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2022-09-12

建构主义理论, 即结构主义理论, 是认知发展领域研究的重要发现。它强调知识的获得是一种意义的建构, 而非单纯的被动接收知识的过程。它强调知识的客观性, 可探索性。建构主义认为现有知识只是人类对当前世界的一个认识总结, 知识将随着社会进步, 得到证实或否定, 得到更新, 补充或摈弃。所以, 正确树立建构主义知识观对学生进行客观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学习者如何提高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学校﹑教师在专业内涵建设﹑教学模式采用和明确学生培养方向等诸多方面提供借鉴。

本文作者将通过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来进一步论述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1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单纯的“刺激—反应”过程, 而是不断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是对认知结构的扩充, 从而形成知识的积累。顺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重组, 从而形成知识的积累。“同化”和“顺应”解释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行为主义相比, 建构主义“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 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也强调了学习者个体主体性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1) 学习的发生和意义的建构。学习是学习者有目的的对外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接收, 分析, 将分析所得的讯息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同化”和“顺应”, 从而导致意义的建构和形成。在教学中, 学习的发生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引导、教材、辅助材料和其他外部学习材料进行有目的的分析, 加工, 结合自身的理解自主建构知识的行为。

(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自我学习和协作学习, 达成意义建构的过程。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景”, “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2 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模式

2.1 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教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基于所要了解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自己提出问题, 认真思索, 结合一系列的外部学习环境, 将新知识整合或加以改造, 变成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应该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原材料, 让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吸收知识, 而非盲目的被动接收知识。它强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会对学生建构意义产生任何有效的作用。康弗雷 (J.Confrey) 也支持这一观点, 认为教师应支持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反省行为。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教师应联系目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 设计符合现实教学程度和学生需要的案例, 基于案例, 和学生构成一种协作学习的关系, 共同商讨一种可能的学习方案, 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自己的学习风格。这对于学生在终生学习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展开的, 目前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 情境教学 (sitau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 和随机访问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三种。这些教学模式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1) 强调教师需按“最近发展区”要求,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概念框架, 目的是要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 强调教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 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学习来源; (3) 培养学生自己确定问题, 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能和同学、老师形成良好的协作学习关系, 这是知识习得过程中的同化和顺应过程; (4) 老师和学生共同对该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 更好的为今后的教学, 学习提供借鉴。

3 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 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出发, 结合英语语言教学和语言自身特点, 本文将围绕教与学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多个要素来论述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3.1 树立正确的英语教育理念

从英语专业“最近发展区”出发,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的英语教育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强调学生实际的听, 说, 读, 写, 译的能力的提高。从过去片面强调语言、功能的理解转向现在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培养。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对于语言掌握的过程也是对该文化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应提倡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倡交际法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师对各门课程的设置制定相应的可行性教学目标, 摈弃过去一味追求英语过级率的应试教育目标。

3.2 优化英语专业教与学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情景教学是学习习得的一大要素。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实现其正确﹑前沿的学习资料输出并协助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输入知识。教与学优化的过程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优化知识输出源; (2) 明确教师角色; (3)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4) 优化课堂教学; (5) 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3.2.1 优化知识输出源

(1) 英语教材。

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有研究发现“98%的课堂指导来自教材而非教师, 90%的学生课后作业也是由教材来指导的。”为满足学习者在语言内容和交际能力方面的需求, 一本好的英语教材需要设计恰当的课堂活动以及适当的听, 说, 读, 写, 译练习, 并能够给学习者提供“真实语料, 创造真实的环境和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活动”。它应具有“可学性”, “辅助性”, 能反映学习者对目前或将来语言发展用途的需要, 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

一般来讲, 一个课程的教学跨度最少是一个学期。如果教材的选择出现错误, 那么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一旦学生适应了“问题教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中途转化教材会使学生产生对教材的不适应性, 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

(2) 教师话语。

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其话语通常被学生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信息输出。教师话语的质量和数量是教学过程中需认真考虑的因素, 因为教师话语的数量所占教学时间的比率的多少对整个课堂的教与学产生重要影响。教师针对不同的英语专业课, 可以通过教师话语质量和数量上的选择和使用, 增加或减少学习者语言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5]例如, 在翻译专业课上, 教师话语的输出较少, 学生的写作练习增多, 而教师的指导功能较多的体现在翻译理论的介绍和对学生作业的批改, 注重学生译的练习。在口语课堂, 教师话语的数量也应适当减少, 主要对学生的会话起到引导作用, 注重学生说的练习。而在精读课上, 教师话语的数量应相应增加, 教师对语言知识内容的精讲, 对学生的提问, 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互动的延续性的学习过程, 在此时, 教师的话语质量就尤为关键。

(3) 网络学习资源。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Internet上信息的高度共享使教师和学生在开放式的环境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所以教师应有效的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 根据所教授的专业方向, 为学生补充更多的课本外的知识, 从而使所授知识点可以不断的更新, 达到学科的前沿水平。

3.2.2 明确教师角色, 提倡协作学习

由于个人所能掌握知识的有限性和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的学习资源, 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已不再存在。面对着同样的学习资源, 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积累过程中, 教师同样需要对知识进行更新。教师单纯的以教材为本和以自身的所学为本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刘丽群认为, 教师已从由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意义的建构是学生在教师、同学等外部学习环境的协助下完成的。教师的角色已从单纯的知识输出, 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所以,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 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由于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 这就要求教师应认真探索教育学的本质, 教育规律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霍力严认为, 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者, 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因材施教。

3.2.3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所以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学习意愿的强烈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常, 带着问题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进行学习的学生, 学习效果都比较好。

3.2.4 优化课堂教学

基于语言学习自身的特点, 教师应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 发扬个性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建立语音室, 充分应用网络、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给学生提供生动的课堂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英语语料库, 让学生学有所依;利用互连网带来的便利性, 采用真实语料进行教学, 如师生可登陆VOA、BBC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网站进行学习, 再现真实的语境, 以期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采用案例分析、学习讨论等授课方式, 刺激学生课下多花时间学习, 而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内容的精讲, 和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

3.2.5 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直接作用于课堂活动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教学目的、任务, 还是教学过程、环节和方法”。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老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都需要得到科学的评价。为了发现教学问题, 老师也应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不断的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范围最起码应含概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2) 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评价; (3) 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评价; (4) 学生学习主动性评价; (5)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6) 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测试和自我检查能力的评价。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 即结构主义理论, 是认知发展领域研究的重要发现。本文作者将通过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教学观和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来进一步论述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教学模式,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红柏, 熊昌雄.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教学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 2006, 23 (4) :104.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由来和发展[EB/OL].http://www.jswl.cn/course/kczh/IT/IIS/llxx/theor y/zt1/zt1_1.htm, 2008-05-12.

[3] 徐斌艳.极端建构主义意义下的数学教育[J].外国教育资料, 2000 (3) .

[4] 赵勇, 郑树棠.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J].外语教学, 2006 (5) .

[5] 周军平.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J].外语教学, 2006 (5) .

[6] 袁小陆.关于大学E-teacher的角色思考[J].外语教学, 2006 (5) .

[7] 吴凡.如何进行英语课堂评价[EB/OL].http://teacher.cqbxzx.com/wzz/xxgz_view.asp?id=230, 2008-05-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石涛笔墨艺术理论研究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