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中的医药广告论文

2022-04-26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报纸中的医药广告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曾几何时,中小电视台的医药广告展示了一个堪比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只要去了某某医院,马上就能怀孕,只要吃了某某胶囊,多年的胃病立马痊愈,同一个人在这个台是治疗糖尿病领域的权威,换个频道,就能摇身变成拥有祖传治肝病秘方的老中医。这些虚假违法医药广告,长期霸占着电视荧屏,污染观众眼球。

报纸中的医药广告论文 篇1:

钟南山“被代言”:虚假医疗广告什么头衔都敢用

报纸类医药广告大约40%虚假

今年两会期间,有一则广告让钟南山院士气愤不已:《军事大参考》、《环球文荟》、《军事周刊》等多家报纸同时刊登广告,说由他领衔100多名中科院院士研制出咳喘专用药“克咳圣方”。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中招”了,2012年他就莫名其妙地成了“紫茶颗粒”的代言人。

被代言虚假医疗广告,不只是钟南山一人。3月1日,一项名为“随手曝光虚假医药广告”的微博签名活动,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活动由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和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副教授余可谊共同发起。最近,他们发布的《基于调查的真相》显示,被代言的医疗界专家和院士还有不少:刘昌孝院士被代言“正奇消渴降糖胶囊”,吴孟超院士被代言“肝斯平”,李兰娟院士被代言“肝斯平”,甚至已故的裘法祖院士也被代言“七叶神安滴丸”。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被代言“蔬菜胶囊”,厂家胡编《吃菜养心》,冒用胡大一之名出假书进行宣传;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被代言“肝斯平”;多位糖尿病治疗专家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向红丁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陆菊明教授被代言多个糖尿病治疗假药,如“青钱柳降糖神茶”、“唐百龄胶囊”、“清唐基胶囊”等。

说起“代言”虚假医疗,国医大师李辅仁直呼“代人受过、受不了、伤不起”。这位94岁高龄的全国政协委员直言,目前虚假医疗广告危害巨大,不仅导致许多人受骗上当,连他也“中了枪”。许多虚假医疗广告冒用他的肖像及名义做广告,甚至以“李辅仁”的名字开了公司、注册了商标。

钟南山被代言,是因为有人需要“权威专家”出面,讲解其“神奇功效”;国医大师李辅仁被代言,是因为有人需要“老中医”的幌子,增加广告药品的“神奇”性。有的虚假医疗广告还在正规学术机构的基础上改头换面,靠“权威机构”来增加可信性。例如,有的广告中声称某人是 “中国医学会”专家。实际上,我国只有“中华医学会”,不存在所谓“中国医学会”。

只要能让老百姓相信,虚假医疗广告什么头衔都敢用。例如,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股神巴菲特、权威医学专家等。还有一些其他行业名人也被无辜代言:S.H.E被代言不孕不育医院年历广告;小沈阳被代言安全套;林心如被代言处女膜修复广告;漫画大师宫崎骏变成“妇科专家”;可爱的美羊羊被代言堕胎广告……

2012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179083例,是2011年的2.2倍,是2010年的2.45倍。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曾做统计,报纸类医药广告大约40%是虚假或者疑似虚假广告。

虚假医疗广告太坑人,受害者缘何屡上当

虚假广告的受害者主要有两类人:一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慢性病人,二是老年人。他们容易相信“权威”宣传,从而上当受骗。

当小王来到北大医院男科中心时,医生张志超看到的是一只烤黑烧焦的阴茎。此前,小王看到一则免费检查前列腺炎广告,便到一家民营医院检查并治疗,经过烤电等治疗,阴茎被烤坏了。由于阴茎坏死,2/3都被切掉了。

虚假医疗广告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贻误病情,造成身心上的伤害。面对被虚假广告误导的患者,张志超内心很不是滋味。“其实,前列腺炎的出现,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生理疲劳反应,从而出现尿频、尿急等前列腺炎症状,可以自行恢复。前列腺炎同普通的感冒一样,是一种很平常的病症,无须将其放大而过度治疗。”他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教授微博曝料:72岁的老汉患糖尿病已8年,平日血糖稳定,后听信广告忽悠,买来药品服用。三天后夜间发生精神错乱,打人骂人,家属不知何种状况,送至急诊,以为是精神病。有位医生给他测了血糖,发现属于严重低血糖,输糖后一切如常。

还有一些商家夸大或伪造医药产品疗效,聘请观众演员当患者或者冒充专家做虚假宣传。而很多媒体不顾法律规定,对这些虚假医药广告大开绿灯,纵容这些虚假广告坑害病人。一位老人执意要买治疗视力下降的“好视力”产品,认定能够治疗白内障。老人像是被洗脑了,亲人们谁劝就骂谁,还骂子女不孝,说自己节衣缩食白拉扯他们了,闹得家庭不和。

“虚假广告常常是由演员假扮医生,发布伪科学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坏了医生的职业形象。虚假医疗广告利用专家的权威效应行骗,使得普通百姓对这些产品深信不疑,到头来不仅伤害了专家的名誉,还激化了医患矛盾。”余可谊说。

庄一强介绍,虚假广告的受害者主要有两类人:一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慢性病人,二是老年人。由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突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将希望寄托在宣扬药到病除的“特效药”上。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对医药产品缺乏判断,极易相信报纸、电视上的“权威”宣传,从而上当受骗。

“起初只是想提供一个平台,网友上传有疑问的医药广告,由专业医生来进行辨别,虽然力量有限,但也能让一部分人免于上当。”余可谊这样解释创办“随手拍虚假医疗广告”微博账号的初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大声疾呼:“虚假医疗广告不仅是在谋财,更是在害命!”

屡禁不绝,是谁充当“保护伞”

虚假医药广告屡禁不绝,症结在于监管不严。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自身形象,充当虚假医疗广告的“保护伞”

自2007年1月正式实施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不得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不得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不得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但是,很多违规广告却借助于网络大行其道。

在网络搜索引擎上,有很多大医院被利用,知名专家被冒充。而对于那些所谓的专家,患者很难去核实他们的身份和资质。“祖三训降糖贴”刚刚在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原来的网站打不开了,可是通过百度搜索,原有结果的下方竟然出现了另一个“祖三训降糖贴315权威官网”。

《关于搜索推广中的违法医疗广告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禁售虚假药品信息通过搜索引擎死灰复燃;竞价排名为“虚假”药品广告打开方便之门;竞价排名为“山寨”机构提供推广途径;搜索引擎为违规医疗广告提供推广。

虚假医药广告屡禁不绝,症结在监管不严。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指出,广告发布归工商部门,药品审查归药监部门。广告管理部门不负责审查医药内容,内容审查部门又无广告监督处罚权,权力的分散为违法医疗广告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庄一强说,一些媒体的公信力丧失。很多普通百姓尤其是年老受众过于相信媒体,而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自身形象,充当虚假医疗广告的“保护伞”。

对媒体广告监管的弱化,是虚假广告泛滥的重要原因。庄一强直言,一些监管部门与媒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媒体刊登违法广告,工商部门象征性罚点款。由于罚款额度太低,根本起不到惩罚作用。

报纸中的医药广告论文 篇2:

中小电视台营收模式面临转型

曾几何时,中小电视台的医药广告展示了一个堪比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只要去了某某医院,马上就能怀孕,只要吃了某某胶囊,多年的胃病立马痊愈,同一个人在这个台是治疗糖尿病领域的权威,换个频道,就能摇身变成拥有祖传治肝病秘方的老中医。这些虚假违法医药广告,长期霸占着电视荧屏,污染观众眼球。

近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个部委发文,决定于4月下旬至7月下旬,联合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

《工商总局等八个部门关于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辖区内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大型门户类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医疗药品信息服务类网站、医药企业及医疗机构自设网站,发布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宣称具有治疗作用的保健用品广告进行清理检查。该行动自启动后收效显著——全国31个省级卫视中绝大多数已清理整改了利用广告专题片和医疗资讯类节目变相发布医药广告的行为。

创收渠道匮乏

众所周知,此前违法医疗广告一直是荧屏上的重灾区,虽然国内关于打击虚假医药广告的立法已较完善,广告法、药品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都有相关内容,但医药广告依然频现荧屏屡禁不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系教授袁方解释,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在电视上播出的医药广告必须具备医疗部门和药监部门出具的批文。目前国家药监部门和工商部门不负责审核广告,审查的责任落在了播放广告的媒体身上。媒体本应按照国家法律,只对手续齐全的医药广告予以接收和播出。但是,中西部卫视、省级电视台地面频道和地市级、县级电视台创收有困难,为了赚钱,放松审查标准,对医药广告的态度是“只要给钱就播出”。

中西部卫视观众少,没有足够的收视率吸引广告商,必须依靠本地资源,找上门的广告商多是医院和药品。医药广告与媒体的合作通常也不与电视台的其他广告一起操作,而是私下商谈。相比中小卫视,地市级、县级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的地面频道广告资源更稀缺,正常渠道的广告收入不够,违法广告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袁方说,越是小媒体,违法医药广告越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此次整顿对中小电视台的打击更大,在地方调研时,他感受到地方电视台都很紧张。

中小电视台损失惨重

2007年前后,国家广电总局曾对电视台广告做了次摸底调查,地市以下电视台广告的违法率达到75%以上,医药广告在其中又占非常大的比重。这几年电视荧屏上卖假药的广告明显减少,但夸大其词的医院广告有所增多,既污染了观众眼球,也损害了媒体公信力。据袁方调研,在好一点的地市电视台,医药广告收入占电视台广告总体收入的20%-30%,而中西部地市电视台该比例可能高达70%-80%,“打掉了医药广告他们可能真的没饭吃了。”2008年打击违法广告时,内蒙古的一家小电视台停播医药广告后,全台只剩一条广告。据《综艺》记者了解,目前一些电视台的应对方法是停播医药广告,改播“收藏”“致富”等专题广告,以减少损失。

打击违法广告的活动每年都有,但被打掉的广告很快又会改头换面出现在电视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广告审核部门。袁方表示,审核目前规模的电视广告需要建立一支庞大的队伍。即使政府审核完毕,媒体迫于生存压力还是会对审核不过的广告偷偷予以播放,电视荧屏的净化需要媒体加强自律。近几年,媒体马太效应显著,大电视台有资金做出好节目,吸引观众拉来广告,营收完全不依靠医药广告,荧屏干净,观众喜欢,良性循环;发展不好的电视台囿于经济压力做不出好节目,吸引不了观众,低收视率拉不来广告,只能依赖医药广告,医药广告充斥荧屏,电视愈发难看,观众更加分流。袁方说,净化电视荧屏,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电视台找到其他创收之路。

走服务、产业型道路

当下,很多小电视台即使资金不够,也盲目跟风“跟着大电视台跑,做电视剧和娱乐节目。”被此次行动打击到的中小电视台或许“可利用此次机会转型,摆脱对医药广告的依赖,走服务型和产业型道路。”袁方说,老百姓不只需要娱乐,服务也很重要。中小电视台现在的创新意识不够,没有为老百姓服务的觉悟。他强调,中小电视台对老百姓来说更具贴近性,观众有通过电视便捷获得知识的需求,做服务类节目其实非常有市场。

目前电视台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简单,电视台只是播放企业制作好的广告片。袁方建议,双方可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比如“快道联盟”中的“TV团购”,企业和电视台合作,电视台号召老百姓团购,如此,老百姓得到实惠,企业卖出产品,电视台拿到宣传费,三方均获益。这种模式很适合中小电视台。

2008年由国家广电总局支持发起的“快道联盟”,联合全国的城市电视台,探索新型创收模式。企业与媒体的合作不是以传统广告的收视率、折扣为合作要件,而是媒体和企业联合起来,电视台以媒体资源投入参与到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共同做大企业在当地市场的销售并共享市场成果。目前“快道联盟”已在全国有多个试点,做得比较好的有周口电视台、荆州电视台、扬州电视台、苏州电视台等。

作者:南瑞

报纸中的医药广告论文 篇3:

治疗肝炎的医药广告骗术种种

魏大夫:

您好!我是一个普通教师,对于许多医药广告不知是信还是不信。你能告诉我,怎样识别虚假医药广告吗?

晋城 王茨

现在医药广告铺天盖地,许多人感到不知所措,难辨真伪。

下面我们具体剖析一下治肝炎医药方面的虚假广告的骗术。

一、号称能使“大小三阳迅速转阴”,甚至“永不复发”这是最有诱惑力和欺骗性的一句广告语,也是几乎所有治疗乙肝的虚假广告惯用的谎言。

第一,血液中的HBVDNA是双链DNA,当它进入细胞核中,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后,才能作为原始模板进行HBV的复制。而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仅对血液中的HBV有效,还不能进入细胞内清除CCCDNA,所以停药后,细胞核中的CCCDNA作为转录复制病毒的根源,就成为乙肝复发的重要原因。

第二,HBV除在肝细胞中复制外,还在其他组织细胞中复制,如胆管、胰腺、淋巴组织等。目前的药物同样对这些组织细胞中的HBV达不到有效作用。

第三,HBV易发生变异,变异的病毒常对抗病毒药物发生耐药或使之疗效不佳。

第四,患者本身对HVB存在的免疫耐受和免疫低下(即对HBV没有免疫排斥反应或反应很弱),也使药物治疗效果不好。

第五,HBVDNA可以与人的细胞染色体DNA整合在一起,整合后的HBVDNA更不易被清除。

以上这5点说明慢性乙肝的难治和易反复的原因所在。那么慢性乙肝病人就不能彻底治愈了吗?当然不是。我们从以上理由中可以看出,只要把HBV的CCCDNA彻底清除了,乙肝就能彻底治愈。那么如果药物能够彻底清除肝细胞核以外的HBVDNA,使核内的CCCDNA缺乏补充来源;CCCDNA也可能通过自身代谢和受染肝细胞的死亡而得到清除;同时也可以通过机体的免疫功能将其清除。但这常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各种抗病毒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长,才能减少复发机会的原因。

虽然临床工作中也有不少慢性乙肝病人完全治愈的例子,但这个比例较小,而且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能否彻底清除病毒是个综合性的问题,不单单取决于药物。因此我们不能向广大患者承诺慢性乙肝可以迅速彻底治愈,不再复发。我们的责任恰恰是如实告诉病人,慢性乙肝的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即使病情稳定了,也要定期复查,警惕复发和进展。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可能速战速决。而蒙骗群众“乙肝可以迅速彻底治愈,永不复发”的“专家”们,如果不是无知,就是在利用自己的职业特长欺诈没有专业知识的患者,这无异于图财害命,这就是犯罪!

二、故弄玄虚,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号称“基因疗法”、“剪断基因”等等。

基因治疗是将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校正人体内缺陷的致病基因,从根本上解决不再发病。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免疫损伤肝细胞致病,是否与人类某个基因缺陷有关,理论上讲不是没有可能,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这种致病基因,就更谈不上基因治疗了。全世界已开展基因治疗的几种疾病很有限,而且技术难度之大,设备条件要求之高,绝非一般企业的实验室能完成的。说他治乙肝的方法是“基因疗法”,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不是他还没弄懂什么是基因疗法,就是故意用深奥的名词唬人。

有的广告自称其药为“神奇的分子剪刀”,可以“剪断病毒基因”。我们只能钦佩其想像力的丰富,就像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与实际的登月航天相差十万八千里一样,但不是说不能实现,只是不是现在。事实也证明,这些“神奇的分子剪刀”“神奇”了一阵之后就不知哪里去了。

三、标榜自己的医疗机构是“全国肝病治疗中心”、“……治疗研究委员会”之类的大门头,或说自己的药是“国家火炬计划推广项目”、“国家科技成果”等等,甚至打着我国著名肝病某某专家的名义,再不就自封几个“肝病专家”。这些手段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可信度来骗人。仔细一追究,都是假的。

冠以“肝病治疗中心”之类都是自封的。自诩的重大科研成果,都在国家每年的科研成果目录中检索不到,而且也没看是在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真正的肝病专家却常常无可奈何地在专业会议上辟谣,被某某广告盗用名义或断章取义地登载其文章为假广告服务,不与其打官司丢不起名誉,与其打官司又赔不起精力。

至于广告中吹嘘的所谓名医教授,上网一查,根本找不到他们的名字和发表的论文。这些人其实有的就是药品推销员或没有行医资格的游医骗子,甚至还有业余爱好者。

还有的药打着某某大医院临床应用多少例,转阴率有多高的幌子,可真到那些医院一打听,人家根本没用过。什么事就怕认真,认真就不能上当。

四、偷换概念

拼命宣传一味有一定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声称某种药物是外国某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然后一转,和以上成果有似是而非联系。一个中成药推出,如果不仔细琢磨就会上当。其实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就好比讲了一大堆人参的作用和疗效,这些当然是真的,但最后说我的“人参什么丸”就是这么好。其实他这个丸里有没有人参,有多少人参谁也不知道,怎么能与人参的作用等同呢?

五、声称“无效退款”;几个疗程包括转阴,否则再服药不收费;转阴后付款等等。

用几种不值钱的中草药打成粉,冒充名贵特效药,以几千元一个疗程出售,几个疗程下来,不是你找不到他了,就是他以各种理由推托,说你没按要求服用等等,就是他硬说你有效你也没办法,这“有效”“无效”很难界定,打不清的官司。且不说有多少人能坚持他要求的几个疗程,就是真有人跟他“认真”,即便退款,他也还是赚得多。因为大多数患者往往看无效又很贵就不再坚持用了,只能自认倒霉。

“几个疗程包转阴”也一样。常听患者这样说:“我吃了几个疗程,一点儿用没有,就是以后他不收费了,我也不能吃了,没有用吃它干什么?吃坏了怎么办?”这不,你不吃了正好,他又赚了;你就是再吃,他也赔不了,前边几个疗程的药他早把钱挣足了。

还有“转阴后再付款”,说的是不收药费,可没说不交熬药费或手续费,这些费每月最少也得100元,多则数百元。其实那些药根本也不值几个钱。

再有“签合同”“公证”等等,统统都是骗人。许多患者都是最后发现人去楼空,拿着“合同”都不知找谁去。

六、举几个“迅速转阴”的病例证明疗效。尤其是电视广告里,让某某病人现身说法,证明他的药或方法灵验。

这个招数最不可信。首先,个别不能代表普遍。任何医疗机构、医疗办法都可能有转阴的病人,因为不进行治疗也有自愈的,尤其是急性乙肝患者。其次,病人本身不懂医学知识,在慢性乙肝的急性活动期,暂时的肝功能好转或病毒水平下降,甚至正抗原阴转都很常见,患者被他误导,可能以为好了,但不久都又反复或复发。第三,曾有很多被当作“范例”的“病人”,后来揭发自己被收买当“托”的内幕。第四,更有甚者,给原本没有病的人“化验”个“大或小三阳”,一顿吓唬后让“病人”吃了几千元的药,最后给出个正常的化验单。“患者”真以为被医治好了,感激不尽。受骗上当,白花了金钱和时间自己不知道,还替骗子作宣传,真够可怜的。

七、“每月一针,打破免疫耐受”疗法是怎么回事?

这要先说什么是免疫耐受,简单地讲就是机体对外来的生物体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我们就说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慢性乙肝患者,尤其是病毒携带者,大多是在婴幼儿时感染乙肝病毒,而那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故不识别病毒,即便后来发育完善后,也因自幼共处,不认为病毒为外来之物,也就不去排斥、攻击病毒,病毒与机体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病毒就不会被清除,而长时间在体内携带。但这样的人具有传染性,也有可能传染给下一代。

然而成年人罹患急性乙型肝炎时,绝大多数人都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功能清除掉病毒而彻底痊愈。那么科学工作者就考虑到能否找到一种使慢性乙肝病人产生像急性乙肝时那样的免疫应答的方法,即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使慢性乙肝病人也能彻底清除其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便有了免疫疗法,但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成熟的公认有效的方法,试用的方法倒有不少。

“每月一针”可能算其中之一。但首先应告诉患者每月注射的是一针什么药,这是患者起码的知情权。也可能说出药名就不神秘了,也就收不了那么多钱了。如果连什么药都不说,谁知他算不算免疫疗法?其次,真是免疫疗法,也决不是那样神奇,应该说免疫疗法还是在研究观察阶段,是否能打破免疫耐受,迅速转阴还有待于实践证明。另外,它决不适用于所有乙肝患者,也不能包括乙肝。而应该是科学地、有选择地试用。

可见,过度地夸大免疫疗法的作用是不对的,也是属于虚假广告之列。再则,在收费上肯定患者是“大头”的,你既然听信广告,你就要掏广告费。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值得注意,人为地打破免疫耐受是否科学,目前尚无定论。在这种前提下如此大肆作广告,片面、极端地宣传其治疗作用,就是欺骗和误导群众。

综上所述,种种虚假乙肝医疗广告的狡猾伎俩,这肯定不是全部,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骗钱。这样的广告肯定不会对病人负责。

不能否认的是,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着追求经济效益而掩盖科学真实的事实。希望广大群众一定要相信科学,学习科学,多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相信政府。有病到正规的医院就医,千万不要听信虚假医疗广告。无论国内外,如果在难治性疾病方面有重大突破,一定会先在电视的新闻中和报纸的重要位置公布,而决不会先在广告中出现。为什么一般的疾病没人作广告,越是难治的病广告越多,吹得越神,这不很明显吗?我们千万不能像小品“卖拐”讽刺的那样,被“忽悠”得上当受骗。

作者:魏今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不同级别护士培训论文下一篇:室内装潢设计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