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2022-05-17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形势与政策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与有效途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学科行业形势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 要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在我校交通土建类大学生中开展了“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实践,包括:增列择业和就业的学科行业形势内容,共用校内外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并建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基地,构建校企协同联盟的开放型师资队伍等。实践证明:学科行业形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宗旨,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科行业形势 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开放型师资队伍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要求,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再次鲜明地向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改进方向,是今后一段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纲领和总指南。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实效性,笔者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土建类本科生学科行业形势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切入点,通过增列学科行业地位、行业走向、行业前景、就业形势、就业领域、就业去向等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形势素材,补充并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共用本科卓越工程师行业教学实践基地和构建专兼结合、校企协同的开放型师资队伍等措施,推进“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生动性和鲜活性,为“形势与政策”课“四基”教育、形势观教育、政策观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提供鲜活的实施载体,全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

1增列学科行业形势教学内容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

大学生高度关注自己的学科行业形势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因为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直接关系到自我的人生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由于學科行业形势的总体情况事关大学生择业的可选择性和大学生从业的成功概率,因此,学科行业形势必然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春秋战国时代,辛研根据商情变化提出要“时用则知物”,其含义就是强调要分析未来形势需要,提前准备好货物,以防措手不及而延误了商机。当代大学生更应当学会分析学科行业形势,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科行业形势的走向,顺应学科行业形势以发展自我,利用学科行业形势以实现自我发展,并在求学期间珍惜时光,为自己今后铺就的人生道路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科行业形势包括行业历史、行业地位、行业走向、行业前景、就业形势、就业领域等一系列内容。就我校交通土建类本科生而言,则应重点关注我国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及其地位;此外,还应通过讲述2016年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2013年公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以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上中国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整体情况,让大学生了解我国2030年铁路、公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目标;通过对中美铁路、公路发展史对比的讲述,要求学生们珍惜和把握铁路大提速、重载铁路、高速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好形势。同时要在强调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良好可持续性的同时,培养交通土建学生的行业危机感和行业危机意识。教学内容中还应涵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单位的改制和组成情况,结合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就业特点,分析各用人单位的就业情况。行业形势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交通土建院校分布情况、各院校的毕业生规模和主要去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述贴近大学生个人发展、择业就业的行业形势教学内容,既能调动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因势利导,讲解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对行业形势的影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社会稳定与自身发展的辩证关系,不空洞,不说教,大学生也乐于接受,避免了空谈大政方针的枯燥性,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力,可谓事半功倍。

2利用校内外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表现出封闭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尽管近年来各高校都在尝试建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基地,但由于经费和重视程度等问题,很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基地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如果能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建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基地,既节约了专门建设和维护“形势与政策”课专门教学实践基地的费用,又能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聘请到基地内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专家开展学科行业形势的教育,可谓一举两得。结合我校交通土建类本科生的实际情况,目前交通土建本科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在成都本地就有校内实践基地8个,校外实践基地5个。校内实践基地包括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震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风工程实验研究中心等;成都市内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中铁二院、中铁二局、四川奥斯特边坡防护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专业实践基地与我单位都签订有战略合作协议或者有共建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协议,具备为我校交通土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软硬件设施和指导能力,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3基于校企协同联盟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的开放型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大多限制在高校范围内,主要为专兼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一直以来,高校自身都在不断发展和培养“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队伍,许多大学广泛吸纳校内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业老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由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的专职教师队伍;与此同时,各高校也非常重视和培养以基层党委副书记、各学院辅导员为代表的兼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近年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新形势,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外延性和开放性,有目的地邀请非高校内的专家学者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并将其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其主要形式是担任形势与政策的特约报告员。近年来,我校结合自身的行业背景和学科特色,开始聘请交通行业包括地方政府领导、行业知名企业家、行业知名专家担任学科行业形势方面的特约报告員。这些特约报告员行业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政治敏感性强,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增强学科行业形势教育的效果。我校土建学科的相当一部分特约报告员来自于我校有校企战略联盟的交通土建类企事业单位,如中铁二院、中铁西南院、中铁二局等,由于特约报告员具有“专业知识”与“行业形势”相结合的优势,其报告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能够将行业发展形势与国际国内形势、区域地缘形势、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政策等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同感、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

初步实践证明:学科行业形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无疑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注入了“鲜活剂”,调动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师在行业形势的动态解读中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同时,学科行业形势的解读对于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有的放矢的开展择业、就业和创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学科行业形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包括共用本科卓越工程师行业教学实践基地以及构建专兼结合、校企协同的开放型师资队伍等的尝试与实践,对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文系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CSZ14028);四川省教育厅课题(CJS14-009)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葛彦东.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187(12).

[2] 丁广明.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效性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2.

[3] 宁晓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功能的互补融通——基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4] 王新刚,马金锁,王向华.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作者:商姚 向京华

第二篇: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

[摘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与有效途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文献标识码] A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有效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客观、科学地看待社会发展、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地方,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一、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央16号文件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2004年底,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又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都表明,在新的形势下,党和国家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负责同志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认识还比较肤浅,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作用方面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因此导致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授课教师受到轻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消极对待等现象产生,有些高校没有做到在各层次和各科类普遍开设,本科层次形势与政策教育开设情况还比较规范,其他层次开设情况较差;文科类专业开设情况尚可,理工农医类开设情况较差。一些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比较随意,“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图书资料建设、课时安排等都得不到有效保证,有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没有纳入考核或考核流于形式,一些高校没有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教学管理体系。

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解决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困境,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就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情况而言,最需要的是高校的负责同志要从思想上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重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章制度,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章可循。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所需资料、场地、设备及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组织管理方案等,都要用文件落实下来,形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强大合力。高校应该树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全局观念,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总之,要充分认识到,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满足学生思想发展的实践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特点,不断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拓宽口径,增加内容,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具有这样一些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知识性。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是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每一项形势与政策都是一个知识体系;二是具有思想性。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形势,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执行国家政策的自觉性,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三是具有动态性。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四是具有实践性。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对教育内容进行检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地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

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等。自1987年教育部决定在普通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全国高校普遍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及其研究工作。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定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实际上起到了与教学大纲类似的作用,对形势与政策学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但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时效性非常强,没有也不可能有较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如何把握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就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的一大难题。根据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首先是尽量依照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的“教学要点”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密切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力求做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重点选择近期发生的、学生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的形势发展观,即科学、具体分析认识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其次,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教育教学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思想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往往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同时,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推出和调整,这些都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必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第三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做到教育教学有的放矢。力求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认识国内外形

势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认清问题产生的背景、实质及其发展的方向、利弊等,从而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最后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要与本校实际结合起来。在以教育部社政司下发的教学要点为主要依据的前提下,要结合地方和学校的实际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编印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学辅导材料。总之,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关键是要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寻找到学生思想需求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才能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讲解、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1.要抓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每次授课的选题都要精心安排,要把那些近期对社会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要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实际,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全面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疑难问题,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主课堂要着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全力发挥学生介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搞活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载体,它是弥补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课时不足、手段单一,实现多模式教学的“第二课堂”。高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后或在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组织大型形势报告会,请各级党政领导或高校党委负责同志为学生作报告,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要聘请一批理论水平高、形势与政策感敏锐的教师组成形势与政策教育巡回报告团,围绕学生关注的一个或几个热点难点问题在学生中进行巡回演讲。学校要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要积极发挥校园新闻媒体的作用。校报、校园电视台和广播台等校园媒体要对近期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活动进行报道,让学生多方位了解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近况。

3.抓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社会实践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身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与社会发展实际有密切的关系。形势与政策教育只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加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深入农村、企业、厂矿,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了解形势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状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结合起来,经常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特别是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让他们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增强对形势与政策的现实认识,增强教育效果,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4.利用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代化课堂”。要改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传统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改革滞后的局面,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的技术手段、影视音像资料等,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广泛利用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要利用网络开设“形势与政策”专栏,设立专家网络信箱,定期邀请专家在网络上与学生开展交流,以更加开放和主动的形式占领现代化教育阵地。

[责任编辑:陈梅云]

作者:张松德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课保障机制的若干思考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提高其教育实效性,必须从明确课程定位、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落实思想、制度和人才等保障机制。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保障机制 教育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在目前新形势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形势与政策》应有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要提高其教育实效。必须落实相关保障机制,这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课程定位,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的思想保障。

教育部于1987年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各高校普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自觉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另外,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等多个文件中可看出《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虽然各高校按照要求普遍开设这一门课程,但是,由于各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课程的发展程度存在重大差距。大多数高校能够明确课程定位,落实教育目标和要求,保证体制、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但是,也存在一些高校没有从学科建设和规划的高度来对待,欠缺对课程的长远规划。甚至个别高校为了应付,勉强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必修课,但在教学安排、教育要求、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问题上并没有和其他必修课程同等对待,《形势与政策》课实际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门课程如果连学校都不重视,如何要求学生重视,更谈不上发挥其育人功能。因此,只有明确课程定位,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的精神上来,才能确保其它保障机制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二、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的制度保障。

1 高校应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为主、各部门主要领导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定期召集会议,齐抓共管,组织协调《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特殊课程,其教学管理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首先,《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教务部门应按有关文件规定具体落实课程的学时、学分,统一安排考核工作;其次,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多个部门统筹安排;再次,作为教学的具体实施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要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另外,生均20元的教学经费的划拨、教学设备的配置、师资的培训、学科建设的加强还涉及财务、设备、人事、科研等部门。可见,要搞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单靠一两个部门就可以的,高校只有成立领导小组并建立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

2 设置负责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机构——《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确保《形势与政策》课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第一,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员制度和学生联络员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以及学生联络员的情况反馈,教学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教学管理。第二,建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估机制。教师之间应相互听课学习,并做听课笔记,对所听的课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价:实施考核制度,考核成绩作为调整教师队伍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的人才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做到以下五点:一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要相应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编制;二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准入门槛,让真正懂马列、信马列、有理想信念的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三是要做好师德建设和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加大培养中青年学术和教学带头人的工作力度;五是要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量、课酬计算、工作考评等问题上遇到的困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授课教师,主要由各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学生处、党委宣传部等政工干部兼任。部分政工干部在教学能力、理论素养、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水平参差,并且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兼课的政工干部无法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各种相关资料用以编写教案,同时在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方面比不上专任教师,有其不足之处。但相对于专任教师来说,政工干部也有其自身优势,表现在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关注的各种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对此应给予充分重视。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为授课教师订购和编发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收看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报告或主题讲座、强化教师在职培训、鼓励和组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培养教学和学术带头人等多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以“两课”教师为主,政工干部为辅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负责的高度讲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的其它保障。

1 优化教育内容,确保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品格的重要元素,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它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涉及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见习、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相关内容,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适应新形势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要求,丰富和拓展教育教学内容,需要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其中,教育教学的时效性亟待加强。

形势与政策的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课程,暂时没有统一教材。虽然教育部在每学期都印发教学要点,但是教学内容总是处于不断改变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编排上要认真思考,并进行优化,选择近期对社会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马克恩主义理论中有关观察分析形势,制定执行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大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理解、坚信、拥护、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大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形势与政策》是一门知识面很广的课程,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基础上,应加强《形势与政策》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结合,建立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校也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师生思想实际,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要结合当前当地实际,各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鲜经验和做法,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已颁布实施,广东推动《纲要》实施,如何推进体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如何勇于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先行先试,紧紧依靠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率先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如何体现广东特色、广东气派。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规范优化。

2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一方面,许多教师只是沿袭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缺少互动性。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仅采用枯燥的板书教学而没有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或者只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专题影片、视听资料敷衍了事,缺乏对理论知识的透彻讲解。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配合协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地读新闻,教师也不是新闻报导员,而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从更高的高度对事件或问题的发生背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其可行性,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与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方法,把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法组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时事点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要采用现代手段,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创建教学网站,实现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通过生动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必须从明确课程定位、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人手,落实思想、制度和人才等保障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实效,真正发挥其特有功能。

作者:叶颖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流分销系统论文下一篇:校长校本研修论文