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会计核算论文

2022-05-0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集团会计核算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先后在上市公司(2001年)和外商投资企业(2002年)执行,并逐步推行到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中。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企业集团会计核算论文 篇1:

企业集团如何完善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

摘要 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集团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在国家《会计法》的要求之下,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核算工作,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掌握企业发展的重点、需要纠正的偏差以及需要关注的经营方向,在预先设想、过程管控和结果评估三个环节上下大力,保证内部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操作性,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部会计核算 办法设计

一、加强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企业集团的内部会计核算是资金流动的一个实际反映,它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对未发生、正在进行或者已完成的经济行为进行核算,正确、及时反映经济效益的一种即时表现形式,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内容。那么内部会计核算对于企业集团的建设、发展、壮大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的内涵。从企业的经济行为来看,内部核算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作用,即前期预算、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估。利用有效的会计手段把业务活动与企业的既定目标联系起来,是落实工作的基本依据,通过层层落实、层层评估、层层反馈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前期预算是将资源合理分配,通过细化、讨论、推演等过程,使之具备可操作性、可控性以及目标可视性,确保企业运营上下一条线;过程监督是按照各个责任对象的岗位、能力以及需要明确其要实现的目标,加强对企业集团运营环节的控制,是最重要的一环;事后评估也称业绩评价,是对前期预算成果与企业目标实现的一个反映,其最大的作用是便于企业集团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及部署。

(二)实施内部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为了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运营绩效,往往会采取层次比较分明的管理格局,固定岗位、固定人员、固定责任,利用“分权化”的方式来适应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另外,为了确定各级责任,会计主体也会进行分级核算,按照各级责任进行分解,对核算方法、报告流程、财务编码以及报表体系进行统一,以节省会计成本。如果内部会计核算不规范,那么必然会造成财务报告流程增长、速度变慢、数据失真,各级责任人工作绩效失管、失控、失当,各自为战,无法起到支持企业集团上层决策和战略调整作用,所以严格、规范、高效的内部会计核算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

(三)如何提高各级对会计核算基本认识。作为企业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各级管理者怎样才能够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认识呢?一是要转变观念,形成氛围。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人员认识,明确各级责任要求,形成管理控制体系,营造人人懂核算、事事算成本、时时讲绩效的氛围;二是转变职能,加强管控。虽然会计核算人员主要工作是记帐、支付、评估、报告等。但要看到,其管理作用往往大于其实际工作,对于资金的事前指向、事中控制发挥作用极大,特别是对于运营中的纠偏、推动作用更是不可估量;三是完善制度,确保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审批、监督、审计制度,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对大额度、超指标、超范围的开支实施有效控制,确保企业资金、物资安全。

二、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是以会计信息的方式体现出来的,以财务报表或者报告的形式上报给使用者,为制定政策、调整方向、改变战略提供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做到八个原则,为我们的会计核算工作指出了具体的方向。结合工作实际,我个人认为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工作要做到五个基本要求:

(一)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做到真实可靠。正确的前提才能确保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所以会计核算数据正确才能够保证领导决策和其他后续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做到这个要求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真实发生的交易或者行为进行汇总,实施会计确认、计算和上报,这是全体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只要一个人、一个数据或者一个环节发生错误,就会导致整个计算结果错误。

(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能够细化操作。数据本身就是工作的具体反映,它包括对过去工作的总结、现在工作的预测和未来工作的评估,所以操作性是会计核算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每一项数据反映的是一项工作、每一个变化说明工作的进展情况,如果数据不是递进关系,说明中间环节出现了跨度或者某一项工作的运行没有考虑全面,其操作性就会降低。

(三)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高度谨慎。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原则,我们常称之为稳健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应过高估计收益或者过低估计负债,以保证数据提供的真实可靠。绝不能出现弄虚作假、跑冒滴漏、瞒报少报的情况,真正将“慎”字贯彻到底。在整个统计和复核过程中,要采取相同的编码或者统计方法,确保不因为方式方法问题而导致的误差出现。

(四)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能够相互比较。会计核算信息必须具备可比性,企业集团的决策者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年份、不同部门的数据对比来确定企业或者部门的盈亏,所以企业集团必须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方法一致、计算合理、简单明了。对于其他企业的数据提供,也必须依照本企业的统计方法进行了重新统计,再形成信息报告,从而确保对比的正确性。

(五)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严格职业操守。对于企业集团而言,会计核算部门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中心、资料中心、审计中心,更是一个重要的保密中心。会计核算工作当中的信息直接反映的是企业的工作重点、财务现况、经营方向和资金流动状况,在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它的存在往往处于重要地位。从世界五百强企业来看,自身信息的防护以及对其他企业信息的掌握,是确保在经济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三、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运行模式的不断革新,经济主体的不断变化,各个企业集团,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内部核算管控的重要性,进而在思想上、制度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会计核算工作,使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产审计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模式化,整个企业集团财务部门,从上到下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网络,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是网上的“结点”。各个会计核算部门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运作,从而确保不出现遗漏,为集团公司总部提供全方位、高清晰、大容量的信息,使企业集团能够掌握第一手盈亏资料、部门的工作绩效以及人员的工作回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虽然,各企业集团都能够高度重视内部核算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导致内部会计核算流于形式。从我们国家来看,计划经济影响较为深远,特别是在一些从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企业中,影响就更加明显。部分中、小企业认为企业经营业务少,帐目单一,不需要建立内部会计核算制度;部分企业任人唯亲,用“内部人”掌控会计核算部门;还有部分企业,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随便建立起一个核算部门,用于应付检查。它们在经营方式上没有把企业当作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认为反正收、支两条线,只要平衡了就是合理了,随意性较大,导致企业集团内部核算制度混乱,不明白业务的人占了业务要求高的位置,具体业务人员代替计算机操作人员成了打字员,所有人都成了资金的监督员与巡视员,从而出现了挤占成本、虚报数据、会计失真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决算的正确性,严重的话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审计不力,导致内部会计核算出现漏洞。内部会计审计机构是会计核算的具体监督部门,他的作用相当于财务民主组,是内部会计核算制度的制衡机制,主要是督促相关人员遵守财务核算制度;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督促企业守法经营;逐步完善内部核算制度;保护资产不发生流失。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往往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审计部门什么时候审计、审计什么内容由部分人说了算、审计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由管理部门直接任命、审计工作不按照审计制度落实等问题随处可见,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就成了形式主义,也成了部分企业集团的“障目之叶”,导致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无权处理、有了问题不敢上报。从而使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失管,造成会计核算自己说了算,往往出了大问题才会大吃一惊。

(三)监督失效,导致内部会计核算较为随意。民主监督是企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部门工作绩效、对个人业绩评估、对资金的流动使用、对目标的定位实现等都可以采取民主监督的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群众“意见箱”成了摆设,监督部门成了实权“打手”,对职权内监督内容缺乏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有的企业侧重于事后监督,结果已经形成,除了追究责任,改变不了任何东西;有的企业监督流于形式,监督纠查一般性的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检查与督导;有的企业监督对会计核算一带而过,以不懂业务为由“略过”,无法实施监督;有的企业监督在事前发现了问题,以容易影响领导大的政策方向为由不予提出,导致发生严重后果。只有在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加以审计和评估,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控制的有效性,才能够避免发生损失。

(四)制度不健全,导致内部会计核算难以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人遵章守制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进入市场经济后,为了统一内部会计核算标准,形成统一的流程、编码,提高企业集团的运行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制度执行往往不够好,导致部分职能弱化。从目前来,企业集团层面较多,除总部财务部外,还有二线、三线甚至更远的会计核算人员,越小、越远的个体,往往核算越集中,有的一、两个人就负责一个地方的工作。那么,就算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也会出现把关领导、会计、出纳“两职一身”的情况,财务管理职能就会降低;有的财务管理部门采取“事前请示”的方法,管理越集中,审批程序就越繁琐,时间就越长,等批示下来了,可能商机也错过了。所以如何在一线人员的思想中灌输好会计核算意识,如何督导他们履行财务制度,是一个管理问题,更是一个企业文化问题。

四、完善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的具体办法及措施

随着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深化,各个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由于受陆续出台的会计准则的约束,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在运用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工作、实施过程监督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也有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员工作随意。因此,为提高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要将具体的规范要求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制定适合自己本企业的财务政策、会计评估方法,提高资金流动速度、减少跑冒环节、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保证会计核算工作有效进行。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制度主要包括计量验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必须要严格加以落实。在实施过程中,要抓住几个环节:一是抓好培训的环节。要对财务人员及相关领导,进行会计核算常识培训,对于企业集团其他人员进行一般性培训。使财务人员做到精通本职的、使相关领导做到掌握常识的、使一般员工做到了解相关的;二是抓住联动的环节。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往往不是一个部门或者某个人员的工作,而是以工作阶段或者工作重点为“结点”,必须要确保每次核算要全员参与、全时跟踪、全程指导,确保形成合力;三是抓住追责的环节。会计核算有其严肃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必须要明确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实行“连带责任”和“一票否决”,确保会计核算高效、及时。

(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督。企业集团必须在内部监管上下功夫,这是确保各部门务实高效完成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实施内部稽核。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自我检查和审核,指定专人对相关帐证进行复核、检查,防止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二是健全审计机制。实行执行、决策、监督“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可以根据其职能要求决定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的隶属关系,但要保证其进行监督的权威性和超然地位;三是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员工是企业集团的主体,他们既是建设者,又是企业的主人,要利用“意见箱”、“热线电话”以及员工大会等形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接受意见反馈;四是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必须保证在经济活动实施过程中,一项工作的全过程不能由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负责,不相容职务应当相互分离,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原始记帐凭证、相关印鉴的保管等业务应分工负责,互相牵制。

(三)加强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所谓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控制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一是抓好预算控制。要建立适合管理要求和业务特点的货币资金制度,严禁一人多职或者多职交叉,通过分解成本的方式,降低预算;二是抓好收支管控。收支是两条线,但实际上是一种业务关系,必须严控流向,明确审批权限和具体责任人,避免出现体外循环和“小金库”现象;三是抓好资产管控。重建轻管,资产管控难是所有企业的“通病”,必须严把采购、验收、保存、使用、回收、盘点等环节,防止各种形式的流失;四是抓好风险管控。在企业运行过程中,采购与销售是两个必要环节,要抓好合同订制、审批等内容,减少坏帐的可能性。

(四)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管理。当硬件、环境、政策等条件都具备了,那么人的因素就是决定因素,会计核算工作也不例外。一是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再坚固的堡垒都能从内部攻破,用人的风险是任何时候、任何岗位、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必须采取宣扬企业文化、加强实时教育、强化核算环境等方式,提高对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控制;二是提高电化稽核能力。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使会计核算人员从繁琐的记帐当中摆脱出来,以前在记录数字的同时能适当的考虑其他相关内容,现在格式固定,只需要输入数字就可以了,因此,要加强电化稽核,防止和发现因操作人员疏忽而导致的问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三是实行定期轮岗制度。要防止以往一个岗位一辈子的错误认识,要将岗位轮换与未位淘汰结合起来,让会员工有风险意识,从而克服工作不尽力、不尽心的毛病;实施岗位轮换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相关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

作者:王明兰

企业集团会计核算论文 篇2:

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探讨

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先后在上市公司(2001年)和外商投资企业(2002年)执行,并逐步推行到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中。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本文立足于企业集团,研究其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其设计的总体框架和重难点进行了探讨。

一、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核算办法时,必须充分考虑《会计法》的各项规定,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不违反相关法规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

(二)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要与企业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内容上要全面、具体。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对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一个细化,因此对属于国家财务法规中可以选择的会计政策,应做出明确规定,使企业会计流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序进行,便于基层财务人员实际操作。

(三)效益性原则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应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为目标,在满足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企业还应考虑设计成本、运行成本和与之带来的效益。

(四)灵活性原则

企业集团经济活动和财务关系比较复杂,财务管理的职责分工较细,为便于执行,在设计内部会计核算办法时,应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大的方面上(影响全局的方面)做到统一,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前提下给成员企业留一定的主动权,同时根据内容的不同做出详略规定,并合理安排结构。

(五)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原则

在设计内部会计核算办法时,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企业规模、涉及的行业特点等,制订出符合企业特点与管理要求,同时又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二、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的总体框架

(一)《企业会计制度》的结构分析与借鉴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由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三大部分组成。其实质是将原来行业会计制度中具有共性的内容作为“公因式”单独抽出来,加上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的会计核算,再吸收了具体会计准则较成熟的部分合并而成的,其核心部分即 “一般规定”是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的混合,“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及 “附录”是传统会计制度的体现。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尚不能统一地规范各行业有关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的会计核算以及特殊业务的核算问题。财政部的相应对策是采取制定各个专业(或行业)核算办法来解决,它们是统一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不会像旧的行业会计制度那样全面,一般由总说明、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补充报表项目及编制说明等几个部分组成。

(二)企业集团内部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的共性与特性

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区别主要体现在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的会计核算以及特殊业务的核算问题等几个方面:

⒈共性

(1)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内容包括四个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及会计核算基本原则;(2)会计科目的设置“大同”、“小异”,即大部分会计科目是相同的,只有小部分涉及收入、费用(成本)、利润以及特殊业务等几个方面的会计科目存在差异;(3)会计报表格式也是“大同”、“小异”,除“资产负债表”在个别项目上有差异外,其他报表在格式上均无差异。

⒉特性

(1)不同行业在收入的核算上存在差异;(2)不同行业在成本、费用的核算上存在差异;(3)不同行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内容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分类和使用年限方面;(4)不同行业在部分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如折旧方法等。

(三)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的总体框架设想

在对企业集团进行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时,可以考虑以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基础,把不同行业会计核算中带有共性的内容抽取出来,对需要统一或明确的事项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形成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参考一般会计制度的结构,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可考虑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⒈会计核算一般规定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依据、适用范围、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的一般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报送的一般规定。

⒉会计要素核算规定

这部分的内容以会计核算的六个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为对象,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对需要统一或明确的事项做出具体的规定或要求,若涉及到不同行业在核算上的差异事项,应分别规定清楚,如对收入的核算可以细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建造合同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对成本的核算也可相应地细分为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建造合同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⒊附录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由会计科目体系、会计报表体系、固定资产目录及特殊会计业务帐务处理举例等内容组成。

上述第1部分会计核算一般规定和第2部分会计要素核算规定可采用章、节、条、款的形式;附录部分中的会计科目体系、会计报表体系和固定资产目录可按照不同的行业,以表格的形式分别列示。

三、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因此,企业只能从中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会计信息是靠会计政策的规范来生成的,不同的会计政策规范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新会计准则赋予了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为了保证各子公司财务信息的高度可比性、便于汇总和合并财务报告、缩短财务信息的呈报周期,企业集团应当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结合自身管理需要,选择适合本企业集团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

会计科目设置是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的重点之一,它是确定会计对象经济内容的分类体系,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会计事务处理办法等的设计奠定基础。搞好会计科目的设计对保证会计制度设计质量,完成会计制度设计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集团应在国家统一规定科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和一些特殊业务处理的需要,选用、补充会计科目,对各科目的使用范围、条件、明细科目划分应尽量进行详尽的描述。

(三)会计报表体系的设置

对企业集团而言,财务报告无疑是最为核心的信息报告载体和来源途径。 会计报表(报告)是企业特别是母公司了解下属单位的主要手段,一整套明晰的可操作性的信息报告规范,包括财务信息质量标准、报告标准、报告内容结构、报告组织程序等内容。会计报表设计与会计科目设计一样,是组成会计制度设计的两项重要的工作,如何设计报表体系,获得真实、完整的下属单位财务信息、同时满足集团报表合并和内部交易事项数据的取得,也是会计制度设置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四)合并报表与内部关联交易

合并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应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编制原则、报表种类、格式及编制方法。财政部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企业集团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内部规定。

(五)境外子公司与集团会计政策的统一与调整,会计核算办法与集团的接轨

由于境内和境外所采用的会计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企业,按照不同会计标准可能编制出差异较大的财务报告,这种不一致会给集团合并报表的编制带来困难。此外,由于境外子公司与母公司采用了不同的报告货币,需要子母公司根据母公司会计报表予以折算,以便与母公司会计报表合并。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及其产生的折算差额的处理方法等,构成了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该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调表不调账”,即境外子公司按照“属地原则”执行企业所在地的会计标准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与此同时,按照境内认可和接受的会计标准,对其财务报告进行调整,提供给境内母公司进行合并。

作者:赖保强 陈楚宣 熊 瑜

企业集团会计核算论文 篇3:

企业集团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衔接问题研究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不仅要和本土企业进行竞争,同时还需要和国外企业竞争,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规模化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集团顺势而生。在企业集团中,财务管理是核心部分之一,为了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对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进行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对企业集团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衔接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企业有限的经营规模受到了更加严峻地挑战,很多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逐渐扩大了规模。然而无论是大规模企业,还是小规模企业,在发展中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说,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是重要的组成,一些大规模企业认为将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衔接起来能够使其作用更大,因此,如何衔接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就成为了企业集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衔接的意义

在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财务管理问题阻碍了其发展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衔接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企业集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信息为依据,而企业在核算中为了确保核算的准确性,构建了统一地核算标准,这样就使得财务数据更加地完整、真实。在此基础上,企业集团需要对会计核算的数据信息进行细致地分析,在详细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比财务预算和实际经营业绩,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了解经营业绩是否达到预算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开来的,所以将两者进行有效地衔接,有助于企业集团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企业集团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的衔接分析

(一)以准确会计核算为前提开展财务预算

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衔接过程中,应该以准确会计核算为前提开展财务预算。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分权管理制度,企业集团领导所肩负的责任重大,若是领导要事事兼顾,那么設置下属部门领导就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企业领导需要将权利和职责一同下放,让下属部门领导能够具备一定的职责,这样的责任会计制度更加地合理。同时,为了限制责任会计领导的权利,需要对其权责范围进行明确,然后要做好责任预算编制工作,只有这样会计核算和财务预算的衔接才能顺利。因此,在实际进行两者衔接过程中,企业集团应该落实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以有三种,第一种是成本中心,第二种是利润中心,第三种是投资中心,企业应将三种责任中心的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当确定了责任中心之后,会计核算部门应紧随其后,遵循核算原则来开展核算工作[1]。

企业在进行责任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将企业生产整体的目标进行细化,之后构建不同的责任中心,这样每个责任中心都有明确的目标,而所有中心目标汇集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目标,这样就可以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企业为了促使每个责任中心目标都能够得以实现,可以构建科学完善的激励体系,在此体系下,对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工作不认真地员工进行处罚。同时,企业还应该构建信息采集系统,在此系统的指导下企业各部门就可以收集更多的信息,根据信息的反馈来做好相应的工作调整。

同时,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并对每个责任中心所具有的联系进行有效地处理,这一部分工作属于责任会计制度范畴内,同时也属于财务预算范畴。在进行这一工作过程中,若是站在会计核算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可以确保每个责任中心的利益得到保障,确保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等情况和预算相符合,并且能够促使集团合并会计报表与之实际的内部交易收入等抵消。所以说,企业集团在发展中,可以制定内部转移价格,通过此价格的制定可以确保集团和其旗下的企业利益相一致,这样企业集团整体所能够获取的经济利益才能更加可观。

(二)企业集团财务核算应遵循成本、费用以及收入确认原则

财务预算包含内容较为广阔,其中主要有预计利润表、现金预算等等。而且企业集团的规模十分庞大,并且涉及行业数量也比较多,这样就导致企业集团旗下的各子企业在成本、费用以及收入方面的原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企业集团整体的信息可比性比较差,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就应该针对成本、费用以及收入这三项内容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定,以此来确保财务预算能够更加地准确,并为下面将要开展的会计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现两者紧密结合

在衔接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因为传统的会计核算和现代的会计核算不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衔接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现代的会计核算最重要的就是事前、事中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企业财务进行预测,然后为决策的开展提供建议,第二部分是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这一部分工作开展中需要时刻关注企业财务预算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事后预算,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集团就应该将财务与业务两者进行紧密联系,站在财务的角度上为企业业务的开展提供支持[2]。

(四)以财务预算管理需求为出发点规范会计核算体系

当前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方法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还存在部分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而会计核算无效的开展,就使得财务预算也受到了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集团就应该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完善。在完善此体系中,因为财务预算处于较高层次领导的职责,而这部分领导又对会计科目的确定有决定权,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集团企业下属公司就不具有决定权,因此,企业集团高层次领导就应该以财务预算管理需求为出发点规范会计核算体系,以此来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范围逐渐扩大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当前大规模企业数量较多。大规模企业在发展中同样要注意财务管理,只有做好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的衔接,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才能更有作用,企业集团发展才能更稳定。

参考文献:

[1]李绮玉.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关系探析[J].中国市场,2010,(27):56-57.

[2]陈玲.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在财务预算中的运用[J].财经界,2016,(9):239-239.

作者:和文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字电视有线电视论文下一篇:电力企业工会职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