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冲积平原某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研究

2023-01-09

该建筑场地位于新乡市, 属黄河冲积平原, 场区内的部分临时建筑物正在拆迁中, 西面20m左右为已建6层建筑, 场地地形稍有起伏, 建筑环境良好。拟建建筑物基础埋深自然地面下3.8m, 平均基底压力2 8 5 k N/m2;5#、6#、1 5#楼均高为1 8层, 地下1层, 基础埋深自然地面下3.8m, 平均基底压力300k N/m2;2#~6#及15#楼均拟采用复合地基筏板基础, 剪力墙结构;工程重要性等级均为二级, 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丙类。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查明建筑场地内的地层结构及分布情况, 建筑场地范围内及附近有无影响本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及, 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压缩性作出评价, 结合建筑物特征, 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 采用新乡市独立坐标系, 黄海高程系统, 以甲方在场地内所测引的BM1点为高程测量基准点 (海拔高程为72.90m) 为准, 测得场区内孔口地面标高最大值73.10m, 最小值71.12m, 地表相对高差1.98m。拟建场地地形稍有起伏。

1.2 场地地层特征

场地在揭露深度范围内均为第四系沉积层, 根据物理力学特征共划分9个地质单元层, 其各地质单元层的岩土特征如下。

第1单元层:素填土, 灰黄——黄褐色稍湿, 由粉土混粉质粘土组成, 含大量植物根系及炉灰渣等。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0.4 0 m~1.4 0 m, 平均0.6 6 m;层底标高:7 0.7 2 m~7 2.3 5 m, 平均7 1.6 3 m;层底埋深:0.40m~1.40m, 平均0.66m。

第2单元层:粉土夹粉质粘土, 黄褐色很湿, 无光泽反应, 低干强度, 低韧性, 摇震反应中等, 砂粒含量较高, 夹30cm左右可塑状粉质粘土。场区内局部缺失, 厚度:0.50m~200m, 平均1.2 6 m;层底标高:6 9.7 2 m~7 1.1 0 m, 平均7 0.4 5 m;层底埋深:1.0 0 m~260m, 平均1.92mm。属中压缩性土。

第3单元层:粉质粘土, 褐色——灰褐色, 可塑, 含铁锰染及锈染, 稍有光滑, 中等干强度, 中等韧性, 土质不均匀, 局部夹粉土薄层。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1.10m~3.30m平均2.39m;层底标高:67.12m~69.17m平均68.50m;层底埋深:3.10m~5.00m, 平均3.79m。属中压缩性土。

第4单元层:粉质粘土, 灰黄——灰绿色, 可塑——硬可塑, 含螺壳及m粒状钙核, 稍有光滑, 中等干强度, 中等韧性。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2.00m~3.60m, 平均2.71m;层底标高:64.62m~66.35m, 平均65.66m;层底埋深:6.00m~7.60m, 平均6.64m。属中压缩性土。

第5单元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褐黄——棕褐色, 可塑—硬可塑, 光滑, 干强度、韧性高, 含钙质结核, 具锰染, 不均质, 局部相变为中密状粉土, 厚度约0.4m左右。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1.00m~3.00m, 平均2.20m;层底标高:62.42m~64.59m, 平均63.46m;层底埋深:7.50m~10.00m, 平均8.84m。属中压缩性土。

第6单元层:粉砂, 褐黄色, 饱和, 密实,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 云母等暗色矿物次之, 不均质, 局部相变为中细砂或粉土。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4.30m~8.30m, 平均5.70m;层底标高:55.93m~58.92m, 平均57.81m;层底埋深:13.00m~16.50m, 平均14.51m。属低压缩性土。

第7单元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棕褐、红褐及褐黄色, 硬可塑-硬塑, 光滑, 干强度、韧性高, 含钙质结核, 具锰染, 不均质, 局部相变为中密状粉土, 厚度约0.4m左右。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4.00m~7.00m, 平均5.91m;层底标高:51.12m~52.50m, 平均51.90m;层底埋深:20.00m~21.00m, 平均20.42m。属中压缩性土。

第8单元层:细砂, 灰黄色, 饱和, 密实,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云母等暗色矿物次之, 偶见砂岩块。该层已揭最大厚度25.5m。属低压缩性土。

1.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内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 其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和侧向迳流为主, 以蒸发开采和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途径, 动态变化受季节性降水控制, 水位年变幅为1.5m左右。

2 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特征周期0.45s。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初判条件不能满足, 根据4.3.4、4.3.5条综合判定本场地无液化土层。该场地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内, 地貌单一, 地形开阔、平坦, 且无不良地质作用, 基底下土层分布稳定, 本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场区内无岩溶、滑坡、泥石流、震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该场地是稳定的, 适宜建筑物进行建设。

3 地基基础分析评价

根据工程勘察技术任务书提供的拟建物特征, 2#、3#、4#楼均高17层, 地下1层;基础埋深自然地面下3.8m, 则基础主要位于第3、4单元层上, 第3、4单元层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00、140k Pa, 第3、4单元层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161、201k Pa;均小于基底平均压力为285k Pa, 故2#、3#、4#楼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5#、6#、1 5#楼均高1 8层, 地下1层;基础埋深自然地面下3.8m, 5#、6#楼基础主要位于第3、4单元层上, 第3、4单元层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00、140k Pa, 第3、4单元层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161、201k P a;均小于基底平均压力为300k Pa。15#楼基础位于第4-1、4单元层上, 第4-1、4单元层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40k Pa, 第4-1、4单元层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231、201k Pa;均小于基底平均压力为300k Pa。故5#、6#、15#楼天然地基均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由于2#—6#、15#楼天然地基强度不能够满足上部结构荷载要求, 基宜采用钻孔灌注桩, 复合地基时宜采用CFG桩复合地基, 但都必须进行试桩。

4 结语

由于现场不可避免会有活荷载、堆载及渗流情况, 故基坑开挖时建议按坡度70度进行放坡, 并对坡面进行防护, 或采用土钉墙法进行支护。基坑开挖到基底标高时必须通知有关人员进行验槽。

摘要:该建筑场地位于新乡市, 属黄河冲积平原, 场地地形稍有起伏, 建筑环境良好。本文以该建筑场地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其工程地质条件, 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基础选型建议。

关键词:黄河冲积平原,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 DB21/907-2005,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S].

[2] 彭友君.地铁工程勘察现状与技术研究课题[J].岩土工程技术, 2007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隐喻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