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概念分析论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际法概念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中国正在崛起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事实,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下,“安全困境”是一种普遍现象。目前,伴随着中国崛起而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不断增强,与中国在各方面的冲突不断增多,中国和平崛起之路并不平坦。

国际法概念分析论文 篇1:

跨越企业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

摘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障碍的存在增大了谈判的难度,同时也提升了谈判的不确定性。这要求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充分了解文化差异,跨越不同国家的文化障碍,从而提升商务谈判效率。本文将重点探讨跨越企业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障碍的策略,提升企业国际商务谈判效率。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文化障碍;文化差异

企业国际商务谈判,主要是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与外国企业之间明确权利与义务关系而进行的一种协商行为。在交易过程中,商品的质量、技术手段、价格高低以及谈判成效都将对交易结果产生影响。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企业除了需要考虑到产品因素,还需要重视国际商务谈判,跨越文化障碍,提升商务谈判的效率,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1 企业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1.1交流方式的冲突

为了达到交易的目的,语言交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赋予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每一种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述的含义不同。德国人交流时,说话严谨准确,交际方式直接透明。对比之下,中国语言表达相对含蓄。除了语言的交流以外,还有很多谈判活动中需要使用非语言交际,任何一种手势或者是表情,都可能代表一种交际内容。在中国,点头代表的是同意,但是在南亚一些国家,点头被认为是否定。所以,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方式都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这也是国际商务谈判沟通障碍出现的重要原因。

1.2 风俗习惯的冲突

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交活动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存在文化差异,这些社交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谈判中,如果不了解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可能会使谈判对手感觉到自身被忽视,这将直接影响谈判的结果。以穆斯林世界社交活动为例,喝咖啡是一种非常正式的饮食活动,在他们的习俗中,客人不喝咖啡是一种失礼行为。

1.3 价值观念的冲突

价值观念,以文化为基础对人们的行为与后果进行评价的标准。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也有很大的差异,它会对人们的行为处事风格产生影响。在我国,受到儒家文化道义与情感的影响,人际交往中掺杂过多人情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同签订。但是在西方国家并非如此,处理事情时公私分明,基于法律条款和合作的原则处理问题。群体观念是价值观冲突的另一种表现。在中国文化中,强调舍小家,为大家,崇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种文化不利于自我个性的展现。商务谈判中,我国文化讲究内外协调,领导拥有最终决策权。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更加推崇实现个人价值,政府部门干预比较少。这也是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阻碍的重要表现。

1.4 思维方式的冲突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在长期的文化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将会面临思维方式的冲突。中国文化在处理问题时,注重个人经验。但是西方文化中,思维方式比较抽象,善用概念分析与推理。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谈判者在决策方式与风格不同。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企业需要对谈判者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尊重对方的思维方式,最大限度的求同存异,避免思维方式冲突对商务谈判造成阻碍。

2 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跨域文化障碍的路径

2.1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

为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跨国谈判中得到有效保障,企业方面需要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商务活动的开展与商务谈判行为都需要以法律为基础,对此,无论各国的经济体制、社会文化与风俗习惯是否相同,企业需要能够利用国际惯例等国际法则确保自身权益,这要求企业商务谈判的代表具备极强的法律意识。用法律处理各种纠纷,能够营造出一个公平与公正的谈判氛围,有助于企业在跨国贸易中更好的交流,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形成跨文化的谈判意识

文化差异是国际商务谈判中不可避免的,强化跨文化的谈判意识,要求企业能够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谈判者的需求、动机与信念是不同的,企业需要接纳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认识文化差异,能够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小文化差异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形成正确的跨文化谈判意识,企业国际商务谈判人员要更加灵活,从而是自身的谈判风格与谈判方法适用于各种商务谈判类型。

2.3克服文化差异

虽然企业已经意识到文化差异,但是对文化差异的认知还在一定的偏差。比较常见的文化偏见包括崇洋媚外产生的文化自卑、以自身文化为标准的本文化中心主义。后者主要是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对他们的心理倾向进行衡量与评价。伯纳德特·兰西奥克斯在对美日贸易进行研究后指出,对外贸易谈判障碍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本文化中心主义,美国谈判者仅考虑到自己的立场,在与日本的谈判中忽略自身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差异。此外,商务活动越来越普遍,谈判者民族优越感越来越淡。“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自身的一部分,人们很难感知到自己的文化。在受其他文化影响的人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行为不一致时,人们往往会出现很惊讶于这种情况。”部分极端的人出现崇阳媚外的心理,无法坚持原则。其实,商务谈判人员的商务活动的土壤也正是本民族多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抛弃后只能拿我国的古话形容:“皮之存,毛将焉附”。

结语

综上所述,受到人们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与行为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国际商务谈判的难度高于国内商务谈判。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各國之间文化差异,明确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造成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规避文化障碍对商务谈判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商务谈判的效率,确保交易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何博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障碍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9(20):84-85.

[2]翁丽静.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障碍及应对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23.

[3]刘娜娜.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障碍[J].商,2016(29):144.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4

作者:高义祥 潘然然 陈长芝

国际法概念分析论文 篇2:

“安全困境”视域下的中国和平崛起

摘 要:中国正在崛起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事实,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下,“安全困境”是一种普遍现象。目前,伴随着中国崛起而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不断增强,与中国在各方面的冲突不断增多,中国和平崛起之路并不平坦。论文从“安全困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国和平崛起的原因,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增强相互信任;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认同的和平崛起措施,致力于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逃出“安全困境”,顺利实现和平崛起。

关键词:“安全困境”;国家安全;和平崛起

“安全困境”又称“安全两难”,由于国际社会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就不可避免。但是“安全困境”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各国可以通过采取增加信任感的措施来缓解或突破。历史表明,大国的崛起往往会引发安全竞争,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各国造成的恐惧和疑虑不断增多。

一、“安全困境”的概念分析

“安全困境”是国际政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最早对“安全困境”这一概念进行解释说明的是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他把“安全困境”称为“霍布斯主义恐惧”。他认为,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主权国家作为主要的单元存在,就像霍布斯描述下的“自然状态”一样,国家之间不了解各自采取行动的目的。在这种局面下,国家之间会彼此存在恐惧感,特别是小国会对大国存在怀疑感和恐惧感,也许一个国家只是做一些普通的事情,根本没有伤害其他国家的想法,但是别国无法了解其真实意图,只能通过其行动揣测其目的,所以他们会加强自身的防御来应对这种恐惧,国家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就是这种困境下的产物,双方都以为对方是充满敌意的,是对自身不利的。巴特菲尔德在《历史与人类关系》中认为,即使没有任何一个蓄意出来危害世界的大恶人的干涉,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也可能爆发。它最有可能在两个急于避免任何冲突的两个大国之间爆发[1]。正是由于“安全困境”的存在,均无意伤害的双方之间最终会爆发战争,巴特菲尔德将此描述为“现代国际冲突中的悲剧因素”[2]。

这一概念的最初提出是由美国学者约翰·赫兹提出来的,他认为,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主权国家之上不存在超国家权力机构的存在,国家的行为不会受到世界性权威的规范与约束,这就会导致国家间不清楚彼此行动的目的,造成相互猜疑与相互不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权国家只能通过采取更多的手段来追求更多的权力以增强自身的安全,从而缓解国家之间的相互恐惧与怀疑。但一国的行为同样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不安全感,迫使其他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采取同样的行动。由于完全的安全自始至终无法获得,所以主权国家之间的安全竞争就难以避免,更无法消除,国家之间就会陷入无限循环的“安全困境”。在“安全困境”这一概念提出之后,由于美苏冷战的继续和现实主义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使得这一概念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这一著作中对“安全困境”也有一定的描述,他认为“安全困境”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用来增进自身安全的手段往往最终有损其他国家的安全。某国采取一政策或者制造武器时,他们自己认为这属于防御性手段,但是该国的潜在对手却认为该国的这些动作具有进攻性[3]。例如1996年,美国把航空母舰移动到台湾海峡附近,往西太平洋调防潜艇,美国领导人认为这属于他们的防御性措施,但是中国认为这些行动都属于进攻性的包围战略。反之亦然,中国改善其军事能力的几乎所有举措在中国自己看来都是防御性的,但日本、越南和美国却会认为是进攻性的。总而言之,在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中,“安全困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其他国家采取措施应对威胁,使得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国家之间这样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安全困境”。

二、“安全困境”下中国和平崛起的原因

“安全困境”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只要这种状态一直存在,国家之间的“安全困境”就不可避免。虽然“安全困境”难以避免和不可消除,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得到缓解的,这也是困境下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原因。

(一)国际制度的规范

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无法否认的事实,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方式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可能会走上争夺霸权的道路,并不能和平崛起。从中国崛起的客观国际环境来看,中国是一定能够实现和平崛起的。不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通过社会共有观念的建构,这种无政府状态可以形成三种不同的文化状态,分别对国家的行为进行不同的建构,即“霍布斯结构”“洛克结构”“康德结构”[4]。“霍布斯结构”侧重于自然状态,强调国家之间是敌人关系,“洛克结构”强调国家之间是对手关系,“康德结构”则强调国家之间是朋友关系。在理论上,只要通过社会共有观念的建构,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最终是会达到“康德结构”的,国家之间原则上是可以成为朋友的。中国的崛起倾向于利用和平的社会共有观念和国际制度的规范最终使国际社会达到“康德结构”状态。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国际制度对各国采取行动起到了很大的规范作用。另外,国际法和国际条约也对各国的行为产生影响,对国家间的行动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得国家的行为更加具有公开性,从而缓解其他国家的恐惧感。近年来,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日益树立起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二)中国外交战略的需要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做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推进周边外交能够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使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民族复兴持友好态度。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中国方案,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安全困境”下,中国强调要让周边国家通过中国的发展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外交要讲情义和道义,要重视与邻国的友谊与认同。中国的总体战略就是同邻国建立命运共同体关系,努力突破“安全困境”的相互怀疑感,因为命运共同体将加深中国同邻国在经济、安全、政治等多领域的一体化程度。中国一直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不会因为争夺霸权而发动战争,根据现实主义理论,没有人能够保证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会不会卷入战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有底线思维,同时强调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在国与国安全困境的背景下,中国和平崛起是自身外交战略的需要[5]。

三、“安全困境”下中国和平崛起的措施

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全球主导国家往往会通过遏制或制造争端等方式来制止其他国家的崛起,延缓他们的崛起进程,使他们不会影响自己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和在地区的既得利益。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的战略,趁中国还未完全崛起制造争端,并对中国施加安全压力,造成“安全困境”。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缓解其他国家造成的“安全困境”。

(一)加强国际合作,增强相互信任

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国家间共同的安全利益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基础,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就成为了突破“安全困境”,实现区域安全和全球安全的关键因素。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中,为了让中国在“安全困境”下能够和平崛起,中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寻求与其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谋求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信任,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可以成为中国寻求合作的对象。一是寻求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国家就国际事务进行联合,争取这些国家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提出的观点和倡议的认同和理解,进一步提升他們对中国的友好感和认同感。二是寻求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中国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某些国际事务方面与中国存在共同利益的发达国家也应该成为合作的对象,不能因为在某一领域存在利益冲突而拒绝与该国合作。中国需要通过加强与他国合作、积极承办国际活动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增强自身的政治透明度,使他国能了解中国的意图,展示中国的国际形象,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能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与尊重。总之,中国应该积极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存在共同利益的各国在国际社会中共同应对国际事务,缓解“安全困境”,更好地实现和平崛起[6]。

(二)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认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连续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的交流会带来创造性的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并与其他国家共同举办“文化年”“交流年”等国际文化活动,使中国的武术、京剧等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得到积极传播。中国需要积极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发挥主场优势,例如2019年中国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既要积极主动地对外弘扬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增强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感,缓解“安全困境”引发的信任危机,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文化保障。

四、结语

当今的国际体系仍然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间依然存在“安全困境”,导致各国间处于防范状态。虽然“安全困境”无法消除,但是各国可以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它的危险。只要世界各国在合作的基础上增强彼此信任,求同存异,提升双方的友谊感和认同感,就可以突破“安全困境”,建立友好关系。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明显提高,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和平与稳定的外部环境,但是中国与多个国家间存在“安全困境”,例如中美安全困境、中日安全困境、中印安全困境等,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造成不利影响。中国需要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件下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国家间的信任感,努力化解“安全困境”,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积极条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尹树强.“安全困境”概念辨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3(1):57-61.

[2]李战军.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安全困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2):53-55.

[3][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耿进昂.国际政治中安全困境的理论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4-47.

[5]王成君.“安全困境”视域中的中国和平崛起[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15-117.

[6]叶江.试析大国崛起与“安全困境”的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2):37-42.

(责任编辑:李凌峰)

作者:黄屺鑫

国际法概念分析论文 篇3:

探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维护措施

摘 要:在计算机网络发挥着巨大功效的同时,计算机的安全隐患却一直存在。其实,计算机网络内部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人们就一直在积极的寻找消除这种安全隐患的良好办法。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证是计算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会深入分析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维护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安全隐患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不断的更新,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时代全面到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遍运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使各项工作更加的系统化。然而,在计算机网络发挥着巨大功效的同时,计算机的安全隐患却一直存在。其实,计算机网络内部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1 相关概念分析

1.1 计算机网络

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其实就是许多台不同IP地址的计算机被线路连接在一起,主要由三大系统共同管制,进而形成一种能够传递信息并且能够达到资源共享的状态。这三大管制系统主要是指协议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管理系统。三大系统共同管制,无优劣与等级之分。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

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两点:第一点是设备的完好。这主要是指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完好,这其中包括计算机硬件没有被损坏和缺失;第二点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即要完整,也要不影响使用,信息资料更是不能够泄露出去。一般情况下,都是将网络本身看作一个整体环境,利用有效的控制管理技术,来达到网络安全的效果。

2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分析

2.1 网络病毒泛滥

所谓计算机病毒主要是指病毒的设计者利用自身的知识编写病毒代码和计算机口令,然后运用各种方法,将这种病毒植入计算机网络内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U盘和光盘进行网络病毒的移植。因而,我们日常使用U盘和光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止将病毒带入电脑里面,在拔出U盘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进行安全删除。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主要传播原理是不停的复制粘贴数据包和软件程序。轻者,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或是破坏计算机内部的重要数据;重者,可直接令计算机系统瘫痪,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计算机网络病毒是潜伏在计算机网络中最大的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病毒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与传播性,并且,这种病毒是持久寄存在计算机中。有时候它一直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病毒来袭都是措手不及的,它强大的破坏力有时候显得不可抵抗。并且,病毒并不是一直不变,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更新,计算机网络病毒也在不断的更新,争取与计算机网络同步。这样,就更增加了查杀病毒的难度,因此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御问题。

2.2 网络漏洞百出

计算机网络漏洞的形成主要包括缓冲区溢出和拒绝职务攻击两个方面。缓冲区溢出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概念。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太注意缓冲区溢出的,这就给了黑客机会侵入电脑。通常情况下,用户不注意缓冲区溢出,随意接受运行软件和数据包,黑客就能够通过漏洞侵入计算机,对计算机的系统进行破坏,操控计算机指令,盗取计算机内部重要数据。拒绝职务攻击也是计算机网络中比较常见的安全漏洞。它主要是对TCP和IP的连接次序进行严重破坏,进而破坏计算机的硬盘甚至是整个内存空间的储存量。黑客不但能够破坏IP地址,还能够假冒和改变计算机的IP地址。计算机网络漏洞主要包括功能缺陷与安全漏洞两种。计算机网络中的漏洞百出,这些漏洞主要是因为开发人员在编写软件的时候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和欠缺考虑的地方。要堵住漏洞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新的软件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如果不及时的对漏洞进行修复,很有可能會成为不良分子攻入计算机的方便之门。一旦黑客侵入,很可能导致计算机中宝贵资料丢失,重要秘密泄露,为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3 网络安全维护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我国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网络进行安全维护。但是,我国网络安全总体来说是不理想的。虽然较之前有较大改善,但网络上各种垃圾软件与黄色信息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网络的安全与健康。网络维护工作人员常做的是对漏洞进行补堵,然而,与黑客斗争的技术并不成熟,往往面临失败。

3 网络安全维护的主要措施

3.1 对计算机进行加密处理

对计算机进行加密处理是网络安全最主要的一种措施。它最主要的方式是采用二进制代码进行网络加密,使黑客无法侵入,更无法盗取重要资料文件。有时候,也可以将资料转换成看似无实际意义的密文,这其中还需要采用密匙进行解密。

3.2 不断提高网络防火墙拦截技术

所谓防火墙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这种技术在内部网局域网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筑起一道坚实的城墙,有效的将外部互联网带有病毒的数据或是不安全的数据与内部网进行拦截和隔离。防火墙技术是维护网络安全的最主要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防火墙技术还有待提高,有时候会有提示不准确的现象。并且,防火墙并不是完全坚固不可破的,有时候,一些恶意的破坏也能够瓦解防火墙。

3.3 及时进行网络杀毒程序与漏洞修复

许多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并不太重视计算机网络的杀毒工作。事实上,计算机的杀毒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样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毒在计算机内的扩散,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一般情况下,病毒主要是由网络数据软件与u盘光盘等带入,因而,要定期对u盘进行杀毒,在使用完毕之后,一定要进行安全删除,切记不要在不知名的计算机上面使用u盘。计算机网络的漏洞一定要及时下载补丁进行修复,不然很容易给黑客侵入的机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4 资料备份

由于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快,隐蔽性高,不易被发现,而且计算机还会遇到人为破坏、设施故障等问题,因此,最保障的安全维护措施还是要对资料进行备份存储。如重要的文件资料,在电脑存储之后,要养成发送一份给自己的邮箱和拷贝一份到u盘的习惯。只有防患于未然,做好两手准备,当故障发生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4 结束语

信息时代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只有及时有效的解决了这些网络安全问题,才能够及时保证网络的良性发展。在研制计算机的同时,也需更新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光.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朱雁新.计算机网络攻击之国际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3]吴金宇.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4]蔡昂.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2.

[5]黄河.反黑行动——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J].信息技术教育,2003(12):89-90.

作者简介:冯伟林(1976.06-),男,山西晋城人,计算机应用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中级讲师,现任部长助理,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山西晋城 048000

作者:冯伟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不孕症中医研究论文下一篇:隐喻与语言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