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所处当代社会及发展问题浅析

2022-10-04

20世纪以来, 设计思潮不断地在中国萌发, 从最初的绘画或者是行为艺术、服装及产品设计等发展至现在丰富且全面的行业, 涉猎颇广。而设计师作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职业,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设计师对本土传统文化或者当下的流行趋势进行深入了解, 才能立足于新兴且迅速更迭的设计行业。从地域性及社会因素来说, 设计的来源和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都来源于本土文化, 更要以人为本, 以求得设计对于可协调该地区所需均衡性。

设计师不仅仅需要对当下趋势进行创新设计归纳, 也要了解类似政治、经济问题等等, 全面看待问题。设计师不一定能够具备完全的创造能力, 或许只是调整新思路, 在主线中找寻找创新点, 更要结合当下人群的关注点才是正确方向。在当代社会生活中, 尤以中国人口基数大, 劳动人口同样占有大比例为主, 人群集中于2至3线城市。较现社会现象来看, 外来事物第一波冲击仍以一线城市为主, 以时间为轴传播。以国情来看, 中国人以家庭为重, 更关注生活之美。因此, 最先接受以及最早接触新潮流的人群主要为爱好设计者以及年轻人群等。由于许多设计思想在欧美国家适用, 在资产阶级主义社会中如鱼得水, 比如伦敦艺术学院校长尽管身着异装, 但他怪诞新颖的作品形式使他冠以“鬼才”之名。但确有一部分人过分地关注于他自身的装扮, 而忽略了艺术的本身。他在陶艺作品中加入了现代意义的图样, 用现实的抽象手法表现, 这种传统与涂鸦式艺术的结合, 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想法。例如我国古法制作的形式加以戏曲、中国式特色的当代艺术, 推陈出新。有时在传统观念当中或许判定一个人的好坏会过分主观化, 甚至在普遍大众心理对绘画存在这样一种观念, 是否“写实”也是评判一件绘画作品好坏的关键。在应试教育下的我们, 主要课程仿佛重中之重的存在, 笔者曾于一所中学进行调查, 大部分学生没有、甚至很少走进博物馆及美术馆, 大部分的有效信息是通过课本获取的。家长在引领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对自身修养, 包括精神、气质及艺术素质的能力提升。画廊普及率低, 甚至不了解何为画廊, 导致对画廊的认知处于功利性大于它本身的审美价值。因此基于多种情况, 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环境对其有很大的冲击力[1]。

反观动画产业, 美国动画产业一直占据着巅峰状态。近年来, 中国本土作品《大圣归来》上映后大获好评, 甚至被冠以中国动画崛起的新星。纵观我们熟知的中国动画片, 近年来耳熟能详的动画片有《喜羊羊》《熊出没》等, 但是像《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等这样的经典之作, 我们现在的动画却已寻不到这样的味道。张光宇创作大闹天宫里的形象不仅在当时受到欢迎, 即使现在来看也是颇有韵味。现代生活中类似像张光宇这样的艺术家不少, 但是却缺少平台去挖掘、展现他们的潜力, 很大程度上已变为“技师”, 一味地模仿与山寨。有时候会思考:为什么人们总是怀念从前的东西?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这些技术已远超从前, 可是什么原因导致群众的喜爱度降低?笔者认为现在的人群更愿意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我们可以观察一些传统的手工艺, 南北方各有特色, 北方的花馍、面塑、刺绣鞋垫, 很多这种“土”文化摆放在都市中, 更显示出它的淳朴, 自然之美。为什么一件大花被面的裙子会引发热议?很大程度上证明, 中国的设计有时候太过于崇洋而忽视了我们本土独有的设计元素, 或许这也是人们意识到自己身边的微小的艺术已忽视太久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不是空话。例如吕胜中运用剪纸图腾创作的衍生艺术品, 只是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新形式、新血液, 又成为符合新时代的产物。冯骥才曾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 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作为乡村妇女的库淑兰却将平凡的剪贴载体运用得游刃有余, 随着社会的进步, 更希望现在的传统设计将会得到真正的认同、尊重和价值回归。 (图1)

由于现代设计产业的关联性十分强大, 跨领域的设计还是非常普遍的。对于设计师个人来说, 多听、多看、多做、多问是很重要的。就以艺术教育来说, 笔者十分欣赏台湾地区在艺术方面的教育理念。在台湾地区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是更加自由的, 课堂上互动的关系会比师生授受的关系更加强烈, 老师的知识授予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去摸索, 需要的是自己做好之后课堂上由学生来阐释自己的设计或者是创作理念。从基础课到一些比较专业的课程, 例如画廊经营、销售关系等等的课程能够使学生融会贯通, 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过程, 在学习与工作能力中找到衔接点。他们的教学体制是一种开放的、完善的过程。这些经验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也促成了设计师个人之后的发展方向。

在设计领域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 设计师职业是很有潜力的行业, 但是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使自己的设计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与与时俱进的思维能力。并且许多新兴设计在现阶段来说还属于新行业, 比如花艺设计师[2]。大部分人的思想应该还停留在花店里传统的花篮, 而架构花艺不仅阐明了花艺的价值, 也凸显了架构的载体大方向。Life3作为一个花艺组织, 已突破了人们对传统生活中花艺的概念, 甚至会将其做出装置的效果, 阐述了它的艺术性。像这样的新型设计分支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输入。只有社会群体对艺术的足够重视加之以符合群众精神需求的产物, 二者合一才能使中国设计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壮大, 在精神与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引领中国特色的设计时代。

摘要:艺术的发展, 从最初的岩画、贝壳饰品等装饰品出现也就意味着人类的审美意识出现萌芽, 至今艺术已成为一种社会中多元化的必要元素。设计从古至今, 不仅仅满足了人在物质上的需求, 也包含了精神需求, 对美的认知。甚至开始了区分善恶美丑, 因此对市场上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分辨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自我审美追求。

关键词:设计,需求,创新,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 雍建华.关于我国现代设计师素养的几点思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6 (4) :100-101.

[2] 何凤池.强化现代设计师素质教育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制造强国[J].美术大观, 2009 (4) :176-17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下一篇:褥疮护理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