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知识的大门让更多的人享受高校图书资源

2022-09-11

三十年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在为数众多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后依靠知识获得成功的榜样力量影响下, 在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政策方针引导下, 社会公众的求知意识日益增强。由于社会上藏书机构的相对分散, 加之信息资源藏储量有限, 于是, 公众纷纷要求高校开放藏书和信息资源, 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高校没有独占书籍资源的权力, 公众应该从高校图书馆中广泛获益”的呼声。

另据媒体调查显示, 我国大学图书馆普遍存在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的现象。文献利用率不足30%, 相当一部分资源被闲置, 造成极大的馆藏资源、设备及人员浪费。而到寒暑假期间, 大学图书馆基本闲置。

客观地说,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执行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硬件设施, 也是一个积聚了知识、信息并且对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和处理加工、传递的学术机构, 是高校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面对一方面社会公众要求高校开放图书馆,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又存在资源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 做为高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冷静地、认真地、理性地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 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l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法理和政策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普及、公众“纳税人意识”的增强, 人们普遍意识到依靠国家财政拔款建起来的高校图书馆, 也就是花纳税人的钱建起来的公共设施, 做为高校一方没有独占书籍资源的权力, 公民应该有权利分享其中的福利。

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收取适当费用”这一规程的颁布可以看出高层正在积极地配合国家的法制建设, 尊重社会主义的公共权力, 还权于民, 让公民享受法律赋于的福利。

而由文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土资源部联合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其中也明确指出“鼓励大专院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经验实例

据文献, 在美国, 所有的大学图书馆几乎都向校外人员开放。1965年制定的联邦法中的高等教育法第二章规定, 凡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都有权享受联邦政府的补助。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界由此产生了一种共识:既然接受了来自国家税金的补助, 那么就理应向全体国民开放。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在保证本校师生员工利用图书资料的前提下, 分层次地向校外人员开放。首先, 加利福尼亚大学各分校的师生员工及毕业生均可以阅览伯克利分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若办了有关手续, 可以领得借书证, 外借图书资料。其次, 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公立学校和教育机构工作的人员, 可以申领伯克利分校图书馆的借书证。再次, 部分加利福尼亚州内的大专院校的在校生, 可以花25美元买一张有效期为6个月的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借书证。最后, 凡加利福尼亚州民, 都可以花25美元买一张有效期为一年的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借书证。据说, 不少文化人为了方便地利用伯克利分校图书馆, 特意迁居到伯克利。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也采取对外开放的做法。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 而任何进出图书馆的人无须出示任何证件。

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 无论是大学总馆、大学专业图书馆还是学科系 (研究中心、所) 和学院图书馆, 对校 (系、院) 外读者都是完全开放的, 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同等权利, 包括免费上网等。甚至经常会看见学龄前儿童在家长陪同下来到剑桥大学图书馆阅览。

在日本, 大学图书馆向校外人员开放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80年代有所增加, 90年代渐趋普及。根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表明, 在已向校外人员开放的大学图书馆中, 有一部分是应学校所在地政府或居民团体的要求而采取开放措施的, 但大多数则是图书馆或学校方面主动向所在地的居民打开门户的。如国立音乐大学图书馆是向校外人员实施开放措施的先驱, 70年代初期就开始向校外人员开放, 至70年代中期形成“校外人员登记制度”。

我国的部分高校图书馆如今也在逐渐向社会开放。如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校外读者可持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换取临时阅览证;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与社区居委会签订协议, 居民随时可以借阅图书。在公共图书馆不够发达的城市, 一些大学图书馆实行全面开放, 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打破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 免费向市民开放。厦门大学图书馆每年为校外读者办理借书证500人左右。2006年6月成立的深圳科技图书馆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 是国内第一家兼具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双重功能的图书馆, 开创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趋向。

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益处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并不单纯是造福于社会、体现社会公众的“纳税人意识”问题, 高校自身也可以从中受益。概括下来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好处。

3.1 能够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各地的高校图书馆都应当是当地重要的文献中心以及文化中心, 由它产生的知识和信息辐射作用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桥梁作用。高校的社会声望是一笔难以估价的无形资产。高校图书馆通过向社会开放的途径, 可以使更多的人对高校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了解高校的特色, 宣传高校的长处, 把高校图书馆藏储的有特色的知识和信息资源释放出来, 由此产生原子裂变式放大的辐射宣传效果, 从而有效地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让高校的社会声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2 能够积极地促进馆员业务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在有效地向社会开放的体系下, 第一, 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获取反馈信息, 进而能够实时地实行规范管理和纠正;第二能够从社会公众那里获得既有社会需求又对高校教学有益的紧缺知识和信息, 并对图书资料及时地有针对性进行补充和调整。另外, 还有利于全方位、高起点地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情报职能, 增强图书情报人员的情报意识, 督促情报人员对新信息的甑别和反应能力。

3.3 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高校图书馆虽然是非赢利性机构, 但在对社会开放活动中适当地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是应该的。因为这种“双赢”的运行模式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事业经费拨款的不足, 又可以适当地增加馆员的收入, 留住和吸引图书馆急需的人才。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非赢利向获取一定收益转变的有效途径。

3.4 能够更深入、更广泛、更全面地了解社会需求

在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 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士能够将社会的需求信息及时的反馈到图书馆, 进而能够克服图书馆在信息生产、开发中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盲目服务的缺陷, 可以为社会技术信息需求部门和学校科研机构牵线搭桥, 使学校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4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办法和途径

高校图书馆由于存在服务对象和承担的任务的特殊性, 因而向社会开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做通盘的考虑, 首先要借鉴有对外开放经验的国外、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成功经验, 认真、细致地分析总结它们的工作经验和教训, 建立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 要考虑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的程度, 优先向社会开放的资源和设施, 在细节上还要考虑借书证的发放范围、信息网络的利用程度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按照由近到远、由简单到复杂地有步骤、有条理地渐进式开放

可以先对周边社区和校内家属开放。例如, 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可对周边的地质单位、铁路部门等试点开放, 取得经验后再扩展其它的社区, 这样可以稳妥地推进向社会开放工作。

4.2 对开放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对社会开放可以解决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信息量大, 但却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例如一些专业性强的书刊和外文期刊, 虽然这些书刊资料蕴含着丰富的情报信息, 但校内缺乏适量的读者群, 一旦向社会开放, 这些书刊资料就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把库存的长期呆滞性图书提出来, 提供给社会上读者借阅是提高文献利用率的好办法, 这种既盘活了呆滞性图书, 又减轻了书库压力的做法是实现高校和社会“双赢”的重要举措。

4.3 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为校外读者服务

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为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 通过建立网上专题数据库, 提供远程服务等手段, 可充分发挥其文献资源、信息组织与检索服务的优势。

4.4 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首先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建设, 从而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图书馆在对外开放中需要牢记自已的责任和义务, 不能一味地对外开放而忽视了自身的本职工作是保证本校师生员工利用图书资料。规章制度的建立就是规范人们的借阅行为。例如, 同一份资料 (孤份) , 当本校师生员工和社会读者同时借阅时应优先本校师生员工;已借给社会读者的资料, 当本校人员需要时, 就要求社会读者及时归还;在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停止对社会读者开放等。另外, 对来高校图书馆借阅纸质资料、查阅各种电子信息的社会读者, 必须要有借阅时间、收费标准等的规定, 使图书馆员能按章操作, 让社会读者有章可循。

5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回归,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让更多地人学习掌握文化和科技知识从而为社会服务,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 既是政治考量, 也是责任和义务。因此,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借鉴一些发达国家高校和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加快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步伐, 强化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

摘要: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教师和学生。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普及和公众“纳税人意识”的增强, 公众要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呼声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从法理和政策层面上来说,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既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又是高校必然的选择。从已有的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向社会开放所能获得的益处及社会效益的预期分析,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既是一种“双赢”的举措, 也是完善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好办法。在具体实施上, 只要制定好完善的规则和制度, 严谨操作和稳步推进相结合,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纳税人意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参考文献

[1] 各界人士直抒己见:大学图书馆该不该向社会开放?新浪网, 2007—7—27.http://news.sina.com.cn/ol2007一07—27/090012281045 s.shtml.

[2] 腾讯网.七成以上网友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外开放. (2007—7—23) , http://news.qq.Com/al20070723/001150.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2 (3) .

[4] 刘昆雄.论我国21世纪图书馆“两极”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3) .

[5] 张辰.美日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诸形式.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 200l (2) .

[6] 游春山.新的理念将敲开高校图书馆的大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再思考.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4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下一篇:吉林省特色乡村旅游纪念品创新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