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为的冬天有感

2022-07-07

第一篇:读华为的冬天有感

读《华为的冬天》有感

《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的作者任正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信息技术企业——深圳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他在公司业绩大大提高而且连续多年保持高速率增长的情况之下,写了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既没有华丽的辞藻,又没有高深的理论,他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却告诉员工一个简单而又真实的道理-----要想使一个企业持续的生存发展下去,需要每位员工“居安思危

,不断进取”。华为在企业发展正直盛世的时候,对企业面临的,潜在的危机就展开广泛的讨论,这也许正是任正非和华为的不同之处。因为这无论是对企业来说,还是对企业的员工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而我们作为烟草业的一员,也都应该想一想,失败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都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去迎接,这是一个很客观的现实,也是客观规律。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不可能再有像昨天那样不用跑市场而订单不断、不用送货而用户上门“抢”产品的局面。而且我们再静心思考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和阻碍企业发展的棘手问题,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问题仍旧很多,责任和压力仍旧很大。所以我们不应该因成功而骄傲,而应居安思危,把荣誉,自豪感变成危机感,在平稳的环境下多点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危机中寻求到生存的本源,享受到在夹缝求生的艰辛和愉悦。

我想《华为的冬天》不仅仅对华为公司及其所属的信息技术行业产生作用,更应该对象我们这样寻求新发展或者正在发展而存有困惑的企业起着强烈的“醒脑”作用。看看作为我国信息行业老大的华为公司他们的危机意识吧!我们会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与他们相比我们这样的企业如果想要做的更大、更好,如果想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是不是更需要华为这样的危机意识呢?任先生说得好:不能居安思危,就必死无疑。

第二篇:读华为的冬天后有感

《华为的冬天》正在来临引起万千关注,拜读完后引发了我的一些感想。

我尊敬史炜先生,赞赏他的观点,但是他在这篇文章里所阐述的观点我认为并不妥当。史先生认为华为的冬天即将到来,但我认为华为的冬天可能暂时还到来不了。

关于华为的冬天。任总的华为的冬天说法更多是一种未雨绸缪,是一种领导者的眼光的体现。史先生眼中的华为的冬天应该是指当前国际电信业合并潮之下华为可能更大市场竞争。这两种华为的冬天并非实际情况。以销售额算,2005年华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60亿-80亿美元(不同的统计方法)的水平。按市场份额,仅以光网络为例,华为稳占全球市场前四名。在DSLAM领域和软交换领域,华为都是世界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这些评价都来自国外第一流的市场研究公司。按市场来分,除了北美市场进展不大之外,华为的销售已经遍及全世界。按品牌来说,全球电信领域已经无人不知道中国的华为公司。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华为已经跻身世界顶级电信设备制造商之列,并且发展势头超过了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因此我认为“华为的冬天”这种说法值得商量。华为在西门子,阿尔卡特,马可尼的眼皮底下获得德国,法国的光网络订单,进入英国电信21CN计划,这都说明封杀并不存在,至少没有那么严重。史先生的核心观点说华为的冬天在于跨国巨头及其所在国家的全力封杀,我以为史先生目前还只是自己的推测。我并非认为华为的前景一片光明。

我相信任总和华为的领导层看到了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市场拓展以及业务发展层面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内部管理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转型层面的问题,由此可以想象到未来无论什么行业的发展都是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的前进而改变。就目前来看,我认为人们不再是为了温饱而劳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以及自身价值体现的追求可能会越来越强。那么不论什么行业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肯定会对服务这个关键点做更多的努力。

据我在IT界的了解所看,国际知名的IBM、cisco 等一线品牌的数据交换领域服务商,他们的服务和华为做对比来看的话。华为还是略逊一筹的。我想这也许是任总所感受到的“冬天”的实质所在吧。只有有一天,中国不仅仅只有一个华为,中国更多的企业同样有公平的机会发展成为华为这样的企业,我们才不会为华为的冬天紧张。这个冬天对于华为来说是漫长的,没有看到尽头的。有人这样评价:“任正非对华为的冬天来临的感觉虽然敏锐,但是他不知道冬天为什么会来;他知道春天会来,但是只会准备棉衣,而不知道怎样创造春天。”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我们公司可以从中借鉴一些发展模式的优点。我相信不论对任何企业来说华为老总的这种未雨绸缪的眼光都是有益处的。

陕西现代丝路实业有限公司

商务营销部刘溪

第三篇:读《冬天里的春天》有感

这几天读了《冬天里的春天》,它是一篇能够让我心潮澎湃的红色小说,我读过的小说不多,在我读过的小说中我最喜欢《狼图腾》,现在呢,在我心中这部小说可以和《狼图腾》媲美了。

读过这部小说后我才体会到一部好小说给人产生的巨大影响,我深深被于而龙的一家人吸引住了。这部小说以于而龙的经历为主线回溯、对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十七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四十年的斗争生活,于而龙的生活正反映了在那一段时期所有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生活。文章时序颠倒,历史和现实穿插,说实话我们看时着实费脑筋,大脑要紧紧跟着书中的文字走。

小说一开始便介绍了一个于而龙四十多才解开的谜题,那就是芦花的死,于而龙为着解开这个谜题终于突破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险阻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石湖,这部小说也在他回到石湖后逐步进入了正题,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于而龙、芦花、谢若萍、于莲,王纬宇夫妇等,这里面有坚持信念和真理的人们,也有丧尽天良披着羊皮的狼。于而龙和王纬宇这两家人把这两种人演绎的鲜明而深刻。

早在四十年前,于而龙和芦花只是石湖一家普普通通的渔民,于而龙母亲死后借了高门楼的债,于而龙为了还债喝下混了砒霜的药酒,差些丢了性命,在当时那个黑云蔽日的环境中,是不存在什么平等的,地主就是皇帝,而于民有时连条狗都不如,书中这么写道:“那个阴冷、多雾、霉湿、生锈的世界;是人的尊严受到屈辱,而各类虫豸却在张牙舞爪的世界;是突然间散发出冲鼻的臭鱼烂虾腥味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了痛苦的呻吟,死亡的威胁,洒遍了眼泪和鲜血的世界。”在当时也正如鲁迅文章中写的那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

可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纵使乌云再厚太阳的利剑照样能够穿透,也就在于而龙的家被那地主搞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是,以为够产党员来了,太阳出来了,正若他的名字照亮一样,他的到来照亮了劳苦人民的心。他们开始战斗了,一条鱼跃过了龙门!万事开头难我们的布尔什维克最初只是那么几个,没有枪炮,那么好,我们去借,他们来到高门楼,敲开大门,第一次直挺着腰和那有钱有势的财主讲话,这也是于而龙同王纬宇第一次交锋,而这次交锋于而龙“借”来了七支枪,可这七支枪却是我们的同志用血换来的,那是石头才十岁。可革命是需要用血来驱动的,这世界历来如此,就好像是社会的一种不可动摇的“潜规则”。时隔四十年于而龙仍旧记得那死去的石头,以及他的结发妻子,铁柱,老林哥的死,这就是人同动物的不同。于而龙自责,就是他打小石头的那一巴掌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他也悔恨在心,于而龙有一腔的热血,说一不二的刚烈性格,他说到做到,从不将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中国解放后于而龙又作为第一批创业者,在沼泽地里建起了大工厂,他当上了厂长兼党委书记,而这是那个王纬宇则是副厂长,做为厂长的于而龙尽职尽责,领导工人们搞生产,他的思想是开放的,他一心想把工厂办好,可王纬宇却不是这样,他一心为自己着想,凡事“左三分”这使他能在“文革”时站稳脚步,而于而龙他们那些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去被关进了牛棚。

这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在那样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是不允许有发展的,更不允许有觉悟的人存在,醒了也要装睡,否则等待的只有被广大人民唾弃。中国人民开始为自己掘坟墓,开国出创造的财富被那些冲昏头脑的人一点一点明目张胆的耗竭,大家开始盲目的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可却不知道没有物质做基础一切都是幻影。个人崇拜,不切实际的追英赶美让这个刚刚成立的中国一片混乱。而那些披着羊皮的狼却利用这一段时间“力争上游,不断充实自己”。于而龙没有屈服,共产党员没有屈服,大家都被这一浪潮打趴下时,他们自己艰难却信心满满的站了起来,正如小说中描述的“这一颗泡不软、煮不烂、克化不了的陈年僵豆啊,也着实够讨人嫌的了,两次打翻在地,摇摇晃晃又挺直腰杆站起来,甚至直到今天,还不肯老老实实安静待会儿,竟风尘仆仆地赶回石湖来,骑兵,可真有你的!”夏岚也曾讽刺于而龙“它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是呀,也正是于而龙这种绝不服输的精神,才让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呀。

对于于而龙的性格,我们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了结论:尽管这一“一条路走到黑的”性格有时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是一旦我们做出了抉择就应该有这么一种不怕苦不怕失败,屡败屡战的不屈精神,只要那个决定是正确的,我们就要有于而龙那种勇往直前,不为任何艰难险阻的决心,决不妥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胜利。这是一位老革命党员给我们的忠告。他也正是我们中国广大共产党代表,他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

王纬宇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是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份子,几十年来一直隐藏在于而龙身边捣乱,表面上却假装“革命”,刨掉自己父亲的坟墓以示忠心于党,用血写入党申请书让他在游击队站稳了脚,开口闭口是“阶级斗争”,又利用游击队的求胜心理作出错误决定,险些使全队覆灭。在工厂又搞什么“红角”,这个红三角里全是一群小王纬宇,也就是他们把硕大的工厂回来,把老干部拉下台没大没小的臭骂暴打,可最后呢狐狸还是漏尾巴了。

我们也分析了这个王纬宇:在那个社会他是很吃得开的,或许在每个社会都是这样,他有一张会说话的嘴,有一张把自己过得严严实实的羊皮,没有几个人会认出这只大灰狼,他得到人们的拥护,过着很好的日子,可是他却忘了那张皮是假的,一张假皮试过不住内心的邪恶的,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他只是在一种表面的浮华下苟延残喘,他总表现得很淡定,很从容,和妻子唱双簧,演的惟妙惟肖,不会撒谎的人撒了个谎,为什么总心虚胆怯、漏洞百出呢?而善于撒谎的人,哪怕瞒天过海,也绝不露馅,关键就在于前者怀疑自己是假的,而后者相信自己是真的。可那又能怎么样的,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他的结局也让我们深省,做人就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味的追求自己的的荣誉而去陷害别人是最遭人唾弃和不齿的。王纬宇也反映了共产党并不都是圣贤。

小说中于而龙是一条有血有肉的汉子,自己的结发妻子在三十年前惨遭黑枪杀害,为了查明元凶他回道石湖。在石湖他看到当年的老林嫂,勾起了自己的回忆,这位女人是无比伟大的,也是值得他和每一位有良心的人敬佩的先是大儿子被杀害,后是小儿子和丈夫战死沙场,可这位女性把不幸埋在心底,在于而龙有困难时独自一人去政府为于而龙伸冤,于而龙回石湖就来了老嫂子家,听到老嫂子的为自己所做的不禁泪下,“男儿有泪不轻弹”真的“只是未到伤心处”呀,久别三十年于而龙没有忘记他的结发妻子,他几次相回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回来,但时间没有磨灭他内心的火焰,他回来了,但他看到的却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时,眼前已是漆黑一片,内心不断喊着“对不起”。这是一个男人的深情呀。看看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却忘记了感恩,吃好的穿好的,可谁对父母说过谢谢呢,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吝惜那一声“谢谢”呢?这是对我们传统美德的丢失呀!

从抗战到于而龙回到石湖他两次被打倒,两次爬了起来,在游击队他敢打敢拼,在骑兵团他带领无数骑兵攻打敌人英勇无比,他仍就是大家爱戴的游击队长,尽管他倒下过但他又站起来了,无数民众敬重他,他这个老布尔什维克不正不正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吗?我们尝试过无数道路,改良的道路我们走不通,那么就走革命的道路,资本主义也走不通,我们走社会主义,是一代代共产党员领导中国人民,走过屈辱,踏平剥削,让人民当上了国家的主人,八年抗日,四年内战,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了胜利,我们犯过错误,但我们改正了,历史本就没有宽敞的大道,有的只是曲折的小路,我想那小说中的于而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他为这个社会奋斗、奉献、豁出命去,人们怎么会忘记他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名奋斗、奉献,中国人民又怎能不拥护她呢?

《冬天里的春天》即使这个冬天再冷,我们心里都是温暖的。

第四篇:《华为的冬天》

背景:

这是一篇在IT业界流传的文章,许多公司的老总都向下属推荐阅读,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就是该文的积极推荐者。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由于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很少和媒体打交道,因此我们无从知晓这篇文章的真实背景,但是,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

原文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我到德国考察时,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恢复得这么快,当时很感动。他们当时的工人团结起来,提出要降工资,不增工资,从而加快经济建设,所以战后德国经济增长很快。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是不是员工工资减一半,大家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就能行?或者我们就裁掉一半人是否就能救公司。如果是这样就行的话,危险就不危险了。因为,危险一过去,我们可以逐步将工资补回来,或者销售增长,将被迫裁掉的人请回来。这算不了什么危机。如果两者同时都进行,都不能挽救公司,想过没有。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了。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如果讨论清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死,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怎样提高管理效率,我们每年都写了一些管理要点,这些要点能不能对你的工作有些改进,如果改进一点,我们就前进了。

均衡发展

我们怎样才能活下来。同志们,你们要想一想,如果每一年你们的人均产量增加15%,你可能仅仅保持住工资不变或者还可能略略下降。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一年还不止15%吧。我们卖的越来越多,而利润却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多干一点,我们可能保不住今天,更别说涨工资。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加班,所以一定要改进我们的管理。

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各部门、各科室、各流程主要领导都要抓薄弱环节。要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符合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下,不断优化你的工作,提高贡献率。

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创新必须通过转化变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我们重视技术、重视营销,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每一个链条都是很重要的。研发相对用户来说,同等级别的一个用服工程师可能要比研发人员综合处理能力还强一些。所以如果我们对售后服务体系不给认同,那么这体系就永远不是由优秀的人来组成的。不是由优秀的人来组织,就是高成本的组织。因为他飞过去修机器,去一趟修不好,又飞过去修不好,又飞过去又修不好。我们把工资全都赞助给民航了。如果我们一次就能修好,甚至根本不用过去,用远程指导就能修好,我们将省多少成本啊!因此,我们要强调均衡发展,不能老是强调某一方面。

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的区别

一个是扩张体系,一个是收敛体系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体系呢?现在流程上运作的干部,他们还习惯于事事都请示上级。这是错的,已经有规定,或者成为惯例的东西,不必请示,应快速让它通过去。执行流程的人,是对事情负责,这就是对事负责制。事事请示,就是对人负责制,它是收敛的。我们要减化不必要确认的东西,要减少在管理中不必要、不重要的环节,否则公司怎么能高效运行呢?现在我们机关有相当的部门以及相当的编制,在制造垃圾,然后这些垃圾又进入分捡、清理,制造一些人的工作机会。制造这些复杂的文件,搞了一些复杂的程序以及不必要的报表、文件,来养活一些不必要养活的机关干部,机关干部是不能产生增值行为的。我们一定要在监控有效的条件下,尽力精简机关。

市场部机关是无能的。每天的纸片如雪花一样飞啊,每天都向办事处要报表,今天要这个报表,明天要那个报表,这是无能的机关干部。办事处每一个月把所有的数据填一个表,放到数据库里,机关要数据就到数据库里找。从明天开始,市场部把多余的干部组成一个数据库小组,所有数据只能向这个小组要,不能向办事处要,办事处一定要给机关打分,你们不要给他们打那么好的分,让他们吃一点亏,否则他们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服务于你们,使你作战有力。 在本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敢于负责任,使流程速度加快,对明哲保身的人一定要清除。华为给了员工很好的利益,于是有人说千万不要丢了这个位子,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利益。凡是要保自己利益的人,要免除他的职务,他已经是变革的绊脚石。在去年的一年里,如果没有改进行为的,甚至一次错误也没犯过,工作也没有改进的,是不是可以就地免除他的职务。他的部门的人均效益没提高,他这个科长就不能当了。他说他也没有犯错啊,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管理的部门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认为这种干部就要用。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自我批判

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

我们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为中心的组织改造和优化活动。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要强调自我批判?我们倡导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评,因为批评不好把握适度,如果批判火药味很浓,就容易造成队伍之间的矛盾。而自己批判自己呢,人们不会自己下猛力,对自己都会手下留情。即使用鸡毛掸子轻轻打一下,也比不打好,多打几年,你就会百炼成钢了。自我批判不光是个人进行自我批判,组织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通过自我批判,各级骨干要努力塑造自己,逐步走向职业化、走向国际化。公司认为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好方法,还不能掌握这个武器的员工,希望各级部门不要对他们再提拔了。两年后,还不能掌握和使用这个武器的干部要降低使用。在职在位的干部要奋斗不息、进取不止。 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使命感。我们对普通员工不作献身精神要求,他们应该对自己付出的劳动、取得合理报酬。只对有献身精神的员工作要求,将他们培养成干部。另外,我们对高级干部实行严要求,不对一般干部实施严要求。因为都实施严要求,我们管理成本就太高了。因为管他也要花钱的呀,不打粮食的事我们要少干。因此我们对不同级别的干部有不同的要求,凡是不能使用自我批判这个武器的干部都不能提拔。

自我批判从高级干部开始,高级干部每年都有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提的问题是非常尖锐的。有人听了以后认为公司内部斗争真激烈,你看他们说起问题来很尖锐,但是说完他们不又握着手打仗去了吗?我希望这种精神一直能往下传,下面也要有民主生活会,一定要相互提意见,相互提意见时一定要和风细雨。我认为,批评别人应该是请客吃饭,应该是绘画、绣花,要温良恭让。一定不要把内部的民主生活会变成了有火药味的会议,高级干部尖锐一些,是他们素质高,越到基层应越温和。事情不能指望一次说完,一年不行,两年也可以,三年进步也不迟。我希望各级干部在组织自我批判的民主生活会议上,千万要把握尺度。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像绘画、绣花一样,细细致致地帮人家分析他的缺点,提出改进措施来,和风细雨式最好。

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

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的评价蒙估状态。才会使有贡献、有责任心的人尽快成长起来。激励机制要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全面展开,也要有利于近期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长。

什么叫领导?什么叫政客?这次以色列的选举,让我们看到了犹太人的短视。拉宾意识到以色列一个小国,处在几亿阿拉伯人的包围中,尽管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战胜了,但不能说50年、100年以后,阿拉伯人不会发展起来。今天不以土地换和平、划定边界,与周边和平相处,那么一旦阿拉伯人强大起来,他们又会重新流离失所。要是这样犹太人再过2000年还回不回得来,就不一定了。而大多数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沙龙是强硬派,会为犹太人争得近期利益,人们拥护了他。我终于看到一次犹太人也像我们一样的短视。我们的领导都不要迎合群众,但推进组织目的,要注意工作方法。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区别一个干部是不是一个好干部,是不是忠臣,标准有四个:第一,你有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改进了,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这就是你的工作敬业精神。第二,你有没有献身精神,不要斤斤计较,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如果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进行任职资格来评价的话,那肯定是公平的。但如果用精密天平来评价,那肯定公平不了。我们要想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献身精神是考核干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一个干部如果过于斤斤计较,这个干部绝对做不好,你手下有很多兵,你自私、斤斤计较,你的手下能和你合作很好吗?没有献身精神的人不要做干部,做干部的一定要有献身精神。第三点和第四点,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的员工是不是都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如果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什么还想要当干部。如果你觉得还是你有一点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赶快改进,否则最终还是要把你免下去的。

不盲目创新,才能缩小庞大的机关

庙小一点,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机关的改革就是这样。总的原则是我们一定要压缩机关,为什么?因为我们建设了IT。为什么要建设IT?道路设计时要博士,炼钢制轨要硕士,铺路要本科生。但是道路修好了扳岔道就不要这么高的学历了,否则谁也坐不起这个火车。因此当我们公司组织体系和流程体系建设起来的时候,就不要这么多的高级别干部,方丈就少了。

我们要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小改进、大奖励”是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改良方针。应在小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归纳,综合分析。研究其与公司总体目标流程的符合,与周边流程的和谐,要简化、优化、再固化。这个流程是否先进,要以贡献率的提高来评价。我年轻时就知道华罗庚的一句话,“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我们有些员工,交给他一件事,他能干出十件事来,这种创新就不需要,是无能的表现。这是制造垃圾,这类员工要降低使用。所以今年有很多变革项目,但每个变革项目都要以贡献率来考核。既要实现高速增长,又要同时展开各项管理变革,错综复杂,步履艰难,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热烈而镇定,紧张而有秩序。“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做任何小事情都要小心谨慎,不要随意把流程破坏了,发生连锁错误。

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含监控

它的目的是有效、快速的服务业务需要

我们要继续坚持业务为主导,会计为监督的宏观管理方法与体系的建设。什么叫业务为主导,就是要敢于创造和引导需求,取得“机会窗”的利润。也要善于抓住机会,缩小差距,使公司同步于世界而得以生存。什么叫会计为监督,就是为保障业务实现提供规范化的财经服务,规范化就可以快捷、准确和有序,使帐务维护成本低。规范化是一把筛子,在服务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监督。要把服务与监控融进全流程。我们也要推行逆向审计,追溯责任,从中发现优秀的干部,铲除沉淀层。

面对变革要有一颗平常心

要有承受变革的心理素质

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革。什么是变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重新分配是大事,不是小事。这时候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才能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才能运行。在改革的过程中,从利益分配的旧平衡逐步走向新的利益分配平衡。这种平衡的循环过程,是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效益增长的必须。但利益分配永远是不平衡的。我们在进行岗位变革也是有利益重新分配的,比如大方丈变成了小方丈,你的庙被拆除了,不管叫什么,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的改革是不可以成功的,不可能被接受的。特别是随着IT体系的逐步建成,以前的多层行政传递与管理的体系将更加扁平化。伴随中间层的消失,一大批干部将成为富余,各大部门要将富余的干部及时输送至新的工作岗位上去,及时地疏导,才会避免以后的过度裁员。我在美国时,在和IBM、Cisco、Lucent等几个大公司领导讨论问题时谈到,IT是什么?他们说,IT就是裁员、裁员、再裁员。以电子流来替代人工的操作,以降低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我们也将面临这个问题。伴随着IPD、ISC、财务四统

一、支撑IT的网络等逐步铺开和建立,中间层消失。我们预计我们大量裁掉干部的时间大约在2003年或2004年。

今天要看到这个局面,我们现在正在扩张,还有许多新岗位,大家要赶快去占领这些新岗位,以免被裁掉。不管是对干部还是普通员工,裁员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像日本一样执行终身雇佣制。我们公司从创建开始就是强调来去自由。内部流动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流动有升有降,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个人的升、降又何妨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今天来说,我们各级部门真正关怀干部,就不是保住他,而是要疏导他,疏导出去。

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

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国际化、职业化,现在的文化程度,三个月就掌握了。而这个模板是前人摸索几十年才摸索出来的,你不必再去摸索。各流程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清晰流程,重复运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间,这才说明管理进步了。我们认为,抓住主要的模板建设,又使相关的模板的流程连结起来,才会使IT成为现实。在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建设。

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地,我认为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想问题。如果说你们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变革,抵制变革,公司就会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方面要努力地提升自己,一方面要与同志们团结好,提高组织效率,并把自己的好干部送到别的部门去,使自己部下有提升的机会。你减少了编制,避免了裁员、压缩。在改革过程中,很多变革总会触动某些员工的一些利益和矛盾,希望大家不要发牢骚,说怪话,特别是我们的干部要自律,不要传播小道消息。

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议论

对待媒体的态度,希望全体员工都要低调,因为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不需要公示社会。我们主要是对政府负责任,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就是遵纪守法,我们去年交给国家的增值税、所得税是18个亿,关税是9个亿,加起来一共是27个亿。估计我们今年在税收方面可能再增加百分之七八十,可能要给国家交到40多个亿。我们已经对社会负责了。媒体有他们自己的运作规律,我们不要去参与,我们有的员工到网上的辩论,是帮公司的倒忙。

我想,每个员工都要把精力用到本职工作上去,只有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为你提高带来更大的效益。国家的事由国家管,政府的事由政府管,社会的事由社会管,我们只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完成了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公司才能安全、稳定。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我们的员工都要坚定不移地保持安静,听党的话,跟政府走。严格自律,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特别是干部要管好自己的家属。我们华为人都是非常有礼仪的人。当社会上根本认不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是华为人;当这个社会认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不是华为人,因为你的修炼还不到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

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股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第五篇:华为的冬天读后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

作为一篇在IT界流传已久的文章--《华为的冬天》终于在近日得以拜读,感触颇为深刻。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尤其是我们金融行业的员工,都应居安思危,切忌盲目自豪、盲目乐观。“现在是春天,但冬天的脚步已经近了”,这是任先生时刻提醒告戒员工的一句话,告戒员工无论你处在多么优越的时代,即便是衣食无忧,你也应该时刻为弹尽粮绝的那一天做好准备。对应我们行业来说,现在世界金融形势变幻莫测,对我国的金融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已有如秋风徐徐吹来,如果现在还不考虑过冬,做到有备无患,居安思危,到时候必会被无情的寒风淘汰。

看完整篇文章,一段话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中“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体系呢?现在流程上运作的干部,他们还习惯于事事都请示上级。这是错的,……,尽力精简机关。” 我们对于自己的工作要兢兢业业,不要斤斤计较,如果一天到晚老是计较自己的得失有怎么能把工作干好。个人认为我们年轻人多干一点没关系,正好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作为一般员工首先对于自己没完成好的工作要有内疚感,要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具体到各个部门就是要有协调性,一切为了发展,各部门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前后台之间相互协作,主动想到怎样为别的部门解决问题,为别的部门打开方便之门,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要有灵活性,要为客户提供最快捷、最温馨、最安全的服务。任正非先生在文中提

出“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的思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服务行业单位来说,客户对我们的总体工作的感觉,在客户看来总是以最差的那部分作为对我们的整体评价,那做的不好部分就是我们的短板。其实水桶装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反映到我们工作中,一个企业要想均衡发展,取得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就应该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弱项,按企业系统管理理论,就是企业的发展遇到了成长上限,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应将你最短的一块木板加高。对管理流程来说,不均衡的地方就是流程的瓶颈,我们在平时处理问题时,有不自觉的倾向以使强的部门更强,弱的部门更弱,最终形成瓶颈。由水桶原理可知,若要使整个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就要寻求均衡发展,只有各管理部门都在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才能使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像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单位,像我们这样年轻的员工,那我们就要主动学习,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服务意识,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不要让我们成为这个整体的短板。

四季更替,有春夏,则必有秋冬,真如任正非先生说的,冬天一定会来临,亦如古语所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就有如有了厚实的棉衣,相信就如电影《后天》中那般的冰冷,我们依然可以安然度过!

2011年9月29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建工作如何创新下一篇:党建工作长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