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25

一、引言

行政部门、事业单位是国有资金主要的运用者,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创造极大的社会效益,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础。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起到了基础依据的作用,同时也有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执行水平不均衡等问题出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大到管理多级多个单位的行政部门、小到几十人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都处于初期阶段,政策、制度、规范不完善,缺少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政策,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也是内部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控的应用基础,合法、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也为审计监督提供依据。因此,从国家宏观角度和单位微观角度,都有必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这一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相关理论概述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概念

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合理保证部门、单位进行经营活动、社会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可靠性、而自行自我检查、自我制约和自我调整的内部自律规范,包括国家出台的法律性规范和地方和单位为自我约束所形成的一些规定条文。

制定内控体系的基本准则在于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相互制约、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应当贯穿于主体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计划阶段、执行过程和事后总结监督等各个阶段、各个层级,贯穿于每一项业务活动的过程始终,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特性。

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适用《内控规范》,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秩序,加强廉政及风险防范意识起着关键性作用。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过程,主要目的包括:制定预算的合理性检查;鉴定取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完整性;考察制定的政策、计划、程序、法规是否遵循;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以及为完成目标所确定的方案等。

(二)与企业内部控制相比存在共性和特殊性

1、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共性

第一,都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第二,都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准绳,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各项制度和管理规范。第三,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相同,即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选择、适应性原则等。

2、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区别

第一,最主要的是控制的主体不同,即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与企业是国家管控的两大主体。第二,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要是行使国家职能,产生社会效应,管控的大方向是节流过程中的风险,而企业主要是产生经济效益,管控的大方向是增收过程中的风险。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来说,具体的内部管控既有相似和交叉点,比如岗位设置过程中规避选择等,也有最大的区别就是成本费用的量化问题以及资金绩效的考评问题。

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是全额事业单位,为加强内部管理,在2007年进行了ISO9001质量认证管理,以期将管控工作做到极致,对产生的问题追根溯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以失败告终。而多数企业则可以在质量认证体系下做到游刃有余,对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失误和漏洞能够一目了然,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这充分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责任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和目的、绩效考评方法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行政部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1、前瞻性的规避风险

在市场经济的感染下,某些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财务信息不透明、制度不健全等现象不可避免,直接导致一些贪腐现象出现,使得国有资产遭受到风险。合理健全的财务制度,在事前将风险点堵塞,会有效的约束规避一些不良现象产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2、有利于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功能的完整实现

对国有资金的利用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公益效益进行评价,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这些都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来保证这些社会功能的实现。

3、引入绩效考评分析管理

新的会计制度引入的绩效考评分析管理,与今年试行的新的预算会计记账和财务会计记账同是管理方法,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提供可靠的量化标准,其中的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及时制定相应政策,保证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三、行政部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由于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甚至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认为财务工作无非就是简单的数字处理,花完钱,记完账,出报表就完成了财务工作。内部控制则是看看账记得没错就行的简单思维。

(二)控制制度不全面是最大的风险点

包括《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一些规范性法律文件,都不可能按照每一个单位的各种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因为每一个单位的具体情况都不会一样,不可能详尽的将所有的风险点都涵盖进去。

(三)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

行政部门、事业单位虽然都设有纪检监督人员,但是一般为非专业人员,没有全面的专业能力。尤其基层单位,没有外派监督人员,内部控制就是自己控制自己,考验的是单位的自制力,并不能满足现实中对各项事务的监督。

四、行政部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和重视不够

主要是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以外的部门和人员,内部控制的意识淡薄,专业能力不足。而财务人员也会有花钱记账完事大吉,不用考虑计算成本费用利润的烦琐。或财务人员不精通各项控制规范,找不到进行内部控制的源头。也有财务无法直接参与管理,无法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的情况,使资金效益无法发挥。

(二)各项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外在因素是以《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一些规范性法律文件,无法更全面详细的涵盖多样化的业务。

内因是单位没有修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细则,有效地将法律条文无法涵盖的点、面找出来,从各个角度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

(三)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不全面

行政部门、事业单位虽然都设有纪检监督人员,但是一般非专业人员并不能满足现实中对各项事务的监督。尤其是对财务账务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隐蔽性很强的问题,不能及时监督。

五、行政部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教育宣传的力度

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特别是法人及财务人员以外的部门和人员应该定期接受一些内部控制的培训,心中有自我防范意识。而财务人员则必须精通牢记各项控制规范,从源头进行内部控制,财务依据政策倒逼管理,才能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使资金效益发挥到极致。

(二)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针对制度的不全面的问题,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财务管理依据,结合单位本身的业务特点,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细则》,作为单位管理的执行规范,并以此监督管理,倒逼单位各项管理,内部控制层面进一步延伸。

(三)加强监督管理机制

行政部门、事业单位要从负责人人到每一名员工,都要严格遵循《内控规范》的要求去做每一件事,同时又要监督所有工作。机构设置,纪检监察人员跟财务紧密联系,跟进业务的开展,监督社会效益职能落实。

在不断改革的进程中,总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而内部控制就是在加强风险防范前提下的产物,势必随着国家政策形势,管理者的要求等因素,不断更新,更完美的为国家职能服务。

摘要:行政部门、事业单位是国有资金主要的运用者,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创造极大的社会效益,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础。对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内部控制,对国家资金进行宏观管理的必要补充和保障。本文对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找出内控规范不能完全产生效果的根源及解决措施,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分析,验证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为行政部门、事业单位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孙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 2018(2):250-251.

[2] 王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师,2015, No.231(24):43-44.

[3] 王晓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 2016(19):255-255.

[4] 任青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8, No.226(8):136+138.

[5] 王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8,No.481(12):9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翻转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下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绵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