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校“伦理学”教学中,讲授式教学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研讨式教学可以弥补其不足。研讨式教学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讲授式为主、研讨式为辅,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第一篇: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护理道德;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本文介绍了《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作者:支颜霄

第二篇:高校“伦理学”研讨式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校“伦理学”教学中,讲授式教学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研讨式教学可以弥补其不足。研讨式教学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讲授式为主、研讨式为辅,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伦理学;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讲授式教学而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于20世纪90年代由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率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行并大力推广。在教学目的上,“这种研讨式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又培养学生包括初步的科学研究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1]。在教学形式上,它强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它强调“要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2]。研讨式教学把教师与学生一同视为主体,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是高校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我们尝试将研讨式教学法运用于伦理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发现了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研讨式教学运用于伦理学的可行性依据

(一)必要性

传统的伦理学教学方式是讲授式,由教师系统地讲授本学科的基本问题、理论流派以及最新的学术前沿问题,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伦理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有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学术研究的进展,伦理学的知识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师一般在特定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把前沿信息传达给学生,并把自己对学科的理解贯穿其中,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说,就知识的传授而言,讲授式是最便捷的教学方式,所以讲授式教学法至今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有自身的局限性。

首先,讲授式教学对教師本身的学术造诣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讲授式教学全程都以教师为主体,知识的传授与教师的人格魅力交织在一起,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个性特征决定着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一个学识渊博且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自然会吸引学生对本学科的关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术趣味。反之,如果教师知识贫乏,照本宣科,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甚至反感。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和能力成为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兼具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是不现实的,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必须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其次,讲授式教学的评价方式无法准确评价教学效果。道德理论是人们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讲授式教学虽然能够传授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没有给学生提供在具体问题中“操练”知识的机会,因而无法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道德问题的能力。讲授式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期末考试的一套试卷,考题设计也往往偏重知识的记忆,考前是否用功背诵标准答案决定了分数的高低,使得考试分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因而以分数来考查教学效果有失偏颇。

(二)可能性

运用研讨式教学法于伦理学教学也具有可能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由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首先,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实践性。伦理学以现实的道德现象和伦理关系为研究对象,探究道德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分析社会生活中各种伦理关系的处理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研究有一种“实践的目的”,“必须研究实践的性质,研究我们怎样进行实践”[3]。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发生各种伦理关系,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等诸多领域。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引申出一般的伦理学理论,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再是机械的教条,而是理论与实践统一基础上的活的知识。

其次,伦理学的判断立场具有价值性。伦理学对世界的认识是从价值评价的角度进行的。不同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世界,科学以探求真理为己任,艺术以审美的视角观照世界,宗教立足于超越的立场来理解世界,伦理学则是以善恶范畴对社会现象进行价值审视。伦理判断不是一种事实认知而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不同于事实判断。寻求价值上的善,需要依据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和社会存在的终极目的。在研讨教学过程中,针对社会道德现象,学生可以理性地表达价值判断,澄清自身的价值立场,进而达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自觉。

最后,伦理认识具有情感体验性。伦理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是一门人文科学。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知识能够通过个体的情感体验来获得。对待社会道德现象,即使没有伦理学的学科训练,人们也会有一种直觉的价值判断,这种道德直觉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地良心”,它体现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说,经过中小学的系统教育,高校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好恶倾向。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体悟自己的道德直觉,理解伦理学理论,这是伦理学特有的学习方法。

可见,运用研讨式教学于伦理学教学过程,以弥补单一教学方式的不足,具有一种实践上的必要性;同时伦理学所具有的实践性、价值性和情感体验性等学科特征,也使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有其可能性。问题在于如何在伦理学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二、研讨式教学在伦理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一)实践应用

“伦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道德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规律,以及中外伦理思想史的内容;“伦理学的原则规范”包括道德原则上的四个派别,即功利论、道义论、美德论、契约论,在道德规范上的三个层面,即人与社会关系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人与人关系上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黄金规则与仁爱等;“道德实践”包括道德选择和评价、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意义;“应用伦理学”包括生态伦理、生命伦理、网络伦理、经济伦理等分支。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的教学方式有不同的侧重。前两部分以讲授式为主,由教师讲授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学术前沿和理论动态,后两部分以研讨式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操作流程上,从布置作业、课下准备、课堂参与到提交作业环环相扣。在伦理学的绪论课内容结束之后,即布置本学期要讨论的选题。由教师精心设计7个论题,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组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1个论题。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下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查找资料、反复讨论、完成课堂发言稿等。当教学进度涉及该论题时,由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发言,陈述对论题的理解以及依然存在的困惑,随之由其他学生辩驳质疑,发表评论,最后教师总结并以此导入新课。课后,每位小组成员将自己对该论题的认识和感悟写成2000字的作业,作为判定平时成绩的依据。作业以电子版形式发到教师邮箱,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业给出成绩并进行点评。点评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学生所持的观点或予以肯定或提出商榷;二是对作业中表达的伦理立场和态度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和评价,并在得到学生反馈后进一步与学生交流。

在讨论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到与伦理学学科内容的关联程度,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把握能力。每个选题都需要以小见大,能够从中引申出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我们的选题都符合这样的要求。例如,对良心的讨论引出道德的起源问题;对道德与法律的比较理解道德的特殊性; 对幸福的思考引导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对孝道和贞节两种德性的分析引出自然之德和人为之德的区别; 通过反思个人經历中的道德冲突事件引申出个体道德困境中抉择的原则;从对雾霾的伦理学分析引出环境伦理问题;从网络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利弊来讨论网络伦理等等。

在考试测评环节,由于教学效果无法依据单纯的记忆性知识来判别,于是我们在考试中加入了“案例分析”的题型,两个案例共占试卷总分值的30%,以此考察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通过对“被拐来的天使”的境遇的分析来研究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通过“小悦悦”事件分析自由选择与道德责任的关系;通过分析村民对接纳污染企业的态度考察生态伦理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通过分析人体器官供应紧张情况下如何分配来考察生命伦理学中的公正问题等。在答案的设计上,并没有预先设定的标准答案,答卷只要依托某种伦理学理论,有清晰的逻辑理路,能够自圆其说,即使伦理立场截然相反,都可以得分。这种考试题型的设计既能够考查学生对伦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考查学生运用伦理理论分析现实道德问题的能力。在“伦理学”最终成绩的评定上,期末考试占学科总评成绩的80%,研讨题作业得分占总评成绩的20%,这种占分比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研讨式教学的积极性。

(二)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研讨式教学方式,考试环节增加案例分析题型的措施,伦理学教学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研讨式教学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研讨式教学预先布置讨论题让学生课前准备,因为占总成绩的20%,学生开始准备时似乎出于某种强制性,但是,一旦深入探讨问题,通过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他们就能从中获得思考的乐趣,参与研讨便由起初的被动变为之后的主动。学生查阅资料,辨析各种道德观点,从切身生活阅历出发感悟伦理学理论,再把理论运用于相关的道德现象的解释,循环往复中提高了学习伦理学的兴趣。

通过研讨式教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发言和对话、课下延伸思考的研讨式教学,学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道德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在分析道德现象的时候,学生已不再囿于单纯的道德直觉,而是自觉立足于某种道德立场。通过试卷分析可以发现,学生都能够依据某种伦理学理论对案例展开分析,基本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道德现象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向理性的跃进。

研讨式教学还间接增进了学生情谊和师生情感。在课下准备和课上讨论的过程中,同一学习小组研讨同一个论题,相互切磋,客观上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在师生关系方面,由于教师也要加入学生的QQ群组中,他们通过指导论题、点评作业的形式与学生深度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会把生活中的困惑倾诉给教师求得指点,教师也从学生的信任中体会到工作成就感。

三、运用研讨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讨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方法。在研讨式教学运用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以讲授式为主、以研讨式为辅

伦理学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对于没有学科基础的本科生而言,教师必须对伦理学的发展脉络、各种理论观点有一个清晰的梳理,使学生宏观把握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因而讲授式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研讨式虽然贯穿其中,但也只能处于辅助性地位。任何一种伦理学体系都有自己的学科发展史,学生必须要掌握伦理学体系发展的历史,了解各派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得失,所以伦理学教学首先要用讲授法把基本理论阐释清楚。当然,讲授也不是单纯的教师“独白”,而是在讲授过程中穿插运用启发式、对话式、案例式等方法,积极与学生互动。研讨式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对理论运用能力的一种训练。在“道德实践”部分和“应用伦理学”部分可以运用研讨式教学法,主动为学生的参与创造条件,训练学生的道德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伦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首要任务

“伦理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明确道德评价和判断是非善恶标准,提高道德认知水平。”[4]就是说,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系统掌握和运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是伦理学教学的首要目的。只有掌握了基本的伦理学理论,才能初窥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之堂奥。而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是教学的间接目的。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绪论中谈道:“盖伦理学者,知识之径涂;而修身书者,则行为之标准也。持修身书之见解以治伦理学,常足为学识进步之障碍。故不可不区别之。”[5]伦理学不同于思想品德修养课,虽然两者都以道德为研究对象,但是思想品德修养课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德才兼备的要求。伦理学则侧重知识的传授和运用。当然,在伦理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在掌握道德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把道德知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素养,并做到知行统一,是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这种效果只能是间接的。

(三)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与驾驭能力

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在单纯的讲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相对较少,交流活动也仅限于授课时间。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布置课题开始,教师就要组建在线讨论群,指导学生的研讨活动,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学生个性各异,要求不同,需要真诚付出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如果缺乏工作热情和对学生的真心爱护,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研讨式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研讨式教学也需要教师对课程具有宏观驾驭能力。在课堂对话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话题,避免漫无边际的引申,有意识地使研讨合于预期的教学目的。

总之,研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伦理学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自身的专业特长,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侧重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汉民,李永春,田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 ——试析研讨式五步教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6,(5).

[2]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7.

[4]余慧珍.基于道德能力培养的高校《伦理学》教学改革研 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

[5]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

作者:张钦

第三篇: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伦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将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案例是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一个固定的解决办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除了单方面传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激励护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教学质量。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护理伦理学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也能够较大程度上决定是否会发生护患纠纷,由此可见,良好的护理伦理学的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本篇文章,作者通过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伦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伦理学基础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护理伦理学 基础教学 教学质量

ApplicationofCaseTeachingMethodinBasicTeachingofNursingEthics

LI Fuyu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6)

護理属于独立学科,具有严密的理论性以及极强的实践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操作。[1]通过临床护理教学中,帮助护理人员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掌握实践操作,同时,培养实习生的学习能力,为了以后其步入护理岗位提供一定的好处。所以,通过有效的护理教学措施是极为必要的。临床护理带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入职的护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其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相关理论掌握度可以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带教老师在传授临床经验中,就目前来讲,我国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带教中,一般会采取传统的学徒制的教学带教方法,一般带教老师从教学为角度,对护理人员提出要求,只注重教学,并没有对护生的感受多加在意,不以服务为主要角度进行教学,从而不能够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地提高,况且带教机构是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实习护生则是从属,对于实习护生适应护理服务极为不利,不会将实习护生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专业行为、职业道德进行提高和改进,所以,传统教学得到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给实习生讲解案例,给学生讲解自身的临床经验,以实习护生为角度,对实习护生进行服务教学,更好的、更快的帮助护生融入临床教学中,可以帮助实习护生拥有更强的自信心,更加愉悦的心情,投入服务工作中,从而将服务质量进行提高,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对实习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不但能够将护理相关知识充分的教授给实习生,使实习生充分理解,还能够通过临床实践,将自身的临床经验教授给实习生,提升其护理技巧。本篇文章,探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为护理伦理学基础教学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1激励实习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实习生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但是在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实用性就不会那么强,且传统教学非常枯燥乏味,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学习质量受到损害。但是,案例教学法却不会告知实习生如何去处理问题,而是要求实习生主动思考、创造,从而使枯燥无趣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深入应用,每位实习生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和其他的意见进行比较,形成经验交流,经验交流的好处十分明显,既能够取长补短,使人际交流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掌握沟通技巧,又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如果出现一两次无法处理问题时,可以通过互相沟通,共同解决,如果其长时间无法解决,则会产生超越他人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1.2引导实习生将护理能力放在第一位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需要转化成能力。护理教育的本质就是重视实践,如果护理实习生只知道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注重实践能力,不但会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还会对护理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1.3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课、实习生听讲,至于听没听懂,听懂了多少,只有在最后的考核成绩出来之后方可知道,且学习到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案例教学法不同,护理实习生在拿到案例之后,需要详细了解案例,进行消化,然后回顾关于该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使实习生的理论知识理解深度加深。在统一所有的理论知识后,在经过思考,提出自认为最优的解决办法,进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然后将解决办法告知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实习生的理解,在进行补充完善。通过双向的教学,既能够让教学了解学生,又能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原因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原因较多:(1)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们的创造能力的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结果不单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固定的原理,还要帮助学生们掌握更有效地知识获得法。(2)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做中学”,学生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得到更多的知识,增强学生们的能力。(3)利用案例教学法,学生们不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能够提升患者的表达能力以及团队氛围,使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得到显著提升。(4)通过案例教学,教师们不再局限于讲台前,更多的是站在学生们的背后,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使學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同时,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潜能进行发挥出现。(5)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教学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6)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两难问题进行解决,学会自我反思以及分析,深刻记忆学习到的内容。

因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被广泛推荐。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模式:授课之前,带教老师将典型的疾病病例介绍给实习生,实习生可以独立采集病史,对患者的临床体征、诊断方法、疾病症状以及鉴别诊断方法进行了解,指导实习生帮助实习生将病例建成数据库,自我设计具有讨论性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以及互联网的帮助下,提高患者的学习积极性,查阅资料的途中,提出自己不懂的知识,带教老师将实习生不懂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伦理问题:(1)患者是否要求保密自己的病情;(2)医生和护理人员是否应该帮助患者保密;(3)医生和护理人员怎样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之后让学生们共同讨论,积极发言,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习生的临床学习思维。课堂中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让每一名实习生了解平常护理的基本内容,每位实习生都可以自由发言,报告讨论结果。激励实习生:对实习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解,在实践后,如果护生的操作出现瑕疵或者失败,带教老师应该根据其心理变化与其沟通,使实习生得到鼓励,再次充满学习的热情。增加教师与实习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典型案例讨论,深入分析护理伦理学中的难点,进而将问题实质进行把握,然后投入实践,实习生从实践中得知自身不足后,实习生可以积极询问教师,在划重点之后,实习生会对此次不足,更加印象深刻,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有效掌握伦理学相关内容。

4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应用效果

韦艳娜[2]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实习生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后,其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率为97.5%、自学能力提高率为95.0%、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率为97.5%、学习效率能力提高率为95.0%、学习兴趣能力提高率为92.5%、归纳总结能力提高率为95.0%、实践能力提高率为95.0%、文献应用能力提高率为92.5%,以上各项能力提高率均高于通过传统教学法教学的对照组实习生,由此可见,护理实习生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其各项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大的教学意义。

谢春晓[3]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实习生的成绩合格率为97.5%(39/40),对照组实习生的成绩合格率为77.5%(31/40),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实习生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其对护理伦理学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进而帮助护理实习生有效处理护理伦理学相关问题,拉近护患关系,进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佘蓉的研究结果表明:[4]观察组实习生的专科理论成绩、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92.85±4.81)分,(91.43±4.06)分,对照组实习生的专科理论成绩、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83.46±5.26)分,(82.16±4.74)分,P<0.05,由此可见,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均有所提高,完全体现了案例教学法的特色,说明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5.1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护理职业的感情

目前,国内护理系统稳定性不足,人才严重流失,该现象和护理职业的情感和态度有密切关系,所以,通过积极的职业情感,提升人才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案例教学法和传统理论教学明显不同,讨论案例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护理伦理问题的实践场景,引发其深入思考、讨论,得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职业态度,全面提升其职业素养。

5.2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得到明显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有效提高

在护理伦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大大提升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思维也会明显活跃,在小组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任务,互帮互助,既能够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进行发挥,又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质量,有关研究表明:[5]97%以上的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明显提升其课堂成绩,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使其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5.3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学生更容易发现伦理问题,使其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护理伦理学教育既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还能够培养护理实习生的伦理应用能力,使其思维能力大大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护理实习生体验实践场景,将教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相互结合,帮助患者提出解决方案,进而使学生更加敏感的意识到伦理问题。

在案例教学法教学中,讨论案例时,需要尽可能的丢弃主观臆想的成分,教师需要对教学课堂的讨论方向进行引导,注重培养护理实习生实践的能力,不要仅仅是走一个过场;案例教学的耗时较长,所以,选择案例时要恰当,争取办一次就要办好一次,办出质量;在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学之前,需要教授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支持,方可作出有效的讨论。案例教学法的原理就是合理运用案例,由一个实际情境提出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由学生们进行讨论;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每个具体案例,将学生的创造潜能不断激活,重视求出答案的过程;案例教学法主要对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大于对解释问题的理论知识的培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们的职业行为能力得到显著的体现;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们的决策能力以及结论选择能力大大提升;在问题决策过程中,用严谨的思维,合理的语言,对问题进行表达,使学生们的语言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价值较强,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之前,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准备案例。虽然案例教学法的事前准备比较麻烦且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但是,其教学质量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个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时代,案例教学法仍然是瑕不掩瑜的,依旧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经过查阅大量文献之后,同樣发现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护理伦理教学中,既能够使学生的职业情感得到培养,又能够提高实习生对于伦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瑞阳,杨晓玮,苏春香,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05):61-65.

[2]韦艳娜.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05(015):178.

[3]谢春晓.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20,3(6):24-25.

[4]佘蓉,文瑶.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保健文汇,2018,000(012):82.

[5]蔡晓辉.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3(001):129-131.

作者:李馥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与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跨文化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