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阅读答案

2023-04-19

第一篇:闻王昌龄左迁阅读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教学设计(最终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云南省祥云县米甸初级中学 张光辉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阅读诗的方法,熟读背诵。

2、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懂诗意,悟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懂得同情和关切不幸中的人。

重点与难点:理解诗并熟读背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词学习法: 知诗人 解诗题 诵诗句 懂诗意 悟诗情 重累积

二、自主学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知诗人(查阅资料)

1、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 。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30卷。

2、创作背景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言绝句。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天宝初年,李白在都城长安供奉翰林时,二人便有密切的交往。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从天宝三年就离京漫游的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写下了此诗。

(二)、解诗题

1、闻: 。

2、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左迁:见书。

4、龙标:诗中有两处。①诗题中指地名,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蛮荒之地。②诗句中指代 。

解题:体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就是 。

(三)、诵诗句

1、范读或者听录音。

2、划分并读准节奏——诗句节奏,可从音节(完整词语)或者意义上(意思不可分割)把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懂诗意 补充注释:

1、杨花:柳絮。

2、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啼声哀婉凄切。

3、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要字词落实到位,句子通顺,翻译准确。(信、达、雅)

(五)悟诗情

1句: 写景,为什么专写杨花和子规啼叫? 。

2句:叙述作诗 [ ]. “闻道”,表达了一种闻知朋友讯息 ( )的心情。“过五溪”,足见迁谪之( ),道路之( )。

明确:

1、2句未写悲痛之情,但已显示悲痛之情。这是诗句背后的东西,是读出来的。

3、4句:从表达上看,运用了( );从修辞手法看,运用( ) ,寄情与月,托月传情,写得深切,动人心脾。

小结:通过 ( ),表达了诗人 ( )。( ) (主题)( ) ,使 ( )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动作)。 (艺术特色)

(六)重累积 累

1、背诵默写 。

2、收集古诗词中有关月的诗句。

三、练习巩固,拓展迁移

1、背诵并抄写诗及注释.

2、理解性练习。

A、点明诗人闻讯并交代时节的一句诗:

B,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 。

C、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的句子是: , 。

D、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第二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要点:

前两句: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写景和叙事相结合、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浪漫主义诗风的表现、表现愁的诗句。 习题:

1、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2、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3、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

4、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

5、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第三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人世:背景、作者。

2. 诵读诗 :学会诵读, 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3. 赏析诗: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三、背景介绍: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四、标题解说: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五、听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六、感悟诗意,鉴赏意象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 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夜郎以西。

诗中写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有何内涵? 杨花、子规、明月 “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定之意。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明月”代表思念,自古以来就有遥寄相思之意.

七、品诗欣赏

1.写杨花,子规的啼鸣这两个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2.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3.写景的目的: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 4.本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有声有色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八、合作学习

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1、对朋友远行的担忧;

2、对社会的愤慨不平;

3、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对朋友遭贬的同情。

九、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见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诗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十、板书总结

写景叙事: 扬花 子规 闻道 过五溪 抒情:愁心 明月 轻风 直

主题: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一、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柳永《雨霖铃》 李白《古朗月行》《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十

二、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第四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

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第五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朗读诗歌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 / 4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李白即出生在此。幼年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25岁起离川漫游大江南北。天宝初曾供奉翰林,交结当时著名诗人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等。诗风雄奇豪放,想象奇特,语言流畅;音律和谐多变。名篇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

五、整体感知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2.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

2 / 4

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6.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课文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八、当堂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 4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九、总结储存

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4 /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微笑服务优秀心得体会下一篇:污水治理工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