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学案

2023-01-02

第一篇: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学案

中考物理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二)学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中考物理学案之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二) (新人教版)(无答案)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前导学:

1、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两个变形式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 2)电压: ; 3)电阻: ; 4)分压规律: 。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 2)电压: ; 3)电阻: ; 4)分流规律: 。 典例分析

例:如图所示,R1=12 Ω,将它与R2串联后接到8 V的电压上,已知R2两端的电压是2 V,求R2的阻值。

针对训练

练习

1、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现将该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如何连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练习

2、有一个灯泡,它的电阻是15Ω,把灯泡两端加6V电压时,灯泡能正常工作。如果把灯泡接在7.5V的电源上,仍使灯泡正常发光,应给灯泡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练习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0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O.5A和6V。求: (1)通过R1的电流I1是多少? (2)求R2的电阻值。

典例分析

例2:在图7-23电路中,R1=10Ω,R2=2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2)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

针对训练 练习

1、将两个电阻R

1、R2并联后,再与电池组和开关串联成回路,所示。已知干路电流为I=2 A,通过R1的电流为I1=1.2 A,图7-23 电压为U=24 V,

求:R1和R2的阻值是多少?

求:(1)通过R1的电流; (2)通过R2的电流; (3)R2的阻值。

如图电池练习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5Ω,干路中的电流I是0.5A,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2V。

第二篇:初中物理欧姆定律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欧姆定律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发现

提出问题: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2、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3、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4、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5、分析和论证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评估与交流

迁移拓展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1、4

第三篇:初中物理欧姆定律观课报告

《欧姆定律》观课报告

在今年的远程研修中,我非常认真地观看了王老师的《变阻器》这一节课的教学视频。通过视频观课,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物理课改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 “探究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一、行课思路清晰,课堂层次明显。

本节课是电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王老师本节课的引入是让学生通过回忆上节课的两个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成反比,然后告诉学生欧姆定律的内容实质就是两个结论的综合。这样引入既让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王老师的整堂物理课,基本上都是围绕了一些本节课的重难点来展开,内容多而不乱,包括: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共同分析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几乎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有其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配以王老师清楚明了的点拨,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教学重难点,这体现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是对于“知识目标”这一教学任务的超额完成。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们都要在进行自己的教学前像个学生一样谦虚地去钻研课本,只有教师将书读薄了,理出一些实际的条目,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你想告诉他什么。

二、活动设计合理,互动反馈及时。

王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对做题步骤、公式及数据代入、单位问题,科学记数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给学生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做题思路和答题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物理课堂是动态的课堂,王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不仅能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补充,而且能够加大课堂容量,直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即直观,又条例清晰,本节课也因此而生动。学生能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欧姆定律。在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时,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正确的规律,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去,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教师所包办不出来的。

在45分钟的时间里,王老师不断地向学生抛出“问题绣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动”起来,自主探究、小组展示、归纳总结,层层递进,贴合学生的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王老师通过提问与观察让学生理解整个结论得出的过程,将学生思维活动不断推向高潮,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让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实验过程”和“探究的物理研究方法”不仅教给了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分析总结实验的能力,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小组同学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堂形式多样,反馈及时有效。

在这堂课中,王老师分别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和师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得整个课堂显得热闹而丰富,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体现了“能力目标”的要求,而且也激活了整个的课堂氛围,一举多得。其次,多于学生的每次回答,王老师不仅及时给予了回应,而且还简洁精练地适当作了评价,一方面让发言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有了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全班再次重申了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不但能从研究的问题、收获、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而且还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不能死搬硬套,要大胆的想,大胆的做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拓展延伸这一部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有效的实验方案,再利用身边器材进行实验探究,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升华。

通过本节课上王老师经略得当的点拨、学生激情满怀的探究,相信学生能够较为充分地把握教材知识点,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这种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产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

总之,在课堂中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用物理的思维方法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会学以致用。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教案:欧姆定律

http://jiaoshi.wendu.com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教案模板:欧姆定律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http://jiaoshi.wendu.com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 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 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http://jiaoshi.wendu.com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 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发现 提出问题: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2、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http://jiaoshi.wendu.com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3、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4、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5、分析和论证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评估与交流

迁移拓展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http://jiaoshi.wendu.com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布置作业

第五篇: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欧姆定律 广铁一中 李雪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第四节 欧姆定律)

一、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设计思想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它的重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欧姆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这就决定了在教学时要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对欧姆定律的探究,能够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学生在探究中,一方面感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一方面也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欧姆定律的研究过程第一次运用了初中阶段最重要也最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在设计实验方面上。

4、要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是相当重要的。数据的处理可以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方法和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使用,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总结出欧姆定律。由于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实验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生已具有一定连接电路的能力。所以本节课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为顺序,引导学生再次体验和加深科学探究的过程,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自己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但考虑到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第一次运用到“控制变量法”,学生在没掌握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的情况下设计实验必然存在较大的因难,在教学中以设计实验环节为本节课难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以提示、点拨为主,以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思考的方向,潜移默化的感受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降低对实验设计的难度,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感。

此外,在教学设计中,将探究过程的“评估与交流”环节提出来,并放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做的实验当堂就做出评估,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探究,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能及时的回顾,加深印象;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回顾中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操作的失误,以及与其它小组的差异。在学生评估与交流之后,以一道有关控制变量法的课堂练习,再次突出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提出“控制变量法”的名称。最后,课堂小结中,学生自我总结,收获实验探究中成功喜悦,让学生感觉到一节课学有所得!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能达到课标要求及教学目的。学生能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掌握了“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对如何探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设计实验部分,由于启发引导得较为详细,大部分学生在实验中能顺利完成。

出现的问题是,仍有部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不到位,在电阻固定,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出现了分别用三个定值电阻测电压电流值时,三次电压值也不同,无法看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此外,本节课本想通过探究过程中的“评估与交流”,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回顾和自评,并在交流中发现各小组不同之处。所以本人对实验的引导特地留有一些问题(例如:“实验中,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为了更好的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电压值如何选取?”)然而,学生在评估和交流时,实验成功的学生,找不出自己的实验还有哪些不足。即使实验失败的学生,更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可见学生自我评估的能力不强,对

交流评估什么内容,如何评估不太清晰,说明在教学中还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评估,提高学生自评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广州铁路第一中学

李雪

附:学生学案

探究报告

*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

1、器材:

3、电路图:

2、简要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1、设计表格:将表格项目填写完整。

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数据填入表格中。

*分析和论证:

*评估:

*交流:

练习

1、在研究电压不变,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表中有两个数据漏填了,请根

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他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r(5ω、10 ω 、15 ω ),使电阻成整倍地变化,相应的电流记录于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r两端电压不变时,r中的电流与r阻值不成反比。他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

是: 。

小结

1、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 本节课印象最深的探究内容是什么?

3、 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

4、 还想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内容是什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学生评语大全经典下一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