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诗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如何鉴赏古诗范文

如何解答古诗鉴赏题

一、答题须知。

1、 看清题目要求。

一定要按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绝不要谈与题目无关的内容。

2、 注意诗歌标题。

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有时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题目点明跟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时令特征。如王维《山居秋暝》的“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春”、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夜”。(2)标题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体或重点。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送”。(3)标题直接点明诗人的感情基调。如杜甫《恨别》中的“恨”。

3、 抓住关键词句。

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大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眼”,抓住它认真想一想,就能找到正确理解全诗的切入点。抓住关键词可作哪些思考呢?(1)想一想它的深层意义。(2)想一想它的修辞意义。(3)想一想它的情感意义。关键词句蕴涵的情感,往往是全诗的情感基调,理解了它,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全诗。

4、 体会全诗意境。

意境包括诗人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它往往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句子,一幅幅特定的画面,都饱含着诗人特定的浓浓情感。体会了意境,就把握了诗歌的形象和感情,也就把握了该诗的思想内容。

5、 答案恰当简明。

如果要求对诗作的艺术成就(或语言特色,或表达技巧)或作者态度进行评价,那就一定要从诗作的具体内容出发,不要曲解原意,更不能人为拔高。因为绝大多数古代诗人都有跟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之情,并且因情景的不同而变化。总之,是什么感情就是什么感情,不要动不动就给诗人冠以“高尚”、“伟大”一类的赞语。

二、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三、答题模式:

可以按高考的命题方式归纳为三种格式—— “写的什么”,“怎么写的”,“语言怎样”,来训练答题步骤。

答案:格式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凄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或某几句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鉴赏古代诗歌常用的词语。

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寓褒于贬等。

2、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3、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5、 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婉约等。

6、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五、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

六、常用意象含义 意象 含义

杨柳 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 象征离散

梧桐 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 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 纯净洁白 兰花 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 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 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 形容美女的容颜 牡丹 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 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 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 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 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 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②表现荒凉、偏僻黄粱 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 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花落 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 鸳鸯 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 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 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 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猴猿 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 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杜鹃 哀怨、悲伤、凄凉

燕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鱼 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 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霜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鉴赏诗歌需注意: (一)注重平时积累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二)、分析诗歌意象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的习惯。 (三)辨析表达技巧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

3、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

4、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

第二篇:古诗鉴赏: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永州一中 唐检民 【知识网络】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手段。

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 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 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这在各种参考书中述说详备,兹不赘述。 【常用方法】

因为表达技巧所涵盖的内容较为芜杂,在考查时考生一时不易把握,所以命题者一般不会笼统地要求“鉴赏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而是问得较为详细,如“鉴赏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注意,一般考生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分辨还不够清楚)。如果遇到问得比较笼统的题目,考生一定要熟记上面知识网络中的六个方面,在写短评时,选择重点进行评论。 具体的行文办法还是先“盖帽”,然后具体的条分缕析。 【例题剖析】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试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侧面来表现主题的。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参考答案: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夜大。

评分标准:

从触、视、听三种感觉来写雪之大这一主题,各说明三个方面是怎样从侧面衬托的。 只说后部分,得3分;各个赋分点全答对,如果有科学性错误,扣1—2分。 误例:

没有确定一个“主题”,如有的同学既写“雪之重”也写“夜之深”。

加入一些毫无必要的描写,如最后写“在这样的大雪静坐听雪,思潮澎湃,意境开阔。”有的同学还赋了一首小诗:“夜雪大且重,铺地三尺厚。青竹节节断,雪埋不知处。”恰成狗尾续貂。还有一位同学最后一句是这样的“使人由雪想到或许作者此时正有满腹心事吧!”转而为对作者的形象进行鉴赏了。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题为夜雪,诗人卧床未眠,忽觉“衾枕”寒冷,暗示窗外白雪飘舞,大概那夜皓月悬空,映得窗户明,清袁枚诗中“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有此意境,折竹之声足见“雪重”,“雪重压枯竹,枯竹无完枝”。“冷”“明”“声”三韵脚明朗地表现了主题。 这段评论文字中于何处得月?审题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另外,我们要求的是初步鉴赏诗歌,不必旁征博引,虽然不是说这样写就不行,但毕竟这种写法值得肯定,不值得提倡。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鉴赏诗中是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来表现“悲怨”这一主题的。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画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想象,象征寄托及比喻等修辞来表现“悲怨”这一主题的。首联直点“悲怨”主题;颔联“似”“如”二字运用比喻手法,而“柳态”“啼鸟”点出分别的伤感和思念如杜鹃泣血,丰富的联想把离别“悲怨”写得更有诗意;颈联发挥丰富的联想想象,设置了“独夜”“空楼”两个场景,表达了思念之情,反面衬托“悲怨”主题。尾句再加渲染,使这一主题更加明白,产生了震憾人心的力量。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鉴赏诗中是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来表现“雨之暴”这一主题的。 有美堂瀑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答:作者通过侧面烘托,比喻修辞,联想想象等多种多样的手法表达了“雨之暴”这一主题。前三句为侧面烘托,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描绘了暴雨欲来的景象。第四句真写雨大,“飞”过大江,极状其声势之大。

五、六句运用比喻,把雨后西湖水比喻成一只盛满美酒的杯,将要溢也,又把雨后比喻成敲鼓之声,极状其“暴”。后二句发挥充分的联想想象,以天庭里李白“泉洒面”以致人间有如此大雨,丰富奇特。 四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知识网络】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或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诗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的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平白直露,而是隐晦曲折的,需要考生从两方面深入领会把握。 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 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二,内容主旨: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三,意念、意象、意境 在诗歌鉴赏主观题型中,还要注意“诗中三意”:意念、意象、意境。意念是诗人心中的念头、志向、情感、情调等,;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意象”;意境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是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我们在完成题目的时候,要注意对这三个方面的掌握。 意境是作品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诗人的“情”与“理”,即“意”;诗中的“境”包括事物的“形”与“神”,即“象”;“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特点一般又与诗人的风格一致。主要考察

1、意境的领悟;

2、意境的比较。

对诗歌作品中“意象”的分析应包括“意念”和“意象”两个部分。在题目要求对其“意境”进行鉴赏的时候,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形神”“情理”并重,先写出诗中的表层意思,即“意象”,再写出诗人的感情,即“意念”。如下面这道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选自《语文月刊》] 鹧 鸪 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去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试分析“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的意境。

答:很的余味,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老年不能回复青春,表达了作者愁苦萦怀、英雄迟暮的落寞情绪。 【常用方法】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这与意象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以借鉴。同时同学们要注意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离不开对作者一贯写作题材和身世的考察,诗人因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往往会在一些乐景中融入哀的心情的书写,这就是古诗中所谓的“乐景写哀”,如果忽视这一点,我们的鉴赏很可能南辕北辙,方凿圆枘。如:

阅读下面一首七言绝句,完成习题。[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凉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为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 和第三句中的 不仅扣住诗题,列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 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那么,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答:“石榴开遍” “树阴满地” 清幽。 表现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忘,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但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内容2分,语言流畅1分,有创见1分) 【实战演练】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分析作者在这首诗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答: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确定全诗的基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景,叙事集中在尾联。(意思对即可)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对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进行赏析。(6分) 一落索 朱敦儒

一夜雨声连晓,青灯相照。旧时情绪此时心,花不见,人空老。 可惜春光闲了,阴多睛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

答:作者以阴晴喻心情的好坏,侧面道出世事的艰难,表达了作者春夜难眠,忆昔伤今的思想情绪。(意思对即可) 五 实战例示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习题。[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 小 重 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ng):蟋蟀

(1)词中所说的“心事”是指 。 (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 (3)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试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1)(2)知音少,弦断有谁听?(3)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 ”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1分)答:愁

(2)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2分)答: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保朝何代故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2分)答: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鸟,不识兴亡。

(4)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答: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情的感慨。

作者sina

第三篇:古诗鉴赏教案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一:寻找意象

基本目标:读懂古诗词,体会诗歌中用来表达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词,体会诗歌中用来表达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二、诗 词 中 的 意 象

1.月——思乡,怀人。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4.松——孤直傲岸 。 5.莲——爱的象征 。 6.梧桐——凄凉悲伤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8.秋蝉——高洁,悲凉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10. 柳——离情依依 11.芳草——离恨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13.羌笛——凄切之声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15. 红豆 —— 象征爱情或相思。

三、解题方法:

第一步:找名词,意象以名词形式出现。 第二步:名词应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意象一般为景、物。一般需找出3个。

四、典型考题 (寻找意象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考题: 这首诗选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春特点的?(3分)

五、试题训练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答案】白云堆 深林

望江南① 李煜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6.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 、 、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 的景色。(3分)

芦花 孤舟 肃杀、凄寒

题杭州樟亭 郑谷

故国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平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诗中写了哪些“登临”所见之景?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2 —————————————————————————————————————————————————————————————————————————————————————————————————————————————————————

①写了潮水、远山、沙鸟和渔人。②写潮水,突出其大,分不清浦岸;写远山,突出其树叶落后,能望得很远;写飞鸟,突出其远去;写渔人,突出其闲适。

第四篇:古诗鉴赏教案

古诗鉴赏

——感受春天之美

教学目标:通过古诗鉴赏课,使学生感受描写春天古诗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古诗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古诗中就有很多是描写春季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春天。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古诗是描写春天的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指名回答。

(提示:学过的古诗、诗人)

二、学习古诗

同学们对描写春天的古诗背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早春的一首诗——《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1、学习之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1)学习古诗前,老师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创作这首诗?又是送给谁的?

学习古诗创作背景(指名读)

(2)再来读读古诗,根据词语解释,你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同学自己说意思;

指名说一说。

(3)a.这首诗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下着小雨的春天的喜人景象。) b.“最是一年春好处”让我们想到了一句熟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 )

c.从哪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是“早春”?

(草色遥看近却无 )

d.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喜爱早春,珍惜早春之情。)

再来读读这首古诗,体会作者此时的喜悦之情。

2、对比读诗句

我们学习的是一首描写早春时节的诗,我们还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盛景的诗,下面的诗请你来读一读,感受两首诗描写的不同的春天景象。 《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江畔独步寻花》

对比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三、古诗小游戏

1、诗句与作者连线

2、填诗句

3、猜节日

四、感受季节之美

1、学习了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诗都诗描写季节的,下面这首诗你来读一读,猜猜看是描写哪个季节的?

——夏季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能说说吗?

先读古诗,再体会。

指名回答。

3、还有一些诗描写了不同的季节,课下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体会描写季节诗的美。

《山行》

《江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鉴赏——感受春天之美

第五篇:古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 施罗 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

(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

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①,双袖龙钟泪不干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家。漫漫:遥远。②龙钟:泪流的样子,袖被泪湿。

(1)诗人“双袖龙钟泪不干”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请结合本诗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是什么意象?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抒怀乡情思的《登楼赋》。

(1)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你认为“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2)词的结尾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词句作分析。

7.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

1、(1)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3参考答案:(1)两首诗歌对西施的观点相同:国家的兴亡成败是有各种复杂因素的,不能将亡国的罪责加在一个女子身上。

(2)罗诗以议论为主,开头摆明自己的观点,后两句运用反向证明的手法,推出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崔诗,也是议论

开篇,但是后两句借春水之急来为西施鸣不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1)答:因为诗人离开长安已多日,回首东望,长路漫漫,引起了对家乡亲人的强烈思念,因而潸然泪下,沾湿双袖。)

(2)答:最后两句,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这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不假雕琢,信口而成,却又感情真挚。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这是该诗的最大特色。

5(1)答:梅。一写花开的季节;二写花的色香;三写花开的地点。

(2)答:用对比手法,以贫贱冷落的竹篱茅舍与富丽高贵的正堂琼楼作对比,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

6(1)答:“恨”,把梧桐人格化,使它有了意志和力量,这恨是梧桐的也是诗人的。

(2)答:词人说自己比王仲宣因离乡而怀故土的心情还要凄苦,但尾句将词意宕开,饮酒赏菊,寄托了浓愁难遣、无可奈何之情。反复吟咏,更觉用语之妙。

7(1)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2)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燃气锅炉制度范文下一篇:日韩电影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