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分析论文

2022-05-05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渔业养殖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渔业养殖水平日益提高,但渔业养殖水域污染情况也较严重。养殖水体的沉积物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趋,因此沉积物的指标分析技术能被用于评估污染物对养殖水体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从理化指标、酶指标、污染物指标方面介绍了目前沉积物指标的分析技术,并阐述其应用做了展望。

渔业养殖分析论文 篇1:

水产技术推广投入对渔业养殖产出的影响分析

摘要:水产技术的推广是为了有效促进水产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渔业生产效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目标下,发挥水产技术推广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有助于引导养殖户转型生产,促进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通过引入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投入要素,构建渔业养殖生产函数理论模型,并选取2006—2015年我国16个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省(市、区)的数据,针对水产技术推广站各投入要素对渔业养殖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及技术人员比重均对养殖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推广站编制人数基本趋于稳定,对养殖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水产技术推广;Cobb-Douglas生产函数;水产技术推广站;渔业养殖生产函数

农业技术推广旨在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将农业相关的科技成果普及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完成从研究成果到实际生产的转化工作。渔业作为农业的分支,我国针对其设立了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负责水产良种的选育与推广、新型养殖模式及技术的探索创新与示范推广等工作。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对水产养殖业提出加快品种改良,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低洼盐碱地养殖和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等目标。为了完成以上目标,农业科技研发的力度及农业科技推广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农户一方面迫切须要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动,另一方面又要规避新技术带来的增产不增收的风险。因此,不同于大企业的生产,农民改变生产品种及方式的可能性相对较小[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户须要得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经营管理、新品种及生产模式、市场需求分析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从而降低农民在转型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达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农业生产效率及效益提升、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等目标。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农业推广理论、推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农业技术推广行为与效果评价3个方面。(1)农业推广理论方面。沈贵银等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私人部门更愿意购买公共性质、私人服务性质的有偿的农业推广服务。政府应鼓励私人部门向社会提供农业推广服务,同时给予其一定的补贴[2]。(2)推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黄季焜等认为,解决农技推广体系中的突出问题,亟须在深化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同时,明确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职能的财政足额支持原则,遵循改革和投入的辩证关系[3]。孔祥智等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国际比较,提出从农技推广机构和非政府农技推广组织两方面完善现有推广体系[4]。(3)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及效果方面。胡瑞法等通过对7个省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户的调查,提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投资不足、体制不合理、人員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等问题,并提出改革现行的农业行政体制的建议[5]。廖西元等以全国18个省份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行为及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和内容对推广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注重推广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建议[6]。Marsh等从农民技术需求角度对推广模式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应该是“科技需求拉动型”,应注重农民对技术信息的反馈[7]。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组成部分,水产技术推广相关的研究较少。张成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结合Malmquist指数,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发现由技术推广所决定的纯技术效率有所下降[8]。金炜博等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进行考察,提出完善水产技术推广立法,提高队伍素质,增加推广经费,加强水产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等建议[9]。现阶段关于水产技术推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效率、推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未涉及对水产技术推广投入要素与养殖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在养殖专业从业人员数、水产养殖面积和鱼苗总数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量、技术人员比重等变量,构建出包含水产技术推广投入要素的渔业养殖生产函数。在理论模型构建后,选取2006—2015年我国16个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省(市、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构建更完善的渔业养殖生产函数,在此模型中不仅包含直接作用于产出的生产投入要素,还纳入间接作用于产出的技术推广投入要素;并希望通过实证分析揭示近10年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站投入对养殖产出的影响程度,进而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日后的发展及完善提供参考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变量选取及定义

本研究选取渔业养殖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养殖专业从业人数、水产养殖面积、淡水鱼苗及海水鱼苗总数作为生产要素变量,选取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量、技术人员比重、技术推广机构经费反映水产技术推广站的要素投入情况。

生产要素变量的选择主要参考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于之前学者对农业生产函数的探讨,考虑到种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省(市、区)淡水鱼苗及海水鱼苗的产量也可能影响该省(市、区)的养殖产出,因此将鱼苗总数也纳入解释变量中。水产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及机构经费分别衡量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劳动力要素及资本要素的投入。技术人员比重是指各省(市、区)技术推广站有中级、高级职称的人员占编制人员总数的比重,该指标用于反映该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表1)。

2.4 模型回归结果

根据对非观测效应的不同假设,非观测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可采用固定效应处理和随机效应处理2种方法,前者运用OLS估计法得到固定效应估计量,后者运用FGLS估计法得到随机效应估计量。

本研究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处理上选择固定效应处理。(1)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量比较的Hausman检验表明,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估计量间有系统差异,随机效应估计量非一致[10];(2)对于大量个体的随机抽样而言,样本可以视为总体关系的判断,从而应当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然而,本研究选取我国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16个省(市、区)为样本,个体数目较少,因此将个体效应视为固定效应较合适[11]。其次,根据初步回归结果中变量的显著性,最终选择剔除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量的固定效应模型(表5)。

由表5可知,养殖从业人员数、水产养殖面积、鱼苗总数、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员比重对渔业养殖产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养殖从业人员数、水产养殖面积对养殖产值的影响程度较大。劳动力和养殖面积的产出弹性分别达到0.592、0.407。相较之下,鱼苗总量对产值的影响较小,产出弹性仅为0.089。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经费投入对产值的影响较显著,其对产出的弹性达到0.370。说明水产技术推廣经费投入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渔业养殖产值的提升。技术人员比重对养殖产值也存在较显著的正面影响,反映出技术推广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养殖产值的提升也起到了显著作用。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量在固定效应模型中对渔业总产值影响不显著,而在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估计模型中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该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与模型设定时的预想存在较大差异。

2.5 养殖产值及生产要素的变动情况分析

2006—2015年我国渔业养殖产值增长态势显著。在作为样本的16个省(市、区)中,除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养殖产值有所下降,其他省(市、区)均有所增长。其中,湖北省、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产值在剔除通货膨胀效应后,显示出较高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7%、10.7%、9.6%;江苏、河北、江西、辽宁、湖南、福建、安徽等省平均增长率为7%~8%;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天津市为3.8%~6.7%。在养殖规模上,2015年养殖产值排在前五位的省(市、区)为江苏、山东、广东、河北、福建。

各省(市、区)在水产养殖生产要素变动情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天津、上海等市养殖专业人员数在近10年内呈大幅下降趋势,其中上海市下降速度最快,年均减少达 4.86%;江西、广西、湖北、湖南等省(区)人数有所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4%、4.4%、2.7%、2.2%;其他省养殖专业人数变动幅度不大。辽宁、江西、山东等省养殖面积有明显增加,其中辽宁省增长幅度最大,相比2006年增长了69.3%;北京市、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养殖面积有所减少;其他省(市)存在一定程度波动,变化幅度不大。各省(市、区)鱼苗总数存在很大差异,广东省和湖北省为最主要的淡水鱼苗产地,其总产量占16个省(市、区)总量的78.5%。海水鱼苗主要产地为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省,广东省在鱼苗总量上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区),其2015年产量达8 297.3亿尾。

2.6 技术推广站投入要素的变动情况分析

之前学者在对水产技术推广的研究中未过多地涉及水产技术推广站投入要素的变动情况。在分析2006—2015年各省(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投入要素的变动情况后发现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各省(市、区)的推广经费投入呈增加趋势。第二,技术推广站数目及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均存在小幅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第三,技术人员比重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

各省(市、区)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均有较高的增长。在剔除通货膨胀效应后,天津市、海南省、上海市平均增长率最高,分别达到18.31%、18.26%、17.56%。河北、北京、辽宁、福建、江西、湖北、安徽等省(市)的经费投入有较高增长,平均增长率超过10%。山东、广西、广东、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区)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较低,为5.28%~9.91%。

2013—2015年,各省(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数目及编制人员数已基本趋于稳定。人员投入较多的主要有江苏、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均在2 000人以上。技术人员比重大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该项数据显示,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省的技术人员比重超过75%,广西、江西、安徽、湖北等大多数省集中在70%左右,仅少数地区为50%~60%。

3 讨论

在模型回归阶段未剔除变量的结果显示,技术推广站编制人员数对养殖产值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结果与理论模型构建时提出的观点有所相悖,但从变量的经济意义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该产业对技术推广人员的需求还未饱和的前提下,推广站工作人员数的增加理论上会促进推广工作更好地落实。出现该结果主要是因为虽然大多数省(市、区)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量相比2006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整个变化趋势存在波动,且变化幅度并不显著。该结果可能表明水产养殖业现阶段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已经处于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在模型回归阶段选择剔除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

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对养殖产值的弹性达到0.370,说明2006—2015年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养殖产值的增加。同时,技术推广机构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高于其他技术推广相关变量的产出弹性,从侧面也体现了机构经费投入对水产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此前,相关领域学者也曾提出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农技推广投资严重不足及经费使用不合理的问题[5]。也有学者指出沿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不足,用于实际技术推广工作的经费有限等问题[12]。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见,现阶段推动完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将经费切实使用到实际技术推广工作中,同时须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合理使用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上述提到水產技术推广编制人员数可能已经处于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然而在描述性统计环节可以发现,在整个技术推广队伍的人员编制没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拥有中级、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人数有所增加,相应的非技术人员人数在减少,即技术人员比重在提高,整个技术推广站人员结构在不断优化。回归结果表明,技术人员比重对养殖产值的弹性为 0.26,说明水产技术推广队伍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养殖产出的提高。之前有学者提出在2004年之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农民生产所急需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比例不到4%[5]。也有多名学者表示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缺乏既懂农业科技理论、又会技术操作实践的高素质人才[4,12-20]。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在2006—2015年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也再次证实了技术推广队伍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对保障技术推广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本研究在理论模型构建阶段,只考虑了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投入要素,未涉及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水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同样对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作出很大贡献的单位及个人。这样可能会导致遗漏影响水产技术推广效果的重要变量,从而有可能放大水产技术推广站投入要素对养殖产出的影响程度。严格来说,真实的技术推广站经费投入及技术人员比重的产出弹性应该略低于回归出的参数值。

4 结论及政策启示

通过渔业养殖生产函数理论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5年我国16个主要参与水产养殖生产的省(市、区)中,水产技术推广站编制人数没有明显变化,技术推广经费投入有显著的增长,技术人员比重有小幅提高。在编制人员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员比重对渔业养殖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水产养殖技术转化效率、提高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首先须要加大对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经费投入,保障经费切实有效地投入到实际技术推广工作中去,而不是仅用于站点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和人员费用;其次还需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合理使用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重视对技术推广人员科技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培训,适当引进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程度。

参考文献:

[1]黄季焜,胡瑞法,孙振玉. 让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J]. 农业经济问题,2000,21(4):17-25.

[2]沈贵银,张应禄. 企业主导的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52-55.

[3]黄季焜,胡瑞法,智华勇.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0年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和建议[J]. 农业技术经济,2009(1):4-11.

[4]孔祥智,楼 栋. 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时态举证与中国对策[J]. 改革,2012(1):12-23.

[5]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 管理世界,2004(5):50-57,75.

[6]廖西元,王志刚,朱述斌,等.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8(7):4-13.

[7]Marsh S P,Pannell D J,Lindner R K.Does agricultural extension pay?:A case study for a new crop,lupins,in Western Australia[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30(1):17-30.

[8]张 成,张伟华,高志平. 我国水产养殖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4(6):38-45.

[9]金炜博,杨 冰,汪艳涛. 国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构建及其经验启示[J]. 世界农业,2015(7):18-23.

[10]袁 飞,陶 然,徐志刚,等. 财政集权过程中的转移支付和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J]. 经济研究,2008(5):70-80.

[11]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11(5):4-16,31.

[12]金炜博,汪艳涛,高 强. 沿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分析及优化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15,33(6):60-67.

[13]曹丽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144-148.

[14]陈新忠,李芳芳.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回溯与展望[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5):24-33.

[15]刘 辉,李小芹,李同升. 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和动力机制分析——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3):178-181.

[16]刘笑明,李同升.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J]. 经济地理,2006,26(6):931-935,996.

[17]席利卿,彭可茂.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渔业增长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10(3):124-128,138.

[18]颜鹏飞,王 兵.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 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4(12):55-65.

[19]Keefe A M,Jolly C M.Effects of inter-country aquaculture technology diffusion rates on international shrimp market shares[J]. Aquacultur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2,6(5/6):309-324.

[20]Jin S,Huang J,Hu R,et al.The creation and spread of technolog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agricul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4):916-930.

作者:陈博欧 杨正勇

渔业养殖分析论文 篇2:

渔业养殖水域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摘要: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渔业养殖水平日益提高,但渔业养殖水域污染情况也较严重。养殖水体的沉积物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趋,因此沉积物的指标分析技术能被用于评估污染物对养殖水体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从理化指标、酶指标、污染物指标方面介绍了目前沉积物指标的分析技术,并阐述其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词:沉积物;理化指标;酶;污染物;应用

收稿日期:2014-03-28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49)。

作者简介:李志波(1989—),男,湖南湘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研究。Tel:(0510)85559936;E-mail:495110900@qq.com。

通信作者:陈家长,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研究。Tel:(0510)85559936;E-mail:chenjz@ffrc.cn。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水产品产量的不断增高不仅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推力,更为满足世界动物性蛋白需求贡献巨大来源[1]。但是,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水产品中含有过量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有机类物质、鱼类禁用药物等,致使水产品质量下降或不合格而难以上市[2]。这一问题的出现客观上是源于我国渔业养殖水域环境的日益恶化,渔用水源的严重污染是其主要因素,但近年来集约化模式和高密度技术在池塘养殖上推广和应用,使养殖水体受到外部水源污染和内部水质营养失衡的双重胁迫。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渔业养殖水域环境进行研究十分有意义[3]。

渔业养殖水域系统分为2部分,即上层的水体部分和下层的沉积物部分。目前国内外对于上层水体水质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下层沉积质部分的研究则较为匮乏。在渔业养殖水域环境问题的研究中,沉积物应当被作为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因为它是各类污染形式或污染物的一个最终的汇。首先,底层沉积物是由上层水体中过量的养殖投入品、鱼类排泄物沉积物、生物尸体等共同沉积而构成,间接反映了上层水体的营养状况。再者,来自外部水源的有机物、重金属等具有一定毒性而又难分解的污染物沉降蓄积于底泥,直接影响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上层水质及养殖动物健康产生潜在威胁[4]。沉积物的研究指标多种多样,具体可分为理化指标、酶指标和各类污染物指标。这几类指标基本涵盖了沉积物须要的分析内容。其中理化指标可以细分为粒径分析、总有机碳(TOC)、总氮、磷及其形态分析;酶指标主要分为蛋白酶、磷酸酶、脲酶以及微生物活性等;各类污染物指标不尽相同,大致有重金属类、农药类、多环芳烃类以及其他有机污染物及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等。研究渔业养殖水域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对于监测并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很有帮助[5]。但是由于我国养殖水域的地域性强以及有关沉积物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有关沉积物的一些指标分析技术尚不完善,并且有些指标的分析方法还处于建立过程中。本研究综述了目前有关渔业养殖水域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现状,以期对促进沉积物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1关于理化指标的分析

1.1TOC测定

沉积物中的碳主要有2种,一种是有机质含有的碳,称为有机碳,另一种是无机碳。利用烧失量的方法,在温度达到900 ℃甚至1 000 ℃时,可以将有机碳、无机碳均燃烧成CO2,这样获得的是总碳(TC)。获得总碳数据的关键是一定要保证沉积物得到充分燃烧。总无机碳(TIC)数据的获取方式是对另一份样品用酸处理,使无机碳转变为CO2。利用仪器测得CO2的量,TC与TIC之间的差值即为TOC,这是英国标准的间接法测定TOC[6]。

通过测定CO2量来计算样品中TOC含量是比较准确的,然而烧失量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烧失量包括有机碳、碳酸盐(钙盐、镁盐)、硫化物,以及在烘干不完全下少量的结合态水。Walter用如下方法测定TOC含量:取预先处理好的样品10 g,用HCl、HF去除矿物质,得出样品中间质量,然后放入陶瓷坩埚,加热至435 ℃,过夜;移至干燥器中冷却,称质量;有机质含量=(样品中间质量-样品最终质量)/样本初始质量[7]。该方法不科学,因为这只是一个折中的TOC测定方法。加酸去除的是 TIC,435 ℃ 燃烧的是有机质、碳酸盐和水合水的总量的大部分,即非完全燃烧。样品中间质量减去最终质量得出的是大部分TOC,该结果或许刚好会与真实的TOC 值接近,但其很难与真实的TO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有些测定TOC的方法是将温度控制在550 ℃,测定值与真实值很接近,可能是因为在该温度下,TIC还没有烧出来,温度须要达到更高;在105 ℃温度下烘12 h,水合水基本被烘干。所以相对来说,后者应该是最接近TOC仪器的手工方法[8-9]。

重铬酸钾法测定TOC的原理是用一定浓度的过量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氧化有机质中的碳,用已知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用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所氧化的有机碳含量。该方法氧化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氧化程度为90%,因此测定结果应乘以氧化校正系数1.1或1.3[10]。

1.2总氮测定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质中氮磷负荷增加所致。沉积物中的氮磷在水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会大量侵入上腹水,这也是造成养殖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水体底质变化趋势大致与自然土壤情况一致,但是由于人为污染造成污染地区明显反常,尤其在湖泊底质中有大量氮、磷营养盐存在。因此掌握底质中的氮磷分布和含量意义重大[11]。

沉积物中的氮一般可以分为有机氮、无机氮,以有机氮为主。有机氮包括蛋白质、核酸、氨基酸、腐殖质,以腐殖质为主。有机氮必须经过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转化才变为无机氮,为水生生物所利用。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与其分子结构和环境条件有很大相关性。无机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还有一小部分氮被固定在矿物晶格,称之为固定态氮,这种氮须要用HF-H2SO4溶液破坏矿物晶格,才能释放出来。凯氏定氮法测定的是土壤全氮含量[12]。

1.3磷及其形态分析

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及其形态分布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极重要因素,尤其对城市湖泊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的湖泊的影响尤为深刻。底质中的磷一般来源于土壤颗粒物、悬浮污染物的絮凝沉降、水生生物残骸的堆积,同时颗粒物吸附溶解性的磷,随后转入底质,也是底质磷的重要来源。这些存在于底质中的磷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逐步地释放出来,成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磷的来源,称之为水体磷的内负荷。

总磷同样包括无机磷、有机磷两大部分。无机磷又可以分为与钙、镁、铁、铝等结合的磷酸盐;有机磷往往以核酸、植素以及磷脂等为主,不同形态的磷在释放特征、生物有效性以及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

高氯酸-硫酸消化法的原理是,用强酸、强氧化剂的高氯酸分解样品,使有机质、矿物质完全分解而全部转化为正磷酸盐进入溶液,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高氯酸的脱水作用很强,有助于胶状硅的脱水,并能与Fe3+络合,在磷的比色中抑制了硅和铁的干扰。硫酸的存在可以提高消化液的温度,同时防止消化过程中溶液蒸干,以利于消化作用的顺利进行。用钼锑抗法测定磷的原理是,在一定酸度和锑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磷酸根与钼酸铵形成锑磷混合杂多酸,它在常温下可迅速被抗坏血酸还原为钼蓝,在700 nm波长下比色测定[13-16]。

沉积物的磷形态分析主要是利用蒸馏水、酸、碱等依次提取的方式获得可溶性磷、铝磷、铁磷、钙磷。沉积物中的磷可以分为有机磷、无机磷,无机磷可分为铝磷、铁磷、钙磷、闭蓄磷等,以这种方式划分的意义是磷酸铝、磷酸铁、磷酸钙都是有利于生物吸收的有效成分,它们在不同水体环境中的释放速率也不尽相同。磷的形态分析一直是沉积物指标分析的难点。很多研究者采取不同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利用各种酸碱形式的配比以及在提取步骤上的细化与合并。还有研究利用磷酸酶等酶促方法对磷形态进行分级处理。多种尝试并未对此研究形成标准性的操作步骤,主要原因是基于不同沉积物基质的磷类型的差异[17]。

2关于酶指标的分析

2.1磷酸酶的测定

沉积物中磷酸酶可以分为酸性、中性、碱性3种。一般各类沉积物中都有最活跃的一种磷酸酶活性。但有些沉积物对酸碱度的适应性大,在较大的pH值范围(4~9)均能测得酸性、中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测定磷酸酶活性时,目前常见方法是以苯磷酸酯等水溶性钠盐作为基质,当它们受磷酸酶酶促反应水解时,能析出无机磷和有机基团(苯酚),用苯酚生成量可表示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18-21]。

2.2脲酶的测定

脲酶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真菌、高等植物里。它是一种酰胺酶,作用极为专性,仅能水解尿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二氧化碳、水。沉积物中的脲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和有机物质、全氮、速效磷含量等呈正相关。目前常用土壤脲酶活性表征氮素状况。沉积物中脲酶活性的测定是以尿素为基质,利用氨能与苯酚-次氯酸钠等物质作用生成蓝色靛酚类物质的原理,测定酶促产物生成氨的量,或通过测定未水解的尿素量计算[22]。

2.3蛋白酶的测定

在进入沉积物的各类有机物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蛋白物质。沉积物蛋白酶对这类物质进行酶促反应的分解,从而对沉积物的氮素转化及水体环境的氮素营养起重要作用。因此蛋白酶活性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表征沉积物氮素状况及转化进程。测定蛋白酶活性时可以以白明胶、胳朊等蛋白类或某些肽类物质作为基质,加入蛋白酶进行水解,然后测定分解产物的量或根据其物理特性的变化度来计算酶活性大小[23-25]。

2.4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沉积物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底质的生物呼吸强度及微生物存在状态有很大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表征沉积物中微生物活动过程的强弱。底质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大小与水生植物根系的分布及底质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因而测定底质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反映底质肥力状况。可以采用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即先以过氧化氢为基质进行酶促反应,再定量滴定反应后剩余的过氧化氢量[26-27]。

3关于污染物指标的测定

3.1石油烃与多环芳烃

利用GC-MS法测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各组分的分布水平已经不是难点,其主要操作过程有冷冻干燥、索氏提取、仪器分析等[28]。涵盖多环芳烃、直链烷烃在内的石油烃等污染是我国主要湖泊及河流的主要污染类型,特别是近年来渔业生态环境的调查数据显示,石油类污染已成为渔业水域有机污染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形式是水产品食用过程中有很浓重的柴油味,在太湖流域养殖池塘的南美白对虾中表现尤为明显。鱼类的柴油味和土腥味已经成为水产品质量改进中亟待解决的环节。对沉积物中石油烃进行测定的皂化方法的原理是,用石油醚萃取经过氢氧化钠-乙醇皂化处理后的非皂化物,旋转蒸发,减压蒸干,用石油醚溶解并定容,萃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石油烃含量呈正比。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测定水产品中石油烃含量[29]。

3.2重金属的测定

沉积物中重金属较难迁移,具有残留时间长、隐蔽性强、毒性大等特点,并且可经食物链的形式进入鱼体内,或通过某些迁移方式进入水中,从而威胁人类健康与其它动物繁衍生息。因此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沉积层一直是国内外瞩目的热点和难点。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30]。不同的重金属形态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直接影响到重金属的毒性、迁移及其在自然界的循环。在测定沉积物介质的重金属含量时,主要采用ICP-MS的仪器分析方法,因为利用原子吸收或原子荧光光谱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样品大批量和高精度分析的需求,这在沉积物基质、生物组织基质等分析上是一致的。前处理过程的样品消化方法因基质不同而不同,基于硝酸和双氧水的消化方法可以使组织样品能够被完全消化,但沉积物样品无法获得全部溶解,但可溶性重金属可以被较完全提取出来,如想使沉积物样品得到完全的消解,必须使用氢氟酸的消解方法[31]。

4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的应用

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应用很广泛,如可以应用该技术进行水域底质成分检测,探究重金属迁移和转化过程,建立健康水产养殖模式等,最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渔业养殖水域的底泥环境进行有效监测提供手段。随着国内整个水体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以及高密度和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不断发展,我国以池塘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环境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保证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须要建立一个比较有效且统一的沉积物指标质量水平标准,协助控制和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的发展就是这一标准建立的基础,利用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试图寻找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发展1个或几个较为灵敏的沉积物指标作为环境检测的标记物,可以降低沉积物监测的复杂度。

沉积物中微生物含量十分丰富,其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否起着很大作用。尤其对于渔业养殖水体而言,底泥中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效应更不容忽视。一方面,微生物对高饲料量投入的渔业养殖水体中各类剩余的营养因子进行分解,促进了物质循环,并减少了沉积量;另一方面,微生物群体对伴随养殖投入品进入养殖水体的一些有害物质可能起到一定程度降解作用,从而降低了这些物质的蓄积量。微生物分泌的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等胞外酶就是其产生作用的直接体现,这些酶再通过催化沉积物中氮磷化合物和有机物等的分解,对沉积物理化性质产生影响[32]。所以笔者认为,对渔业养殖水域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的研究以微生物研究作为重点,然后以此为中心扩展到其他沉积物指标的分析,可能是一条很有效的研究途径。现今可以利用高通量的测序技术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比以往的方法(如DGGE)更加简单、快速、准确。利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再以此为基础试图推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保护质量基准,可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33-36]。另外,在生物多样性和群落敏感性的基础上推导沉积物质量基准,能除去地域差异因素,有利于建立国内统一的沉积物指标分析监测标准。如能在这一研究上取得突破,不仅可以通过测定微生物群落状况来分析沉积物的其他指标,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人为引导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来改善养殖水域的环境条件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戈贤平. 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现状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J]. 中国水产,2010(5):5-9.

[2]刘欢,马兵,宋怿,等. 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 中国渔业经济,2010(5):74-78.

[3]胡庚东,宋超,陈家长,等.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构建及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3):82-86.

[4]孟顺龙,胡庚东,瞿建宏,等. 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产污系数初探[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9):1795-1800.

[5]金相灿,屠清瑛.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6]钱宝,刘凌,肖潇.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对比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34-38.

[7]Walter E. Determination of carbonate and organic matter in calcareous sediments and sedimentary rocks by loss on ignition:comparison with other methods[J]. Journal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1974,44(1):242-248.

[8]Penny K,Hilary K,Philip P N,et al. Analysis of total and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settling oceanic particles and marine sediment:an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J]. Marine Chemistry,1998,60(3/4):203-216.

[9]Heiri O,Lotter A F,Lemcke G. Loss on ignition as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organic and carbonate content in sediments:reproducibility and comparability of results[J].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2001,25:101-110.

[10]邵则瑶,黄业海,李酉开. 水合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研究[J]. 土壤通报,1980(3):29-32.

[11]岳维忠,黄小平,孙翠慈.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 海洋与湖沼,2007,38(2):111-117.

[12]孟春红,赵冰. 东湖沉积物中氮磷形态分布的研究[J]. 环境科学,2008,29(7):1831-1837.

[13]王晓蓉,华兆哲,徐菱,等. 环境条件变化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J]. 环境化学,1996,15(1):15-19.

[14]金相灿,王圣瑞,庞燕. 太湖沉积物磷形态及pH值对磷释放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2004,24(6):707-711.

[15]金相灿,王圣瑞,赵海超,等. 五里湖和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吸附磷实验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增刊):6-10.

[16]Liu E F,Shen J,Yuan H Z,et al.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sedimentary phosphorus in Taihu Lak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l loading change and recent eutrophication[J]. Hydrobiologia,2013,711(1):87-98.

[17]Zhu Y R,Wu F C,He Z Q,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in lake sediments by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47(14):7679-7687.

[18]Zhou Y Y,Li J Q,Zhang M.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kinetic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sediments of a shallow Chinese eutrophic lake(Lake Donghu)[J]. Water Research,2002,36(8):2084-2090.

[19]Zhang T X,Wang X R,Jin X C. Variation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P fractions in sediments of a shallow Chinese eutrophic lake (Lake Taihu)[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7,150(2):288-294.

[20]Sayler G S,Puziss M,Silver M. Alkaline-phosphatase assay for freshwater sediments-application to perturbed sediment systems[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79,38(5):922-927.

[21]Zhou Y Y,Song C L,Cao X Y,et al.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sediments of a large eutrophic Chinese lake(Lake Taihu)[J]. Hydrobiologia,2008,599(1):119-125.

[22]Kandeler E,Gerber H. Short-term assay of soil urease activity using col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ammonium[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1988,6(1):68-72.

[23]Hakulinen R,Kahkonen M A,Salkinoja-Salonen M.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 enzyme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cycling of carbon,nitrogen,phosphorus and sulphur in three boreal rural lakes[J]. Water Research,2005,39(11):2319-2326.

[24]Nosrati K,Govers G,Ahmadi H,et al.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use of enzyme activities as sediment tracers:biochemical fingerpri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11,26(2):136-151.

[25]Acosta-Martinez V,Zobeck T M. Enzyme activities and arylsulfatase protein content of dust and the soil source:biochemical fingerprin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4,33(5):1653-1661.

[26]Caldwell B A. Enzyme activities as a component of soil biodiversity:a review[J]. Pedobiologia,2005,49(6):637-644.

[27]Bandick A K,Dick R P. Field management effects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99,31(11):1471-1479.

[28]Zhou P,Lin K F,Zhou X Y,et al. Distribution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Taihu Lake,China[J]. Chemosphere,2012,88(11):1375-1382.

[29]王靜芳,孙茜. 沉积物干样石油烃类总量测定中几种前处理方法的比较[J]. 海洋环境科学,1989,8(3):93-99.

[30]Yuan H Z,Shen J,Liu E F,et al. Assessment of 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s enrichment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aihu Lake,a eutrophic shallow lake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11,33(1):67-81.

[31]Qu W C,Dickman M,Wang S M.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heavy metal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s of Taihu Lake,China[J]. Hydrobiologia,2001,450(1/2/3):83-89.

[32]Zhang H H,Huang T L,Liu T T. Sediment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an oligotrophic drinking water reservoir,eastern China[J]. PLoS One,2013,8(10):e78571.

[33]李鲜鲜,何文辉,董占营,等. 上海沿海岸海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86-291.

[34]Brian H H,Colleen M E,Terri M J,et al. Sediment microbial enzyme activity as an indicator of nutrient limitation in the great rivers of the Upper Mississippi River basin[J]. Biogeochemistry,2010,97(2/3):195-209.

[35]邓如莹,崔兆杰,殷永泉,等. 石油胁迫对盐渍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326-329.

[36]Menon R,Jackson C R,Marjorie M H.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on microbial enzyme activity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freshwater constructed wetland sediments[J]. Wetlands,2013,33(2):365-378.

作者:李志波 宋超 裘丽萍 等

渔业养殖分析论文 篇3:

生态渔业的养殖技术模式综述与分析

摘要:俗话说,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行业水平,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如果我们能采用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既能达到生产的状态又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状态,水产养殖环境的长期管理控制都需要显示效果,我们不应急于求成。一旦采取不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适得其反,进一步加深对水体的污染。

关键词:生态渔业;养殖技术;模式

1增殖放流模式

一是“生态恢复”渔业资源增殖,科学释放鲢鱼、鳙鱼等净水物种或其他原生鱼类到富营养化水域,喂养水中富含营养物质,不投饵,促进水体生态平衡的恢复;二是“清水保水”清洁健康养殖,确定水域养殖能力,采用养殖综合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和设备,改善水质,实现水产生态环境与渔业产业协调发展;三是“节能减排”水产养殖资源控制,利用工程技术、生物手段等方法,人工控制养殖环境,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2鱼菜共生模式

鱼蔬菜共生养殖是一种利用生物浮床的水体净化系统。以生物浮床为载体,创建水生植物系统,实现养鱼和蔬菜的一体化,不仅净化了水质,改善了水生动物生活的水环境,还增加了养殖的附加值。在鱼菜共生养殖系统中,可以提高养殖水体中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和积累,提高鱼菜总产量和质量,通过鱼类和蔬菜之间的生物相互作用和相互利用,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废水的排放。魚与蔬菜的共生生态平衡,从根本上认识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同时解决了养殖过程中水质造成的营养问题的影响,蔬菜在水中吸收了大量的氨、氮等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鱼与蔬菜平衡共生的可持续循环、互惠关系是符合现代生态渔业理念的养殖技术模式。

泥鳅(不宜为草食性鱼类)的生态互补优势尤为明显。泥鳅养殖所需的水位一般较浅,但当水温上升时,水温上升迅速,水中溶解氧减少,有害细菌和藻类大面积生长。在水体中种植蔬菜,一是要遮荫,避免阳光的高温,水温迅速上升,造成水体上下断层,缺乏溶解氧泛滥;其次,种植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体,增加溶解氧,促进自身生长。

卷心菜是鱼菜共种的首选,也可以选择其他根发达的蔬菜。水菠菜生长快,适应性强。它可以一年收获5-6次,没有疾病或药物。易于管理和清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种植面积约占养殖面积的25%。

3莲鱼共养模式

在莲藕田(池)中养鱼类,一地两用,莲鱼共生,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举措。莲藕池中生长的水生杂草、水生昆虫、底栖动物与莲争水、争肥、争光,影响莲的生长,但它们可作为鱼类的饵料。莲田中养鱼,不仅可为莲田除草,控制莲田病虫害,且鱼对降低莲田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都有明显的效果。在莲田里套养泥鳅、鲤、鲫等鱼类,可有效利用水体空间,增加水体溶氧,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水质。莲鱼共养模式为莲藕、鱼类各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鱼为莲增肥、莲为鱼净水,互利共生,生态互补,即可增加鱼产量、品质,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放养鱼类可选择泥鳅、鲤鱼、鲫鱼等品种(不宜放养食草鱼类)。莲藕池里养鱼需挖沟,便于鱼类有深水区栖息和摄食,也便于捕捞。

4稻田养鱼模式

稻田养鱼模式兼具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与其他类型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在环境和效用上存在结构、功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稻田养鱼既实现了稻鱼复合生产,提高农田单位面积综合效益的理念,又开展了兼容性共生和休耕轮作模式的试验、示范和实践;既达到了种养有效结合,又延伸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一举多得。

稻田养殖鳅,泥鳅具杂食性、营底栖浅水淤泥生活、喜阴、白天潜伏、夜间觅食的特性,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水产经济动物,稻田养殖泥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收效快,并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等作用,是稻、鱼互生共利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粮食和水质污染,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产优质大米和优质水产品的有效途径。

5湿地净水区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池塘养殖过程中,依据水域生态学原理,配套设置生态高效、循环低耗的净水循环流水系统,采用一次动力提水,依次顺流的方法,形成循环系统,实现节水、节能、生态高效养殖,解决了尾水处理的问题,保持水质清新无污染零排放。

在养殖池塘周边,设置生态沟渠湿地净化系统,利用池塘进、排水渠道,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养贝类、砂石铺底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水草生长,形成生态水源水质;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或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池塘水通过动力提水到湿地净水区(沟),砂石、水生植物、农作物沉淀、吸收水体中的杂物、富营养物质,再回流至池塘,实现清洁水质、健康生态养殖的功效。也可在池边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将池水经动力提水到农田,再回流至池塘。实现水体净化处理的设施化和高效循环利用,兼具生产功能。湿地净水区或湿地净水沟,面积占池塘的25%以上,高出池塘1m左右,形成自流状态。

6生态坡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池塘生态坡净水系统,利用池塘坡创造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坡的渗透和植物的吸收截流来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水体。使用底部的池塘,斜坡,进排水渠道布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系统,实现高效的水净化和回收,适用于高密度、高产量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吃的食肉鱼类,培育高耗氧率著名的鱼,配套养殖适合名目的肉食性鱼类,并适合养殖多种水生动物,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品产量,提高水产品质量。

7大水面净水鱼养殖模式

当前水域污染严重,水域生态治理、修复,是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全面贯彻蓝天碧水理念的背景下,大水面水产品网箱养殖已全面取缔,以鱼养水、以水养鱼,鱼儿离不开水,没有鱼儿的水也是一坛死水,在大水面生态治理、修复时,定期放养一定数量滤食性鱼类,如鲢、鳙,其生长及其群体的生产量全部或主要依靠水体中的天然饵料资源,当长成食用鱼规格时进行捕捞,获得鱼产品的同时可很好的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混养一定数量的草鱼,可摄食掉一些水中杂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结束语

生态渔业养殖技术模式应遵循生态环境规律,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生态渔业模式。例如,在水稻丰富、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可以采用稻田养鱼的生态模式,通过相互共生获得效益。在大型湖泊和水库的生态环境,由于鱼的缓慢增长,减少饲料和其他原因,繁殖和释放方式通常采用互相学习,从而促进渔业生产的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处理和修复水环境时,大鲢鱼、大头鱼等滤食性鱼类可以以水中富含营养物质为食,达到双赢。小型经济鱼类在水环境治理和修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是水质生态标准的指标参数,没有鱼的水就不能达到生态标准;在大型水面池塘条件下,可采用集装箱或跑道养殖模式,实现集约化智能化管理,获得最大效益。在适合种植莲藕的地方,可采用莲花鱼共养的模式。有鱼、有水、有莲,景色宜人。开发旅游生态经济,建设农业生态园区,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邓勇辉,李钟杰,陈文静,张爱芳,丁立云,邓国平,余泽溪.青岚湖生态渔业养殖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4(10):23-24.

[2]李明爽,单袁.齐聚一湖碧水 畅议两山理论——大水面生态渔业高峰论坛在千岛湖举办[J].中国水产,2019(10):6-11.

作者:李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科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