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论文

2022-04-30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搞好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总结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介绍了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些具体举措。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论文 篇1: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①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步走向多元化、多方位,这就推动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范围的拓展,特别是在各大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已经成为高校理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介于此该文就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进行探讨,C语言程序设计属于一门工科类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该文就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改革措施 C语言 语言编程

在当前社会对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就计算机专业教育而言,要想培养出高水平、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就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就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活动来说,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太多,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以培养出高水平、高能力的学生奠定基础。

1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陈旧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太过陈旧,依然坚持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出来。且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计算机水平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致使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偏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五湖四海的求学者来到一个地方,受到各自区域特点差异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学习程度各有差异。经调查研究发现,对于个人计算机,一些学生从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而有的学生则上了大学才认识并开始学习计算机,由于这一差异,使得那些早已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驾轻就熟的学生产生了一种懈怠心理,总感觉教师讲授的内容自己早已掌握,因此就不再认真去听课、学习,致使自己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但另外一批没有C语言基础的学生尽管会感到学习难度大,在学习时会面临很多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努力之后,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牢固,后面的学习也就相对比较轻松、熟练,但也有的学生感觉到了难度,缺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久了,就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日积月累,慢慢脱离了教师的节奏[1]。

1.3 理论脱离实际

由于计算机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严重脱离实际,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尽管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践支撑,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练习时,表现的慌忙无措,进而缺乏一定的编程能力。

1.4 太过偏向于应试教育

大部分高校对C语言的教学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期末考试也是有重点的出题。这一现象就极大的限制了C语言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偏向于期末考试的内容。每年都是围绕着考试重点或者考试范围来开展教学,而对于其它内容学习则是简单介绍,也就无从谈起语言编程了。经调查发现,一些C语言程序设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过于注重语法的教学,在课堂上列举的案例也都是曾经C语言期末考试的试题,显然教学脱离了C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很难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编程的方法,无法利用所学的C语言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2]。

1.5 上机实践效果不佳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学会动手设计程序,然后再进行上机调试,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实验环节尤为重要。但是实际的上机实践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在上机课上玩游戏、上网聊天,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只是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同学直接抄袭;此外,当前很多院校的上机实验课都只安排一名教师负责,学生在编写好程序后需上机调试,由于同学间程序编写方法的不同,会出现很多共性问题也有一些个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无法及时作出回答与指导,这就导致一些学生无法继续调试,将更多地宝贵时间都浪费到了等待上。

2 有效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首先向学生阐明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还要明确课程学习中需要达到的教學目标,让学生清楚重点学习的内容,缕清思路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另外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且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搭建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知知识,为使其更好的掌握知识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数组与指针间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大胆设想,从而形成积极、团结的课堂学习氛围,最后在学生的积极探讨与教师的正面引导下找出答案,实现吸收知识的目的[3]。

2.2 因材施教

介于C语言课程设计本身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专业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设计的有效结合,另外还应注意教师设计的实践题目要尽力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实验题目来激励学生积极选题,使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喜爱的实验题目,这样不仅确保学生在编程过程中保持实验兴趣,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学生编写模块的阻力。

2.3 理论联系实际

介于C语言程序设计本身具有较高实践性的特点,想要让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编程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的将理论与实践编程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教师再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程序,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另外,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

2.4 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教学质量都是决定其命运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例如,变量知识点的讲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入新的概念时会首先对变量定义进行介绍,然后再对语法、指令的使用规则进行介绍,最后再用案例加以解释,这样教学的优势是教师可以讲授很多知识,但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课堂教学氛不够乐观。起初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还持有较高热情,但经过长时间乏味的讲课,学生的积极性慢慢降低,处于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中,即使起初对上机课程拥有很高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慢慢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转变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在对众多的C语言表达式、运算符、数据类型等讲授的时候,学生很快便会厌烦这些语法、编码等,此时教师应该首先介绍几条运算符、表达式等运用规则,然后再给学生介绍一段简单的编程程序,且要求学生利用程序计算简单的问题,慢慢的再引入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 加强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编写语言、设计程序的能力,所以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过程应特别重视上机实践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丰富题型,而且教师也应高度重视实验内容的选择,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的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这就要求教师摒弃过去实验题目单一的现象,每一次上机练习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使之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实验题目还不会太过复杂,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新颖题目,在分类时教师可以将其分成必答题与选答题两类,针对选答题教师也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补做出来。比如在讲解循环结构程序时,通过介绍for、do while、以及while三个循环语句之后,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循环例题,其次是一些稍难一点的,像输出素数,逐步累乘的結果等,然后再增加一点难度,比如水仙花数等,这样便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能力差而放弃实践,并且还能够提拔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计算机语言编程的兴趣。在上机实践时,要求学生必须在固定的时间里完成布置的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记录成绩,结束一次实验课程之后,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从画流程图到完成调试,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对自己最后的调试结果做出分析,找出原因,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学生上网玩游戏、聊天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每次上机实验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通过对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问题与改革的分析,了解了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提高C语言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以找出一条既符合实际要求要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黄超,张伟,马怀志.应用型本科视角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探究[J].科技视界,2015(32):176-177.

[2] 王军英,马红梅.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163-164.

[3] 高春颖,张云峰,马慧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4113-4114,4116.

[4] 李龙淼.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38-142.

作者:刘翠翠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论文 篇2:

推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搞好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总结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介绍了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些具体举措。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一、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C语言是一门长盛不衰的程序设计语言,深受广大软件爱好者的喜爱。它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而且有着比较丰富的数据类型、运算符以及函数供以选用,又直接与内存打交道,使修改、编辑其他程序与文档变得轻松、简单,因此而广受业内人士的青睐。在中等职业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各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所以,开展好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中职学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师,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通过认真讲解课本知识让他们掌握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上机实践增强和巩固他们的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最终实现由知识向智能的初步转化。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体验、充分感受C语言程序设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熟练掌握编程技巧,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锻炼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他们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这是在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因此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和束缚,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现代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已经成为当代教师义不容辞而且迫在眉睫的重任。

二、推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本人任教的重庆工商学校创建于1987年7月,199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2年被确定为中国——澳大利亚职教合作项目五所项目学校之一,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经过27年的办学实践探索,我校已成为目前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办学实力最强的中等职业学校之一。但是,我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极推进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是各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因此涉及这门学科的专业较多,由于不同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各专业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上设置的学时数、考试性质等不尽相同,教学大纲也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该课程的不同安排再进行修订,这就为我们一线教师增加了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变换的难度。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把不同专业的不同学时合理地分配到顺序、选择、循环三大基本结构和数组、指针、函数等教学内容当中去,并通过大胆尝试和积极摸索,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实践热情,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切实掌握技能,全面增强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既不算是文科,也不算是理科,因为文科就算一个论文再长,写100张纸也总有写完的时候;理科的数学题再难,只要套上了公式就能得出答案,1就是1,变成2就错了。但是计算机语言并不是这样,如果要写一个程序,你可能2天就做出来了,也有可能两个月都做不成。再加上这门课程概念繁杂、知识点多、内容枯燥、难度较大且實用性不强,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而且由于教材对知识的介绍是分散的、循序渐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例题也大都比较简单,仅为说明某种特定算法而已。与之相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将面临的问题会复杂得多。另外,C语言提供了大量实用函数和扩展功能,这些往往是学习过程中无法涵盖的。因此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拿到一个设计却无从下手,这也会严重削弱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唯有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手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知识与能力并重,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达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1、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

课堂上,我们要一改往日“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给出源代码,分析源代码,引出新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最终留给学生一个设计任务,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这样的授课方式与“满堂灌”相比,更为形象直观,而且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中来,把注重教师的教转向了注重学生的学,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效率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2、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知识与能力并重

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和活动空间,让他们通过上机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我们要通过实验指导书的设计,让学生由读程序、分析程序、程序改错逐渐达到能够独立编写程序的水平。由于这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繁多,加之课时安排有限,要想在课堂时间来分析和完成所有实验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实验之前主动对下节课的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提前完成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完成程序填空、找出程序中的错误、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等。课堂上就只需将程序输入VC++6.0中进行运行,调试程序中的错误,找出错误原因即可。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育人目标。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课堂容量,延展学习空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某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教学工作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具有新颖性、形象性、交互性、灵活性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加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加工转换过程,从而更加充分地传达教学意图,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和束缚,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演示、讲解,更加形象直观地对问题进行分析,由此引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也可以让算法更加清晰明了。由于课时关系,我们还要把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案例分析、习题与解答等资料上传校园学习资源库,供学生复习和自学。这样既可以扩大课堂容量,还可以延展学习空间,对提升教学实效大有裨益。

作者:叶赟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论文 篇3:

简析面向物联网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策略

摘 要:如今物联网相关专业在各大高校十分热门,而C语言程序设计则是这些专业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度较高的课程。本文立足于思维创新、强化实践的理念,首先分析了当前部分高校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从教材、开发环境、课堂教学及考核环节等方面,对面向物联网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物联网的概念被提出,并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教学培养备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关于面向物联网的相关科目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像C语言程序设计这样的核心课程,尚无一个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为此,相关研究人员及教职人员需要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通过改革思想、创新策略等方法,逐步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面向物联网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高校教学体系下,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尤其是涉及到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以及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专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物联网产业中,C语言程序设计则是建立产业基础、实现产业发展的基本技能,但是目前的相关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些不足:

(一)对Linux系统的C语言开发不了解

在传统高校教学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主要是以Visual C++以及Turbo C为开发环境。而Linux则是一种更适合C语言程序设计的开发环境,拥有很强的C语言编译工具。但是,很多教师及学生都不够了解Linux下的C语言开发知识,导致面向物联网的相关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二)对接触库文件调用、生成和发布过程不了解

在如今比较成熟的操作系统之中,C语言具备出色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是一种优良的底层开发语言。C语言可以将计算机密集型代码生成库文件,然后提供给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进行调用。但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仅仅将源文件编译成为可持续文件,没有让学生了解将C代码编译为库文件的相关知识。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无法对C语言标准和常用库进行深入理解,并且还存在很多学生将库文件、头文件概念模糊的情况。

(三)对C语言工程不够熟悉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乃至物联网产业当中,集成开发环境都以工程为单位,涉及到多个C语言源程序的组织设计,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在当前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却更多的是停留在单个源文件组织设计,鲜有教师会进行编译规则、代码管理等知识的教学。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只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逻辑,面对实际的C预研项目时往往变得束手无策,更不用说对C语言程序设计要求更高的物联网工程项目了。

二、面向物联网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创新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材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决定教学内容的关键。各大高校及教学团队应当立足于当代计算机产业及物联网产业的具体要求,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材进行优选。目前,由Parata编写的《C primer plus》第五版中译版本教材比较适合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学生,其不仅能对C语言的基本概念、逻辑进行了讲解,还可以学生的未来发展及实践指引方向。基于科学适用的教材,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优化,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学习、掌握和应用C语言知识,进而掌握面向物联网的程序设计技巧[2]。

(二)优选开发环境

面向物联网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开发环境。如今比较合适的开发环境是Linux发行版的Ubuntu,同时要将GCC作为编辑器,再配置CDT插件的Eclipse作为集成开发环境。在这样的开发环境当中,Ubuntu凭借类似于Windows的便捷好用的图形界面,能够让学生拥有熟悉感,迅速适应操作界面。而Eclipse则可以在Windows以及Linux中提供类似的开发环境,并且能实现嵌入式的交叉编译开发、Java语言开发等,十分适合C语言的程序设计教学。在该开发环境中,学生可以组织多个C语言源文件,并且通过控制编译选项来生成可以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可执行文件。

(三)创新课堂教学策略

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兼顾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引导教学。简单来讲,要求学生在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逻辑的基础上,熟悉排序算法及相关应用技巧。然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物联网跨学科的特点,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重视跨专业相关知识的教学和实践引导[3]。比如,针对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让其掌握排序函数的编写、说明技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任何时候的教学活动中,都要让学生明白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技能和相关产业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该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实践意义。另外,针对多数学生对C语言相关專业课程有为难情绪的现状,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提升。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将教学内容和时下热点相结合,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有兴趣,并且掌握相关实践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输入当年的基准率,然后让学生利用C语言程序来对余额宝、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进行比较。显然,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研究兴趣,并逐步掌握利用C语言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改革考核机制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考核模式比较简单,仅仅用阶段性考试以及实操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模式不利于对学生真实学习效果和学习需求的判断,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应试学习的不良思维。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对考核机制进行改革,采用动态考核模式,重视过程考核。同时,要控制好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考核比重,在实操考核中强化对物联网相关产业所需知识技能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4]。例如,在期末的综合考核阶段,要无论是基础考题还是实操考题,都要让学生懂得用C语言解决物联网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物联网已经成为发展潜力极好的产业,社会各界相应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为此,各大高校的计算机、物联网相关专业教师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一方优选教材、优化教学开发环境,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机制,让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具备解决物联网产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忠伟,张冬琴,孙淼, 等.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8):125-126.

[2]胡燏.物联网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数码设计(下),2018(9):1.

[3]张丽丽,陈莉君,舒新峰.物联网工程专业中"软件语言课程"MOOC改革与实践[J].物联网技术,2020,10(2):111-114.

[4]刘勇,李高云,杨雪松.加强教学过程监控,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改革为例[J].甘肃科技,2018,34(6):12-14.

作者简介:

刘在英(1977-9),男,山东寿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

二作:袁明(1981-9),男,四川三台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基金项目:2019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本贯通教育课程衔接与运行机制的研究(Z31003.19.001);

2019年上海市政府扶持资金-大数据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Z30001.19.001)。

作者:刘在英 袁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秦陵兵马俑造型艺术论文下一篇:电气安装与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