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媒体资源呈现多彩语文课堂

2022-09-13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引入多媒体教学, 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和设备使一节原本枯燥的课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 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小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易分散, 如果教师只为教学手段的新颖, 毫无原则地滥用多媒体, 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多媒体本身的切换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上。这不仅不能辅助教学, 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 只有巧用多媒体, 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生动。

1 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自发的调动全部感官,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在教《草原》一课时, 由于学生没有见过草原, 只凭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 很难真正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美丽, 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学生在读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影视资料, 让学生亲眼看见草原蓝的天, 绿的地, 和在草原上那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伴随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学生陶醉在草原的美景中, 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隽美。从蒙族人民盛情款待汉族兄弟的一幕幕中, 又使学生更深地感到草原不仅景美, 人更美。学生带着对课文的无限向往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多媒体极具丰富表现力的播放功能, 把形、色、光、声、动、情、意融为一体,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轻松地将学生带入课文创设的情境之中, 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了审美情趣。

2 巧选时机, 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是40分钟的艺术, 教师要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把握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火候, 捕捉教学良机, 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真正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之效。要在急需的时候刺激学生的感官,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手段的功能。在教《詹天佑》时, 书中对“两端同时凿进法”“中部凿井法”以及“人”字形铁路的叙述过于抽象, 老师适时出示课件把抽象的文字变为活动的画面,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居庸关和八达岭地形特点各异, 因此詹天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 再出示课件, 给学生以直观形象, 体会到这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的好处。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铁路?这样的设计又有什么好处?课件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困惑。通过课件对地理环境有了更清楚地了解,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詹天佑顺着山势, 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 采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 解决了火车爬坡的重大难题, 这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 也是他对铁路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再如在理解《荷花》第二段中“挨挨挤挤”这一词时, 我适时地播放了多媒体课件, 先再现了稀疏的荷叶, 然后以动画形式再依次再现许多的荷叶紧挨在一起, 学生看着画面, 什么叫“挨挨挤挤”就准确地理解了。在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 这一“冒”字写出了荷花生长速度快, 生命力强的特点, 学生较难理解。这时, 我又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动画情景——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了许多荷花, 从而使学生准确地体会了“冒”字的意思, 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化难为易, 实现了教师手写口授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

3 巧改形式, 事半功倍

在作文教学中, 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与讲评的形式。过去, 学生作文是老师批改, 学生被动接受, 以致效率低下, 学生提高不快。鉴于此, 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 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 师生共改, 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成作文后, 教师浏览, 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 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找出有问题的地方, 或教师示范改, 或师生评议作者改, 或学生多人“接力”改, 等等, 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 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 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 均能做到视听结合, 集体受益。同时, 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 可谓事半功倍。通过这种形式, 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在活泼自由的气氛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4 巧补内容, 整合资源

《基础课程纲要》中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需要去学会查找资料、收集资料、采集所需的信息。这种通过客观反映、经过人的亲身感受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 并经过加工形成认识的体验学习, 才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 加深理解。如在学完《詹天佑》一文后, 学生通常会渴望对詹天佑生平、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更深更广泛的了解。此时, 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资源多样、传播快捷等优点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对阅读内容作适当补充。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 同时又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

运用多媒体教学, 生动逼真, 图文结合,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突破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 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条件, 运用多媒体时要重视一个“巧”字, 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文本教学有机整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生动。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众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 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的两面性, 如果只为教学手段的新颖, 毫无原则地滥用多媒体, 这不仅不能辅助教学, 反而会影响教果。因此, 运用多媒体时要重视一个“巧”字。只有巧设情境, 巧选时机, 巧改形式, 巧补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生动。

关键词:巧用,多媒体,语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试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与刑法反恐条文的对接问题下一篇: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教育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