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网络语文”教学的新局面论文

2023-01-26

1“网络语文”教学产生的背景

(1) “网络语文”教学是社会进步, 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大力投入, “校校通”工程的不断实施, 许多地区都初步具有了网络教学的硬件环境。教育要现代化, 就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就是让网络走进课堂, 让网络能为教育提供尽可能多的美丽色彩, “网络语文”教学就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2) “网络语文”教学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 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网络语文”教学是以网络为教学介质, 借助网络的数据功能, 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它在语文课标的实施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如让学生使用网络的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再如网络的信息化功能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 拓宽学生视野。因此, 合理地开展“网络语文”教学能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能有效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

2“网络语文”教学的定位

当前, 人们对“网络语文”教学存在着两种偏见: (1) “网络语文”教学是姓“语”还是姓“电” (电脑课) ?即“网络语文”教学的属性问题。他们认为:语文课是情感交流源, 这种情感只能通过师生、生生之间面与面的朗读、对话、相见来完成, “网络语文”教学根本不可能体现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网络语文”教学不能称为语文课, 只能称为电脑课。因此, 他们不愿甚至不屑于运用网络来开展语文教学。 (2) “网络语文”教学是如来佛的手掌, 法力无边包罗万象, 即“网络语文”教学的功能问题。他们认为:现代语文教学需要更新语文教育观念, 使学校语文教学从封闭进一步走向开放, 打破滞后于社会的稳态平衡, 而网络是社会最新动态的展示平台是各种信息的聚合体, 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 不仅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 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 而且使课内语文教学获得操作实践, 借以巩固提高课内语文教育的成效。因此, 他们主张将语文阵地移向电脑室, 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挖掘语文信息,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以上两种观念, 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对“网络语文”教学的定位不够全面。笔者认为:“网络语文”教学的基本前提仍是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仍是“网络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网络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是将语文教学步入现代化的强有力的驱动力, 扩大与缩小“网络语文”教学的功能都将与教育发展现状相悖。

3“网络语文”教学的操作策略

“网络语文”教学之所以没有与时俱进,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操作的难度性。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语文人文性、交际性与网络虚拟性的统一。经过一年多的“网络语文”教学实验, 笔者认为, 要使“网络语文”教学真正发展起来, 要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1) “筛”。所谓“筛”, 就是教师在进行“网络语文”教学前对教材、教学行为进行精心筛选, 最终确定适合“网络语文”教学的任务驱动。

“网络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网络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通过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宏观的“网络语文”教学思想, 分阶段分步骤地确定“网络语文”教学的目标。新学期伊始, 教师就要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 精心筛选一些适合“网络语文”教学的文章。筛选教材的基本原则:一要数量适中, 要求每学期至少有1/3的课文要通过网络来进行语文教学;二要内容合适。主要选知识性、操作可行性强的文章, 如人教版十二册中, 可挑选《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向往奥运》、《三克镭》等文章来进行“网络语文”教学。

由于教学介质的变化, 教师在进行“网络语文”教学前, 还要对教学行为精心筛选。筛选教学行为的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摒弃传统中的问答式教学, 集体少讲多个别指导, 大胆放手, 让学生在网海中自由探索教师精心设计和需解决的任务驱动, 评价时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驱动的过程, 鼓励创新与合作。如用网络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 可设计一个任务驱动:让学生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治理方案。教师教学行为就是教学生如何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如何使用这些资料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判断, 自行取舍, 评价时, 不仅让学生交流自己治理黄河的方案, 还要让学生理清方案成形的原因。

(2) “动”。所谓“动”, 就是指教师在“网络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 使学生入情入境。

动口, 就是指“网络语文”课堂要充满书声琅琅, 要重视对学生读的训练。但由于“网络语文”教学环境的特殊性, 对学生读的训练要与网络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在任务驱动的网站模块中增设一个“朗读区”和“情境区”。“朗读区”的内容要丰富, 既要有对课文的范读录音, 又要有对重点词句的读法指导, 条件成熟的还要有学生的读法训练场;“情境区”主要由图片、录像剪辑等多媒体构成。授课时, 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结合“情境区”的多媒体认真充分地听“朗读区”的范读,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拔动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入情入境。

不明之处让学生查阅、领悟读法指导, 然后利用电脑的录音系统让学生将自己的读声存贮起来, 利用网络的传送功能, 让师、生互听、互评。

动手, 是“网络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 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探究, 主动求证, 形成方案。教师要事先准备好任务驱动, 让学生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 动手去查寻相关知识, 阅读并动脑取舍这些知识。如还有不惑之处, 可让学生到校内的BBS上发贴求助, 共同探索, 解决问题。一篇课文学完以后, 还要让学生动手完成方案。方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电子报、幻灯片、作文、网页均可, 但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完成, 一定要有学生的情感、审美体验。

(3) “控”。所谓“控”, 就是指教师在“网络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地监控。

“网络语文”教学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这种主体地位并不是无限制的, 它要与课堂纪律、网络内容及安全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在“网络语文”教学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启航者, 还是知识的护航者。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座位, 讲清课堂纪律, 提防“一锅粥”或“放羊式”的教学;同时, 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驱动和教学过程, 提出学生上网范围和要求, 建立好“绿色网络”通道, 通过巡堂、调查、朗读、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网上探索的内容进行有效地监控, 从而保证“网络语文”教学能高质有序地进行。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育发展特点中探索语文学科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 介绍了“网络语文”教学产生的背景及其操作策略, 从宏观中阐述“网络语文”教学的作用, 以期构建“网络语文”教学的操作模式, 推动“网络语文”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网络语文,课标,任务驱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品牌文化建设投入对价值创造力影响路径研究下一篇:关于政府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