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

2022-04-26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

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 篇1:

创新背景下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在创新背景下,积极的进行课程的改革以及实践的探索,对于新时代的莘莘学子更好的在高校中学习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构建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方法以及构建工作室教学方式三个角度出发,对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创新;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前言

当前社会对于高校的装饰艺术设计学生在工作中的能力与表现尤为重视,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在高校期间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如何熟练地应用各种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在进入社会参与工作后能够尽快的适应这类工作岗位的情况,满足对专业知识的特殊要求,更好地发挥在高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是很多院校、教师一直努力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创新的背景下,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更要灵活地掌握专业技能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对课程教学的创新以及对实践的严格要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了解专业的魅力,体会专业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将自己塑造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从而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工作岗位。

二、构建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创新背景下高校裝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以环境设计专业的使用特点作为教学的基础,与市场的需求作为主要依托,有效的对专业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注重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实践教学的地点放在企业中。在实际的工作现场中,教师要通过具体的项目展开教学,也可以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带领学生在实际施工地方进行现场的实践教学,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配合进行直观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融合,更好的领悟所学到的知识。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授课教师也要积极的到社会中进行实践,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技术,并将社会中新颖的、先进的思想与传统的教学知识及其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学校还可以积极的与社会中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中相关技能的教授,可以弥补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很好的扩充了专业的师资队伍。

高校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要先确认各个专业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工作需求,明确学生通过这个课程能够掌握什么样的能力。在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必须以设计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导向。课堂中运用的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以及开展的课堂活动,都需要以确定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将课本中的专业知识转换为在设计工作中能够运用的专业技能,通过设计一个能够联系整个专业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的项目,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培养综合能力的平台。

三、构建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属于应用类型的专业,但是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教学运用的教科书,并没有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设计有专业特色的教科书,反而与其他纯理论性的教科书没有差别。在当前实际运用的教科书中,过于重视课堂的整体结构完整性,无论是课程的发展历史还是装饰艺术设计中涉及的各种原理,都占据了教科书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这些理论大多泛泛而谈,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并没有明显的帮助。对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设计本身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板。设计本身是有法而无定则的,所有的设计原理之间并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并列的关系。在进行方案的设计的时候,运用设计中的原理时不能过于片面,要综合的考虑到各个设计原理。在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时,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能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选择更加适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将专业中运用到的各种理论与专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相结合,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将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渗透,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同时,将实例应用于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或成功或失败的设计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实践与反思,使学生自己思考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

四、构建特色的工作室教学方式

工作室是当前设计教育中正在不断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接受了一、二年级的基础平台的训练之后,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成立相应的各个专业的工作室。工作室教学方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设计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责任教师通过学生的专业进行设立,并且由责任教师进行专业的师资力量的确定,对设立的研究方向所需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规划。

专业的教学全部是工作室组织提供,通过对实际课题的研究,确定课程的开设时间、教学内容、相关实例以及最终的课程考核。同时工作室的成立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要想进入工作室需要具备工作室所要求的所有条件,如专业知识、道德品质、工作态度等。学生加入工作室之后,将按照工作室中制定的工作制度进行工作与学习,授课教师也会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喜好,对学生因材施教。工作室的性质与企业相似,同时工作室中研究的课题也全部来源于社会。

五、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努力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积极推进技能性与实践性的相关环节,因此要大力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方面,切实强化实习基地的建设。(1)根据新型创新人才的培育目标,结合地区、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据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调整相关专业,在确定专业设置的前提下,建立校内专业实习基地,对学生们进行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针对性训练。(2)学校要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对口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高效的实习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生产、科研、培训四个方面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们积极参与生产与实际工作,进行现场的顶岗实习实训。同时也要持续进行教师的相关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任何行业都对创新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在创新背景下,社会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更高,高校在进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时,要充分的考虑到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对课程的教学进行及时的改革,不断在实践中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探索。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构建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构建特色的工作室教学方式。通过对专业课程教学的建议,为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徐薇娜.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J].艺术科技,2017,(12):19-21.

[2]汪洋.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0):55-57.

[3]赵念念.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5,(4):34-35.

[4]赵艳艳,康晓娜.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山西青年,2016,(23).

[5]肖娅晖.“双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王雪艳

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 篇2:

“项目导入式”植入传统装饰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艺术类学科中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应用实践进行研究,提出项目导入式教学法,以湖北黄梅挑花非遗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设计分析为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将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化为实践应用教学方式,突出将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导入实践基地的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设置与实践基地相结合,在教学思路上立足基地特色,可以让学生在获得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与参与能力,體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意义,以促进与传统文化产业实践基地合作模式的改革,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教学实践;应用研究;项目导入式教学法随着社会发展,艺术总是随着社会变迁而满足不断出现的新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发展,不仅受到当代的社会思潮、艺术观念、审美情趣等影响,同时也受到高新技术、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渐演化和创新,形成具有价值性、功能性的艺术设计学科。《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作为艺术高校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引进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思想提供了更多新的思维,并且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发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可能性,对于艺术高校来说是一种新型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尝试,让培养更多的高校人才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1目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在中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教学不仅强调多种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学习,也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中国的设计教育大多重理论轻实践、重艺术轻技术,课程设置基本上游离于经济和市场之外,虽然我国目前有许多艺术院校都是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来开设,但课程内容多停留在表面的装潢和美化阶段,教学脱离于市场,缺乏对传统文化应用实践技能,忽视了要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形式,导致课程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及合理性,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全面而有效地服务于企业。而在国外,类似于传统文化课程却趋向与当今现代设计应用相结合,面向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强调理论结合实际,重视课程设置和实践技能训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较高,这些都给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上新的启示。

2“项目导入式”植入传统装饰艺术课程的优势

从课程改革的意义来看,教育的目的不在“教”,而在“学”,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强调学生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研究性角度和方式,立足于激发和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实践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有深入地了解和直观具体的感受,将实践基地的项目课题分阶段性导入并加以训练,通过实际教学方法策略,其优势在于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认识加深理解,培养专业技能,增进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进行亲自实践项目并操作,从项目课题中自我感知、领悟知识的衔接性,总结项目活动中的自我体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项目导入式”植入传统装饰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立足于本院目前教学现状,依托建立武汉汉阳江欣苑“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实践基地,利用实践基地的优势,探索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合作模式,使课程设置与实践基地相结合,在教学方法改革思路上立足基地特色,以较高层次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课题教学中,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设计训练,做到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与非遗文化产业基地合作模式,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效果。下面以“湖北黄梅挑花非遗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设计”项目导入分析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阐释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

第一,突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强调课堂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通过前期与实践基地进行嫁接,在课堂中导入“湖北黄梅挑花传统文化品牌VI设计”项目,从项目发布到推进过程中,积极辅助开发校外第二课堂,引入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联合教学,开展相关的非遗文化讲座和技艺讲解,学生对黄梅挑花的工艺针法产生了极大兴趣,通过技艺培训学习,将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结合针法入手,对其公司品牌LOGO进行设计,以黄梅挑花“十字针法”特色为设计元素,以“石”为主题涵盖了中国印章与中国结的抽象形态元素加以变形,推导出最终设计方案。

第二,突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强调继承传统和实用创新的并重原则,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在项目导入过程中,为解决黄梅挑花非遗文化品牌存在的产品开发单一性、技艺传承的艰难性、非遗文化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组织学生多次与文化传承人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其传统文化品牌在VI设计应用部分的实践创新,从传统的应用领域向现代产品的开发过度,将现代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结合在一起,针对黄梅挑花设计中式风格餐桌的三件套产品的包装设计应用,包括中式桌布、杯垫及筷子包装等应用产品开发,对黄梅挑花艺术的实用领域带来有效地宣传与推广。参考文献:

[1] 李泽彧,赵凤娟.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0(03).

[2] 肖念.中国大学教学改革逻辑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07).

[3] 于杨.提升教育质量意识 构建现代大学治理制度[J].高等教育研究,2012(09).

[4] 张云峰.民族艺术与文字设计的关联与影响[J].民族艺术,2012(03).作者简介:付静(1982—),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江汉大学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张旭(1985—),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江汉大学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作者:付静 张旭

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 篇3: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人体工程学一直是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主干课。在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人体工程学是家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家具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与这些课程的设计实践教学关系紧密。人体工程学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设计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甚至是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本文就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体工程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课堂特点;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人体工程学的课程特点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是人-机器-环境的相互关系,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被运用与工业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环境艺术设计等。对于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运用侧重也不同,但均表现出对于人在工作状态下的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的优化问题。由于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课程的本身也具有艺术与科学的双重属性,同时也兼有文科和理科教育的特点,在高职教育的课程中具有典型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的特点。

“人体工程学”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主干课。在装饰技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地位及其重要。它通常开设在第三或者第四学期,其后续或者并行的课程通常是家具设计、家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人体工程学是这些课程设计实践的学习基础之一。人体工程学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知识点琐碎,因此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仅要求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也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密切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其他环节,如人体工程学中的环境心理学对材料选择的需求、人体尺度与结构设计的要求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课程上活、将课课程内容深化。

2.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这就使得课程教学模式不统一、教学内容存在差异、课程体系也相对混乱。在一线教学中,人体工程学通常被教师们认为是属于“难教”的课程。“难”在理论晦涩、知识点多、教材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在教学中,由于缺少应用体系的研究和建立,对于装饰艺术设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通常把整个人体工程学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人的生理尺寸的应用上,往往会陷入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简单的照搬人体、动作域等设计尺寸的尴尬,教师则常常陷入照本宣科的困境,学生学习时候死记硬背,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学以致用。另外,在现行的教学中,对于人的行为特征在设计专业中的运用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脱节严重,学生无法直观感受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并且没有较好的教學手段来培养设计学科中,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

3.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3.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体工程学的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以往的教师“教”转化为教师“引导”。在课程设计中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在课后的作业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的改变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精力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2对接工作岗位,调整教学内容

作为高职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针对本课程在就业岗位的需求入手,而不是从教材本身入手。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大多是设计助理、设计师、绘图员等。经过对企业一线的岗位需求来确立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训练,在课堂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编排则采用基本知识、深化知识、综合知识、社会知识的顺序来适应技能训练,确定核心学习内容为人体工程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将教学内容组织成若干教学模块,或者以相同岗位上的不同工作任务或服务任务构成教学单元来组织教学内容。

3.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改革

装饰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学科,在设计满足人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还应该满足艺术性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在人体工程学的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人体测量学内容时,可以结合人体尺寸的测量实验,确定座高、座深、座宽等尺寸数据的应用。在环境心理学的教学中,可以穿插错觉实验和错视觉艺术的欣赏等帮助学生理解人们的视觉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的来说,一切对学习有帮助的方式都可以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3.4增加实训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尤其是人体工程学的课程与设计实践联系紧密,那么教学中,就更加不能脱离设计实训。例如在人体测量学的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组织一个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人体尺度、动作域等内容,绘制各种不同的功能空间的平面图。这样的实训教学环节,合理了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学生在实训环节中,为了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必须牢固掌握人体测量学中的相关尺寸数据,并且在课堂中,便开始体验如何合理的运用人体测量学的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者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史澎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美与时代[J].201109.

[3]刘怀敏.人体工程学应用与实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作者:陈艳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行为艺术内容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