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改同行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浅析

2022-09-12

传统数学教育以教师传授为主, 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 强调一致性, 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这导致厌倦情绪和思维混乱, 学习积极性不高。

改革数学课堂教学, 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 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下面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谈谈一些做法。

1 引导学生的自发性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思维定势按按习惯了的单一思路去思考问题, 寻求问题的解决。显然, 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适时排除这种思维定势,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 从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思维过程中闪现的求异因素, 一是要鼓励, 二是要引导。充分肯定他们的思路, 并让其讲明道理。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成果的反馈作用, 求异动机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 又有的同学从另一角度 (倍比) 分析了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时, 学生的思维定势排除了, 课堂上求异思维的气氛越来越浓。在教学中, 常此鼓励、引导, 学生在研究问题时, 就乐于求异、习于求异了。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要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既要从低年级抓起, 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实现, 学生有了独立思考能力, 这对学好数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的, 又是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何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笔者在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 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 不准互相议论。这时教师可以边在行间巡视, 边鼓励学生“看谁不用老师讲, 在预习时能把知识学会了。”还要求学生凡是自己能学会的要力争自己学会, 重点的地方要画上横线, 自己看不懂的地方, 要画上问号, 待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一起议论。每逢遇到较容易的知识, 学生通过预习自己看懂了, 就感到异常兴奋。有时下了课就主动找我说:“老师, 这部分知识我已经预习会了。”笔者一面鼓励他, 一面又提出更高的要求, “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吗?如果你能给大家讲清楚了, 就算你真的会了。”这时他就带着这样的任务再去进行预习、思考。凡学生是在预习时, 把知识弄懂了的, 在课上议论时就能积极发言。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 在课上就会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议论。每次上新课时, 我都首先用小黑板拟好课堂议论提纲, 提出两三个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帮助学生课堂议论时掌握重点、难点。然后, 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互相议论。在议论前先让学生把书看一看, 把内容再熟悉一下结合老师提出的提纲考虑问题。议论时, 可以和邻座同学自由结合进行议论, 也可以下位子找别组同学进行议论。鼓励大家独立思考畅所欲言, 大胆提出问题, 自由发表意见。一般是由功课差的学生提出问题, 由功课好的同学给以耐心的讲解, 水平差不多的则互相研究争论。有时纷纷邀请老师去参加他们的议论。议论开始时往往分歧很大, 议论一段时间之后, 意见就会渐渐趋于一致。

3 联系生活,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教学向生活回归, 向应用贴近, 是新课程要求突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 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数学并不难,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

例如, 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并对学生说:“兔子妈妈因为小白兔爱学习, 所以奖励给它两个萝卜。”说的同时, 在小白兔面前贴上一个竹篮和两个新鲜的大萝卜。“小朋友你们看, 小白兔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白兔就开始“吃”萝卜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萝卜, 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发现竹篮里只剩下一个萝卜了。) 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萝卜, 并说:“小白兔又吃了一个萝卜, 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白兔不知道了, 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白兔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4 更新观念, 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体会教材编者的真正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理解教材、分析教材,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形成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 4页上的第5题时, 首先让学生读一读图上 (左上图) 的文字, 再分组讨论图意,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 后面有8人。从而了解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 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 不需要教师去讲解, 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参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

5 结语

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 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 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成功的教育往往不是中规中矩的,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其给孩子一个生硬的答案, 倒不如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光怪陆离的世界。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这个瞬息变化的世界中, 不能天真地去追求心目中完美的教育方法, 而是要不断的适应新变化, 迎接新挑战。在新课改要求下的数学教学强调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 可以看作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对于前路的一种探索。

摘要: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 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本文论述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从引导学生的自发性思维,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几个方面浅析与课改同行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以丰富单一的教学方式, 消除恐惧心理, 改变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电子税务局建设的思考下一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食品成分分析与质检》教学体会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