辨是非能力,加深对辩题的理解和认识。二是教师向学生布置辩题时,要求学生分组论辩,每组挑选出主辩手,千方百计努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论辩,就论题大胆、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在组织论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情绪的调控,科学掌控论辩的氛围,力避场面失控。四是在论辩结束后,教师要就论辩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分组发表的讲解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二、适时组织开展专题讲座活动

在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一些典型的理论知识和重大问题,如果单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针对这些重要的知识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拓展所要讲授知识的外延,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听取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重要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体会。比如,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的重要理论时,个别学生思想上对此存在模糊认识,有的甚至抱有怀疑思想。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深入细致讲解的基础上,可以就这一理论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利用摆事实,讲道理,由浅入深地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讲解。通过一系列大量具体的史料,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进行客观分析。实践证明,教师举办这样的重要理论专题讲座,等于给学生讲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事教育课,学生反应强烈,教学效果自然理想。

三、尝试运用其他多种“开放式”教学方式

眼下,考察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和素质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笔试、面试、口答等等。就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而言,教师要在充分运用笔试、面试、口答等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广泛尝试和利用知识竞赛、讲授讨论课、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把学到的知识和一些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深刻分析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勤于动脑思考、勤于动手练习、快乐参与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此外,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采取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如何取舍,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总之,方法都要体现一个“活”字,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情趣性的统一,做到教学相长。

作者:黄长付

思品课开放式教学论文 篇2:

浅谈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实施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怎样运用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呢?本人认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人的发展,做到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学结论开放和教学评价开放。

〓〓一、教学内容开放,使课堂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

〓〓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而课程的概括性和教材的时效性,制约着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在遵循课程要求和教材结构的同时,还要有的放矢地突破课程和教材,广泛引进自然地、社会的真实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拓宽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

〓〓二、教学过程开放,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真实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不同,其着眼点、困惑、兴致、思维方式等主管因素各不相同,这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复杂多变。思想品德课运用既定的教学结构和模式进行教学,不可能适应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不可能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即使是再完美的教学设计,它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调动教师的教学机智,适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具体目标,才能提高教学适应性,做到教学过程与人的开放性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开放,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无定法,教师必须突破自身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用和适时调整教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在思想道德课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教学方法的变革,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成功的探究式教学并不一定是看课堂上问题的多少和课堂热闹的程度,更主要的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看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发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有激烈的争论、积极探索的高潮,有时却要有思绪起伏、心潮澎湃的沉静。我们追求的不是表面形式上的热闹非凡,而是实质上的改革创新。

〓〓四、教学手段开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提高教学实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现代化。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但是由于学校办学条件不同,我们在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决不是简单地否定和抛弃传统的手段,而更需要调动教师的教学智慧,坚持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现成的教具、简单的办法,以多维的教学视角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五、教学结论开放,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是新知、激情、智慧的生成过程,对于“真”领域的问题,如经过实践证明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给学生明确的结论,当然,这种结论也可能是多元的。但是,对于“善”和“美”领域的问题,我们不要急于给学生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选择一种正确的立场和评价的标准,以宽容的心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体验和发现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或看法,鼓励学生在他人的认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六、教学评价开放,使教师能够在宽容的氛围中探索和发展

〓〓教学评价不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最终判决,而是教学过程促进力量,具有重要的诊断、激励功能,应该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催化剂。而评价本身并没有唯一的标准,思想品德课教学涉及的主要是人类认识、道德与价值的问题,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看法,这才符合事物本身的多元性本质。同时,由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结论等方面的开放性,我们必须坚持评价主体多样性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统一,以开放的心态评价教师的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也要坚持校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多种方式方法结合,立足鼓励,促进发展。

〓〓当然,思想品德课进行开放式教学,必须注意教学内容开放的目的性,始终围绕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注意开放时空的合理性,该开放时开放,该收敛时收敛;必须强调开放性式的针对性,做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同时还要把握好开放程度的适度性,做到张合有度、紧驰有度。

责任编辑〓龙建刚

作者:叶根

思品课开放式教学论文 篇3:

努力提高思品课教学效果

[摘 要]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求新心理,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掌握学生的实用心理,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运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增强思品课的感染力;把握学生的求真心理,提高思品课的说服力;了解学生的自主心理,努力提高学生对思品课教师的信任度;满足学生的趣味和好动心理,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封闭性心理,提高思品课教学的深入性;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化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生心理;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重视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求新心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若能不断地在内容和形式上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就能具有吸引力。教学方法要适应中学生的求新心理,改变陈旧的注入式、满堂灌等,寓教于活动之中。比如讲授“多彩的情绪”这一课,教师在结尾时,通过幻灯片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示到屏幕上,并向学生介绍林黛玉多愁善感、抑郁寡欢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林黛玉这种情绪属于何种情绪?长期下去会造成什么样的结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办?通过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懂得了情绪需要调节,而且应该善于调节,并注意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调节,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而这个“主人”又该怎样做呢?这样一问,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弥补了思品课一般结尾的抽象、枯燥、平淡的不足,又寓教于乐,为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掌握学生的实用心理,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一个物品、一种观点对人们引诱力的大小,取决于这个物品、观点的实用性。思品课教学也有相似之处。如果学生感到思品课的内容同自己关系密切,学了有用,就容易产生兴趣,容易接受,否则就不那么关心。单纯使用考试、升学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效果也不怎么好。例如学生对法律知识,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继承法》《婚烟家庭法》等有兴趣,是因为他们感到学了有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三、运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

青少年对名人是十分崇拜的,他们记名人的格言,读名人的传记,模仿名人的行为,崇拜心理在中学生中普通存在。要在思品课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崇拜心理,首先要注意充分利用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可以定期看模范人物的影视录像、讲英摸故事、读名人传记等。其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做有关专题报告,或者走访有关名人等等。如在讲授 “勇于战胜挫折”这一内容时,可以先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再配以旁白,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振奋学生的情绪,引起大家对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

四、把握学生的求真心理,讲究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

真实性是提高思品课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要求。要提高思品课的威信,首要的是坚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例如讲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既要讲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讲改革开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使学生心悦诚服。中学生对不真实的教学内容特别反感,虚假、空洞的说教,不仅不能使学生接受、信服,还会使学生产生厌恶、不愿接触的情绪。因此,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真实,实事求是,假、大、空是思品课教学的大忌。

五、了解学生的自主心理,努力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信任度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他们对许多问题有独立见解,对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不轻信,常常发表不同见解,开展争论,甚至理亏也不服。

中学生的自主心理是一种健康的、正常的心理现象,但也要加以疏导。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独立见解,不要怕不同意见,不要怕争论;其次,在讨论、争辩中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切忌以势压人,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使学生感到可信;第三,对学生一时不易接受的理论、观点,不要急于求成,要允许保留、精心引导。

六、满足学生的趣味和好动心理,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形成的,它们已不适应今天日新月异的思品课教学。处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学生,他们迫切需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和能力,就必须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改变封闭式的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如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考察、访问、开展社会调查等,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讲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学内容时,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街道和居民地实地观察:乱写乱贴的学校围墙、随处乱倒的生活垃圾、破败不堪的公共绿化……环境的破环触目惊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言而明。

七、根据学生的封闭性心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深入性

初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但他们的内心活动又不肯轻易暴露出来。因为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占优势,加上这个时期意志力的发展,往往也能控制住自己而不表现出来,于是心里话不愿向长辈讲,有些活动不愿让人知道,要求保护自己的小天地,这就增加了思品课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的难度。如果我们只根据学生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作出判断和给出结论,是容易发生错误的。中学生容易对同龄、同性或性格相似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实思想。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要和各种类型的学生交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做到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真正结合起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八、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逆反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而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一是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处事的要求愈加强烈,当他们的成人感和要求得不到师长的承认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二是由于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如“以权谋私”“一切向钱看”等易使学生对思品课的理论持怀疑态度,并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塑性大,对事物尚未形成根深蒂固的认识,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是完全可能做到的。首先坚持情感制逆原则,以情感人。师生之间的感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师生感情深厚,关系和谐、融洽,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少,或者没有,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理论就深信不疑;反之,学生会对教师传授的正确理论也不相信,故意跟教师“唱反调”。因此,情感是逆反心理转化的催化剂,建立师生间的深厚感情是预防、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其次,坚持科学原则,以理服人。在基本原理的教学中,必须抓住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按照原理的逻辑结构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种无懈可击的逻辑论证会大大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减少或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再次,正确分析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消除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正面现象和反面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清主流和支流,并引导学生从主流看问题;通过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找出某些社会不良现象产生的具体条件、原因,消除学生的疑虑。

总之,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重视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是十分必要而有益的,需要广大教师认真探索,不断实践。

责任编辑 如 水

作者:燕德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教学书籍设计论文下一篇:施工阶段进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