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2022-09-11

创业是创业者发现商机并加以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 获得利益、实现价值的过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 高校大学生创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较好地预测创业行为和创业成功的可行性, 所以创业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者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所谓自我效能感, 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 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的差异性, 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也千差万别, 任何时候讨论自我效能感, 都是指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自我效能感[1]。因此, 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定义为, 高校大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创业这项任务的自信程度。

二、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

(一) 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是大学生决定创业与否的先驱因素和决定条件, 但仅靠创业意向并不足以驱使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创业者。许多学生拥有较高的创业意向, 但是这种意向并没有变成现实, 原因在于他们缺少创业自我效能。大学生们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创业, 是为了获得物质回报、达到自我实现, 在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 他们也承担着经济、心理和来自社会的各种风险。因此, 创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创业意向, 还要有较高的创新活力、风险意识和自我意识等, 这就需要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来提高他们的创业意向。高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 对目标追求更投入, 创业意向更坚定, 创业过程更坚持。

(二) 创业自我效能感决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是个体在创业认知调节因素的整合作用下, 将内在需要与外在创业诱因整合而形成的激发和维持创业行为的动力体系[2]。大学生有知识、有理想、想要实现自我价值是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动机[3]。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背景下, 创新创业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然而, 承担责任和实现自我的途径是多样化的, 可以是创业, 也可以是就业。

大学生们由于自身还不太成熟, 一般会避免从事他们认为没有把握的职业, 只有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承担时, 才会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对所承担的事情有积极的设想和蓝图, 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和影响行为的结果, 因而更有信心、更敢于承担责任[4]。

因此, 在面临选择时, 大学生会对自己的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进行评价, 那些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克服创业的各种困难, 对创业成功抱有信心;而那些创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 对自己创业能力没有把握, 对自己创业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 不敢以创业的方式来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自我。因此, 高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 通过创业承担社会责任和自我实现的动机就越强。

(三) 创业自我效能感引领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是指在创新动机作用下, 大学生感知、把握创新机会和整合创新资源, 在步入社会前所做出的是否创业或参加创业的一种心理决策和行动决策过程[5], 创业行为的效果受内外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不仅指获取创新成果的信念, 还包括工作中采取创造性方法的信念, 有创意地克服困难与挑战, 有信心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等。创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未来表现出创业行为和良好创业绩效的可能性较高, 而创业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取得成功的几率更小, 拥有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是预测潜在创业者关键的先决条件之一。

三、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个体的自我效能信念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已掌握的经验、间接的替代性的体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 相应地,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结合创业自我效能的特性, 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

第一, 个体的掌握性经验即亲身经历的成败体验在个体的学习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要让高校大学生拥有一定的创业体验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创业基本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国家的各项针对大学生的方针政策等。这就要求高校开展相关的课程, 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掌握相关情况。二是高校可以培育创业社团协会, 可以与社会上的其他创业主体联合打造创业基地和创业实训模拟平台, 通过各种平台组织的实践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规划与思维能力。

第二, 间接地替代性的体验即他人的示范作用, 是通过他人的经验获得的, 高校大学生在创业的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增强自己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创业师资力量, 邀请成功企业家或专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 走进高校课堂, 为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运营指导、资本运行、利润评估等, 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 创业导师不断丰富教学经验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更加贴合实际的互动教学方法也更能影响教学双方自我效能的培养和提高, 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第三, 从自我效能的角度出发, 他人的言语说服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正面信息的获得和对自身的鼓励可以建立起成功完成目标活动的信心, 进而促进创业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紧跟新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办学, 将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进行科学、系统地规划, 多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 让年轻的大学生在辛苦创业的同时体会到来自各方的支持和关爱, 从而提升创业信心。

另外, 大学生在进行开展创业工作之前以及过程之中, 当下的生理状态和情绪情感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发挥, 因此也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工作做起着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同时, 也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挫折教育、逆商教育等, 运用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协助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摘要: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提出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完善高校各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措施和建议,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创业,创业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 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段锦云, 王朋, 朱月龙.创业动机研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 2012, (5) :698-704.

[3] 高日光, 孙健敏, 周备.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建构与测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09, (1) :68-75.

[4] 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An agenticperspective[J].AnnualReviewof Psychology, 2001, 52:1-26.

[5] 孙春玲, 张梦晓, 赵占博, 杨强.创新能力、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5, 33 (04) :87-9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检察机关行刑建议权的属性下一篇:基层政府采购业务电子化系统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