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孩子学画画

2022-10-30

第一篇:为什么让孩子学画画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美术

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由于您繁忙工作的原因,老师没能够经常与您见面,因此以定期书信的方式来和您取得交流,希望能够共同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次主题:学习美术的益处、怎样评价孩子的作品、家长在儿童绘画中的作用。 学习美术的益处:

如果你认为“我家的孩子没有艺术细胞,不是画画的料。”“我又不想让他将来当画家,用不着学美术。”那么你错了。美术教育家研究发现:儿童在10岁前都有潜在的绘画能力,像走路、说话一样同步发展。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没经过错误引导和干预的孩子所具备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随心所欲的表现力往往是我们成人所不及的。科学的认识和引导可以帮助其健康成长。学美术的好处不仅仅是提高绘画能力,它还可以:①发展儿童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知力。②培养丰富情感,画画有利于儿童感情宣泄,放松身心,同时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使人生充实完美。③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索、尝试新的绘画内容和技法,表现个性,形成创新思维,从而受益一生。④发展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在构思、布局、设色、修整等过程中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⑤动手能力、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信心、恒心耐心等等。

怎样评价孩子的作品?

有没有这种情形:孩子满心欢喜的拿着自己的画给你看,你却说:“什么乱七八糟的,难看死了!”“一点也不像,怎么人比房子还高?”“你看人家谁谁画的多好„„”停!!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儿童画,不能以“像不像”和造型“准不准”来衡量它的好坏。儿童绘画常受其直觉思维和自我中心的影响,往往主观、意象。多些鼓励、倾听,少些挑剔,让孩子们自己谈谈自己的画,不要泼冷水,也不要强制他们画。中小学美术课本主编、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认为,评价儿童美术画应看重以下几点:①孩子的画要和他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及绘画能力相符,不能拔苗助长。②画的内容、形式要能表现孩子的感受和天性,天真、童稚胜过模式、老成。③要有独创性。④画面饱满,用线用色大胆肯定,有美感。⑤敢于探索,不怕失败,有独到之处。

家长在儿童绘画中应发生的作用:

即便家长不给孩子报美术班,也应该做好以下几点:①在孩子看来画画就是玩,不要施加压力,背上负担。②满足和支持他们的绘画意愿,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纸、笔和环境,即便衣服手脸弄脏也不要斥责。③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学会倾听,看懂他们的画。④和孩子一起参加社会活动,丰富生活内容,开拓孩子视野。看一些美术画册、展览,提高欣赏水平。⑤开办家庭美术展,用孩子的画作布置房间,让他体会成就感和乐趣。

温馨提示:有些孩子家离的近,放学自己回家,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我们建议家

长尽量过来接孩子。新乡市创意美术培训中心

第二篇:孩子我为什么让你学演讲稿

我最亲爱的儿子:你现在睡着了。推开虚掩的房门,借着依稀的月光,我仔细端详着你稚气慢慢褪去的俊朗面庞。是啊 ,我儿长大了!想想十五年前孕育你的欢喜,想想十五年来抚育你的艰辛,妈妈的眼泪止不住滚了下来。

儿子,你大了。正值青春期的你,性格是那样倔强,甚至有几分叛逆。你经常用藐视一切的眼神和我 对视,这眼神让我震怒,又让我窃喜。我知道,有这样眼神的孩子,将来命运中的任何磨难都奈何不了他 。

但是,你有的时候真是让我生气啊。就在两个小时前,我们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事情的起因是我为 你报了“张嘴就来”青少年演讲夏令营。我满心欢喜地告诉你,7月13号我送你去北京参加夏令营,和我 的老师文若河老师学演讲。你听了,先是翻了翻白眼,然后给我来了个“呵呵”,最后硬邦邦地甩给我一 句:“不去,我对演讲没兴趣!”当时气得我血往上涌,真想像小时候你不听话时一样,揪起你来胖揍一 顿。可你现在比我高出一头还多,打都打不动了!

“我钱都交了,必须去!”--命令。“你要这么不听话,等你爸爸出差回来,我可告诉他!”--胁迫 。“听话,夏令营结束我带你在北京好好玩几天。”--哄骗……各种“伎俩”轮番上演,你依然不为所动 ,我再也无计可施,只能回房间生闷气。现在,我逐渐冷静下来,我想给你讲一段往事,你是大孩子了, 我相信你能听得懂,也能够理解。

你爸爸是哈工大的高才生,工作后在设计室独当一面,业务水平没的说。但是,他不爱讲话,工作做 了一大堆,可一到汇报工作就把同事往前推,自己往后躲。时间长了,同事越来越炙手可热,他越来越默 默无闻。就在你一两岁的时候,是他最消沉的时候,怀才不遇,经常借酒浇愁,我们也成天吵架,日子过 得很不开心。

后来,他赌了一口气辞职创业。那时你还小,他没黑没白地滚在办公室,我一个人带着你,那真是一 段昏天黑地的日子。好不容易挣扎着把公司引上正轨,新的问题又来了。企业大了,员工多了,需要协调 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讲话,这对你爸爸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事情。因为不会沟通,他谈 丢了好几个大单子;因为不敢讲话,他在产品说明会上落荒而逃;因为不会表达,他好心说错话,伤了不 少骨干员工的心,公司一度岌岌可危。我们家的天空再一次阴云密布。

一天,我和你刘阿姨聊起这些烦心事,刘阿姨建议你爸爸去北大听听文若河老师的演讲力训练课,说 这个课不错,对你爸爸肯定有帮助。我和他商量,他开始也和你一样,坚决不去。后来我说:“你不好意 思,我和你一起去!”我强制性地报了名,陪他听了三天的课。果不其然,文老师的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你看你爸爸现在是不是特能说,也特会说了?这就是事业逼着他必须发生的改变!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撇嘴,你会认为妈妈功利,为了某种目的而去逼你学演讲。不是的!我 在文老师的课上听到一句话:“演讲能力和沟通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这句话让我感触太 深了。妈妈想让你知道,即使你将来不做企业,你有别的志向,无论你干什么,演讲沟通这关你都必须要 过,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必须要表达,而且必须要准确有效地表达,否则 你的生存环境会一团糟!我们混混沌沌地闯了半辈子,在文老师的点拨下才认清了这个道理,我还能让你 像我们一样,非要到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再明白吗?

其实,就在刚才,我也犯了个错误。我总以为你还小,我为你决定的没错,你听安排就是了。我忘记 了,你已经是小男子汉了,你需要平等沟通、平等对话,这也是文老师在课上反复强调过的。于是,我打 开电脑给你写这封信。儿子,你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了吗?

永远爱你的妈妈

20XX年5月28日

第三篇:商业资料如何让孩子爱画画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如何让孩子爱画画

孔丽芳

摘要:

一、让孩子带着兴趣进行美术活动。

二、选择游戏性的教材,运用多种作画材料和工具来进行美术活动。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四、结合美工区活动,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美术活动。

五、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关键词:兴趣、游戏

正文: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自发地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表达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往往不受时空关系束缚,也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的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幼儿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更体现了随意性的特点,他们的绘画方式是以涂鸦为主的,他们喜欢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工具作画,喜欢在墙上、桌上、书上等地方又涂又画,当他们看到自己涂画出的线条时,就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满足。因此,我们在以下几方面来指导小班幼儿进行美术活动:

一、让孩子带着兴趣进行美术活动。

每个人对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劲。孩子更是如此。他第一次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会终身难忘。如果他们没有兴趣,怎么去强制他们,也没有用,于是我就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孩子们刚入园的时候,基本上属于涂鸦期,他们好奇地拿着笔在纸上涂涂画画,画出许多连自己也说不清的东西,但这种动作本身已足够使他们感到快活。第一次教孩子们画画,最要紧的是要启发幼儿对这一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敢于动笔,自由自在地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很多孩子可能画不好,但能够动笔就是很了不起的事,老师应真心真意地称赞这些初次的尝试,给他们鼓励,因为这时孩子们很看重成人的态度。开始教幼儿绘画,培养兴趣比学习技能更重要,要使幼儿感到这是一种很快乐的游戏,乐意参加这一活动。强烈的兴趣可使幼儿积极进取、克服困难主动地学习。

记得在幼儿刚开始接触美术活动时,我在画纸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孩子们:“这是什么?”“是皮球”“是太阳”“是泡泡”,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对,这是一个小皮球。”我说:“可是,它会变,请大家看好了。”我数

一、

二、三,说声“变”,在圈上画了根小棍,圆圈变成了苹果,后来苹果又变成了娃娃的脑袋,变成了小娃娃,孩子们看着都笑起来,我又继续用圆变成了太阳、气球和花朵,孩子们的情绪完全放松了,从他们的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被这个游戏吸引了。有的孩子不停地要求我:“老师,再变呀!”“你再变一个。”我说:“今天老师已经变了很多了,你们会变吗?也来试试看好吗?”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动手,不管会画还是不会画,他们都想试试自己的本领,我就给他们纸和油画棒,所有的孩子都开始画起来了。尽管孩子还处在涂鸦阶段,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让他们产生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产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选择游戏性的教材,运用多种作画材料和工具来进行美术活动。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小班

的幼儿生活经验少,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熟悉的、生活化的、游戏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刚刚入园,情绪很不稳定,我们在粘贴娃娃的活动中,就设计粘贴一个笑眯眯的娃娃,说:“小娃娃需要很多快乐的小伙伴!”幼儿就特别喜欢参与;幼儿喜欢水果,在品尝之后,我们就设计一个“给水果娃娃穿衣服”的撕纸粘贴活动;彩色的世界后,我们开展了“我帮妈妈绕线团”、“好吃的糖葫芦”,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设计了“给小兔喂青草”、“给狮子理发”、“打扮孔雀”等绘画内容,都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选择教材的同时,要注意活动的形式要多样,材料要丰富。单一的活动,无论是大人、孩子时间长了都会失去兴趣,甚至感到乏味,特别是画画,如果整天让孩子用水彩笔画,他们很快会没有兴趣,甚至提起画画就会烦,所以要给孩子提供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丰富的材料。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关键时机,针对特点设计活动内容,如:手指点画“小刺猬背果果”、“好吃的葡萄”,棉签画“一串红”,泡泡画“小螃蟹吹泡泡”,水粉画:“小马过生日”、印画“美丽的花”,弹珠画“猫捉老鼠”等。这些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如第一次是蜡笔画,第二次,第三次就更换形式、材料、绘画的用具等,这样就使孩子对每一节课产生新鲜感。也可以让孩子们集体作画,任意去选材料作画等等。多种的形式和丰富的材料会使他们发现美术活动具有无穷的乐趣。且在大人看来什么都不像的画面中,孩子们会给你讲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

非常重要的。

一直以来,在小班幼儿中存在着幼儿绘画情绪低落、不愿落笔的情况。时常有小朋友嚷嚷说:“我不会画!”针对这一问题的存在,我们设计了“笔宝宝跳舞”。把12色油画棒称为12个笔宝宝,我们小朋友要和他们做好朋友,抱着笔宝宝一起跳舞。在此,老师没有强调如何握笔、如何绘画,而是打开录音机,让小朋友“抱”着油画棒跳着圆圈舞、波浪舞、点点舞„„小朋友们在活动中快乐地跳动,此时没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不会”,线条也比平时有意地绘画流畅了许多。

又如:滚珠画“老鼠笼”,我创设了“帮黑猫警长捉老鼠”的情景,运用弹球带着颜料的滚动,并配有琅琅上口的语言提示:“这边、那边弯弯腰,前边后边,点点头”,孩子在纸上留下了一条条的线,由一条条的线组成一张罩在老鼠身上的笼子,幼儿在这个有趣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幅图画,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种新的美术技法。而孩子们在取放弹球的过程中认识了颜色、活动了手指、手臂大肌肉群的活动带动了盒子中弹球的滚动。这个过程没有教师大量的说教,但有老师精心设置的游戏情境;没有孩子们勉强的学习,却获得了学习的经验与成功的体验。

又如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幼儿的美术学习中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情绪的倾向。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情感,让每一次美术活动成为一个有趣的游戏,将教学与游戏优化结合,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四、结合美工区活动,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区是小组教育与个别教育的重要场所。美工区与集体的绘画教育活动就好象是互联网,互相促进,共同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美术发展。美工区时间的灵活性可使孩子随时参与,减少了等待的机会。

在开设美工区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除了在美工去开辟了“涂鸦区”,还在区域里投放了多层次的材料,创设一定的情景性,让孩子自由选择,自主操作,这样孩子操作既不感到材料过于简单而没兴趣,也不感到太难而失去信心,真正成了美工区的主人。如:针对画圆这一内容,我们提供了“小鱼吹泡泡”、“糖葫芦”、“好吃的糖果”等一系列活动。

此外,在区域里,我们引导孩子们尝试了不同材料的画画形式,不同材料的交替使用,使孩子的手、脑、眼功能更协调,促进了右脑的发育,丰富了创造力。颜松是个聪明能干的男孩,他喜欢画画,但模仿的成分居多,我们让他通过尝试棉签画、吹画、皱纸粘贴等多种绘画形式体验画面造型的变化性和形象的妙趣横生。另外,我们还利用同一题材让孩子接触多种表现形式。如在“亲亲小树林”这一主题中开展的美术活动“美丽的树林”,在孩子们用蜡笔画好主体形象后,我们又提供了多样化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背景的装饰。于是千篇一律的画面不见了,嘉成小朋友用废报纸团蘸画,显示出朦胧的意境;董洁小朋友用排笔点画,表现了强烈的生命力;涵菲小朋友大面积涂刷底色,衬托出主体的鲜明形象;婷婷小朋友把背景色彩一分为二,画面立刻活跃起来„„纵观孩子的作品,由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打破了传统绘画背景的单调局面。

五、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评价欣赏环节是美术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只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具体我们是这样做的:

1、以生活化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

这里所说的“生活化的眼光”是指老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要注重幼儿在活动中情感的体验和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而不是技能技巧掌握了多少。很多时候,孩子的作品会看上去很不象样,或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这时,就需要我们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和孩子平等的身份,听他们说一说,画得是什么。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看似平凡的、杂乱无章的线条、图形,

原来是孩子脑中的飞机、星星、小鸟、蝴蝶„„,或许里面还有动听的故事呢,这时重要的已经不是画得像与不像,而是孩子对生活的认识和表现。有了老师恰当的赞许、鼓励与引导,孩子的想象力会张开翅膀,越飞越高。老师的心态也会平和,而不会因为孩子画得不像而烦躁不安了。

2、让孩子去评价他们自己的作品。

也许你会认为小班的孩子不会去评价作品,那么这你就错了。孩子嘴里吐真言,他们会公平地合理地去评价每幅作品,在孩子眼中,每幅画都是杰作。他们会发挥充分的想像力,去评析作品的内容,让你吃惊,让你感叹不已。让孩子都参与作品评价,这对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帮助很大。并且他们会把美好的东西记下来,在以后的作品中会充分的发扬长处。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们的责任。小班是基础,美术教学活动则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一门关键学科。让孩子们用自己七彩的画笔,去勾画出一幅美妙的图画吧!

注:

1、《早期教育》(美术版)

2、《纲要》

第四篇:孩子学画画---创意比素描更重要

孩子涂鸦敏感期的信号

很多父母一看孩子爱上了画笔,就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有绘画天赋,绝不能浪费,赶紧报个班,最好能考个级,为将来升学增加点“份量”。但是不少教学专家却建议,12岁前,孩子不适合美术考级。当你的孩子爱上画笔,也许是天赋,但更多的可能却是他的绘画敏感期来了。

科学家早就发现,孩子从3岁、4岁就开始了画画敏感期。孩子在画画敏感期到来时,往往通过涂鸦和画各种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孩子在表达能力不够完善时的一个补充,也是孩子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儿童独有创意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时候,家长该做的就是陪着孩子“玩”画画。

“儿童美术的最大价值在于创造。而非技巧。”上海现代儿童美术馆馆长薛文彪从事创意美术教育多年,在他看来,儿童应该在12岁以后才开始学习素描、速写、造型、明暗这些传统美术基本功,过早学习没有意义。“儿童跟成人不一样,儿童阶段的基础应该是:色彩、构图、认知、大胆表现,以及掌握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包括水彩、水粉、油画、炭笔、水墨等等。”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陈发奎同样认为,儿童绘画是最典型的直觉反映,在诸多印象面前适当引导,使儿童一开始就进入创作成为可能。陈发奎赞同儿童画的“不似之似”:“不似为欺世”是不符合印象和感受,“太似为媚俗”又有过于理性和概念化之嫌,缺乏童趣和艺术意味。

在西方,创意美术=自由绘画

提及儿童创意美术,来自法国南锡高等艺术学院的保罗-德沃图教授一脸茫然,但当他看过几个孩子的作品后,捧出一本1938年出版的名为《自由绘画》的法国书籍——作者EliseFREINET和她先生一起开创了法国一种很有名的教育方法:自由绘画。

保罗先生介绍说:“自由绘画就是提倡不具体教孩子们画什么,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以前在法国教过孩子的课,老师每节课会指定用一种工具来完成一个作品,没有任何限制,宗旨是鼓励学生多元化创造,跟别人不同。老师引导的作用,是避免孩子们做出雷同的东西。“自由绘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们真的对绘画有兴趣,可以另外报很专业的班去学素描、水彩什么的。”这跟薛文彪馆长的理念不谋而合。“自由绘画刚出来时,很多家长不理解,认为不严肃。但在法国,当年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为家长,完全能接受这种教育方法。自由绘画,可以说已经根植于他们的思想中,因为它可以‘唤醒’人们的创造力。” 据了解,在法国,即便是现在的美术学院也已经完全摒除了传统美术的概念。“传统美术不能说是没有地位或不存在,而是退为多样化选择的一种。最高境界是你的创意,然后从创意出发,选择你所需要学习的传统美术。”在法国,绘画的“基本功”不是素描,不是水彩,而是创意。“如果一个孩子想画一辆卡车,他总会找到自己的办法,可能不是传统常规的做法,但很可能因为做不到传统方式反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创意。”保罗教授目前在上海致力于中法文化的交流,他坦言自己目前看到的大量作品,实在是太过“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的根源,从中国课堂上的美术教育就可见一斑,整齐划一的石膏绘画,在他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现在的美术教育用的还是徐悲鸿、刘海粟一代从欧洲带回来的那套,其实,欧洲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创意美术(或自由绘画)的优势在于:单一地学习绘画技巧,是很狭窄的一条道路,而创意美术是为了带给孩子一种对生活的领悟和感知,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可以运用到以后工作中的任何领域,受用一生。也许不会每个孩子都成为很有创意的人,但至少可以成为很有感觉的人——懂得欣赏各种艺术作品,有自己独特的眼光,这是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谋生手段。”薛文彪称。

陪着孩子“玩”画画

比起传统美术,创意美术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孩子们可以不用参加培训,回家自己DIY。 比如,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用游戏快乐导入,将包、椅子之类的物体用拓印的方式在纸上“画”下来,让孩子们在不规则的“面”上添加数笔,最终成为不同的动物、人物、事物,这种想象有序,有目标,有故事情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玩“立体借形”,比方说,一只鞋子,鞋帮像不像一个大嘴巴?再加上两只眼睛,又像什么了?任何一种物体都可以让孩子们想办法“改造”。

而创意美术的工具可以不限定于任何一种画笔。用各种树叶的背面作画,用纸揉成一团当画笔,慢慢地在画纸上印上各种花纹,也可以用各种水果或者蔬菜的切面当画笔;还可以用手指印上图案,然后再在手指印上画上各种“配件”。

作为舶来品,自由绘画甚至只把画纸作为绘画的工具之一。保罗教授建议说,每次可以采用一些吸引孩子的小方法,比如将一个苹果切一半,便可以成为一次创作的工具,不用给孩子任何限定。孩子可以在苹果上涂不同颜色,甚至做印章,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意,家长最该做什么?“家里常备白纸以及各种工具,让孩子有想法的时候可以马上开始创作,当孩子拿着他的作品给你看的时候,不要问这是什么,这个不像什么,永远要鼓励他。”保罗教授如是说。如果要挑选一些“教材”,可以选择日本的《玩美幼教系列》中的美术篇、《跟着安柏利大师学画画》等,当然,如果要使用这些书,还是必须家长先看了再引导孩子一起“玩”,而不是让孩子简单地照着书上画。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美术欣赏,接触和掌握各类绘画工具和材质。

第五篇:为什么要让孩子做家务

十指不沾阳春水?今天,你让孩子做家务吗?

2014年4月29日,西班牙国会通过一项名为《青少年家务劳动法》的提案,虽然不属于强制性、惩戒性法律,但也在立法层面展现了家务劳动教育的必要与紧迫。

不仅明星的掌上明珠,我们身边的宝贝们,有多少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而我们这些大人,又有多少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呢?

很有意思的对比调查

孩子说会做家务,8成妈妈认为在帮倒忙

“宝宝3周岁了,经常嚷嚷着要洗碗,其实他就是在玩水,全身都弄湿了,满地都是水”、“这几天加紧训练自己穿脱衣服,没办法,老师要求的”……超过8成的妈妈认为,做家务就是在帮倒忙。

但,作为主角的孩子们怎么说呢?天水幼儿园的戴老师帮记者做了一份调查:大班的小朋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会做家务,比如拖地、洗碗、擦桌子、端饭,甚至还包括照顾妈妈,帮妈妈找感冒药。小班的小朋友对于什么是家务还不清楚,只有一小部分小朋友会做到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子。

从独一代到独二代,父母的溺爱使他们远离劳动。有人评论说,西班牙的立法凸显了“劳动首先是权利,其次才是义务”的价值理念,而这正是当前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最欠缺的观念。 锻炼动手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别小看做家务

“你家孩子真聪明”、“你们都会背三字经和唐诗了啊”……妈妈间这样的对话比比皆是。为人父母将最重要的企盼赋予子女,比如智商,以及最近兴起的情商。唯独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则被普遍轻视。

在儿童专家眼中,我们对于许多概念的理解过于具象化。做家务,看似简单,但要做好需要大脑、双眼和四肢的协调;思维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思考,并不断总结修正自己。

在杭州童学馆的万老师眼中,做家务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亲子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劳动就是基础的交流关系,无论喊号子还是舞蹈,都是在劳动中得到快乐、增进感情。“其实孩子从小就有乐于助人的本能。”万老师说,教育心理学上曾有过一个试验,结果显示,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乐于帮助大家弯腰捡起无意中掉落在地上的东西了。

“请你帮我拿一下凳子”、“请你帮我洗一下杯子”……让孩子做家务,学习获取帮助的礼仪,同时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融洽家庭气氛,巩固亲子关系。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让小孩子参与家庭的必要劳动,他们怎么会与父母分担困难,树立责任意识呢? 3岁是开始做家务的好时期

劳动换娱乐,不是好办法

让孩子做家务,家长得做双倍甚至更多的事情,甚至还会发生危险,这是不少家长的顾虑。天水幼儿园的戴老师说,其实孩子日常会细致观察、模仿,为了一时轻松,你为什么要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呢?

专家们告诉记者,我们一生中有3个叛逆期,除了青春期,3岁左右就是第一个叛逆期了。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突然迸发,也是参与家务的好时机。若是拖到了7岁左右的第二个叛逆期,孩子就进入了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的思维逻辑,家长指派家务,他(她)一定断然拒绝。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能用做家务来惩罚做错事的孩子。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认为家务是对身心的体罚。调查中,一位妈妈告诉记者,自家宝贝还是挺乐意做家务的,原因就是,做家务能够换取玩iPad的时间。这一招看似有效,但已远离初衷了。

劳动是人类的需求,万老师说,如果把做家务当成条件,那么孩子未来的逻辑就是一切都是有交换的利益关系。“可以跟他说,今天有几件事情要做,做家务、玩iPad等,要按照顺序一件件做好。”

当孩子主动做家务时,家长要鼓励和赞美。不过专家们说了,赞美要逐渐淡化,等孩子做更难的家务再强化,这样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

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积极的帮助父母做家务,那一定会被夸张为孝顺,不过,在外国朋友看来,孩子做家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或许是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方式的不同,不过我们应该要认识到的是,相比如今许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导致那些已经成年的大学生都还没有自理的能力,国外的家庭教育实在要比我们高明的多。

在美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家务活清单。父母们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自己是家庭一员的感觉,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根据年龄大小,他们分别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比如:9-24个月,自己扔尿布……2-4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5-7岁,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8-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六岁至八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里买东西;十岁至十六岁的孩子要檫汽车和在花园里翻地;十六岁至十八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更重视学业的倾向,认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业开端是幼儿园重要的任务,而美国的家庭则将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任务。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竞争充满着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人人凭本事吃饭,没有人身依附,“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勤奋、节俭蔚成风气。

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有何不同:中国孩子抱大,美国孩子爬大。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亲子关系之中,是处于与孩子的亲密与融洽的关系,孩子是通过母亲来到这个世界,但并不是为你来的,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注定了他是独立的,父母的存在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所想要成为的那样一个人。

孩子要承担这样繁重的家务劳动,是为了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孩子从小开始劳动锻炼,不光能学本事,更能磨炼意志,这将使孩子一辈子受用无穷。

孩子做家务的意义

对大人来说,家务似乎只是苦差事。不过,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不仅能为父母分忧解劳,对他未来的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1、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

不同的家务可运动到不同的部位,叠衣服可练习到小肌肉,擦地板则可运用到大肌肉。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做家务看起来似乎只是简单的重复性动作,但让孩子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责任感。因为家务本就是家中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整理自己的东西更是责无旁贷,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责任参与整理和打扫。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还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虽然年纪还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从中获得自信。

4、培养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开始学习做家务,一定有做不好的时候,但是妈妈不需要着急,在练习过程中,孩子会观察妈妈的做法,妈妈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通过模仿妈妈的动作来完成家务,这样能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进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让孩子练习分类与收纳。

家务中除了常见的打扫、清洁外,也包含了许多收纳整理的部分,这个部分可让孩子练习分类与配对等收纳能力。例如袜子手套要一对一对地折在一起,还要将衣、袜、裙、裤等衣服根据属性放进不同的抽屉。

6、增进亲子感情。

孩子与家长一起做家事,不仅可以培养其参与感及成就感,从合力完成家事的过程中,将有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增进亲子感情,孩子也会从中体会、了解家长的辛劳。此外,利用这段时间,听孩子诉说一些快乐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可增进你对他的了解。

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 孩子做家务,可以培育他们的劳动技能,可以训练他的观察力、理解力、应变能力,随着做家务越来越顺手,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也也得到了培育和发展。当家务成为了孩子日常生活的习惯,孩子也会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家庭有份责任心和归属感,协助他独立自主。

1、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首先要耐心指导。孩子虽然热心参与家务,但一开始肯定越帮越忙,如:洗菜溅得到处都是水、盛饭洒了一桌、洗碗摔坏了几个等等。家长必须容忍这些混乱,并将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骤来教孩子。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让一个3岁的宝宝收拾自己凌乱的房间,会使他茫然而无处下手。孩子3岁前,可以叫他收拾玩具,奠定日后他做家事的基础。三四岁左右,可以做简单家事,如开饭前,帮忙排椅子、分筷子,尔后可以教他帮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叠刚收进来的干净衣服,他一定会很高兴,因为这些事对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游戏。

3、把握时机。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看见家长扫地、擦桌子、拖地板,也会依样画葫芦。把握时机训练孩子做简单的家事,耐心的告诉他正确的方法,让他在兴趣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做家务。

4、父母陪孩子一起做。如果孩子对书籍有兴趣,此时,可以拜托他帮忙收拾书房,或指导他将书分类放好,这工作比要求他去扫地来得有效多了。此外,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换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5、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参与家事可以让他感到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以身为一份子为责任与义务,增加对家庭的归属感,家长要让孩子有参与家事的机会,并多给予鼓励、赞美,使孩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并从做家事中培养责任感及积极的人格。

6、利用家事机会教育。站在妈妈身旁看妈妈做家事,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我要吃这种菜?”“那种菜是怎么长出来的?”也可以让孩子注意看虾煮熟前和煮熟后的变化、什么菜可以让孩子长得健壮、什么菜会让他眼睛清澈明亮,利用一起做家事的时间,与孩子分享生活经验。

孩子的聪明在手指尖上,会做家务的孩子双手灵巧,思维敏捷,能力全面。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小参与真正有担当的一份家务劳动,潜移默化地使做家务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这样必将为孩子未来的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外商投资性公司优惠下一篇:卫生院中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