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五四时期代表作

2023-01-26

第一篇:郭沫若五四时期代表作

07第四讲 五四时期 郭沫若 朱光潜

Lecture 4

Translation of 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s

around May Fourth Period (Continued)

Guo Moruo 郭沫若 (1892-1978),a writer, poet, and translator. His translation career bega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Goethe’s Faust in 1919 and lasted about 30 years. Famous translations:

Selected Poems of Shelley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The Jungle; War and Peace; Selected Poems by Heine; Selected Poems by Tagor, etc. 《雪莱诗选》

《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海涅诗选》 《 屠场》 《战争与和平》《泰戈尔诗选》等 Translation ideas: 1. Translation is creation

Translation is no parroting, but a creative work. Good translation is no inferior to and even surpasses creative composition.

翻译家不是鹦鹉名士。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同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

2. Translating “the graceful charm”

风韵译

“我始终相信,译诗于直译意译之外,还有一种风韵译。字面、意义、风韵,三者均能兼顾,自是上乘。即使字义有失而风韵能传,尚不失为佳品。若是纯粹的直译死译,那只好屏诸艺坛之外了。”(陈福康,2011:219)

3. The theory of “resonance” “共鸣”说

“Resonance” is the spiritual interaction of the translator with the poet or the merging of the translator and the poet into one.

“译雪莱的诗,是要我成为雪莱,是要使雪莱成为我自己。译诗不是鹦鹉学话,不是沐猴而冠。

男女结婚是要先有恋爱,先有共鸣,先有心声的交感。我爱雪莱,我能感听得他的心声,我能和他共鸣,我和他结婚了。——我和他合而为一了。他的诗便如我自己的诗。我译他的诗,便如像我自己在创作一样。” (王秉钦,2005:150)

From the 1930s to the period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translation in China entered a lull (沉寂期)with fewer achievements both in practice and in theory, compar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period.

Leading figures in this period were 林语堂、朱生豪,朱光潜 etc.

Lin Yutang 林语堂(1895-1976)

A world famous Writer, translator, and a linguist, who wrote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Famous translations: 《浮生六记》《 老残游记》

《中国之智慧》 《印度之智慧》

编译《孔子哲言》

26 In 1933, he issued On Translation《论翻译》, a long treatise which included his most systematic and famous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remarks on many translation problems.

Translation ideas:

1. Three conditions for a translator——the aesthetic subject (审美主体): In On Translation, he set down three conditions for a translator——the aesthetic subject (审美主体): “第一是译者对原文文字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相当的见解”。 2. Three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Thereupon, he put forward thre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the criterion of faithfulness, the criterion of smoothness, and the criterion of artistic beauty. 提出翻译的三重标准:忠实的标准,通顺的标准,美的标准。

3. Thre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ranslator:

He interpreted the three criteria as the three responsibilities on the part of the translator.

The criterion of faithfulness refers to the translator’s responsibility to the author, the criterion of smoothness, the translator’s responsibility to the Chinese reader, and the criterion of artistic beauty, the translator’s responsibility to art.

三重标准又是译者的三种责任:对原著者的责任,对中国读者的责任,对艺术的责任。

4. Conveying both the meaning and the spirit of the original 翻译必须 “达意传神”

He argued that translation must reproduce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And according to him, one needs to heed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o achieve faithfulness. (即 忠实有四义):

“忠实的第一结论就是忠实非字字对译之谓,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成的语意。” “所谓字义,不能看作死的,固定的,分立的,须当作活的,有连贯的,不可强为分裂的东西。”

“忠实的第二义,就是译者不但须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译文须忠实于原文之字神句气与言外之意。字神是什么?就是一字之逻辑意义以外所夹带的情感上之色彩,即一字之暗示力„„”

“论忠实的第三义,就是绝对忠实之不可能。译者所能谋达到之忠实,即比较的忠实之谓,非绝对的忠实之谓„„

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决不可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完全同时译出。”

“通顺即忠实非说不通中国话之谓。译者一方面对原著负责任,然既为本国人译出,当然亦有对本国读者之责,此则翻译与著述相同之点” ”(王炳钦,2009:197-198)。 5. Translation is an art He was the first in China to declare in unequivocal terms that translation was an art.

“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

27 6. Favoring sentence-by-sentence translation over “word-by-word” translation

He strongly opposed “word-by-word” translation but advocated fervently sentence-by-sentence translation, saying the unit of translation can only be sentences instead of individual words.

坚决反对字译,提倡句译 ,指出,翻译只能以句为主体的句译,不能以字为主体的字译。 „„其对于译文方面,是取一种态度,先把原文整句得意义明白准确的体会,然后依此总意义,据本国语言之语法习惯重新表达出来„„(陈福康,2005:328) His reputation and achievements outlive him. 他虽已去世,当名望和成就犹存。

“若此总意义在本国文不能用同样之辞字表出,就不妨牺牲此零字,而别求相当的,或最近的表示方法。倘或一成语,在本国语中果为最准确翻译原义的,就是不与原文所用的相同,也可不顾;与其求守原文逐字意义,毋宁求达原文语意,这就是字译与句译的区别”。(ibid) She has beauty still, and, if it be not in its heyday, it is not yet in its autumn. 她依然很美, 如果不是风华正茂,也还不到迟暮之年。 Rats desert a falling house. 树倒猢狲散。

Zhu Guangqian朱光潜,

Prominent aesthetician and translator who received a doctor’s degree in 1933 with a mastery of several foreign languages. Famous translations: 《美学原理》( by Croce) ; 《美学》(by Hegel)

His translations are all masterpieces because he followed the principle that what one translates should be what one studies and specializes in. 遵循研究什么,翻译什么的指导原则,因此他的译作既忠实又传神,成为译事的典范。 Translation ideas: 1. Translation can only be approximate to the original. Absolute faithfulness is just an ideal. 译文只能得原文的近似,绝对的信只是一个理想。

In 1944,he issued On Translation《谈翻译》, putting “Xin” above everything else and saying that “Xin” includes “Da” and “Ya” since a work of literary value must be an organic whole with message and style in perfect harmony. If the original is not “Da” and “Ya” and the translation is, or vice versa, then the translation can not be regarded as “Xin”. 一文,提出“信”是第一位的,“信”里包含“达”、“雅”,力主一个“信”字,而非“信达雅”并列或对等。

That is, faithfulness means that the translation shall be faithful to the whole of the original work, including the idea, the meaning, the style, the mood and so on. But absolute fidelity is only an ideal.

2. Ideal translation is literal translation in smooth target language. 理想的翻译是文从字顺的直译。 3 Translation is an art.

The highest realm for all forms of arts, including the art of translation, is “Following the desires of one’s own heart without 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of rules.”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是朱光潜翻译艺术论的核心。

He holds that translation is creation and by no means simple rewriting or imitation. And

28 literary translation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echanical or dead translation.

Since translation is creative work, it should not only resemble the original in appearance but in spirit. A translator should deliver the essence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in languages favored by the target readers.

翻译带有创造性,不但要貌合,而且要神似,要把原著的精神实质,忠实地用本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

29

第二篇: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

我一八九四年三月生于湖南,晚于毛泽东同志诞生三个月又二十一天。一九一五年,我考取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毛泽东同志已念完二年级。他在第八班,我在第十三班。从此,我认识了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教育薰陶下,我懂得了革命道理,追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了革命活动。今天回想起来,这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掉的光荣历史。毛泽东同志是恩师,他指引我走上了革

命道路。我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在毛主席的好接班人华主席的领导下,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继续革命,永远向前!

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光辉业绩实在太多了,毛主席伟大的一生,是说不尽、写不完的。现在把我的亲身经历以及我还记得的一些事情回忆如下。毛主席的伟大光辉形象,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勤奋的学习生活

毛主席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时期,正逢国内辛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袁世凯窃国称帝,南北军阀混战,封建官僚买办乘势横行,真是群魔乱舞,民不聊生。国外各帝国主义大肆侵略,弱肉强食,狗咬狗地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世界的天空布满黑云,地上遍生荆棘。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在这不平凡的年代里,进行不平凡的学习和锻炼。他要在昏暗的漫漫长夜中,开辟一条光明大道。他立定革命意志,高举革命大旗,天不怕、地不怕地领导一群革命青年,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及旧世界一切反动的东西猛烈开火。毛主席在一师的五年学习生活,正如他在《沁园春·长沙》词中所说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主席在一师五年学习期间,是非常勤奋刻苦的。他无论对校中规定的必修科目或课外的新旧读物,都以卓越的批判眼光去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他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寻求革命真理,探索救国方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日夜孜孜地刻苦钻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的分析能力之强,批判眼光之高,是任何人想学而无法学到的。譬如:他对当时学校的教材和一些课外读物,一经过目,就指出哪些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哪些是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的,他就奋笔打上“×”“?”等符号。如果是思想进步或有革命意义的,就用朱笔“圈圈点点”,并写入读书笔记。

毛主席对当时师范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认为是“杂货摊”。他喜欢的就一丝不苟地去钻研,对不喜欢的就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他对图画课的静物写生极不感兴趣,有一次,学校举行图画考试,毛主席在试卷上画一条横线,在横线上加画一个半圆就交卷。他说这是以李白诗“半壁见海日”一句为画题的。又有一次,在图画考试时,只画上一个椭圆形的圈,说是一个蛋。他这是为了应付学校规定为图画而图画的。

毛主席的文学写作特具天才,他作起文章来洋洋洒洒,一写就是几千字。真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笔锋犀利,气势磅礴。可是他的语文老师是个前清举人,自称是桐城派的老学究,同学们给他绰号叫袁大胡子。袁不喜欢毛主席的文体,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是梁启超式的文体。而袁最不喜欢梁,说梁是半通不通。袁劝毛主席多读韩愈的文章,以改变文章作风。其实毛主席对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大师韩愈的文章,老早就加以批判地阅读过。毛主席古文作得也是很好的。不过经袁大胡子这么一提,毛主席就改变作文章的风格。对《韩昌黎全集》除一些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墓铭墓志及无病呻吟的诗篇之外,曾重复加以取精去粗地研究,后来毛主席常对他人说:我因阅读韩文,学了不少古文辞藻,这是要多谢袁大胡子的。

至于课外读物,毛主席看得最多最广。对于我国数千年遗留下来的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他都广泛地加以选择研究。课余喜读的书籍有《楚辞》、《诗经》、先秦诸子的学说;史学方面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此外,对《昭明文选》、唐宋诗词以及历代各家骈散文,也加以广泛的涉阅,并有好多都加了“眉批”“旁注”,写的读书笔记盈箱满民同学都喜欢读他的笔记。只可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大部分焚毁或遗失了,现在唯一幸存的一本共四十多页,一万多字,据说现保存在湖南某纪念馆。毛主席除自己勤奋学习之外,还指导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同学组织读书会。因师范学校的学生多是穷人子弟,没有余钱多买课外书籍。他就组织读书会,比如组合

五、六个人,各人买一部书,集中在一块,互相阅读,就可用少量的钱,读多量的书。我们当时就这样在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之外,合买了一些线装书,如四史、三通、二十二子、《唐宋诗醇》……,我们约定各人每天圈阅半本或一本,每星期大家集会讨论一次,谈谈各人的学习心得或互相质疑问难,这个方法,后来有好多青年学习而推广了。

毛主席特别关心国内和国际的时事,阅读报纸是他每天不可缺少的事。当时学校设有阅报室,订有湖南、上海、北京

各地出版的报纸,都置放在报架或张贴在墙壁上。毛主席每天早饭和午饭后的休息时间,两手捧着一碗茶水,走进阅报室,站着精心竺滨每张报纸,见有重要的新闻,即用本本记录下来。这时如若有人有事要找他,跑到阅报室,准定能见到他。晚餐后,毛主席常约

三、五个同学,沿着湘江东岸粤汉铁路路基,边散步,边讨论当日各报记载的国内国际的大事,直走到猴子石方返

回学校。

当时一师作息制度规定,早晨晚上都要到自修室学习,每晚自修到九时点名后,即离开自修室回到寝室,九时半吹号熄灯。等学校学监查完寝室后,大家安静入睡了,毛主席又起床到楼道的电灯下继续读书,直到深夜才去睡觉。早上天不亮,毛主席就起床,先到操场跑步,然后冲冷水浴。到六点学校吹起床号,同学们都起床时,毛主席早已到自修室在高声朗诵古文诗词了。

每年寒暑假,一师放假后三天,就停止供应学生的膳宿,并进行净校,所有学生都离校回乡度假,可是毛主席并不回乡,他通过关系,借居在岳麓山下湖南大学筹备处的半学斋,邀合几个同学住在一起,自己打柴,自己挑水,自己煮饭,自己洗衣,一切日常生活都是自己干,终日勤奋地阅读书报,有时集中到爱晚亭或爬上顶峰的云麓宫去讨论。这样融融乐乐地过一个假期的收获,胜过在校一年的学习。一九一七年暑假,因半学斋住不下,我和另外几个同班同学借居在屈子祠,距半学斋一箭之地,除吃饭、睡眠不在一起外,讨论学习,多是和毛主席在一起的。

毛主席还具有一种谦逊朴质的特性,他在学校很规矩,很正派,温文尔雅,受人尊敬。他走路从不蹦跳,说话十分和气,平时正襟危坐,沉默寡言。无论说话、做事都从容不迫,不紧张,不忙乱,平时是如此,紧急时也是如此。遇到开会的时候,无论是他做主席或做会众,他不轻易发言,尤其没有冗长而庞杂的演说。在大家纷纷议论或有激烈争议的时候,他常常静静地倾听,然后才开口,分析,作出结论。大家都心说诚服地听他的讲话。他在学校五年,从未和别人发生过口角,也不开玩笑。平常和同学们、朋友们在一块的时候,都是谈论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或评论古今人物,谈读书的心得,谈得入情入理,动人心弦。谁若有悲观消沉情绪,一经和他交谈,就能振作起来。在一师学习期间,他为同学们办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但他从不居功,从来不说那件事是他的主意或是他做的。毛主席在当时就是一个以谦虚谨慎出名的人。一总之,毛主席在第一师范五年的学习期间,充分利用每一个学习机会,追求革命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批判地继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为彻底改造旧中国作充分的准备。后来毛主席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曾这样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间,是在一师时建立起基础的。

二、为革命刻苦锻炼身体

毛主席在一师的五年里,把体育锻炼一直看得很重要。在他的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豪言壮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就是他准备锻炼的开始。毛主席从他进学校学习的那一天起,就反对旧教育制度的专重德智、忽视体育的倾向,主张德,智、体三育并进。他经常对我们说:要有坚强的体魄,才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毛主席在青年时代的活力、热情和革命干劲,同他的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他在体育上的这一光辉历程,也是我们的最好楷模。

一九一七年毛主席就用“二十八划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长达五千余言,都是他在体育锻炼中的心得。文中最后一节是他自己日常不断操练的自编的六段操。这是他每天天还未亮就独自起床跑到学校后面的操场操练的。作完体操以后,他就跑步,然后走到手工教室前面的井边做“冷水淋浴”。即使在严冬腊月,也从不间断。

毛主席为了准备在革命的征途上迎逆风,顶恶浪,为了克服重重阻力,征服种种困难,把革命进行到底,他专找困难,专找风险,迎着风暴走,顶着困难上,磨炼自己的革命意志。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别人在教室里、寝室里休息,或者在树荫底下乘凉的时候,毛主席却独自一个人跑到学校后山的操场上,赤着臂膀,在如火的骄阳下走来走去或卧在地上,让火辣辣的太阳曝晒全身,把皮肤晒得通红透紫,尽管汗流浃背,身上麻辣火烧似地痛,也从不肯休息,坚持他的“日光浴”。

每当大雨倾盆、雷鸣电闪的时候,别人都拚命往屋子里跑,毛主席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屋子里往外面跑。他常常是一个人在运动场上,脱下衣服,让大雨淋个痛快,进行“雨淋浴”。

在严寒的冬天,刺骨的寒风呼呼怒号的时候,同学们躲在屋子里取暖,毛主席却乘这个时候走到旷野,或山谷的风口,脱去棉衣,只穿一件薄薄的衬衫,象一株高大的不畏严寒的青松,站在大风里一动也不动,让凛烈的寒风尽情地吹个痛快,进行他的“冷风浴”。

毛主席还时常在山中对着树木大声讲话。在城墙上,在天心阁、妙高峰一带,在岳麓山中,他对着大风大声叫喊,大口地呼吸;有时在洗完冷水浴、完成六段操以后,天还没亮,他就在自修室外边高声朗诵古文和诗词,用这些方法来锻炼自己的嗓子和肺功能。毛主席把这叫做“空气浴”。

毛主席最喜欢游泳运动。每年春末夏初开始到秋尽冬来的一段时间里,一遇假日就带领一些同学到湘江的橘子洲头去游泳。在同学们中间,他的游泳技术第一。他的《沁园春》词中“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便是这一事实的真实写照。橘子洲头前面的湘江,水面最宽广,毛主席常在此横渡,或直游到上游的猴子石。尤其在秋末冬初的时候,江水温度很低,毛主席在江中还能游上

三、四十分钟。解放后,毛主席曾多次横渡长江,这是震惊全国和闻名于全世界的。

野营露宿,是毛主席的一项重要锻炼。他常带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如蔡和森、张昆弟、陈昌……到长沙郊外的山岭间或岳麓山等地去爬山和野营露宿。岳麓山中的爱晚亭,就是他们爬山时休息和露宿的主要基地。有时大雨滂沱,他们不戴斗笠,不张雨伞,从山下跑上山顶,又从山顶跑到山下,穿着湿透的衣衫,坐在爱晚亭畅谈国家大事。有时晚上不回去,毛主席就让同学们一个个分散在爱晚亭附近深山野林中露宿通宵,来锻炼体魄,锻炼胆量。

除了爬山和露宿野营以外,他们还进行长途步行,作社会调查,这种活动经常在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进行。有一次毛主席和蔡和森、张昆弟等几位同志长途步行,作社会调查。他们冒着炎热,顶着骄阳,沿长沙至株洲的铁路向南走。他们一边走,一边讨论问题。遇到路边的茶亭或茅屋,就进去向工人或农民访贫问苦,攀谈一会儿,再向前行。到大托铺过去

五、六里的地方,看见一个大池塘,他们三人一齐跳下去,畅游一会儿再继续前进。走不到

三、五里,又见到路边的河汉,又跳下去游泳一阵,再行前进。这样一直走到太阳落山,夜幕来临。他们既不上饭店,也不打扰农民,就在山上坐下来,总结这半天的调查结果,然后露宿通宵。

军事训练,毛主席是特别重视的。他早期当过短时期兵,对于军队编制和操练,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加以我国当时是采用军国民教育方针,所以一师的体育课程里,有兵式操一科。毛主席认为:要革命必须要有坚强的军队,他那时就具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因此在他任学友会总务(即会长)时,倡议在兵式操之外另组一支学生志愿军,在课余时间进行军队作操训练,每月作

一、二次夜行军,一两次到郊外山岭间作野战训练。全军分为红白两个大队,用紧急作战的急行军方式,翻山越岭地朝向指定的地点进军。谁先占领据点,谁就得胜。这样的野战训练,虽没有真枪实弹,但战术战略是与正式军队作战相仿佛的。

为了将来担负起革命的重担,年轻时代的毛主席就是以这样惊人的毅力锻炼自己的体魄,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性格,培养勇往直前的革命胆略和气概,好炼就一身钢筋铁骨,去把万恶的旧世界彻底砸烂,去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求得彻底的解放。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光辉历程,为我们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

三、敢把皇帝拉下马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封建官僚地主买办阶级的总头目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由临时总统当上了正式的“大总统”,还想做皇帝。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袁世凯同日本帝国主义勾结,签订了出卖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这个卖国求荣的窃国大盗妄想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爬上皇帝的“宝座”,并派他豢养的走狗汤芗铭去湖南加强统治。这个万恶的军阀汤芗铭杀人不眨眼。他到了湖南,屠杀了成千上万的人。他助纣为虐,积极为袁捧场。湖南的报纸,在汤屠的严格控制下,都噤若寒蝉,绝对不登一点对袁世凯稍表不满的文字,这样汤屠就更放肆地为所欲为了。

在这种极其恐怖的情况下,毛主席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一本讲述时事的《明耻篇》上,以满腔愤怒的心情写下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十六个大字。毛主席还把各地声讨袁贼的文章编印成小册子,冒着生命危险,在长沙城内大量散发。毛主席这种天不怕、地不怕、“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受到了一师进步师生的称颂和拥护。小册子一发出,长沙城就沸腾起来了,声讨卖国贼袁世凯的运动象滚滚的湘江水,势不可挡。由于这件事,汤芗铭派大批军警包围一师搜查,搜遍了所有学生的书籍、行李,几乎把整个学校翻了过来。毛主席早就料到敌人会来这么一着,预先作好了准备,暴徒们当然查不出什么“乱党”的痕迹。一九一六年元旦,袁贼虽然在北京沐猴而冠地称起洪宪皇帝来,可是云南起义军早已进入川贵,接着四方响应,袁贼的皇帝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就被迫滚下台,气得喷血而死。走狗汤芗铭也夹着尾巴从湖南逃跑了。这是毛主席进行革命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四、驱逐校长的风潮

一九一五年秋,我考取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我入学前不久,学生们掀起了驱逐校长张干(字次伦)的风潮。张干是湖南新化县人,逢迎汤屠,捞得一师校长位置。此人顽固专横,对人苛刻。新化县人来长沙办事找他,他既不接待,也不帮助,乡亲们怨愤得很,就抓他的疮疤,揭露他的私德上的一些问题,说他如何腐化,因此新化县的同学也对他不满,酝酿着要闹风潮。正在这时,他又从新规定:每个学生每年要缴十元杂费。在穷苦的师范学生看来,十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同学们群起反对。有人反映,这个规定是校长为了讨好汤屠而向政府建议的。他还经常开除进步学生,贪污教学用费。由于以上这些原因,驱赶校长的风潮就爆发起来。当时有人起草了一张宣言,专谈校长的私德如何腐化,不堪为人师表等等,同学们认为理由不足,不能推翻校长。大家知道毛主席文章写得好,有理、有力又有说服力,特别佩服他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分析批判力强,所以大家主张起草宣言的事要请毛主席主笔,至少要请他帮助修改才定稿。毛主席慨然应允,把原稿仔细地看了一遍,还曾给同班同学周世钊看了并征求他的意见,周还是请毛主席修改。于是毛主席另写了一稿,历数校长的办学无方,指出在教学上的缺点,怎样贻误青年,理直气壮地写成一篇四千余字的宣言。大家都赞同他的文章,于是连夜派人到印刷局赶印成传单。

第二天早晨,传单由一位姓王的学生带回学校。那时校长正站在正门办公楼的天台上,他看到一个学生抱了一大捆纸进来。后来传单一散布,张干看完以后,就断定是毛主席写的,因为他在检查学生作文卷时,曾看过毛主席的文章,印象很深。这个传单笔锋犀利,思路周密,理由充足,有力有据,他一下看出这是出自于毛主席之手,而且他认识把传单带回学校的学生又是毛主席的亲戚,就武断地一口咬定是毛主席干的。张干被这檄文般的传单气得怒发冲冠,立即召集全校教师大会,点了毛主席以及其他“肇事”学生的名,坚持要开除他们。

可是在会议席上,教职员们大多站在毛主席一边,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等重要教员说话了,都说宣言的内容有好多是发生在新化的,毛主席不是新化人,也不曾到过新化,怎能知道这些事呢?其他校中的事是大家知道的,也不能都推在毛主席身上。这样经过多次的辩论,驳得张干哑口无言,结果虽被张干开除一些学生,但不敢动毛主席一根毫毛,而张干自己终于被拉下马,从一师校长的宝座上滚蛋了。

全国解放后,被毛主席赶下台的张干,看见伟大的祖国解放了,他要求来京看望毛主席,经过徐特立、谢觉哉诸老的先容,毛主席允许接见。可是也有人持异议,认为不见为好。毛主席分析说:我看这个人还不是很坏,因为他能说会道,有一定的办事能力,在国民党的时期,如果他去“蝇营狗苟”,也许能捞到一官半职,但他没有这样作,还是个穷教师,可见他还不是坏人。后来毛主席终于接见了他,并赠给两千元,解救他的生活困难。钱是交给几位老同学替他代管的。张干从北京回湘后,感激得逢人便说:毛主席的伟大真是“天高地厚”、“胞与为怀”,“此生此世,不知如何报答他啊!”

毛主席就是这样胸襟开阔,不念旧恶地宽厚待人。他常说还要善于团结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不就是一个明证吗?他这种宽宏大量,实在太感动人了。

五、领导学友会,创办工人夜学

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一直受到许多教师、同学的爱戴。这是由于他的好学不倦,品德高尚,克己极严,言行一致,作风谦逊和有伟大的抱负;同时也由于他富有反抗封建专制的精神和非凡的胆识与机智;尤其是一九一七年以后,他接连几任主持学友会的会务,更显出特殊的领导和创造才能,有着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吸引力量。因此他在全校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第一师范于一九一三年创设过“技能会”,目的在使学生“养成种种生活技能”。一九一四年改名“自进会”。一九一五年改名为“学友会”。学友会的宗旨是“砥砺道德,研究教育,增长学识,养成职业,锻炼身体,联络感情”。学友会的会员包括在校的学生和已毕业的校友。教职员为“赞助会员”。会长由校长担任,但不过是挂名,实际上负全责的是“总务”。学友会的主要负责人“总务”和各部部长等,由各班代表组成的代表会议产生。毛主席自一九一五年起至一九一八年毕业时止,每学期都在学友会担任重要的工作。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七年上期的四个学期,担任文牍(以前几届未设文牍),一九一七年下期至一九一八年上期担任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自毛主席担任总务的这一学期起,学友会特别活跃起来,办的事情特别多。

他在全体同学中主要倡办两件事:学术的研究和体格的锻炼,这同他当时的思想有关。他认为要挽救中国的危亡,改革一切旧的制度,必须是有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问和强健的体魄的全才,方能强毅有为,任重致远。他希望从学友会的活动中,培养同学们朝这个方向前进。

这届学友会共设以下十五部:教育研究、演讲、文学(内分国学、英语、日文三种)、书法、图画、手工、音乐、武术、剑术、架梁、足球、庭球、野战、竞技、游泳。以前各部部长都是各科的教员,这一届学友会各部部长改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其中我担任书法部长。这是毛主席向学校方面力争的结果。他的理由是:

四、五年级的学生就要毕业了,应养成办事和自动的能力,如果有教员从旁辅导,他们是能胜任部长职责的。当时的代理会长、学监主任方维夏同志就接受了这个意见。

各部专聘教员担任辅导,如教育研究部的教员便是杨昌济老师。各部每周活动次数多是一次,各种体育活动,则二次三次不等。活动的时间是在下课之后或晚上。全校

五、六百学生,至少都参加一部,多的有参加

三、四部的。学校当局开行政或教务会,也吸收学友会代表参加。这样高度自治的学友会,在当时的湖南还是空前的创举。毛主席通过学友会领导全校同学,作各种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实践了他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主张。

学友会的经费很有限,毛主席精打细算,仍设法挤出钱来购买当时各种新杂志,如《新青年》《东方杂志》《太平洋》《科学》《教育研究》等,并向教职员、同学和校外募捐各种书籍。图书室内设成绩展览处,把学生最好的作品,也当作图书,永久保存。当时学校订有各种日报,但没有长沙出版的很受人欢迎的小型报《通俗教育报》,学友会就特别订了两份,并且做一贴报板挂在学校旁的大椿树上,这样过路群众也可以看到。

毛主席任学友会总务时,充分表现了他的领导天才。他除了具有办事积极、思想细致和善于组织群众等特点之外,还有值得记述的是他的计划性和创造性。他对于会务深思熟虑,某事要办,某事要急办,某事要全心全力办,他总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各部负责人商量进行,“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大家无不乐意接受他的意见。

每当学友会召开全体大会或全体职员会议时,毛主席总是照例担任主席。同学们有时各持自己的主张,相互争辩,不肯相让。毛主席对各种意见都用心倾听,记其要点,在大家争论激烈时,他不轻易表示意见,等到大家意见发挥已尽,他才起来作出总结。他的总结总是取长补短,斟酌尽善,对于一个问题、一种争论,分析深入中肯,所以大家都心服口服。

毛主席在负责学友会工作的同时,还以满腔的热忱,主办工人夜学,这可以说是毛主席接触城市工人的开始。

在一九一七年上期,师范和附属小学两部的教职员曾建议办夜学,但没有实现,学友会就决定办工人夜学,归教育研究部主其事。

毛主席在学友会开会时提出开办夜学的四点理由,说明夜学的重要意义:第一,依据国家现状,社会中坚力量实是大多数失学的国民即工人和农民。第二,欧美的社会普及教育很有成效。国人虽境遇不同,但人人应有受教育的机会。第三,可作师范

三、四年级学生实习的场所。第四,可借以打破社会和学校分隔的鸿沟。毛主席当时就有这样一个理想:“社会之人,皆学校毕业之人,学校之局部,为一时之小学校,社会之全体,为全体之大学校。”

夜学的学生主要是校外校内的工人,因为当时长沙南门外一师附近,是造币厂、黑铅炼厂

一、电灯公司等工厂和铁路工人聚居的地方。夜学招生时,特别发出一个白话招生广告(这在当时是很新鲜的),向工人们亲切地宣传道:“列位工人来听我们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利的是什么?就是俗话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才能写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呢?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个夜校。这个夜学专为列位工人设的。从礼拜一起至礼拜五止,每夜上课两点钟,教的是写信、算账,都是列位时刻要用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若是要来求学的,请赶快于一个礼拜内到师范的号房(传达室)报名。有说时势不好,恐怕犯了戒严的命令,此事我们可以担保;上学以后,每人发听讲牌一块,遇有军警查问,说是师范夜学学生就无妨了。”

可是广告在街上张贴,并托警察分发以后,没有人来报名。后来又用大张纸书写,贴在街头显眼处,报名的仍只有九个人。毛主席分析原因,觉得办夜学的事,在长沙当时还是极稀少的,群众不容易相信,而且由警察发广告也不妥当,警察代表官厅,人民望而生畏,反增加疑惧。于是,他组织同学们分头下去挨家动员。大家又带着六百多份广告,到学校附近一带去散发,并作口头的宣传,果然见效;三天后就有一百二十多人来报名了,陆续要求补报的人还很多。以后由于名额限制,只好截止报名。毛主席在《夜学日志》上记载当时工人这种迫切要求学习的情形为“如嗷嗷之待哺也。”

夜学课程有国文、算术、常识三种。国文内容分认字、短文、便条、写信等。算术以珠算为主,稍加笔算。常识最初规定的内容很多,包括历史、地理、理化、修身、卫生、实业、政法、经济、教育等九个科目。所有课程都由夜校教员自编讲义。编讲义的原则是少而精,必须同学生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毛主席自己担任历史课,他是非常注重历史知识的。

十一月九日晚上,夜学正式开学,学监主任、代理学友会长方维夏讲了话。毛主席将“上课说明书”逐条向学生详细解释。“上课说明书”很周到,非常体贴工人的具体困难,内中有这样两条:“每次上课,衣服听便,不必求好。”“本校已函请警察保护,来往只可放心。”关于夜学的大小事情,毛主席是照料得非常细致而妥贴的。

一九一八年上期,是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最后一个学期,夜学继续开办,教员和管理员比上一学期减少约一半,毛主席继续担任“管理”职务。为了扩大夜学的社会影响,推动其它学校也来开办,他特向《通俗教育报》投寄了介绍一师夜学的新闻和文章。

这年三月十九日、二十日,该报刊登了一篇《告夜学生》,内中详细介绍了一师夜学的教学和管理的情况与经验。

毛主席在第一师范毕业时,学校附近工厂许多工人都认识夜学的“毛先生”,都认为毛先生是他们的好老师、好朋友。很显然,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时,主办夜学最有意义的收获,便是取得了联系工人的初步经验,同工人阶级建立了最初的感情。

六、由征友到组织新民学会

毛主席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的前夜。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封建军阀不断混战,真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亡国危机,日益严重。毛主席日夜思索着国家大事、民族大事。当时同学中有些人这样打趣地也是尊敬地形容毛主席;“身无半文,心优天下。”

他深知要革命,一定要结合广大群众,一定要建立一个领导革命的团体。所以在一九一五年秋天,毛主席就向省内外发出了有名的“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这启事大约有

二、三百个字,是他自己刻蜡纸油印的。大意是“二十八画生”要求和有爱国热情的青年,特别是不怕艰苦、肯为祖国牺牲的志士和他通讯联络,结成团体,为改造社会、改造中国而“共同讨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信封上还写着“请张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长沙市有一家报纸接到毛主席寄来的启事,觉得很好,就免费义务地登在报上。启事发表以后,本来希望有许多青年回信响应,但后来只得到了三封半来信。一封是罗章龙的来信,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另两封是后来变成极端反动的青年寄来的;那所谓半封回信是一个没有明白表示意见的青年寄来的。

因为响应征友的来信不多,于是毛主席从本校同学中寻找朋友,再由校内发展到校外,后来逐渐发展到了省外,征得了不少朋友。但是没有女同志。他想:革命就是要解放全人类,妇女半边天,一定要解放女同志,争取男女平等。因此他就给在长沙的周南女学、第一女师、福湘女中、女子茶业讲习所的同学写信,征求朋友。当时的社会还是很封建的,不仅男女不能共校,而且连通信也是不允许的。记得有这么一件事:毛主席曾给第一女师的同学去了信,女师学监拆信检查(当时女校学生的信由学监先查阅),发现是一师的一个男学生写来的信,于是把信交给校长,校长便把那个女学生叫来,询问她:“毛泽东是你什么亲戚?你认识不认识?他为什么给你写信?”后来女师的校长还打电话通知一师校长,说一师有个叫毛泽东的学生给女师学生写信,叫他以后不要再写信来。

经过将近二年的酝酿,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朋友们经常交流读书心得,谈论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前途,认为时局太危急了,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深深感觉到有结成团体的必要。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八日,一个星期天,在长沙岳麓山(氵荣)湾市蔡和森同志的家里,开了新民学会的成立大会。这天到会的共有十多个人,除毛主席外,有蔡和森、何叔衡、陈昌、张昆弟、罗学瓒等同志。会上通过了一个由毛主席起草的章程,其宗旨是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奋斗目标。新会员入会要由会员五人介绍,经评议会通过。大家首先推选毛主席为评议会的总干事,他谦辞了,但最后仍选他为副的。五个干事是蔡和森、何叔衡、陈昌、张昆弟、罗学瓒。这天还交了第一次会费。

学会的会员到五四运动时曾发展到

七、八十人。会员资格要求是相当严的,学问品德不好和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不能加人。会员大多数是第一师范最优秀的学生,此外还有长沙一些小学校的进步教员,也还有楚怡学校、修业中学、周南女校的教员,如向警予、蔡畅等。她们都是新民学会早期就加入的会员。

学会大概每周或半个月开一次会,研究学术上或当前国事问题,报告学习和工作的计划,也相互批评提意见。会议大多由毛主席主持,并作会议讨论的结论。

毛主席并不为这个组织而满足,觉得还远不够作一番事业,他时刻想向外发展,向教育界以外,向省外、国外发展。他常讲要到外面去作研究,要求世界的新学问。所以后来有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机会,他就积极提倡并主持这件事。新民学会的会员好大一部分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一部分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

由于会员不是常相聚一起的,在外地的会员便规定了每月通信的办法。一九一九年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等同志去法国,一九二○年我和李恩安、周敦祥、肖道五等去南洋以后,会员们互相间的通信和提出商讨的问题,毛主席常印发给大家研究,前后出过三本会员通信集,都是由毛主席亲自主编的。

七、步行千里作农村调查

毛主席非常关心农民生活。他出生于农村,在农村中长大,他了解农民,热爱农民。到一师以后,他虽忙于课程学习,仍未忘怀农村生活,久想去农村作一次详细考察。

一九一六年七月,学校放暑假了。同学们都纷纷离校回乡,去探亲访友。可是毛主席既不回家,也不休息,而决定作一次“游学式”的长途步行,去实地调查各地的农村社会,借此接触更多的农民、工人,深入了解农民、工人的生活疾苦。学校一放假,他就邀了一位姓肖的同学,进行这个宏伟的计划。可是他们没有钱,旅途生活所需,就采用“游学”的方法去解决。所谓“游学”,是旧社会一些穷途潦倒的知识分子,找不到生活出路,就背着包袱到各地去给人写字、送对联,换取红包①[在旧社会的农村,文化落后,有些穷苦知识分子就采取游学的方式,到各地去代人写字、写信、写对联等,以维持生活。主人把报酬用红纸包起来,送给他们,叫做红包。]来过日子。不过毛主席他们的“游学”是旧形式,新内容,不是为自己糊口,而是为单命作调查研究。

他们从学校出发时,什么也不带,只各拿一把雨伞,背上一个小小包袱,里面装些笔墨纸张和换洗衣服;装束也很特别,身穿粗布短衫,脚着草鞋,象一个农民,不象一个城市的学生。

他们一走进农村,就感到分外的熟悉和亲切。他们每到一地,就同农民住在一起,帮他们写信、算帐,同他们拉家常、谈疾苦,启发他们的阶级感情,教导他们组织团结,注意同恶霸地主作斗争,争取自身早日获得解放。他们从长沙去宁乡、过益阳,经安化到沅江,绕道平江回来。步行千余里,费时两个月,带着五县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五县农村丰富的社会知识回到学校。毛主席对我们说:我做了一个暑假的“游学”先生。起初我们还不相信,以为他是开玩笑的。后来他拿出几本厚厚的日记,里面详细记载着各县农村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情况,大家争相借阅他的日记。他还整理过几篇通讯,在《湖南通俗报》上发表。毛主席这样披荆斩棘为革命,跋山涉水为人民,不知有多少农民的心中留下了他的亲切的声音,埋下了后来农民革命的种子。

八、一身都是胆

当南北对立、军阀混战的年代,长沙地当冲要,成为拉锯战场。第一师范曾数次驻兵,遭受蹂躏。尤其是毫无纪律的北军,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人民恨之入骨。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统治湖南的北洋军阀头目傅良佐被桂系军阀谭浩明赶跑了。当傅军已逃、谭军未到之际,”长沙城里成了一个没有军队只有少量警察维持秩序的空城。这时有一支北洋军阀的殿后部队第十一师王汝贤部下一个混成旅(旅长是商某),由湘潭、株洲一带溃败而来,到达长沙的郊区猴子石附近地区时,因为不知长沙城内的虚实,不敢继续前进,徘徊不定,停留在那里。这时毛主席正率领我们全校学生志愿军警卫学校。忽然得到这一消息,他就立即决定率领我校志愿军去包围他们,不能让这群如狼似虎、残害人民的败兵逃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当时我们这支正在巡卫学校的志愿军,虽无真枪实弹,但学会了作战方法,且有不怕牺牲的战斗勇气。一听到去包围败军的消息,大家都跃跃欲试。于是毛主席就作出决定:首先他到附近警察分所去联系,请他们协助我们作战。因这个分所平日是护卫我们学校的,同毛主席也时常有联系,再加上北洋军阀的作恶多端,人所共愤,他们就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带着真枪实弹和我们编在一起,毛主席就统率我们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开往前线。志愿军肩扛木枪,手提空油桶和爆竹,还有一些冲天炮,依着地势,摆好战阵。毛主席又派人去详细侦察,知道溃军既饥饿,又疲倦,更不知城里的虚实情况,真是草木皆兵,惊恐万状。

毛主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部署既定,他又从志愿军里选择几位身体棒、胆量大、技术好的扛着由傅良佐那儿缴获来的真枪,配合持真枪的警察埋伏在最前面。待暮色苍茫,溃兵沿铁路蠕蠕移动,接近我们阵地时,毛主席一声令下,前面先鸣放真枪,实弹射击,同时持木枪的点燃爆竹放进空油桶,炮声隆隆,真如千军万马。并齐声高喊:“傅良佐逃跑了,桂军已进城。”“残兵败将,缴枪不杀。”这支溃军本来已经丧失斗志,在这突然遭遇的猛袭下,吓得魂飞魄散,就乖乖地缴出枪械。志愿军不费吹灰之力,缴获成千支枪,成万发子弹,运回学校,架列成行,好不威武。大家齐声高呼:毛泽东一身都是胆。后来那支缴械的残军,由长沙市商会筹了一笔款子把他们遣散了。

九、组织留法勤工俭学

一九一八年六月,毛主席从第一师范毕业了。毛主席离开一师以后,决定暂时不教书。他先召集新民学会的会员开了几天会,讨论新民学会以后的工作怎么办?毛主席在会上详细分析了世界形势,中国和湖南的形势。他指出,根据目前的形势,最迫切的任务是作“大规模的自由研究”;新民学会的会员一部分必须走出湖南,分别到北京、上海等地方去和外面的革命力量取得联系;一部分争取到国外去,了解世界的大势,学习俄国和欧洲的革命经验;其余的则留在长沙,领导湖南人民继续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对于毛主席的这一安排,当时我们全体与会会员都一致表示赞同。

正好在这个时候,北京传来消息,说有人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鉴于当时不可能直接到俄国留学,而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因此,毛主席认为让新民学会的一部分会员和国内一部分革命青年到靠近革命高潮区的法国去学习,是一条好途径。毛主席便决定先由蔡和森同志到北京去联系和了解这方面的工作。

蔡和森同志于一九一八年六月离开长沙去北京。他到北京后,给毛主席接连写了好几封信,告以各方面接洽情况。这时赴法勤工俭学尚在创议阶段,经济上还没有着落。蔡和森同志主张“多人打水,始有饱鱼吃”,造成一种形势,将众多的青年组织起来,热烈响应这个运动,逼迫倡导者不能不负促成之责。但此事需要有人在国内主持,蔡和森同志认为,只有大家敬佩而信服的毛泽东同志最为适宜,因而极力敦促毛主席速来北京。他在信中并转告杨昌济先生的意见,希望毛泽东同志一边就读北京大学,一边在外兼事。

毛主席这时最关心的事,是如何打好新民学会的基础,他将这种意见写信告诉蔡和森同志:“会员必须充足物色罗致,不得任其自然发展”,会友应有计划地或去俄国,或去法国,或留北京,以研究世界当前最进步的思想学说,了解各国实情,加以选择、采纳,为中国所用。

一九一八年九月间,毛主席和罗学瓒等二十多人动身去北京,这是毛主席第一次上北京。毛主席到北京以后,湖南青年先后已到了四五十人,哪一个省也没有湖南来得这么多。这使得主持勤工俭学的人大为惊讶,都觉得湖南青年很有革命精神。当时,由于准备工作还没有作好,特别是赴法旅费还差得很多,因此不能马上动身。于是华法教育会主办了留法预备班。由于北京当时不易租到房子,生活费又高,因此预备班一处设在保定,附设于育德中学;一处设在北京,附设于北京大学;一处设在蠢县。预备班的功课专重法文,次为制图,年限为一年。

毛主席和蔡和森同志留在北京,办理各种手续,筹备款项,还执笔写了一个留法勤工俭学的计划。毛主席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每月几块钱的伙食费都很难维持。他和罗学瓒等八位新民学会的会员住在北京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东夹道某号的一间很窄小的房间里。这里的生活正如后来毛主席所回忆的那样:“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在一间小房子里住下八个人,晚上我们八个人都紧紧地挤在一个炕上,连气都透不过来。当谁要翻身的时候,我们常常必须警告睡在两边的人。”

虽然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

五、六块钱,可是毛主席也无法筹到这笔款子。他必须寻找一个维持生活的职业。于是杨昌济先生介绍毛主席给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同志,在图书馆作助理员。毛主席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的条件,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渴望。毛主席除了经常到北大旁听他所喜好的课程,以及和他的朋友们继续保持过去在第一师范的习惯,常到杨昌济先生的家中听他讲授有唯物论倾向的哲学和伦理学之外,还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

由于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毛主席来到当时号称全国革命中心的北京,因而有机会更加开阔了眼界,吸收了许多新的思想,开始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过,当时的北京虽然是全国革命思潮的前哨阵地,但在封建军阀横暴统治、严密封锁控制之下,对于十月革命情况,还是介绍得不多的。毛主席想尽方法,找来许多材料,加以详细的研究,得出结论: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改造中国与世界”。

经过数月的经营筹划,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第一批规模就不小,单湖南和四川两省的革命青年就近两百人,因此毛主席就决定亲自到上海去送行。

一九一九年初春,毛泽东同志要到上海送别第一批去法国的朋友,这时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了几个月的助理员,每月八元工资,除伙食、零用之外,所余无几,不够去上海这笔路费。因此,他在从北京到上海的一段路上,遭受了许多困难。当时他的钱只够买到天津的车票,到了天津以后,便没有办法前进了。可是正象中国俗话所说的“天无绝人之路”,有一位同学,从北平孔德学校得到了一些钱,他借了十块钱给毛主席,因而可以买到一张到浦口的车票。在津浦路上,毛主席在泰安下车,到曲阜去游览了孔子的坟墓,并在孔子一个有名的学生——颜渊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停留过。还乘此机会,登上泰山。泰山是五岳之尊,古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毛主席这次登泰山,确实是开阔胸襟而小天下了。

毛主席一到上海,就广泛地和各方面接触。在留法勤工俭学的朋友们上船之前,曾召集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新民学会的会员开了送别会。会上他语重心长地勉励他们:勤工之余,要多多研究进步的思想学说,了解各国革命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将来回到祖国为革命作出贡献。毛主席亲自送他们上了船。

第三篇:中国新闻事业史结课论文---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五四时期,是我国新闻报刊业务一个重要改革时期。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以广泛运用;副刊一改先前的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思想、新知识的园地;报刊政论的内容与形式均有发展;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引起社会的重视,并出现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五四时期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新青年;学生报刊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结束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便是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而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中,五四时期也是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以广泛运用;副刊一改先前的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思想、新知识的园地;报刊政论的内容与形式均得到明显发展;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引起社会的重视,并出现一个好的开端„„种种现象足以说明,五四时期的确是中国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正是由于五四时期的转变与积淀,中国新闻事业才逐步稳定上升并走上正轨。

在五四时期大量报刊涌现,其中最重要的报刊便是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了。它提倡民主,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反对尊孔复古,要求争取人权、个性解放;它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和盲从,要求用科学法则和理性来判断一切;它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它打破了军阀黑暗统治,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封建礼教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大本营,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正是《新青年》对于民主和科学的宣传逐步开放了人们封建封闭的思想,使人们意识到人权,也正是这样才让人们开始有了追求平等自由的想法与勇气。不得不说《新青年》的出现为后来五四运动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1918年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发表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成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同时也由此揭开《新青年》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篇章。

其后,《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五四运动” 爆发以后,《每周评论》一连5期用全部或大部分篇幅详细报道和评论五四运动。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纷纷涌现,一年之内达400种之多,他们大多以传播新思潮为主。由此可见,《新青年》与《每周评论》对

人们的鼓舞之大,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之中,报纸中传播的新思潮正适合他们开放独立的思想,改变与创新也正是他们当下所追求的,因而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两份报纸的成功。而置之于今日,也是如此,新闻事业的传播订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的,也只有能顺应时局、抓住人心、说真话、讲真理、不为强权、不随波逐流的报纸可以得到人们的赞同与支持。

当时涌现的报刊中以学生报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而其中更具影响力的便是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和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青年毛泽东很重视和喜爱阅读报刊,还在学校做学生时就向《新青年》投稿。曾在北京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听过邵飘萍、徐宝璜讲授的新闻学课程。五四运动 中,毛泽东在长沙领导进步学生投入运动,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并出版《湘江评论》做为学联机关报。《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创刊,是一张4开4版的小型周报,该报以述评为主,将新闻报道与评论相结合,大部分文章出自主编毛泽东一人所写。它设有《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湘江杂评》、《放言》等栏目,《湘江评论》将传播“新思潮”做为自己的主要宣传任务。反帝反封是《湘江评论》始终不渝的宣传内容。它深刻揭露巴黎和会的分脏实质,斥责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揭开它们的虚伪面孔。毫不留情地讽刺封建当局实乃祸国殃民之专制政权。《湘江评论》还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用充满激情的文字描绘十月革命在国内以及世界上的伟大影响,同时在《湘江评论》第

2、

3、4号上连载了他的著名的长篇论文《民众的大联合》,号召全国人民无论工人、农民还是小手工艺者必须联合起来共同革命,革命就会胜利,这一文章一发表即被北京、上海、四川等大报相继转载。《湘江评论》以其激烈的言论影响着湖南革命运动的进程,被称为“湘江的怒吼”,但最终于1919年8月,《湘江评论》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

同一时期,青年周恩来留日归来,在天津也积极投入五四运动,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出版了一张大型对开日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7月21日该报创刊,申明以“革新、革心”“民主主义”为指导和《湘江评论》遥相呼应,展开了有特色有力量的反帝反封的宣传。《会报》还号召各地采取罢工、罢市、罢课、请愿等形式进行斗争。该报发行广泛,除天津外,还销行北京、上海等其他大城市。被读者热情称赞为天津的“新曙光”, “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北洋军阀政府非常惧怕它的巨大的舆论力量,想方设法对它进行迫害。《会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坚持出版,还在第100期时出了“奋斗号”特刊纪念。

而在此之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工人报刊开始出现,民营报纸不断发展,中国新闻事业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各类报刊的发展,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新闻工作也发生了重大的改革,各类报纸开创自由谈论的风气,对学术、文化、思想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继承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传统,重视报刊的政论。辛亥革命时期兴起的新闻述评在五四时期被广泛应用,像《每周评论》、《湘江评论》、《钱江评论》等一大批报纸都以述评为主要新闻体裁,国内外大事述评栏目也是各种报纸必不可少的。而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白话文也广受青睐,逐步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同时新思想新文化的冲击以及革命进步运动的发展也促使报纸副刊开始了革新运动,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以及支持群众革命运动的栏目代替了消闲的低级趣味的内容。五四时期改革后的报纸副刊突破了传统的旧的办报束缚,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报纸副刊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同时,在这一时期新

闻通讯发展的更为成熟,杂文写作也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此外,调查报告、报告文学都有新发展。

纵观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新闻事业,我们看到了把握时局,勇于突破创新,注重受众感官等各种新闻媒体发展所必要的品质,这也正说明了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从这一时期中我们可以借鉴到的经验是很多。在当时各种新思想首先由报刊传播,既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渴望求新求变的心理,又同时促进了新思想新风潮在中国的传播。这种善于把握时局,能够紧跟潮流的能力对于我们当下的新闻事业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新闻之所谓“新”,便是新于时间,新于思想。只有能够紧跟潮流的媒体才能成功,也只有善于把握时局的媒体才能很好地让它的受众有所收获。而当时各类报纸对于巴黎和会分脏本质的揭露,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真实报道也同样值得今人反思。说真话、讲真理这些对于平常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更是十分重要的。一份虚假的报道对于社会没有任何价值。但反观我们当下,随着网络的发展与不断开放,人们的言论似乎不再受过多的约束,各类虚假的消息穿梭于人们的生活中,新闻市场上鱼龙混杂。但无论怎样,作为媒体机构,我们总是该对自己的报道负责的,不加调查,一味为了销量而报道的行为只会导致不实报道日渐增多,空洞虚假的内容时时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这样的时代下,人们更多是不再选择相信,得到信息后第一反应却是质疑,这不得不说是当下新闻传播的悲哀。但只要我们多加注意,就会看到前人已经给予了我们答案。

而其实,历史能给予我们最好的的便是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却不该仅仅看到它的表面,只有深入的理解与反思,并且真正将其运用到现实中来才能让它对于我们有一点现实的意义,否则它就只能仅仅停留在发生过的层面而已。对于新闻事业尤其是如此,我们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镜,但若没有了反思与实践,它便失去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不仅仅五四时期,其实任何时候都是一样,历史总是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收获与反思,关键便是在于我们能否合理地将其利用。

通过学习和分析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我收获良多,也更加希望当下的媒体能够积极的参考历史,反思历史。中国新闻事业写下了如此宏伟的历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加以重视?

第四篇:包豪斯时期代表人物的个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

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 Brno)1933 德国柏林 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Crown Hall IIT)1959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1968 梅隆 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196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还有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人

第五篇:五四表彰代表发言稿

导语:下面聘才小编整理了五四表彰演讲稿,供你阅读参考。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红色青春,如歌岁月。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五四”表彰颁奖仪式。首先我谨代表学院团委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一切关心和支持青年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青年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同学们,回顾三年来的工作,学院共青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三自”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团干的旗帜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进整个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比、学、帮、超的学习氛围,在思想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学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开展了“我眼中美丽的祖国”、“校园吉尼斯大赛”、“唱读讲传”系列活动等等,强化了服务意识,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可以说,过去的三年,我院的团学工作是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学院十分感谢大家。在此,我仅代表学院感谢各级团组织、团干部和全体团员的辛勤努力,感谢你们为学院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各项建设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我们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广大青年团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才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为青年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但是,日趋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形势,也使青年的健康成长面临着考验。新时代呼唤新青年,青年朋友们应当与时俱进地理解五四精神、继承五四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五四精神新的时代意义,使五四精神能够薪火传递、生生不息。在此,我向全校的青年朋友们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志存高远、有抱负。

“英雄不怕出身低”,我们虽然没有优越的环境,没有浓厚的沉淀,但,这何曾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历练场?人当立志,无志则人难做,事难成。青年人要想成才,就必须志存高远,有理想抱负,确立奋斗目标。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新时代的青年团员,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历史责任,是祖国璀璨未来的中坚力量,因而,作为这一强大队伍的这一份子,我们要坚定的坚持理想抱负,为之顽强努力,尽管艰难坎坷接踵而至,都不改初衷,矢志不渝。

第二,坚定理想信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91年来的青年运动实践表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青年才能奋发有为、健康成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胜利前进的时代旗帜。广大青年要像五四时期先进青年追求革命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那样,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始终保持正确的成才方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壮大我们的队伍,成为党合格的后备军!

第三,勇担社会责任。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在。近一段时期,同学们都非常关注玉树大地震、西南干旱灾区救援与重建工作,我国全民团结抗灾。我院青年也以较大的热情加入到为灾区捐款的行列,加入到为伤员开展心理抚慰的志愿者行列,展示了当代青年高度的爱国之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国家的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争做有作为的优秀大学生,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追求,在报效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征程中实践永恒的青春。

第四,坚持发奋学习,刻苦钻研。

学习是成才的根基。青年大学生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打好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自觉地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而知行合一,关心社会,投身实践,也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的优良传统,更是在新时期弘扬五四精神的具体体现。只有知行合一,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检验结合起来,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拓宽成才之路,才能获得更为强大的动力。

第五,坚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锤炼品德。

我们今天所表彰的同学,特别是“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自立自强先进个人”、“五四红旗标兵”,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都有一个共同点:坚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他们面对困难不气馁,而是充满自信的迎难而上,为我们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全体青年团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优良品德的养成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青年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做有益于学院发展、有益于提高学院良好声誉的事,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奋力开创。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美好明天,需要在座的各位优秀青年带领全校青年共同去创造!

我希望,我院广大青年团员要自觉向青年英模学习,向我们身边的优秀青年、共青团标兵学习。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自立自强精神,学习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升华,不断创造无愧于学院,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也无愧于自己的新的青春业绩!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青春在学院的壮大和个人的成长中熠熠生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共青团员们、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来参加长航局团委组织召开的长航局纪念建团90周年暨“五四”青年表彰大会。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长江航运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出队。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周年。步入今天的大会会场,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特别是我们佩戴上团徽。此时此刻,我们这些为长江航运事业长期奋斗的共产党员和老共青团员们仿佛又年轻了许多,也同你们一样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和行政向长航局系统广大团员青年和各级共青团组织、团干部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青年集体和先进青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十世纪初,中国大地风雨如磐,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伟大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也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急先锋。五四运动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从此,共青团组织团结和带领一代又一代青年,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

1953年1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长江航务管理局工作委员会成立,从此一代又一代长航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万里长江上立足岗位、忘我工作、顽强拼搏,为长江航运建设、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用激情、智慧和力量谱写了无比壮丽的青春篇章,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模范群体,我们为长江航运有这样一支有激情、有朝气、有闯劲的青年职工队伍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在纪念建团90周年之际,长航局评选表彰了首届长航志愿之星,局团委也开展了“建团90年长航系统十佳团组织、十佳团干”评选活动,这是树典型、立标杆、造氛围、促发展的有效载体。刚才,首届长航青年志愿之星、十佳团员、团干的代表都作了很好的发言,特别是长航志愿之星的事迹非常感人。全国先进工作者、首届长航十大杰出人物、金牌引航员姚泽炎带领长江引航中心爱心团队多年来帮困助学,奉献爱心,在志愿服务方面又竖起了一座丰碑!这次表彰的典型,既有身残志坚、自学成才、感恩长航、回报社会,坚持义务支教的全国优秀志愿者陈碧清,也有为文化品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联合长航在皖7个单位、100 余名青年参加的安徽省青年文明号“八百里皖江一帆风顺”志愿者协会,在我们的会场上,大家也亲身感受了长江航道测量中心礼仪志愿服务队的风采,她们是一支熟练掌握英语,能在国际舞台上登台亮相的志愿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应该说首届长航青年志愿之星的评选,充分展示了长航职工特别是长航青年在新时期响应党的号召,传承雷锋精神、推进志愿服务,立足长江航运、奉献社会发展的精神风貌和青春风采。

当前,以长江航运为代表的我国内河水运发展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长江航运大建设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十二五”是全面实施加快长江航运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实现“四个长江三步构建”第二阶段的决定性阶段。这也是我们长航青年最大的发展机遇,为我们青年人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和无限广阔的发展舞台。因此,长航局系统各级团组织团结带领全体团员青年牢牢把握历史机遇,青春建功“十二五”,奋力长航新跨越,在加快实施长江航运发展的国家战略中砥砺成长。在此,我对长航系统广大团员青年提出五点希望:

一是希望长航广大团员青年存高远之志。学海壮心鸿鹄志,志存高远少年时!一个人只有在青年时代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始终把握人生的前进方向。长航局系统广大青年要按照温家宝总理要求的那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心系长江航运,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奋斗之中,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建设黄金水道、发展长江航运的具体行动。

二是希望长航广大团员青年修立身之德。古人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青年人只有先修身立德,才能正确成长,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青年朋友们一定要主动加强品德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努力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承者、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传承雷锋精神,投身志愿服务,向长航志愿之星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在长航系统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共建我们的道德家园。

三是希望长航广大团员青年尚学习之风。学习是成功的基石、进步的阶梯。当今时代,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青年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的韧劲、永不满足的态度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向劳模学习、向先进学习、向导师学习,拓宽知识领域,增长见识才干,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要坚持知行合

一、学以致用,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求取真知、增长才干,努力成为长江航运事业发展的合格接班人,从生力军、突击队努力成长为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四是希望长航广大团员青年扬创新之帆。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最具有青春活力,最具有创新潜力。我们长航局系统的广大青年要坚持传承、开拓、创新。要在传承行业文化,弘扬行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以敢为人先的志气、超越前人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逐步形成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方向的新思维、新观念,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和新途径,始终走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前列,引领行业风尚和时代潮流。

五是希望长航广大团员青年建跨越之功。创业维艰,奋斗为成。全面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推动长江航运发展新跨越,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青年朋友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主动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实干勇气,青春建功“十二五”,奋力长航新跨越,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辉煌的青春业绩。

共青团事业是绿色事业、阳光事业,也是朝气蓬勃无限美好的事业。美好的事业需要青年们的辛勤耕耘和扎实奋斗,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爱护和精心培育。长航局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一如既往地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怀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努力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广阔平台、创造良好环境。

共青团员们、青年朋友们、同志们!永远不老的是青春,永远不朽的是精神,永远燃烧的是激情。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快长江航运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四个长江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青春励志的号角已经吹响,长航青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深信,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长航局系统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能够继续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青年争先”的光荣传统,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以实际行动在长江航运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大展宏图,用优异成绩向建团90周年献礼,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90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近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团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投身农业银行改革与发展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表彰先进,鼓舞和激励广大团员、团干部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为开创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工作新局面再立新功,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决定,授予xxx等 名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授予xxx等 名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授予 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称号。

这次表彰的优秀共青团员是广大团员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他们以身作则,锐意创新,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团员青年作出了表率。

这次表彰的优秀团干部是广大团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动团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他们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入实际,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赢得了广大团员青年的信赖和拥护;他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廉洁自律。在共青团岗位上无私奉献,砥砺成才,不负党委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

这次表彰的五四红旗团委和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是基层团组织的优秀代表。他们自觉围绕全行中心工作和青年成长成才,按照“四好”和“五有”的标准,坚持把服务青年作为团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农业银行股改和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生力军作用,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团的建设和团的工作的崭新面貌。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懈努力,再创佳绩。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干部要以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共青团干部为榜样,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做改革的先行者和发展的推动者。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在团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各级团组织要向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学习,切实重视和加强团的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奋力拼搏。

学风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有量的发展,更要有质的提高,而提高办学质量,学风建设是关键。目前,高校的学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部分学生专业成才意识不强,缺乏远大理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具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课堂纪律松懈、抄作业等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了上网、玩电子游游戏等方面,仅仅把上大学作为拿文凭、找工作的途径。

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意识不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平时忙于搞科研、写论文、评职称,上课则照本宣科,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刻板单一;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听课感到乏味:;一些教师对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等违纪现象不闻不问;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

部分学校对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从思想上、价值趋向上忽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还未形成。

几年来,我校在校生规模有较大增长,在京生源不断扩大,以上学风问题也凸显出来,一度阻碍了学校进一步上层次、上水平。针对这种现象,学校统一思想,深化改革,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大讨论,形成了共识:学风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紧紧把握住它,对学校求生存、创品牌、提高整体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风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管理的问题,是教风潜移默化作用的问题;加强学风建设是我校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

我们大学生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也正是意气风发、敢拼敢闯敢于创新的阶段,我们应积极引导转变成勇于拼搏勇于创新的实际中,愿我们与城院共同奋进,祝我院迎评成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管理者言传身教的意义下一篇:工贸企业安全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