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师实习指导对教育实习任务高效、顺利完成,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高师实习指导存在专业化程度低、实习指导流于形式等问题,高师实习指导要更新观念,深入反思,吃透新课改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引领高师实习指导工作,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新型师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一篇: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历史沿革述

摘要: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对美国教育事业的勃兴、家庭的和睦幸福、社会的稳定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对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业的概念、产生的实践基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关键词: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师;启智方案;实践基础

文献标志码:A

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业在美国正以破竹之势迅猛发展,其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各项法律政策,运行机制、评价体系、操作规程都在日趋成熟、完善。了解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轨迹对规范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市场,普及我国民众对这一新兴职业的认知,加强政府对其支持与管理,促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合法地位的迅速确立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教育行政体制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美国教育行政体制简介

美国的教育行政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主要不在联邦政府,而是根据宪法“保留条款”即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的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有各州或人民保留之”,保留给各州和人民,形成以州为主体的,联邦、州、地方共同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联邦具有广泛影响,州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是美国教育行政的最大特点。对于很多教育问题,联邦教育部都没有统一规定,而是允许各州、地方根据当地特点具体部署和实施。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家庭教育指导这一概念,我国和美国教育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及机构组织的,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由于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作为儿童家长的成人,指导一般在家长工作之余的时间内进行,指导是为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的家庭教育服务的,因此,我们把家庭教育指导看作一种带有示范性的、业余的成人教育。

2.家庭教育指导师。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工作,美联邦教育部只是宏观调控,各州负有主要责任。因此,美国各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名称有所不同,应用较广泛的是“parent educator”,也有的州用“family education instruc—tor'’、“parent coach"或"faroily education consultant"表示,这些名称只是叫法上略有不同,意义却相差无几,在本研究中均采用"parent educator"这一名称。并且,各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具体含义、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不完全相同。笔者通过对美国各州家庭教育指导师定义的分析、提炼和总结,将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概念界定如下:经过权威机构严格培训,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敏锐的反应能力,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教理念和生活态度,能运用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对求助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答疑解惑,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其家庭教育能力、满足其家庭教育需求的专业人员。

二、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历史沿革

(一)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产生的实践基础

美国一贯重视家庭教育。很早之前,就有许多政府开创或民间设立的,旨在帮助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养育水平的“父母帮扶组织”(Parents Support Groups)等机构或组-织;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儿童父母教育机构”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专门为贫穷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的父母提供家教帮助,该组织中每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4 5个家庭,每周至少对所负责的家庭进行一次家访,及时与父母交流孩子学习、生活等情况,对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做出指导;美联邦于1965年发起了“启智方案”(Project Head Start)教育活动,号召并鼓励各州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在美国引起了极大轰动;在“启智方案”教育活动的号召下,卡罗莱纳州兴起了“初学工程”,专门为从出生到5岁的低收人家庭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的难题为父母答疑解惑;芝加哥的“亲子中心”(Child Parent Center,简称CPC)创立于1967年,也是美国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指导组织,主要为贫穷、移民、单亲等弱势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该中心派专人负责管理家长档案,要求家长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参与该中心活动,在游戏、讲座等活动中提高家长角色意识和家教水平;新泽西州的“父母学习日”则主要帮助本州有智障、残疾儿童的特殊家庭,在活动中开设很多针对特殊儿童父母的专门课程,在残疾儿童语言、社交、学习能力等提高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也增强了父母们培育孩子成才的信心,提高了他们教养特殊子女的技能。明尼苏达州的“早期儿童家庭教育计划”(Early Childhood Family Education Programme,简称ECFE)成立于1975年,多次组织育儿研讨小组、家访、家庭教育讲座、育儿论坛等多项活动H J,这一计划硕果累累,迅速受到其他各州的效仿和呼应。

(二)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发展轨迹

1.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产生。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各州、各市地甚至各个社区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经济机会法”,要求全面掀起“启智方案”(Project Head Start)教育活动,为贫困家庭提供服务。“启智方案”活动的教师多为志愿人员H J,其活动内容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为儿童治病;(2)为贫困家庭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方法指导;(3)塑造儿童健康心理;(4)帮助父母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策划和准备M J。据调查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参加“启智方案”的家庭,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准分数,几乎是1965—1969年参加“启智方案”家庭的儿童的两倍_0。这些都说明了“启智方案”教育活动对家长的教养素质有极大的提升作用,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促进功能。

“启智方案”的家庭教育指导成果日益显著,美国社会各阶层家庭希望得到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无论是“父母帮扶组织”还是“父母学习日”,抑或“启智方案”,这些活动均属自发活动或志愿行为,没有形成统一组织,缺乏专业指导,欠缺科学管理,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迫切需要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在一大批专业人士的带动下科学而快速地发展。于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几个教育事业发达的州率先试行“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新职业,开始了培养大批理论精深、技能纯熟、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专业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尝试,一时之间,各州争相效仿,家庭教育指导师在美国迅速普及。

2.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发展和繁荣。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出现以美国民间轰轰烈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为基础,其迅速普及和蓬勃发展受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的“家长教师计划”(Parentsas Teachers Program,简称PAT)¨0的强力推动。美国PAT计划是美国政府倡导的全国性家长教育普及项目,它依据世界最新大脑研究成果,认为人生的前3—5年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对儿童以后语言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志趣的培养、社交的训练等方面有深刻的影响;认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对身教师,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最大、最长久。所以,应全面提高父母的养育知识和综合素质,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成才。该计划建议美国所有与教育有关的部门和机构、单位聘请家庭教育指导师,指导师通过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家访、为员工开办讲座、举办论坛、开设网站、出版刊物等方式普及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知识,对身为家长的员工们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PAT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该计划中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师指导的家庭的孩子,随机抽取一个实验组与对照组做比较,在所有重要的方面——语言、问题解决能力、身心健康指标、智力技能、与别人的关系以及信心——PAT样组中孩子的得分高出对照组很多。无数的调查与实践也证明,家庭教育指导师对美国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研究的深化及扩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是美国人口素质提升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促进力量。

美国各州都设有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或PAT项目各州分币目部,负责本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资格认证、督导、考核、发展规划等专门工作。在PAT国家计划的推动、联邦教育部的重视和各州家庭教育指导师负责部门的努力下,有关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方方面面的工作迅速发展、快速提高、日益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师在美国已成为一个备受推崇、泽被后世甚至惠及全球的职业,这支光荣的队伍人员数量日益庞大,服务范围也更加深广,扩展到美国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美国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做出卓越贡献,也是美国教育大厦建设中功勋卓著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李洪曾.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6):11—14.

[2][4]http://www.CCSSO.org.

[3][5][6][7]霍力岩.学前比较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2,84,32,32—33.

[8]Andy Tompkins.Application packet for Parent asTeachers Program[R].2005-05-01.

[9][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M].顾瑞荣,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7:235—237.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其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编号:2014一gh一251)的阶段性成果】

【袁淑英: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成人教育学】

作者:袁淑英

第二篇:新课改视野下高师教育实习指导反思

摘 要 高师实习指导对教育实习任务高效、顺利完成,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高师实习指导存在专业化程度低、实习指导流于形式等问题,高师实习指导要更新观念,深入反思,吃透新课改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引领高师实习指导工作,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新型师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 新课程课改 高师实习 指导反思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价值观,其核心理念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时倡导建构性学习方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理念,高师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滞后,缺失体悟,同样,高师教育实习指导也表现出了对新课改的诸多不适,暴露出诸多问题。高师教育实习指导对锻炼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教学的内涵与责任,获得正确教育专业理念,促进学生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中高师教育实习指导需要深入反思, 实现与基础学科教学有效对接,提升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形成未来教师的教育品格和专业技能。

实习指导教师对确保教育实习任务高效、顺利完成,作用举足轻重。本文着重探讨高师院校自身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当中产生的种种问题 。

1 高师教育实习指导及现状

高师教育实习指导老师是实习带队老师,通常也是实习生的授课老师。教育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负有全面指导责任。实习指导老师主要有思想指导和业务指导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业务指导也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指导。①教育实习期间,和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素质越高,指导作用越大,效果就会越好。新课改的有效开展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高师院校作为教师的培养基地,其培养观念和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程的开设都会对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选派指导教师要立足于教学业务素质强,特别是能掌握、吃透新课改精神内涵,对中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理念和策略有了解,以增强指导力度。

但实际上能够胜任教育实习指导的老师未必是多数,往往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不到位。首先在教师选派上认定标准模糊,缺乏规范性,加上专业教师不足等各种实际因素困扰,选派指导教师消极充数现象严重,有的只强调专业学术水平而忽视指导经验;有的则指派学校里课时不足或无课可排的富余老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有的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被派出去“实践锻炼”,未能建立起一支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其次有些教师虽科班出身,但忙于自己的教学科研,选派为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很少关注;再次,选派的指导教师多半不熟悉中学的教学实际,对新课程改革生疏,对中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理念和策略缺乏同步相应了解;最后,指导教师对实习成绩评价缺乏科学性,主观随意性较大,实习成绩直接并不能体现。 如此的实习指导老师究竟能给高师的教育实习带来怎样的有效指导,着实令人怀疑。

2 新课改视野下反思高师教育实习指导

当前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高师教育实习面临如何与中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教学的有效接轨以提高教育实习效率的问题。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反思高师教育实习指导工作,主要有以下问题:

(1)教育理念更新不到位,对转变观念缺乏重视。高师院校实际教学长久受传统影响,很少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做深层的思考与改变,与崭新的新课改相比较确实滞后了许多,教学上关注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新课改思想虽有触及,但尚未深深扎根,更别说教学能力的构建,教师教育理念更新不到位,对转变观念接收新思想缺乏足够的重视。受此影响,高师学生也形成了“专业成绩高就等于好老师”的观念,把主要精力投放到专业课上,轻视了对教育理论与技能的感悟。这需要实习指导教师从心底重视更新观念,实习指导中以新课改思想为中心,把教学理论与实践融进教育实习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2)指导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缓慢,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作为实践教学的引路人,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实习学生的未来发展。高校教师长时间脱离中小学教学,关注点多在其专业方向,关于基础教育的现状、革新、发展并非是特别清楚,现在很多高师实习指导教师内在专业结构参差不一,教师教育知识更新滞后,指导实习固守陈规,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实习学生面临的教学方式方法、班级教学管理等的问题,不能从指导教师那儿获得有效的指导,对实习调研活动,也没有能力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对学生不能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严重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成效。

(3)未能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协调与实习学生的关系。新课改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参与中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新课程教学基本理念中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多元互动教学观提倡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沟通、互动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行智能建构。这些对未来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求指导老师以身示范,在具体的实习指导过程中来践行。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双方能否和谐一致,多半取决于指导教师这一方面,指导教师不能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以指导者身份自居。重要的是要树立尊重实习学生的观念,真正能把尊重的理念付诸实践,浸润到实习学生的心田。

(4)指导教师缺少针对性的实习指导培训。高校教师由于其工作特点,关注点多在其专业方向,脱离中小学教学,对于基础教育的现状、革新、发展并非特别清楚,特别是对新课改的精神内涵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以利于在指导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地指导教学实践。具体培训包括学科教学方面、中小学生心理特征和个性发展方面、班级管理方面、实习考核与管理方面等。

3 面对新课改高师教育实习指导应对策略

(1)从思想深处彻底更新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是指转变陈旧、过时的观念,实习指导教师只有做到了转变观念,才能有效地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没有思想深处的改变,新课改只能是空中楼阁。有人视新课改为换了新教材,教学方法要多一些热闹,少一些沉闷思索,这样的认识实质是非常肤浅的。新课改是一场教育革命,从其内在的教育培养观念到其可操作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与创新,再到每一个师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教材内容调整和以往极少关注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场触及到教育方方面面的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是一场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健全发展为目标的变革。只有认识深化了,才会自觉推动新课改的实施。否则,只是迫于形势,稍有阻力就会走上老路。

(2)关注新课改,切实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实习指导教师不光要自己关注新课改,也需要重视对实习学生有关新课程精神的专题学习,包括新课改目标、内容、结构,特别是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有关新课改的专题学习中,使学生切实领会其精神,达到对新课改的认同与认识上的深化,引领学生分析研究新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3)实习指导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实质。高师实习指导要以新课改思想作为标尺指导具体实习全过程,突出新教学理念,时刻关注教育科学前沿,及时吸收新的信息,新课改发展进程中突出的新经验、新成果,以利于尽快更新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实习指导要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突出专业和技能,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学以致用,讲求实效。

(4)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实验成果。高校联系的教学实习基地往往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区,在这里实习指导教师可以发现有益的新课改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实习指导教师要重视这个新课改的实验基地,把它作为了解新课改的重要窗口,了解关注其教改成果,多多参加其观摩教学,多多与新课改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交流、反思、研究。

(5)高校指导教师在指导中需要将研究与学习相结合结合。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实施,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个过程也意味着新课改自身的不断修正、调节、完善、发展。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应坚持教研、教改相结合, 实习指导过程中体现研究性、探讨性,以教改中难点、热点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深化对新课程的认知。

(6)建立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指导思想的评价体系。鉴于现有实习评价制度的主观性随意性大的缺点,我们需要立足于新课改,改革旧有评价制度,建立面向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注重开放性,突出发展、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能力的课题。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指导必须要立足新课改,更新观念,吃透新课改精神,在高师实习指导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新型师资,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释

① 朱绍禹.教育实习全程解说[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279.

作者:张惠强

第三篇: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探析

摘要:从工作职责的角度分析,高校职业指导师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但是,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关键技能掌握普遍较差,且咨询预测能力不足、调研能力薄弱。因此,应该加大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通过绩效管理的相应措施激励职业指导师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师;工作职责;素质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与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起来。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新的就业环境对高校职业指导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工作职责从原来毕业分配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转向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等技术性工作。同时要求改变职业指导师的素质结构,从原先掌握一般的行政管理知识和能力,转向掌握更加专业化与技术化的生涯设计、职业咨询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许多高校的所谓职业指导仅是发布需求信息、办理就业相关事务,谈不上面对面的生涯辅导与职业咨询指导。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状况还未得到高校、社会、理论研究者足够的重视。笔者拟从工作分析的角度探讨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素质标准,针对现阶段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的现状,提出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的对策。

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标准

要确定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素质标准,首先要对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进行分析。工作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在短时间内了解有关工作信息与情况的一种科学手段,由工作分析形成的工作说明书可为人员招聘、培训、考核以及工作分配提供依据。工作职能、职责、任务规定了对任职者的素质要求,因此,构建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结构必须从工作分析着手。以下根据工作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从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职责出发,研究高校职业指导师要胜任该项工作、完成目标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职责大部分高校将职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分为四到五个部门,分别是综合管理部、职业指导部、就业信息部、就业市场部等。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职业指导部门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职责及其素质状况。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制定全校职业指导计划和目标,制定各年级职业指导课授课计划和目标。这一工作职责对应以下工作任务:为各年级学生制定指导和咨询计划;根据就业市场与就业形势,制定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讲座的组织计划。

2.负责职业指导、咨询、心理辅导的具体开展。主要包括:进行职业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提供必要的职业素质测评,分析结果并提供专业建议;辅助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3.组织职业指导课、职业讲座、论坛与报刊发行等。这一工作职责包括:负责实施各年级的职业指导课程,宣传职业知识与就业政策和形势;开展职业训练活动、素质拓展训练,反馈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修改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业指导报》的编辑、发行工作;对辅导员进行培训。

4.参与职业指导相关科学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要做好以下工作:编制或选择职业指导教材,开拓职业训练项目;调查各层次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评估职业指导效果;分析每年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进行职业指导理论研究,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课题研究;总结咨询与指导的实践经验并形成文字。

5.负责其他与职业指导有关的事务。主要包括: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联系实习与社会实践单位,为学生进入真实的实践环境提供机会;提供就业信息。

胜任工作所需的素质基于工作分析对高校职业指导师的职责描述,可将对任职人员的素质要求分为任职必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必备专业能力,进而对胜任高校职业指导师一职必备的素质进行分析。

1.任职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见表1)。高校职业指导师必须具备职业指导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专业技能主要包括相关工作经历要求,专门训练与执业证书要求,有关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工作完成方法的实际经验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与技能,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履行工作职责。

2.任职必备的一般能力。任职必备的一般能力指根据前两项分析内容确定的胜任某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见表2)。

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现状

专业知识掌握状况专业知识的掌握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依靠在岗培训与经验积累,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个人可支配时间用来自学和总结工作经验,所以需要合理的工作量支持。调查发现,专职职业指导师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专业背景复杂。由于我国尚未设立职业指导的专业方向,因而在职职业指导师的专业背景复杂。金蕾莅在对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在70名被调查的专职人员中,只有12.9%的人专业背景与就业指导相关。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梁峰对上海的28所高校展开调查,也发现高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结构多种多样,其中具有管理类专业背景的较多,而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的较少。美国高校的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专职人员的专业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法学等,专业知识掌握较好且专业知识结构合理。与之相比较,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任职以前的专业知识背景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在任职以后必须通过在职培训与自学等方式补上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

2.专职职业指导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总结积累专业知识的时间不足。美国高校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的在职人员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200。如美国耶鲁大学的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共有专职人员20人,负责全校5600名在校生的就业指导。而金蕾莅等人在2002年对北京16所高校展开的调查发现,专职职业指导人员与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约为0.55∶1000。我国高校面对上万名大学生只有10个左右的专职人员,工作尚且应接不暇,更不用说留出时间进行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了。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师既缺乏扎实合理的知识理论功底,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总结与提高。因此,高校职业指导师理论知识匮乏的问题亟需高校领导的重视。

技能掌握状况高校职业指导师的职业生涯设计技能与创业咨询及指导技能普遍较差,其中心理咨询辅导技能与素质测试及评估技术亟待提高。2005年,梁峰对上海的28所高校展开了调查,其中对职业指导师的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比较详尽(见表3)。从表3中可以发现,职业指导师信息收集分析的技能普遍掌握得较好,其次是教学技能。但是作为职业指导人员的关键技能即创业咨询与指导技能、职业生涯设计技能则普遍较差,鲜有精通者,大部分只是勉强运用,其中以创业咨询与指导技能为最差。除此以外,心理咨询辅导技能与素质测试及评估技术这些必备技能,职业指导师掌握得也不多。

能力掌握状况(1)咨询指导能力不足。梁峰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职业指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分清就业、择业各相关因素的重要程度,并能说服学生做出进一步选择。有超过80%的职业指导师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但是仍然有近20%的职业指导师不清楚自己是否能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可能与职业指导师的年龄偏低有关,他们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工作年限较短,很多问题不曾遇到过,很难对学生所有的问题给予及时而又必要的帮助。(2)形势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职业指导师在给予学生具体建议、讲授职业指导课的同时,研究分析就业市场与就业政策的能力必不可少,对就业政策、就业市场的前瞻性缺乏预测能力,就无法作出适应形势的咨询与指导。目前多数职业指导师对于就业市场的分析预测尚能把握趋势,但是形势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梁峰的调查结果显示,尚有30%的职业指导师不能正确预测每年的就业趋势,这样的比例显然不够理想。(3)调查研究能力明显薄弱。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并不多,梁峰的调查发现,有42.86%的职业指导师从未参加过课题研究,只有7.14%的职业指导师多次公开发表相关文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职业指导研究方面的薄弱。

政策建议

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素质条件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想有针对性地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素质,应从增加人才引进、加强在职培训、完善绩效管理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增加人才引进力度高校专职职业指导人员人数少、专业背景复杂且工作年限短,因此,应加大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还可以考虑聘请人事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政府组织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功校友与企业人士以及法律专家等各类专业人员,补充学校职业指导师资的不足。

加强在职培训首先,应针对高校职业指导师的职业生涯设计技能和创业咨询与指导技能掌握普遍较差以及咨询指导能力不足的情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培训。其次,应针对高校职业指导师形势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与调查研究能力明显薄弱的状况,进行就业调研培训与实践性探索,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提高职业指导师收集、处理、综合分析就业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该主动与社会用人单位保持联系,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将有效信息反馈到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本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并将其落实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在实践中锻炼职业指导师的形势分析预测能力与调查研究能力。

完善绩效管理单纯依靠人才引进与在岗培训,不足以持续有效地提高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应该采取相应的绩效管理措施,参照具体可行、可量化的标准,制定激励机制。比如,可确定在岗培训所要达到的标准,对于培训成绩优秀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职业指导师予以物质奖励,或对其取得的高级职称给予奖励等,而对于多次培训成绩仍不合格者则应予以转岗或降级处分。这样,可以警醒并激励职业指导工作人员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加快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杰,方俐洛.工作分析的定义、理论和工具探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3).

[2]金蕾莅,樊富珉.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及队伍现状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2,(1).

[3]梁峰.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及其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陈敏.中美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3).

作者简介:

许静娴(1983—),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作者:许静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设计工程师论文下一篇: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