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声乐课教案范文

2022-06-24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情况等,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少儿声乐课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少儿声乐课教案范文

少儿声乐小组课教案

教学第一周|:(教学曲目:数鸭子)

一、 基本呼吸训练(5分钟):进行基本的呼、吸的方法训练

二、 发声练习(10分钟):针对C大调音阶,用元音字母a、o进行练声

三、 歌曲教学:1.歌词朗读:带领学员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0分钟) 2.旋律模唱:以唱简谱为主,带领学员熟悉歌曲旋律

3.歌曲练唱: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带入歌词进行练唱

4.歌曲演唱: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授学员在歌曲演唱的

过程中加入适当表情和动作,做到边唱边演,达到可上台表演的效果。

教学第二周:(教学曲目:哇哈哈)

一、呼吸训练(5分钟):检验学员上节课的呼吸训练成果,进行矫正。

二、发声练习(10分钟):复习C大调音阶练声曲,学习D大调音阶练声曲。

三、歌曲教学:1.歌词朗读:带领学员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纠正学员普通话发音

2.旋律模唱:唱谱,带领学员熟悉歌曲旋律

3.歌曲练唱:熟悉旋律后带入歌词进行练唱

4.歌曲演唱: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授学员在歌曲演唱的过程

中加入适当表情和动作,做到边唱边演,达到可上台表演的效果。

教学第三周:(教学曲目: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一、呼吸训练(5分钟):复习基本呼吸方法,教授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如何换气

二、发声练习(10分钟):复习C、D大调音阶练声曲,用元音字母i、u练声

三、歌曲教学:1.歌词朗读:要求学员独立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0分钟) 2.旋律模唱:以唱简谱为主,带领学员熟悉歌曲旋律

3.歌曲练唱: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带入歌词进行练唱

4.歌曲演唱: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授学员在歌曲演唱的过程

中加入适当表情和动作,鼓励学员自己学会为演唱加动作和表情。时间允许情况下,可邀请学员跟着伴奏单独表演。

教学第四周:(教学曲目:卖报歌)

一、呼吸训练(5分钟):复习基本呼吸方法,教授跳音的呼吸方法。

二、发声练习(10分钟):复习C、D大调音阶练声曲,用nu练声,增加一些其他的练声曲。

三、歌曲教学:1.歌词朗读:要求学员独立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0分钟) 2.旋律模唱:以唱简谱为主,带领学员熟悉歌曲旋律

3.歌曲练唱: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带入歌词进行练唱

4.歌曲演唱:同前三周,教授学员如何合上伴奏,完整演唱四首

歌。

第二篇:声乐课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表:1. 学习并演唱歌曲《多情的土地》,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的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2. 通过学习此作品,加强学生对发声、咬字、歌唱意境与歌唱情感表现的重要性认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作品。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启发法、示范法、个别小组指导法 教

具:钢琴 曲谱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 发声练习 1. U母音练习

要求:正确的打开腔体,注意搭气的感觉。 2. 母音过渡练习

要求:下行音阶,注意喉头稳定,气息的通畅。 3. 母音转换练习

4. 跳音练习

5.mi ma练习

二、演唱实践部分 1. 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多情的土地》作曲:施光南 作词:任志平

施光南(1940—1990),金华金东区源东乡叶村人,系政治活动家施复亮之子。一级作曲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

他创作曲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和《祝酒歌》享有盛名。《祝酒歌》在1980年“听众最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评选中独占鳌头,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世界性的音乐教材。尔后他又创作了《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台湾当归谣》、《假如你要认识我》、《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大批优秀歌曲。不幸他却早早地倒在钢琴上,倒在歌声中结束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纪念施光南,金东区建有施光南音乐广场。

任志平,性别,男 ,民族,汉,1938年出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校金属切削加工专业。历任北京量具刃具厂技术员,中央歌舞团演员、创作员、创研室主任、副团长,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助理、常务副主席。曾为百余台晚会、电视栏目策划撰稿,文化部历届春节晚会策划人之一。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集《心愿》,歌曲《春满京城》、《赞美你,骆驼》、《春天的脚步》、《红星的故事》、《别情依依》、《驼铃》、《如意在新春》、《金色的田野》、《心愿》等。《多情的土地》获1982年中国音协上海音协全国新作品比赛优秀奖,《心愿》获1989年全国电视歌手大赛优秀作品奖,《远方书信乘风来》获1996年全国群众歌曲大奖。

创作背景:当初任志萍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的说起来这歌词的出炉还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任志萍家里有亲戚在日本他们回国探亲看到中国当时物质还很匮乏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于是亲戚力劝他出国深造.回日本后亲戚多次写信来告诉任志萍不是说日本现在怎么怎么发达就是说日本的电器如何如何好有多少人到日本大到电视机小到电熨斗都要从日本买回国。信的末尾还要附带一句话:如果你到日本肯定比国内生活得好.到底出国还是不出国任志萍也反复琢磨了一阵但最终他决定不出国了自己生长

在中国尽管这里并不是很富裕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要自己离开这片土地的话心里会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只有在这里任志萍才觉得是在自己的家里觉得亲切更重要的是自从自己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摘掉帽子再到1978年真正平反有了正式的身份后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而且国内的形势也越来越好了.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不久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中排在第三名.在他创作的近千首的歌词中《多情的土地》《心愿》《远方书信乘风来》《驼铃》等作品有着广泛的影响.

2. 演唱实践 (过程略)。

第三篇:初一声乐课教案

合唱课 教案

课题:《明天会更好》

二、4班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刘颖

声乐训练课

初一年级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刘颖

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气息、声音位置、歌唱状态等要求,使他们逐步掌握发声技巧,为歌曲的演唱作好准备。

2.在学生互动练习中,结合自己的练习进行相互点评、讨论、体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启发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使学生准确地领悟发声要求。 3.结合本班参加合唱比赛的曲目,进行合唱训练。 学 情 分 析:

1.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4班(普通班)

2. 2.学生在发声的位置、气息等要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歌唱的习惯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 教 材 分 析: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教学中引领学生提高二声部的合唱能力。 教学内容:

1、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

2、合唱《明天会更好》演唱指导。 教学 重 点:

1、 寻找体会发声训练和合唱作品运用的结合。演唱方法与统一,和声配合较为融合。

2、 合唱《明天会更好》作品处理。 教学 难 点:

1.发声训练中的气息的运用。

2.二声部合唱的准确,音准、节奏、速度统一。 3.歌曲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和咬字吐字的统一。 教学 用 具;

发声练习曲、合唱作品、钢琴。 课的 类 型: 声乐课

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10分钟)

1、发声训练

模仿训练,,模仿自然中的一种声音进行发声及热身的训练,同时增强学生的训练兴趣。

3、 集体体会气息和声音要求:打开咽喉腔,松开牙关,用鼻咽腔呼吸,肩、胸自然放松。呜 13531 三声部全唱练习

要求:(1)气吸得深,发声时横膈膜有扩张感,咽喉打开及时,调节好声音位置,使声音松弛通畅地送出。

(2)运用连与断两种方法训练,使学生体会好气息和位置,同时气息在横膈膜处有支撑感及丹田的收缩感。 总体要求:声音达到“通——透”。

3、指名训练指导:

要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并及时进行纠正。

4、 根据以上训练体会合唱“明天会更好”,来检验发声要求的掌握,同时引入歌曲复习。

二、声乐作品《明天会更好》复习、指导演唱。(15分钟)

(一)复习歌曲《明天会更好》。

1、复习演唱合唱部分,要求学生体现发声要求的同时,重点把握合唱时的音准、节奏、速度. 分声部训练,提高熟练程度,加入更多的声部,确定声部演唱的人选。 合唱训练,提高和声的能力,声音统一,速度统一。

2、结合伴奏演唱作品,明确伴奏的各个环节,前奏、间奏、段落等。

合唱时重点在于声部的平衡、速度的统一,有方法地歌唱。

3、带有感情的完整演唱作品。

三、小结(5分钟)

发声:注意咽喉腔及时打开,同时保持气息的支撑,使声音通畅。

演唱:运用发声训练的方法,落实作品的演唱要求。课下,自由组合成合唱小组进行练习。下节课有展示环节,并给予加分的鼓励。

第四篇:声乐公开课教案

声乐公开课教案《大海啊,故乡》

授课人:滕焱

年级:11音乐班(

1、

2、3)

唱歌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违背了音乐审美教育规律。在课改的新形式下,应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营造“美”的体验,享受“美”的愉悦。让音乐课堂成为“美”的体验场。

一、 课题:“感受歌曲情感,培养创新能力”

二、 课时:2

三、

教材分析:

本课是〈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第一册第三单元内容,歌曲《大海啊故乡》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感情真挚,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采用了4/4,3/4变换节拍。抒发了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审美视角诠释音乐。教学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而智慧的学生个体,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求新:教学导入求新;挖掘教材求新;学生的创编活动求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

五、 学情分析:

11级的学生们还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

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感受作者表达的海的音乐形象,体验人们对故乡的美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音乐创新能力。

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处理,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

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准确的情感演唱全曲。

八、教具准备: 有关大海的音频资料、钢琴。

九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5 4 3 2 | 1- - - || Hm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的训练 56 56 | 54 32 |1-|| U A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二、歌曲学习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 (弹奏《大海啊故乡》旋律) 教师有感情的:“漫步在海边,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海风,脚下踩着松软的沙地,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你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悟)

教师:“的确,大海有时平静得象个可爱的孩子,任你抚摩畅游;但有时却奔腾怒吼,掀起狂澜,让你胆战心惊,不可一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大海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

(二)歌曲简析

《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创作于1983年。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灸人口的抒情歌曲。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虽然采用三拍子,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究。

歌曲为F大调,3/4拍子,小行板速度,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素无华。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

第一段(前两个乐句),用较平稳的旋律起句:“”的节奏型不断地重复着:第

2、4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结尾,以稍加拉宽的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第二段(两个乐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爱恋之情。第二段中出现的新节奏:“”与歌词紧密相连,仿佛是对祖国母亲深情的呼唤,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熟悉旋律

1、填“lu 、la”词练唱

2、歌词正音

生:有感情的配乐朗诵歌词 师:纠正咬字、发音

3、填词演唱

4、重复模仿:波澜起伏的情感线条

(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 ⑤ 力度分配 (最强、最弱)

注意歌曲中的渐强、减弱记号 ⑥ 音色表达

(诉说口吻、爱的流露、强烈情感、怀念留恋)

5、教师示范、学生再唱

(三)学生练习 小组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 ,这样感情的发展线也仿佛象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感情的发展,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发表独到的见解)

(四)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音乐体验了人们对大海,故乡的美丽情怀,音乐是动人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善待父母,热爱家乡,珍惜生活,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回报故乡,回报祖国!

【设计思路:简短的课堂总结,升华教学主题。师者,传道在先,其次才是授业解惑。音乐课堂,“美”的体验场,让学生的美德之帆起航。】

四、作业

请以大海或故乡为题,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如:诗歌朗诵、舞蹈、器乐包括钢琴音乐、讲故事或歌唱)在课前与同学交流表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延续学生热情。课堂的结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

第五篇:少儿声乐教学

歌唱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是人自身带有的本能的一种音乐性活动。婴儿时期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发声练习,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少儿阶段,每个人就不同程度的感受到了歌唱的魅力和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歌唱训练。少儿的歌唱的教学有别于成人的歌唱教学,往往更要针对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作为声乐教师在少儿学习声乐的阶段就是激发他们对歌唱的热爱,对少儿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对歌唱产生兴趣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技巧和歌唱能力上有一定提高。笔者结合了教育、心理学及美学的内容并进行知识梳理,将现在国内外所推广的一些教学法运用于声乐教学中,论文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文献解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采用分析归纳法、总结论证法、比较研究法、现象研究等手段对少儿声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析。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就研究起因、研究现状、研究价值进行分析。第一章变声期前的少儿声乐教学意义及现状,笔者通过国内与国外的少儿声乐教学相比较引入在国内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少儿声音上的问题,并由此引发对问题产生上的原因。第二章变声期前的少儿声乐学习的特点分析,笔者力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少儿区别于成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求了解少儿声乐学习的目的性,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有什么样的目的目标,带着怎样的心态去学习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引发出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第三章是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引入声乐教学中,通过他们的个性和共性,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进少儿声乐教学中去,通过知识的梳理整合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去,包括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第四章是结合上述教学法在实践中建立科学的变声期前少儿声乐的艺术教学理念。

本论文由提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四风对照检查材范文下一篇:十二五建设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