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的迷茫

2022-07-08

第一篇:大学毕业生的迷茫

大学毕业生的迷茫

寻找内心真实的呼唤

——大学毕业生的迷茫 当前正是高校大学生、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时刻,可我们不少同学在选择职业时,却显得很迷茫,也很无奈,有的人碰巧选对了行业与职业,所以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晋升与发展的很快,而另一些人在初入职场时却选错了方向,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们要不是不喜欢当前的职业,就是能力所不及,不能全力发挥他们的潜能,在工作中,总是表现为换了一个又一个,却还是原地踏步,有些人还老是弄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能过上“好日子”而自己的薪水却仅够维持生活必需。

这些很可能是由于选择职业的茫然造成的,而造成这种选择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一)、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足。

1、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能力的认识不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工作,好像什么都能做,又好像对什么都不很了解,专业知识不精,肤浅。比如,一个学营销的学生不知道营销之父是谁,其实,在实际工作中知与不知道这个,对工作没什么影响,这个只能说明你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专业知识了解的甚浅。

2、对自己内心真实想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认识不足。他们没有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坦诚地认识了解自己。

(二)、是对具体职业的了解不够。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是干什么的,工作的发展前景、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识和能力就更不知了,这是我们灌输式教育、封闭式教育、知识型教育方式的弊端,是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结果,当然也是我们个体不愿、不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

(三)、是经济压力所迫。读了若干年的书,花费了父母不少的钱,而自己在经济上还未能完全独立,更谈不上对父母的报答了,所以只要有工作,只要工资高一些,差不多的职业都可以做,这很可能使你从事与自己完全不符合的工作。这时,你可能会想,先挣些钱,以后再调整。这在理论上说是成立的,可现实往往未能如愿,以后的道路未必会随着你的感觉走。即使强行按着自己的想法去调整,那也是你付出更多的代价或机会成本去换取的,你会失去的更多。

(四)、是受外界的诱惑、影响与干扰。看到别的同学都去考公务员,不管自己是否合适、是否喜欢,也去考,也许他在公务员的职业生涯中是很平凡的,也许在别的行业中,他会有更大的热情与动力,会有更多的天赋发挥。也有可能来自于父母、老师的影响与干扰等。 那么如何尽快发现符合自己的职业哪,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寻找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问一下自己,到底自己最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要你找到了你喜欢的适合你的职业、工作,你才会在工作中,尽情的工作,将你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你才能充分展示你的才华与能力,你还会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每天的工作都将成为你快乐与满足的源泉。成功就是来自于你出色的工作表现。而且,由于你绝佳的表现,社会也会赠与你绝佳的报酬。

那么如何发现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下面的哪一些方法是否对你有用:

方法(一)、如果你找到了你内心真实的呼唤,你就会持续不断地去进一步了解它。若你没有动力去更多地了解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没有内在的动力去积极工作,那就说明你选错了职业。在你错选的职业里,你要想有些成就,要想不被淘汰,你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去了解自己从事的领域,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工作。这时,工作对你来说是一种负担,而不是快乐,因你是在背着你的心灵去工作。

方法(二)、如果你找到了内心真实的呼唤,你会决心成为本领域中顶级的人物,你会愿意付出任何必要的代价来跻身于他们的行列,你会愿意工作得比任何人都早,比任何人都勤奋,比任何人都工作时间长。你愿意这样吗,如果你愿意,说明你找到了适合你的工作。

方法(三)、如果你找到了内心真实的呼唤,这个工作就能应用你独特的才能,你就会不自觉地崇拜那些本领域的顶级人物,你会像他们看齐,期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工作和其他事情上,你会模仿他们,你会希望与他们会面,交谈,阅读他们的著作,聆听他们的讲话。

方法(四)、如果你还是不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时,问问你周围最亲近的人。如你的朋友、父母、老师,或向职业规划师求助。你可以问他们,“你认为我做什么最好”。这时,你会发现在你迷茫的时候,他们却如此清楚得知道你该做什么工作,这正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

综上所述,我认为人人都是天才,只是因我们每个人个体才赋的方向不同,每个人对自己才赋的认识程度不同,选择职业道路的不同,从而对自己才赋发挥程度的不同,最终导致每个人发挥出的能力和才华程度的不同,也就造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

第二篇:土木工程毕业生的迷茫

我学的是土木工程桥梁方向的,今年6月份就要毕业了,现在工作已经找好了,在施工单位上,工资说实话很低,也就一千多不到两千,其实本来吧,对这个专业就不太感兴趣,当时考大学的时候也是因为种种原因,知道这个专业不愁就业,可是随着接触知识的日渐增多,我发觉这个专业好就业但是前景真的挺堪忧的,以后面临着结婚买房买车,可是这种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日子,真的让我纠结了。这几天逛了论坛,收获确实很多,也让我这颗已经忧愁的心更加忐忑,对这个专业说实话,我真的不太看好,四处漂泊的性质决定了,人脉的积累相当的困难,没有关系的我,要想真正干到项目经理的那一步委实很难,现在在公司实习,看到已经毕业六年的他们,还是前途迷茫,我……就更加困惑了!!前途究竟在何方,本来想着这个专业好就业,就没有考研,可是现在真的是很后悔,说

情况就不再多说了,我只是有个打算,认认真真的干一年,用我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只有一年时间,我会认真的观察,学习,不断磨练自我,而一年之后,我会对我的前景进行新一轮的规划,我会重新拿起课本,来跨专业考研,实现我曾经的梦想!这只是我的打算,但是现在基本上计划已经定了,或许在这学期我可能还会换工作,真的,现在形势这两天好好研究后,觉得施工还是发展堪忧,前景迷茫,证,不是那么好考的!

而我今天说这么多,就是想请大家这么多前辈们给我点意见,毕竟我没有真正在施工单位干过,一些东西真的不太清楚,男怕入错行,面对今后的工作,我不得不认真对待,望各位大家多给我点意见,在这里,小子多谢各位了!!!

第三篇:迷茫的大学生

昨天发生了什么?我想出去看看世界! 2011-4-4 01:01 

昨天刚刚过去,今天已经到来,明天必定到来,昨天在学校看到了盛来了的桃花了,发现原来是春天,春天的味道,还在图书馆旁的桥上逗留了一刻,上班已经两个多月了,心情还是不大美丽,太多的不快放在心底,每个人处理烦恼的方法都不一样吧!或许都是正确答案,承受不是所有人都偏爱的,矛盾就是对和错,看事真的不能从一个角度去看,太多的类子摆在眼前,刚才和小王聊了一些,发现我真的需要改变一些,有些悲伤需要隐藏,有的疼痛确实不能呐喊,自私,他(她)私,必有一私,这两个月确实多了点事,我真的不想经历太多,烦恼真的不要,不要太多,忘记不该忘记的,我有点累,想坐下来,坐在草坪上,吸吸空气,我麻木了,之前还没发现这个世界还有空气,还没发现我吸的是空气,我就想躺在草坪上感受一下空气,原来感受空气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事件,平凡而神圣的事,QQ已经不适合发表内心的感受了,埋在心里或者发在百度里也蛮好的,释放内心的元素随你,等我的毕业设计好了我会请几个人吃顿饭,然后出去看看,我想在这个夏天走走,泰山黄山是个攀登的好地方,在烈日下强登,流好多的汗,肯定会感觉身子会很轻很轻,三亚那个地方不错,不过去那要带点放晒油,我怕晒黑,呵呵,内蒙古那边人太少,不去,不过西北那边应该可以做一些有价值的事件,动,才会没有遐想,静,才会不动,不动,怎么可能?我想出去看看世界,我心胸还不够宽广,我想出去看世界,昨天,那是记忆,今天,这是真实的,明天,那是一种预测,我想出去看看。昨天发生了什么?

第四篇:大学生的迷茫

大一学生:在梦想中“迷路”

(2010-03-05 10:19:02)

转载

标签:分类:呓★悦读

考研

雪山无尘

90后

蚁族

校园

大一学生回首话“迷茫”

大学是每一个学生心中的梦想,因为怀揣这个梦想,学子才会有奋斗不息的精神;因为追求这个梦想,学子才会有昂扬向上的斗志;因为坚持这个梦想,学子才会有愈挫愈勇的气魄。然而,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匆匆而过,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没有了实现梦想时喜悦的欢笑,换来的是悲怆无奈的呐喊!

一大学对5000余名“90后”新生进行调查后显示:在学习方面,有25.10%的学生感到“不太适应”,选

择“非常不适应”的占到3.70%,其中大多数同学是对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不适应。更有近四成学生用“郁

闷”、“失望”、“迷茫”等字眼来概括自己的大一生活。

质疑:大学到底学什么的?

“我是来大学学习的,不是来混日子的。”来自电气学院的新生汪同学愤慨的说,“我心中的大学应该是一个学习氛围很浓的地方,学校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者的身影,每天的生活也应该是忙碌的,但我现在却像是在虚度光阴,经过一个学期,除了能说一些高深的词语,我没有任何进步。”

多数同学抱怨称,大学有太多的空余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他们想学几门过硬的技术,但一个学期下来并没有学到什么。每天都过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用他们的话来说,生活平淡到了极致。

梦想与现实的差异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失去了兴趣,最终陷入了我们所称的“迷茫”状态,致使学习和课外活动都落下了。而学习和活动的失利,又导致了一轮新的“迷茫”。这也正是新生们,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感到迷茫的症结所在。

现状:“没有网络我怎么活?”

“刚来大学时,还有点新鲜感,几个月过去了,对大学生活越来越失望了,总感觉整天没事可干,看到参加社团和学生会的舍友,更觉得没参加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对于我来说,没有网络就没有生活。”电气学院的张同学告说。

而这种现象在大学非常多见,很多新生把大量的空闲时间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悠悠网吧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每天晚上都是爆满,而且基本上都是大一的新生,直到熄灯时他们才会回去。”抗议:“我要的是提高的是能力,不是体力!”

大学里的环境、活动已让部分人失去了兴趣。没有参加学生会、社团的羡慕参加了各种活动的同学,而参加了的人又觉得学不到东西,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正如《围城》里,“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土建学院的新生蔡同学告诉记者:“来大学我希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己,因此我竞选了班长、进入了学生会。但经过一个学期,我的梦想完全破灭了,班长每天要写着无聊的报表,学生会只是干着每天打杂扫地的工作,能力没提高,体力倒是增强了不少。”

“每天都忙得要死,却不知道从中得到了什么,参加这些活动完全打乱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更没心情去听课了。到头来,学习和工作两头都耽误了。”一位电气学院的新生无奈的说。

解读:迷茫是正常现象学生要找准奋斗方向

“迷茫是正常现象,理想和现实肯定会有落差,如果没有落差这个理想就没有意义了。”采访时,石初军这样对记者说。

他认为,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有的人上了大学就认为到了人生的收获期,理所当然的享受生活虚度光阴,可他们却觉得更加空虚无助。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缺乏原则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判断体系。

石初军建议,大学生一定要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尤其是古代圣贤的书,并从中感悟道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专家: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大学的成败影响人生

专家称,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大学里形成,大学的成败决定着以后人生的成败,大一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他们刚经历过高考的洗礼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的生活。

首先,同学应该确立目标:想想自己到底缺少哪方面的能力?大学里到底学什么?其次,改变人生观:不要认为付出就一定有回报,我们需要的时能力不是名誉,享受过程不要看重结果。再次,基础是关键:只有把基础做好才有机会站的更高,从点滴开始,从小事做起。

第五篇:“大学生的迷茫”资料

摘自拾贝的博客

大学生为什么会迷茫?——读李开复“当迷茫在大学里„„

今天同事看一篇文章“当迷茫在大学里泛滥成灾......”,我偶然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偶有感触,随笔提来。

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感觉到特别的迷茫,在我国这不是个案,而是很普遍的一种情况,包括我在大学时也有过一段这样的迷茫时期,我身边的同学也有很多都是这样。现在我已经研究生毕业,工作快两年了,在大学里教书,每天都和大学生接触,这种迷茫的思绪有增无减,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些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会迷茫,是因为没有目标。按说大学生有文化,有知识,普遍感到迷茫,普遍没有目标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但想想也不奇怪。

看看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吧。上小学,甚至还没有上小学时,大多数父母就开始有意识无意识的说,以后一定要考上大学,初中高中就跟别提了,老师们也是每天以这样的口吻教育我们,一定要考上大学,只有考上了大学才会有好的工作、好的出路......,大学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奋斗这个目标,很少想过其他的。结果呢,我们上了大学,目标实现了,但是新的目标呢,还没有找到。大学期间,有没有去找?大一时,刚刚跨过高中艰苦的阶段,来到了令自己向往自由的大学阶段,一晃而过,没有去思考,也没有人去提醒他去思考;大二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证书,过得还算充实吧;大三,快毕业了,以后怎么发展呢,开始了思考,开始想知道自己的目标,发展方向到底在哪?可是不知道,眼看就要毕业,自己却什么也不会,于是就开始了迷茫,因为很快即将毕业,而自己什么都没有准备好,不知道以后自己会何去何从,感觉大学虚度,什么也没有学到,没有好好上过几节课,没有去过几次图书馆,没有......

所以,我们从小受到家庭、学校这样的一种灌输,对于我们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这或许就是大学生普遍感到迷茫的最核心的原因吧。我曾经在火车上和坐在我对面的一位父亲随便聊起了这些事情,他的女儿十几岁,上初中,他自己做生意,经常各地来回跑,应该也是一位见了不少世面的人。我给他说现在大学生普遍感到很迷茫,在大学里什么也没有学到。他很诧异。我说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普遍都没有自己的目标,才会感到迷茫。我问他:“你平时教育你的小女儿时,是不是经常给他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他说是,我说:“我感觉这样教育他对于他以后的发展可能会很不利,很可能对使她以后上了大学后,也会想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感到迷茫的。”他说:“那不这样教育,那应该怎样?”是的应该怎样呢?或许应该重新回归到小时候的“你长大了要干什么呀”“我长大了要做科学家、老师、飞行员.......”等这样我们今天看起来或许很幼稚的问题上。

我哥哥的孩子刚刚4岁了。在他刚刚2岁多时,我有一天不知道问了他什么,他说:“我还不会做呢,因为我还没有长大,我长大了就会了”。“那你什么时候才会长大呀”“等我上了大学就长大了”。非常天真的小男孩,看着他就觉得充满了希望,他回答我的问题非常的巧妙,但是是一种童趣的直接的回答,没有经过什么思考,也不知道什么是上大学,但是他的回答却令人很佩服。然而,却

又引起我另一番思索,这些都是父母平常教他的,可见我们中国的很多父母从小都在给自己的孩子灌输上大学的理念,虽然说是无意识的。

还有一个方面我也必须提一下。小学、初中、高中正处于学习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如何做人、怎样独立思考等最基本的道德和技能。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看看我们今天的孩子们,他们的时间都被用在了学习数理化、学习语数外。虽然他们有很多是主动学习,可是做父母的请假设一下,他们要是说我不喜欢学这些,你们会不会硬逼着他们学呢?我觉得十有八九会的。所以父母认为只有好好学习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听话的孩子、将来很有出息的孩子(我们不是市场听到邻里街坊说“看看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好,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肯定很有出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老师就给好孩子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学习好,考上大学才是好孩子,有出息的孩子”。那么,听话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也不用自己思考其他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周围很多人的称赞;不听话的、调皮捣蛋的孩子处处受到批评、指责,他们有一些新的想法会被积极的打消掉“你把这些精力用到学习上该多好呀”。于是独立思考的人会越来越少。家长、老师说“你们的目标就是考上初中、就是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这些目标有人帮我们设定好了,不需要我们再来思考了,于是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到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别无二心的好好学习,上了大学后,却没有人再给我们说你的目标就是......,这时我们已经二十多岁了,马上就要踏入社会,却没有自己亲自决定一件事情,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过。一切都是别人再帮我们安排,我们一心一意的学习,时间被挤压的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隙,然而即便是有了,也是以胡思乱想论处,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正道。

大学生要重塑自我。怎么重塑自我,就是要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在快二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培养起来,要在大学短短的三四年内培养起来,都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何谈容易。但是早一天总比晚一天好。儿歌当中唱“学习不分早和晚”,那么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也不分早和晚。所以我认为对自己大学生活感到很迷茫,并为此感到十分难过的大学生们,相信你们会有一个好的未来的!

最后,祝愿每一个大学生能早日走出迷茫阶段!

2011李开复圆明园演讲节选:

去年,创新工场做校园招聘时,我们去了15所高校,给面试筛选出的顶尖计算机系毕业生发出了大约200份录取通知。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每个人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学习创业。在说服他们加入创新工场前,我不想误导任何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既然是顶尖大学的顶尖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应该胸有成竹。如果你并非真正想创业,可能你就不适合加入创新工场,也许,你会在大企业或政府机构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出乎我的意料,超过80%的顶尖毕业生给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没想过。”

这,就是一种迷茫。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录取通知的人都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创业是不是自己未来的道路。这个比例还是在顶尖学生中统计得到的。我在网上看到更多即将毕业的同学在发问,他们不知道专业不对口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爱做什么„„每个疑问都透露出毕业生在毕业时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博爱人才网——初入职场,大学毕业生毁约成常态 时间:2012-03-22(节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107人进行的调查发现,99。2%的受访者感觉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草签族”。受访者中,15。9%的人从事招聘工作,在读大学生占15。9%,大学已经毕业的人占62。4%;80后占48。0%,70后占28。9%。

摘自《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第09期

最近出炉的一项大学毕业生跳槽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离职类型”分为主动离职、被雇主解职、两者均有(离职两次以上可能会出现)三类情形。其中,主动离职的占到了88%。

节选自人大教授张鸣的博客《跟大学生说的几句闲话》

我身在大学,深知当今的大学,根本没有大学的精神。即使没有一拨又一拨乌烟瘴气的鸟导师出来指点迷津,在中小学就被标准答案式教育培养成宠物猫的学生,根本无法通过大学四年自立起来。大学四年,懒人则玩过去,勤快则像没头苍蝇,跟着潮流,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如果你有幸在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兴许还能碰上几个稍微读点书的老师,参加新东方的外语培训,还方便一点,否则,四年能学点什么,根本就没有准。

如果有心向学,我的建议是,不要等老师,不要指望学校,自己先动起来。先学会读书,多面开花,逮到什么读什么,多进图书馆,少进课堂,老师实在要点名,也带了书到课堂去,他讲他的,你读你的就是。中了毒也不打紧,误入歧途也无所谓,反正读得多了,自然就会校正,只要不是单啃一类书就好。然后从身边的洒扫庭除开始,学会做事。把自己放在人群中,学会跟人沟通。最后通过前面三项,学会做人。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大学四事:learn to learn;learn to do:learn to together:learn to be。其中,learn to be是最要紧的,即古人所云,学者无他,学做人而已。做人,就是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盲从的动物。

大学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救世主,甚至都可能没有关心你的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这就是我要跟大学生朋友们说的闲话。

摘自秋菊的博客为什么中国大学生都迷茫?

1、因为手里始终连一项实用就业能力都没有。⑴社会就业需要两种能力,并且只要这两种能力:一是文盲实践能力即工作经验,就是只会干活不会讲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用知识去实践的知识分子能力即应用能力,既能干活又能讲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显然就比工作经验要高一层次。⑵就业不是大

学生的最终目标,但是一切目标的根本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能踏实地读书,就能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努力更高目标。每个大学生,只要手里能有一项过硬的实用就业能力,就不愁就业了,就不会大学迷茫了;只要每门课都教成一项应用能力,则大学毕业就有约四十项过硬的就业能力在手,就都成社会抢手人才了,就不再对未来迷茫了。

2、但中国大学既不教应用能力,又不让学生自主去打工实践能力。⑴大学教师不会应用,不教应用能力。现在的中国大学老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50后、60后,虽然以前有些应用能力,但因二十多年一直应试早已完全生疏了社会实践,更对社会实践发展外行了,就不会知识的现行应用了;二是70后、80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都是应试模式培养出来的,而应试是从来不培养应用能力的。老师都不会应用,怎么教学生应用?⑵老师与学校既不带学生实践,也不让学生实践。中国大学,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出发,按有无知识把社会人分为两类:高贵的读书人,只该干纯粹的脑力劳动,即只教知识或只坐办公室;下/贱的大/老/粗,才该干体力劳动。结果,学校与老师就既不带学生去社会实践,又不让学生自主去社会实践即打工。这就让大学生既读不出应用能力,又不能自主打工工作经验,永远都无就业能力,就永远都迷茫。

怎么办?很好办,缺什么,就补什么。

1、缺工作经验,就先由学校安排大一打工,再逐渐放手学生自主打工。应试高考上来的学生,几乎都不敢自主打工;但所有的应试学生都能放心地跟着老师去打工。宜先由学校安排学生打工,由具体老师负责指导;一年半载之后,要锻炼出自主打工能力,到时候再放手学生打工。

2、缺应用能力,就搞素质教育。每门课都要教会学生(有理论指导的)的一门实用技能或(有理论指导的)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一门实务能力,每个专业都要教成(有理论指导的)社会专业工作能力。具体操作方案,敬请网页搜索 “杨贵元自荐当教育部长,用脑袋担保教改三年成功!杨贵元251次挑战中国教育权威”,“杨贵元再次自荐当教育部长,一无所有还被抄家搞成教改!杨贵元285次挑战中国教育权威”。或可简便地直接搜索“杨贵元第1轮十问两会教育文集”。

中国大学生是好生迷茫,坏/差/生也迷茫。

按照是否听话,中国大学把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认真读书的好学生,二是混文凭的坏/差/生,但不论好坏都迷茫。

1、坏/差/生是混文凭型迷茫。⑴清醒着读书。他们往往能看清就业需要什么能力:首先是应用能力,其次是工作经验,最后是人际关系能力,但就是不白养书/呆/子。他们从事实中看得出:不论学习好坏,都一样没有任何应用能力(因为应试教育就是只教知识,不教实践,不教应用);学习越好,越没时间精力去干学习之外的事情,就越是没有工作经验与人际关系能力。⑵迷茫着混日子。要想毕业能就业,就得打工积累工作经验与搞人际关系,但这后两者与学校教育无关,往往还要受到学校的有形或无形阻碍,如学校怕学生到社会上惹/事,就既把上课时间排得很分散,又还要求科任教师上课实行严格的点名制度,结果:学生们就几乎都出不去打工了,只得窝在学校里以打扑克、玩游戏、吃喝玩乐等不

良方式来锻炼人际关系能力(其实也锻炼不好人际关系能力),他们都会自我承认读大学就是在混日子、混文凭,但除了混还能有什么办法?

2、好学生是死读书型迷茫。⑴沉迷于读书。要背着重重的书包才感到心里踏实,要坐在教室里听到老师讲课或到图书馆翻开书才感到习惯,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学生的正事,认为只有把全部时间与精力都用于好好学习才是好学生。⑵迷茫着未来。下课了走出教室,书看累了走出图书馆,脑袋里稍微一空闲,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如何即将成家立业(都是二十来岁的成年人,要说不想这些,那一定是在说假话),但一看自己手上始终连一项过硬的实用就业技能都没有,拿什么去就业?连工作都没有,靠什么去成家?越想越累既伤心还伤身,反正想也解决不了,加上所有的老师都天天唠叨着“只有考研才是唯一的出路”,干脆就用看书考研来转移注意力吧。再说了,不考研也找不到事做,学校老师辅导员也不让做其他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对雾霾天气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