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多媒体技术论文提纲

2022-08-23

论文题目:翻转课堂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为例

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在不同学科的应用效果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然而,反观体育教学领域,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次。为了有效的改善学校人才质量的培养规格,落实翻转课堂这种新兴教学模式与当代体育教学的进一步融合。本研究立足实践,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载体,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篮球传统授课形式加以编组,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与“学”授课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范式,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内化。弥补了学习者因技术动作细化难、练习时间短、师生互动率低等不足,切实培养学习者热爱体育运动的学习乐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倾向,促进学生运动能力、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今后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体育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本研究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八年级三、四两个平行班的50名男生为调查对象,分为翻转课堂班和传统授课班。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育学习兴趣、篮球专项内容、身体素质指标上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不同教学方式对篮球教学的效果,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结果:翻转课堂班实验前后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篮球专项内容和身体素质方面均较实验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授课班实验前后学生在篮球专项内容和身体素质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体育兴趣上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实验后翻转课堂班和传统授课班教学效果比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班表现出更高的兴趣,p<0.05。在篮球专项内容方面翻转课堂班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授课班,p<0.05。在身体素质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同时,丰富了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切实贯彻了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有利于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2.依据学生需求而设置的翻转课程教学模式,有效的将多媒体教学资源与体育篮球教学相融合,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和参与度的提高。3.通过翻转课堂篮球教学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提高对篮球运动技能的理解,同时还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强了学习的时效性,对重难点的把握更加准确,有益于技术动作的定型,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教学效果。4.通过12周的篮球教学实验,传统教学班和翻转课堂教学班在组内实验前后教学效果比较上,篮球专项内容和身体素质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且在组间实验后测教学效果比较上翻转课堂班在篮球专项内容方面表现出更好的优效性,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反观体育学习兴趣方面,在组内比较中传统教学班无显著性差异,翻转课堂班学习者体育学习兴趣呈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上,翻转课堂教学班体育学习兴趣要优于传统授课班。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学;篮球教学;应用研究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现代教育改革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1.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给予现代教育新思路

1.1.3 推动篮球教学改革是新时期体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2.1.1 国外学者关于翻转课堂的定义

2.1.2 国内学者关于翻转课堂的定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翻转课堂起源与发展

2.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综合学科中的应用研究

2.2.3 翻转课堂在校园篮球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2.4 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基础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不同组别的一致性分析

4.1.1 实验前不同组别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一致性分析

4.1.2 实验前不同组别篮球专项内容的一致性分析

4.1.3 实验前不同组别身体素质的一致性分析

4.2 实验前后不同组别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4.2.1 翻转课堂班篮球教学效果分析

4.2.2 传统授课班教学效果分析

4.3 不同教学方式的学习成效差异分析

4.3.1 体育学习兴趣的差异分析

4.3.2 翻转课堂班身体素质差异分析

4.3.3 篮球专项内容的差异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5.2.2 融合教学模式以促发展

5.2.3 加强课前导读,落实课程学习计划

5.2.4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附录2:中考体育项目及评分标准

附录3:专项技术评分表

附录 4:文献小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工程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